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00-01
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我国,肛瘘的发病率居肛肠疾病的第3位,占肛肠疾病总数的11.2%[1]。肛瘘治疗方法多采用传统手术,而手术通常对肛周组织损伤较大,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渗出液中的组织因子,能够激活机体吞噬系统,从而杀灭细菌吞噬异物,控制感染。同时,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形成毛细血管床;释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而新生的毛细血管床和成纤维细胞是肉芽的主要成分。同时释放一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上皮细胞由创缘逐步覆盖整个肉芽组织伤口,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伤口愈合后正常的组织被瘢痕代替,形成瘢痕较重、较大,易造成肛门变形,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失去部分正常功能,从而产生肛门移位、刺痛、渗液等并发症。目前,对于瘢痕的治疗尚无特效办法, 因此如何预防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一直是创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外科手术、 加压、 放射、 冷冻、激光、激素注射、硅凝胶等疗法,但治疗过程复杂,费用较高,效果不能肯定。近年来中医药在创伤修复领域研究较多,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中医学中关于瘢痕的记载历史久远,早在西汉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关于瘢痕治疗的方剂5个;《刘涓子鬼遗方》中的“六物灭瘢膏方”、“小品灭瘢方”是也针对瘢痕治疗的专方;《太平圣惠方遗方》认为“夫疤痕者,皆是风热毒气,在于脏腑,充注于肌肉,而生疱疹,及其疮愈,而毒性尚未全散,故疮痂随落,其疤尤黯,或凸凹肉起,宜用消毒灭疤之药以敷之”,详细阐述了瘢痕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几经归纳,后世医家普遍认为瘢痕主要由于湿毒内蕴或肺胃湿热,再受金刀、火毒和毒虫外伤,肌肤受损,气滞血瘀而成,病因病机不外气血壅滞、经络痹阻、痰湿搏结,或三者相辅相成。治则多以活血化瘀、攻毒散结、通絡止痛为主。现代中医对瘢痕的认识以《中国中医大词典》为代表,认为“此症是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临床上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疏风止痒法;养阴益气、养血润燥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祛湿化痰、止痒止痛法等。
近 50年来,随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理论”以及近年“毒邪学说”研究的不断深入, “瘀毒致病”理论不断受到重视[2]。瘀毒理论认为,肛瘘患者平素多湿毒内蕴或肺胃湿热,手术如同金刀外伤,使肛门周围脉络受损,从而致气血瘀阻,气滞血瘀,“瘀毒”互结,肛门伤口局部刺痛,形成条索状物,肌肉失于荣养,开合失司,导致肛门失禁、溢液等。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郭光丽、吴剑箫等[3]在临床研究中曾发现,紫归解毒膏在创面愈合晚期成纤维细胞数目开始下降,提示其可能具有减少瘢痕的作用。我们在临床中经过大量病例观察,发现紫归解毒膏能够抑制瘢痕形成,促进瘢痕软化。其主要成分为:紫草、当归、冰片、麻油、蜂蜡,具有活血化瘀、消肿生肌之功效。其中紫草、当归共为君药: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的功效;当归能够活血通络、祛瘀消肿,二药共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冰片清热解毒、止痛消炎、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为臣药,助紫草、当归活血化瘀之效。麻油、蜂蜡清热解毒,亦调和诸药,赋之以形。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局部气血运行顺畅,减少瘢痕形成。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紫草的主要成分紫草素,能够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从而促进瘢痕修复,减少瘢痕形成。当归有抗菌消炎镇痛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沉积[4],其有效成分为当归挥发油,可以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5],从而抑制瘢痕形成。冰片消炎、抗菌、止痛,在瘢痕形成早期减轻炎症反应。蜂蜡、麻油保持膏剂形态稳定,调整酸碱度,减少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瘢痕。综观紫归解毒膏全方,运用瘀毒理论,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减少肛瘘术后瘢痕形成。
附: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35岁。患者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4个月,肛门溢液,伴刺痛,偶有稀便失禁,久坐后肛门胀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专科检查:膝胸位:视诊:肛缘1、3、6、9点瘢痕较粗大,长度在4cm-7cm之间;指诊:肛周瘢痕压痛,食指入肛,6点可及明显条索状凹陷,括约肌裹指力量减弱;镜检:6点瘢痕直达齿线上3cm,呈条状凹陷。考虑患者为肛瘘术后瘢痕形成,影响括约肌功能。给予紫归解毒膏局部涂擦,每天2次。3个月后回访患者,肛门溢液、刺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未再发生稀便失禁,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于海泉,康合堂,康彦旭.肛肠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J].中国现代医生,2009, 47(2):116
[2]刘龙涛,张京春,陈可冀等.中医“瘀毒”理论的文献研究概述[J].世界中医药,2008,,3(2):106-107
[3]郭光丽,吴剑箫,刘梅珍等.紫归解毒膏对大鼠背部粪便污染创面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3:4-6.
