还原历史 复归本真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66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的片段。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赏析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对于背影描写中衣着的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解读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偏颇。有的理解为穿布衣“俭朴”,有的理解为“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有的理解为丧事的“孝服”,有的认为黑色、深青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等等。教师因为缺少细致备课往往会对教学中的各种误读不置可否。根据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学术报告提示,笔者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初步考证,现将拙见阐述如下:
  一、本文所述为真人真事
  《背影》为写实散文。在1947年,朱自清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时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二、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
  朱鸿钧,字小坡,妻周氏,是个读书人。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最后在徐州做到徐州榷运局长——俗称“烟酒公卖局长”,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又续娶了一房姨太太,老家宝应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此事后,跑到徐州大闹。这一闹,就把朱鸿钧的“差事”给闹得“交卸”了。1917年自徐州失业后,便仕途坎坷,生活日渐困窘,老境颓唐。1945年4月9日去世,终年76岁。
  三、民国政府颁布《服制条例》
  1912年,民国政府参议院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规定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和常礼服两种。大礼服又分昼、晚两种,均采用西式礼服的形制。常礼服也分两种:一为西式形制,一为清朝的长袍马褂。女子礼服采用传统的上袄下裙样式。随后,又陆续颁布了地方行政官、外交官、警察、陆军、海军、检察官、监狱官等人员的服制。
  1929年,民国政府又重新颁布《服制条例》,对男子礼服规定得更为具体明确:


  一、褂式,齐领对襟,长至腹,袖长至手脉,左右及后下端开,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黑,纽扣五。
  二、袍式,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踝上二寸,袖与褂袖齐,左右下端开,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蓝,纽扣六。
  三、帽冬式,凹顶软胎下沿略形椭圆,质用丝麻毛织品,色黑。夏式,顶平顶硬胎下沿略形椭圆,质用草帽绠,色白。
  四、鞋质用丝麻棉毛织品或革,色黑。
  四、故事还原
  朱鸿钧一直在外地充任小官吏,1915年到徐州任榷运局长。他聪明能干,却有着旧式官僚的通病:喜欢讲排场,吃馆子、喝花酒,光姨太太就先后娶了好几个。
  榷运局长是个专管盐、烟、酒的肥缺,朱鸿钧颇为自得。任了榷运局长的他积习难改,在徐州金屋藏娇,又讨了几个姨太太。流油肥缺令人眼红,红袖添香遭人嫉妒,堡垒最易从内部突破,扬州老家很快得知了原委。
  他的妻妾中一潘姓姨太太怒火中烧,不顾鞍马劳顿从扬州赶往徐州,朱鸿钧的母亲因潘氏等的举措急火攻心,染疴卧床。被妒火冲昏了头脑的潘氏完全没有意识到此行对于朱鸿钧来说意味着什么,赶到徐州来了个泼妇骂街,搞得满城风雨,当日《醒徐日报》都见了头条,朱鸿钧颜面尽失。
  焦头烂额的朱鸿钧不得不花大笔钱把一个个姨太太再打发出门。人财两空的朱鸿钧的噩运并没有到此结束,因此事影响太坏——朱鸿钧被上司革了职。人倒霉时喝凉水都硌牙,丢掉榷运局长职位没几天,朱鸿钧母亲在扬州去世!
