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引思 以“白”激思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空白”,就是指空着,没有被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在绘画艺术中有一种美叫做空白美。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种“空白”艺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留一些时间、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他们在适当的引导下发挥创造性、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一、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因许多地方的中招考试没有对初中地理做出专门要求,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自觉性都稍逊于其他学科。如果地理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就会出现如美国教育家哈曼所说的那种尴尬状况: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制造悬念,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有经验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水平,有意识地设置知识空白,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思维,引而不发,使学生学习知识时犹如在迷宫中寻找通道,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一节课结束仍意犹未尽。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笔者先播放一段反映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状况的视频,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为地理原理的讲授创造了恰当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很容易就能让学生理解“地上河”是由河流泥沙淤积成的: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稀松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到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通过形象直观的视频和动画,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二、燃起学生探究的火花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留一点儿回味、思考的余地。地理课堂中的巧留空白,能使教学过程中的美得到升华。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全体学生,教会他们使用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每一位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求答案,从而获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笔者在阅读书籍时,看到这样一个教学实例:在“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过程中,该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走进教室把那些遗落在地上的粉笔头一个一个地捡起来,放进讲台上的粉笔盒中。在捡的过程中,他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奇怪地看着他(设下悬念让学生产生疑问)。当讲到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时,该教师突然拿出粉笔头,问学生:“你们知道粉笔的构成成分吗?”“石灰和石膏。”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他进一步问道:“石灰和石膏又属于什么资源呢?”“不可再生资源。”他赞许地点头。“那么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是什么?”“用一点儿少一点儿。”“是啊。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从人均角度上看,我国又是资源贫乏国。资源用一点儿少一点儿,这警告我们必须省着点儿用,”他看了看全班学生,继续讲:“你们说,能用的粉笔头我该不该捡起来继续使用呢?”讲到这里学生才真正明白他捡粉笔头的用意。自此以后,他走进教室的时候,再也没有发现教室地上有散落可用的粉笔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设置空白、悬念,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学而不思则罔”,为了使学生学得更深更透更好,就需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巧妙设疑,有意识地制造悬念,布下空白。设置空白、悬念后,整个课堂表面上处于静态,而实质上处于动态,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中,恰似“于无声处听惊雷”。如在讲授“天气及其影响”知识时,可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天气的信息,并形成文字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学生写好后,老师先不讲,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地理技能得以提高。
  总之,通过留白、设疑、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探求知识和认识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外国语教材在译释生词的时候,常常将两个或多个外文单词对译为汉语中的同一个词语,这种同译方式极易导致学生在使用时产生偏误。本文对这类同译词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大体可总结为词汇本身的原因、民族文化的差异、翻译的影响以及母语和目的语负迁移这几方面原因。  【关键词】外国语教材;同译词;词汇注释  【作者简介】金美辰,北京语言大学。  一、引言  外国语教材在译释生词的时候,常常将两个或多个外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设计导语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行了。一般说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 成语导入法。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中国古代史教学而言,可以引用的成语不下几十处。牧野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a growing number of researches of L2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These studies suggest a few major factors in L2 reading through reviewing and laying out some
【摘要】近年来,语言评价素养受到了国内语言测评界的高度关注,但国内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研究匮乏。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评价素养还比较低。《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2019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一书在对国外语言评价素养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定义,构建了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填补了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语言评价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充分肯定多媒体正向功能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多媒体在很多方面已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教师或学生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其实,多媒体技术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魅力。毕竟,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很多思想应该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中生成、升华。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多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间
【摘要】It-clefts和What-clefts是英语句型中特殊且重要的结构。教师能否准确理解这一结构以及能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这一结构。本研究是在认知视角下对It-clefts和What-clefts结构的研究,将以British Compon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 (ICE-GB)语料库里不同类别文本中的I
【摘要】写作教学担负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双重任务,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一節写作课,通过以读促写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阐述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如何实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品质;以读促写;英语写作  一、引言  写作是人们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写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情感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发现,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在听一些公开课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用幻灯片打出设计好的问题,然后提问。当某位同学的回答离答案较远时,教师眉头马上皱起来:“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想想。”又叫另一位同学回答,这位同学就会很乖巧地换一个角度回答,如此吻合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时,教师就会大加赞赏:“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棒,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其他的同学也都领会教师的意图,沿着教师暗示的方向,争着回答,气氛显得热
一、依据课标,整合教材,把握教学的准度  课程标准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提出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
历史学科具有素材丰富、内容生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历史课活泼生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极大改善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使教学过程的演示具有直观性、即时性、动态性和集成性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进行有效的认知加工,优化教学效果,还可从根本上减轻教师的负担,将教师从繁重、低效的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