[4]张玄,李世荣,李荟元.丹参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80
[5]王勇,杜富波,周小兰等.当归注射液预防瘢痕疙瘩术后复发54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1):46-47
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我国,肛瘘的发病率居肛肠疾病的第3位,占肛肠疾病总数的11.2%[1]。肛瘘治疗方法多采用传统手术,而手术通常对肛周组织损伤较大,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渗出液中的组织因子,能够激活机体吞噬系统,从而杀灭细菌吞噬异物,控制感染。同时,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形成毛细血管床;释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而新生的毛细血管床和成纤维细胞是肉芽的主要成分。同时释放一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上皮细胞由创缘逐步覆盖整个肉芽组织伤口,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伤口愈合后正常的组织被瘢痕代替,形成瘢痕较重、较大,易造成肛门变形,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失去部分正常功能,从而产生肛门移位、刺痛、渗液等并发症。目前,对于瘢痕的治疗尚无特效办法, 因此如何预防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一直是创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外科手术、 加压、 放射、 冷冻、激光、激素注射、硅凝胶等疗法,但治疗过程复杂,费用较高,效果不能肯定。近年来中医药在创伤修复领域研究较多,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中医学中关于瘢痕的记载历史久远,早在西汉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关于瘢痕治疗的方剂5个;《刘涓子鬼遗方》中的“六物灭瘢膏方”、“小品灭瘢方”是也针对瘢痕治疗的专方;《太平圣惠方遗方》认为“夫疤痕者,皆是风热毒气,在于脏腑,充注于肌肉,而生疱疹,及其疮愈,而毒性尚未全散,故疮痂随落,其疤尤黯,或凸凹肉起,宜用消毒灭疤之药以敷之”,详细阐述了瘢痕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几经归纳,后世医家普遍认为瘢痕主要由于湿毒内蕴或肺胃湿热,再受金刀、火毒和毒虫外伤,肌肤受损,气滞血瘀而成,病因病机不外气血壅滞、经络痹阻、痰湿搏结,或三者相辅相成。治则多以活血化瘀、攻毒散结、通絡止痛为主。现代中医对瘢痕的认识以《中国中医大词典》为代表,认为“此症是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临床上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疏风止痒法;养阴益气、养血润燥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祛湿化痰、止痒止痛法等。
近 50年来,随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理论”以及近年“毒邪学说”研究的不断深入, “瘀毒致病”理论不断受到重视[2]。瘀毒理论认为,肛瘘患者平素多湿毒内蕴或肺胃湿热,手术如同金刀外伤,使肛门周围脉络受损,从而致气血瘀阻,气滞血瘀,“瘀毒”互结,肛门伤口局部刺痛,形成条索状物,肌肉失于荣养,开合失司,导致肛门失禁、溢液等。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郭光丽、吴剑箫等[3]在临床研究中曾发现,紫归解毒膏在创面愈合晚期成纤维细胞数目开始下降,提示其可能具有减少瘢痕的作用。我们在临床中经过大量病例观察,发现紫归解毒膏能够抑制瘢痕形成,促进瘢痕软化。其主要成分为:紫草、当归、冰片、麻油、蜂蜡,具有活血化瘀、消肿生肌之功效。其中紫草、当归共为君药: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的功效;当归能够活血通络、祛瘀消肿,二药共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冰片清热解毒、止痛消炎、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为臣药,助紫草、当归活血化瘀之效。麻油、蜂蜡清热解毒,亦调和诸药,赋之以形。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局部气血运行顺畅,减少瘢痕形成。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紫草的主要成分紫草素,能够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从而促进瘢痕修复,减少瘢痕形成。当归有抗菌消炎镇痛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沉积[4],其有效成分为当归挥发油,可以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5],从而抑制瘢痕形成。冰片消炎、抗菌、止痛,在瘢痕形成早期减轻炎症反应。蜂蜡、麻油保持膏剂形态稳定,调整酸碱度,减少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瘢痕。综观紫归解毒膏全方,运用瘀毒理论,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减少肛瘘术后瘢痕形成。
附: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35岁。患者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4个月,肛门溢液,伴刺痛,偶有稀便失禁,久坐后肛门胀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专科检查:膝胸位:视诊:肛缘1、3、6、9点瘢痕较粗大,长度在4cm-7cm之间;指诊:肛周瘢痕压痛,食指入肛,6点可及明显条索状凹陷,括约肌裹指力量减弱;镜检:6点瘢痕直达齿线上3cm,呈条状凹陷。考虑患者为肛瘘术后瘢痕形成,影响括约肌功能。给予紫归解毒膏局部涂擦,每天2次。3个月后回访患者,肛门溢液、刺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未再发生稀便失禁,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于海泉,康合堂,康彦旭.肛肠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J].中国现代医生,2009, 47(2):116
[2]刘龙涛,张京春,陈可冀等.中医“瘀毒”理论的文献研究概述[J].世界中医药,2008,,3(2):106-107
[3]郭光丽,吴剑箫,刘梅珍等.紫归解毒膏对大鼠背部粪便污染创面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3:4-6.
[4]张玄,李世荣,李荟元.丹参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80
[5]王勇,杜富波,周小兰等.当归注射液预防瘢痕疙瘩术后复发54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