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都觉得幸运,因为在求学路上,遇到过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教给我的远远不止是知识。
在焦作师专读书时,印象最深的是黄卉老师,她教的是读写课。无论是谁见着她,都会在心中默默感叹:她真的宛如一枝黄花,清瘦、高挑、气质高贵……
最初,是因为她温和的笑容,让我渐渐愿意亲近她。
新生入学之初,校园里总有些类似“兵荒马乱”的浮躁,所以,最初的课堂上,即便黄卉老师用最动听的声音,娓娓阐释着文学作品的内涵,课堂上还是有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彼时,我邻桌的一名学生,正手舞足蹈地评价着讲台上老师的衣着。然而乐极生悲,他不小心打翻了我摆放在桌子上没有收好的墨盒。我惊愕地看着自己浅色的牛仔裤瞬间被印上了一个很抽象的图画——因墨汁太多,图画还在蔓延——因此有些懊恼地举手报告,说:“我的裤子脏了。”
黄卉老师忽然被人打断讲课,用她那一双很美丽的眼睛,很惊讶地看着我,然后她居然笑了。我吐吐舌头,脸红了一下,她就笑得更加开心了。我一直奇怪,怎么会有人笑得那么动人呢?她自己永远是一副优雅从容的模样,看见我的狼狈,一定是觉得不可思议了,但是她的笑容没有一丝厌烦和责备,反而带着些纵容似的。那一刻,时光似乎已经凝滞,班里的学生都停止了手头上的动作,也停止了窃窃私语,一时间全然忘记了要做什么,都默默地望着她,看着那灿烂的笑容。不知道过了多久,黄老师终于开口提醒我:“你是不是应该去宿舍清洗一下?你们住校,洗衣粉、肥皂都有吧?要不我拿回家试试?……”我反应过来了,一边说自己可以,一边向教室外面跑去,跑到门口仍然忍不住回过头看看。她依然浅浅地笑着,看着我。
她的笑容温暖了我,也温暖了许许多多的同学。在刚刚离家在外的日子里,年少的我们,总是渴望多一些关爱。所以后来她的课堂渐渐安静下来,她轻声讲述,学生们静静倾听,课堂氛围美好。于我们,是一种享受。
她十分博学,是因为看了许多书的缘故。所以课余时间,她常常到我们中间走走,给我们一些看书的建议。而我看书始终杂乱,那一段时间着迷于外国名著以及人物传记,她似乎是无意地提醒我:“你可以看看国学,孔孟、老庄的著作接触过没有?”我摇头,因为那些书远不如小说传记有趣。她看出我的想法,笑着说:“怕看不懂?没事,你们趁着年轻记性好,可以每天背一点,不用强求读懂。”
听了她的建议,我买了几本《论语》《道德经》放在枕边,闲来无事,背上几句,日积月累,也背诵了许多。后来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渐增,每次回忆起曾背诵过的句子,觉得大有深意,应该反复品味感受。
而今想来,黄老师笑得温和,却是恬淡清冷的性格。我们和她最亲近的时候,大概就是听她建议读哪些书的时候,我们只要愿意听话读书,她就会高兴,耐心回答我们读书中不明白的各种问题。那段时光在一生中,真是弥足珍贵。
后来,因为她的敬业,渐渐开始钦佩她。
上到大二那年,黄卉老师兼职给我们讲“新闻写作”课。同学们有些奇怪,将来都是要当老师的,学新闻有什么用处,何况教材发下来,看着就觉得十分枯燥无味。其实“新闻写作”说起来算是选修课程,一些同学在私下议论,若是都不去上这门课程,只怕黄老师会伤心的吧,看起来她就是多愁善感的性格。纠结许久,大家都带着捧场的态度去上课。上课时,看着底下的学生济济一堂,黄老师真的非常开心,因为她忍不住笑了,而且在整个第一节课,都笑得十分怡然。
听了几节课之后,捧场的心态终于转变,因为黄老师讲得十分专业,而且并不乏味。她给我们讲新闻的标题,课件上就展示从各处搜集来的各种标题,如
果我们能从中找出优秀的,她会颇觉得与有荣焉,毫不吝啬地赞
扬我们有做名记者、写大新闻的
潜质。
她讲得内容很细致,还督促我们记下笔记。我就真的记了满满一本的笔记,参加工作后还常翻开看看,非常实用。后来搬家,我丢了这本笔记,每每忆起,都觉得怅惘。
说起课件,我忽然想到,在17年前,电脑还是新生事物,更不要说PPT。可印象里,黄老师上课,是喜欢用课件的,还把课件制作得十分漂亮。十余年过去,我早已经记不得她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内容,却记得因为拉上窗帘而略显昏暗的教室里,她立在一张色彩鲜明的幻灯图片旁轻声讲课,幻灯图片上是夕阳余晖的江面,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破旧的渔船,还有孤独的苍鹭……
后来做了教师,我并不喜欢下载网络上现成的课件资源,看着觉得匠气,不够美,不够契合语文的意境。我喜欢亲手搜集整理各种图片,在做课件的时候精挑细选,只盼给听课的孩子们留下美的印象。
离别之后,因为印象里的黄老师太美,而始终不能忘记。
她注重穿衣和饰品的搭配,曾在课堂上告诉我们,穿衣服身上的色彩不能太多,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颜色。毕业后,班里的女生也将这话奉为圣旨,选择衣服的时候,从不喜欢五彩缤纷、花里胡哨的风格。
她注重谈吐,交谈中,总引用典故,并不突兀,却让人觉得有趣。作为她的学生,我们都喜欢看书、积累,也盼望着有一日说话,能如她一般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师范分了专业之后,她不再教我们,可许多同学都喜欢混进她的课堂,在教室后面静静听她讲课。她在课堂上仍是优雅从容,我们看了就觉得安心。我们即将毕业那年,混进去听课的人就比较多。有一次她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关注大家的学习情况。经过我身边时,她忽然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她认出了我,并且知道我并未选修她的课程。惊呼之后,她环顾四下,笑了起来,带着些惊喜,也有点戳穿我们的窃喜,露出些孩子气的表情,却又装模作样,转过身去,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我们,都看见了她眼中,似乎闪烁着泪光,后来讲课的声音,也带着些许哽咽。
再后来毕业了,我记得她身体不好,还曾经和同学一起去探望她。她热切地询问我们的近况,希望了解我们工作的情形。可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多少都有些不如意,生怕她因此失望,走动也越发少了起来,直至而今,断了联系。
离分别,已过了十余年的时光,虽然我从未刻意想起她,却也从未将她忘记。她始终在我心中的某个角落,提醒着我,该如何为师。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