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可在“双向”结合中实现“双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原理,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也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原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作用,两种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思想教育工作拓宽了新的视野和途径。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从观念上可以实现两者的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联系制度,可减少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带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强力的支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养分。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受教育者的立场观点或态度能否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动的双方是否具有和谐相容的心理环境,和谐相容的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从心理的层面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它作为自己的导向,并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层面上,还应该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从更高的层次上给学生加以引导。其次,借助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空间。
(三)两者在“双向”结合中实现“双赢”,达成和谐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而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参与下才能得到升华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是双向的,他们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在双向结合过程当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各自的成果,完成了对学生的思想或心理的重新解构与重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与全面的发展。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统一在理论上已有充分的论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相对较弱。
目前,在高校担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任的主要是三类人:政工干部、德育教师和心理专业人员,其中前两者占绝大多数,作为政工干部中的学生辅导员,多数是刚毕业,他们相对来说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很多社会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自己当学生时未想通就要面对自己的学生来回答,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们也只能简单地以制度和纪律来管理学生。而大多数政工干部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未深入了解、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深人、不具体,方法和内容单一。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教育目标、内容、基础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角色上产生一些冲突。如何克服两者角色的矛盾,这也是实现两者有机结合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实践中走向和谐统一,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能否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支由心理专业人员组成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使他们在专业上的优势能够更好的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对行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培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心理健康的眼光审视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思想教育工作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二)在实践中找准两者结合的切入点。
一是人格教育。把健全人格的构建与培养当作两者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健全人格的建构和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追求的目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可以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实现两者的结合。
(三)正确处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
在处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上,笔者认为,可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工作服务,一切“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2.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学生心理动态的信息资料,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的制定、决策、部署、实施提供建议。3.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每月定期汇报制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工作联席例会制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的平台。
四、结语
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工作关系,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及时有效地遏制学生不良行为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杨丽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青年学研究,2003(3)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从观念上可以实现两者的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联系制度,可减少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带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强力的支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养分。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受教育者的立场观点或态度能否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动的双方是否具有和谐相容的心理环境,和谐相容的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从心理的层面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它作为自己的导向,并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层面上,还应该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从更高的层次上给学生加以引导。其次,借助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空间。
(三)两者在“双向”结合中实现“双赢”,达成和谐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而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参与下才能得到升华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是双向的,他们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在双向结合过程当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各自的成果,完成了对学生的思想或心理的重新解构与重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与全面的发展。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统一在理论上已有充分的论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相对较弱。
目前,在高校担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任的主要是三类人:政工干部、德育教师和心理专业人员,其中前两者占绝大多数,作为政工干部中的学生辅导员,多数是刚毕业,他们相对来说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很多社会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自己当学生时未想通就要面对自己的学生来回答,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们也只能简单地以制度和纪律来管理学生。而大多数政工干部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未深入了解、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深人、不具体,方法和内容单一。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教育目标、内容、基础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角色上产生一些冲突。如何克服两者角色的矛盾,这也是实现两者有机结合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实践中走向和谐统一,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能否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支由心理专业人员组成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使他们在专业上的优势能够更好的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对行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培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心理健康的眼光审视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思想教育工作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二)在实践中找准两者结合的切入点。
一是人格教育。把健全人格的构建与培养当作两者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健全人格的建构和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追求的目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可以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实现两者的结合。
(三)正确处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
在处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上,笔者认为,可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工作服务,一切“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2.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学生心理动态的信息资料,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的制定、决策、部署、实施提供建议。3.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每月定期汇报制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工作联席例会制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的平台。
四、结语
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工作关系,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及时有效地遏制学生不良行为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杨丽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青年学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