  徐州成了朱鸿钧人生道路上的滑铁卢,他为他荒唐的生活方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狼狈至极。到扬州借钱办了丧事,把往日珍爱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送进当铺还了亏空。冬天的庭院满院枯枝败叶、一派萧条的景象,让他真正感到了家境的凄凉。颓唐、潦倒、无助、失措、愧疚、尴尬的朱鸿钧脱去厚重的孝服,重新穿戴昔日公干时常穿的文职官服——深青布棉袍、黑布大马褂、黑布小帽,为自己收拾简单的行囊,到南京寻找故交挚友,期盼谋取一官半职,另图发达。儿子朱自清要回北大就读,需到南京乘坐火车,父子正好同行。到南京后便发生了《背影》中所描述的感人一幕。
  其后,朱鸿钧因精力等诸多原因,虽尽力打拼,也没有挽回颓势,日趋见老的他,想儿子,想孙子,常写信相询。已为人父的朱自清“养儿才知父母恩”,心理上慢慢接纳了父亲,虽然父亲的荒唐曾给他的心灵带来难以湮灭的伤痛。他时常看着身边天真烂漫的闰儿,想到远方为生计奔波的老父,南京浦口送别的情景,时不时浮上心头。
  于是,此事件以后的1925年10月某夜,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在朱自清笔下如行云流水般汇聚,著名散文《背影》遂得以问世。
  1928年,在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朱自清的三弟朱自华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忙奔上二楼父亲卧室,送给父亲朱鸿钧先睹为快。
  此时的朱鸿钧已行动不便,就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朱自清的文章《背影》。诵读时,朱鸿钧的两眼老泪纵横,手不住地颤抖,但读完后,昏黄的眼珠却放射出光彩。他明白了儿子读懂了自己过去的关心。
  1945年,朱鸿钧去世,终年76岁。
  五、结论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是民国时期普通官吏的打扮。1917年冬天,朱鸿钧虽已卸任,他一贯的穿着应该是不变的,更何况是去南京谋职更应穿着体面,穿中式官员常服应是基本常识。作为平素特别注重仪表、讲究排场、养尊处优、年过半百且身体肥胖,再背负丧母之痛、失业谋职之焦灼的朱鸿钧,放下一切架子,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身份年龄,为解儿子路途饥渴,攀爬月台去买橘子,怎能不令身为人子的朱自清泪如泉涌?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摘 要:要快速、准确地读懂高考文言文,可采用“因‘体’而读,整体观照”的方法,即先把握文言材料的文体及其特点,再综合多种手段方法进行整体观照。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文体意识;整体观照  高考语文要求中学生要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材料,但即使如此,学生中依旧存在着“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这个“三怕文言文”就折射出当代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畏惧心理。再加上阅读时候不
期刊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层面是需要有所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有“整体意识”,同时需要学生掌握作者创作该书的独特写作手段,跳出传统阅读的“套路”。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理解整本书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整体意识;《红楼梦》  北京市海淀区2015—2016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12题设置如下: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创作的
期刊
【编者按】在课程改革、高考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积极探索基于学生发展的理想课堂,并将之总结为“大气精致,厚重高效”八个大字:“大气”着眼于课堂立意,“精致”着眼于课堂驾驭,“厚重”着眼于教学内容,“高效”着眼于目标达成。四维一体,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是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学上的共同追求。  摘 要:通过教学实践来落实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这两大素养
期刊
摘 要:诗歌鉴赏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诗歌鉴赏教学可从三个层次展开:品尝诗境,提高鉴赏水平;体悟诗心,提升鉴赏品质;洞悉诗魂,承继诗人生命。  关键词:诗歌;鉴赏;核心素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诗歌文化对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铸造民族精神具有其他文学样式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诗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
期刊
【名师档案】庄平悌,浙江省泰顺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温州市名教师,泰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中学语文教学》《教学月刊·中学版》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出版语文教学专著《同义手段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担任浙江省高中语文教研基地专家组成员,温州市教育局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温州市深化高中课程改革语文学科研究指
期刊
好的语文课,必定是语文课,而非政治、历史、文化或伦理课。亦即必须守住语文的体性[1],再来谈好。  如何守住?指向形式秘妙的揭示!体悟言语表现的智慧!  语文的内容实在庞杂,真的像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可真能体现语文体性的唯有形式知识。夏丏尊先生早就说过:“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上,不应该着眼在内容上。”[2]着眼形式,并非传授陈旧、僵化的形式知识,而是玩绎、体悟作者个性化的形式创造智慧
期刊
摘 要:好课应具备三个特点——真实、创新、个性。真实体现在对学情真实把握后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体现在真实地开展与文本、作者、教师、学生自我有效深入的对话上;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独到解读和独创性处理上,还体现在与时俱进将现代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上;个性体现在课堂风格上,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有关。  关键词:好课;真实;创新;个性  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毕生追求的理想。一
期刊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据形”方法追根溯源,探究文言字词的本义。  2.学会运用“建图”方法梳理词义,探究文言字词词义演变过程中的相关性与相似性,了解词义的动态发展过程。  3.通过运用“据形析义”“建图索义”方法释解文言字词,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多义”文言字词及其相关例句并释义。  2.运用汉典网查找本文言字词的金文(或甲骨文或繁体字)。  【教学设计】  一、
期刊
鲁迅在《呐喊(自序)》的开篇写道:“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忘却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社戏》作于1922年10月,是《呐喊》这部短篇小说集的最后一篇,自序则写于同年12月,属于鲁迅诗意童年的《社戏》也一定是
期刊
摘 要:不少教师以“考试大纲没有将对比纳入要求掌握的9种修辞手法”为据,认为对比不是修辞手法,反对将对比修辞纳入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不让学生了解。这种以考试大纲决定教学内容,唯考纲是从,“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的做法是不正常的,应该改变,从而恢复正常的教考关系。  关键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对比修辞;教学内容  对比是不是修辞?如果是,该不该将对比修辞纳入中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