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利用调查问卷研究方法,探讨了本科学生课外和社会活动参与程度及其对学习成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和社会活动,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积极影响。研究建议,学生应当树立主动参与课外活动的意识,以促进自身学习成果。
关键词:本科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参与;学习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13-01
一、引言
与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无论是社会观念、价值取向,还是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参与对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大学生“大量地参与社会活动,以尽自己最大的责任,这不仅保证了集体的效用,而且也是谋求个人幸福、掌握日常管理社会与控制事物的权利、走向自己决定命运之道的先决条件”[1]。所以,引导大学生正确、有序、理性地进行社会参与,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社会参与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特别是学生社会参与与其学习成果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也没有实证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进一步完善现存的学生参与理论,为这些理论提供实证支持,而且也将为我国高校如何提高本科学生社会参与水平提供直接的借鉴与参考。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1)我国本科学生课外和社会活动参与程度如何?2)本科学生社会参与程度对其学习成果有何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国某外语类高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共计14971人(其中大一4111人、大二3718人、大三3681人、大四3461人)。该校学生大多主修语言类或语言类相关专业。语言学习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这会对学生的社会参与产生一定影响。
(二)调查问卷
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为自编问卷,包含两个部分,共18个问题。第一部分包括6个问题,调查学生参与课外和社会活动的程度。问题选项采用6级计分,从“从不”、“难得”、“有时”、“稍多”、“经常”到“总是”分别计1-6分。第二部分包括12个问题,调查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所取得的学习成果。问题选项仍采用6级计分,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較不同意”、“较同意”、“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6分。
为了确保问卷的内容效度,特地邀请一名从事教育评估研究的教授对本问卷的初稿进行审阅,以判断该问卷的调查问题能否有效测量学生社会参与程度及其带来的学习成果。另外,对十五位本科学生进行试测,并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问卷,以提高该问卷的信度。
(三)抽样方法和结果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与“便利抽样法”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对样本进行抽样。在各学院辅导员以及各班班长的热心帮助下,我们在每个学院、每个年级中随机选择1-2个班级;由于实习导致大四学生较分散,于是我们深入宿舍进行问卷发放。最终抽样人数为1910人,约占研究对象的12.8%。其中,大一学生626人,约占研究对象的15.2%;大二584人,约占15.7%;大三577人,约占15.7%;大四123人,约占3.6%。总体而言,样本代表性较高,各学院以及各年级都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
(一)学生课外和社会活动参与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经常或总是参加兼职工作、社区活动或扶贫活动的学生占25%左右,有超过38%的学生经常或总是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经常或总是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更是占到了45%。
(二)学生通过社会参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
调查结果还表明,超过84%的学生认为,通过社会参与可以:1.认识更多的人,提高社交能力;2.增加社会阅历,为今后求职做准备;3.提高社会认知能力;4.提高自我认知能力;5.培养个人兴趣爱好;6.丰富大学课余生活。同时,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认为1.获得了社会实践的学分或在综合测评上加分;2.出于本能,回报社会;3.丰富了实践履历,有利于考研、申请出国留学;4.提高了政治参与意识;5.提高了领导能力;6.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的学生均超过了74%。
四、总结与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不难得出结论:我国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和社会活动,给他们的学习成果带来了积极影响。这与很多研究成果是一致的:大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他们从大学经历中所得到的收获就越大[2-3]。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和社会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参与给学生学习成果带来的积极影响,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学校在提供和组织课外和社会活动的同时,应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其次,努力拓宽学生获取社会参与机会的途径,发挥网络、教师、学生亲属在学生社会参与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学生应当树立主动参与课外和社会活动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参与给自身学习成果带来的积极影响。总之,学生需要树立社会参与意识,抓住机遇、结合学校和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和社会活动,努力从社会参与中获益。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0):207.
[2]徐波.高校学生投入理论:内涵、特点及应用[J].高等教育,2013(11):3-9.
[3]李湘萍,周作宇,梁显平.增值评价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理论与方法述评[J].高等教育,2013(12):64-69.
关键词:本科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参与;学习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13-01
一、引言
与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无论是社会观念、价值取向,还是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参与对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大学生“大量地参与社会活动,以尽自己最大的责任,这不仅保证了集体的效用,而且也是谋求个人幸福、掌握日常管理社会与控制事物的权利、走向自己决定命运之道的先决条件”[1]。所以,引导大学生正确、有序、理性地进行社会参与,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社会参与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特别是学生社会参与与其学习成果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也没有实证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进一步完善现存的学生参与理论,为这些理论提供实证支持,而且也将为我国高校如何提高本科学生社会参与水平提供直接的借鉴与参考。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1)我国本科学生课外和社会活动参与程度如何?2)本科学生社会参与程度对其学习成果有何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国某外语类高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共计14971人(其中大一4111人、大二3718人、大三3681人、大四3461人)。该校学生大多主修语言类或语言类相关专业。语言学习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这会对学生的社会参与产生一定影响。
(二)调查问卷
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为自编问卷,包含两个部分,共18个问题。第一部分包括6个问题,调查学生参与课外和社会活动的程度。问题选项采用6级计分,从“从不”、“难得”、“有时”、“稍多”、“经常”到“总是”分别计1-6分。第二部分包括12个问题,调查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所取得的学习成果。问题选项仍采用6级计分,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較不同意”、“较同意”、“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6分。
为了确保问卷的内容效度,特地邀请一名从事教育评估研究的教授对本问卷的初稿进行审阅,以判断该问卷的调查问题能否有效测量学生社会参与程度及其带来的学习成果。另外,对十五位本科学生进行试测,并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问卷,以提高该问卷的信度。
(三)抽样方法和结果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与“便利抽样法”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对样本进行抽样。在各学院辅导员以及各班班长的热心帮助下,我们在每个学院、每个年级中随机选择1-2个班级;由于实习导致大四学生较分散,于是我们深入宿舍进行问卷发放。最终抽样人数为1910人,约占研究对象的12.8%。其中,大一学生626人,约占研究对象的15.2%;大二584人,约占15.7%;大三577人,约占15.7%;大四123人,约占3.6%。总体而言,样本代表性较高,各学院以及各年级都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
(一)学生课外和社会活动参与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经常或总是参加兼职工作、社区活动或扶贫活动的学生占25%左右,有超过38%的学生经常或总是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经常或总是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更是占到了45%。
(二)学生通过社会参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
调查结果还表明,超过84%的学生认为,通过社会参与可以:1.认识更多的人,提高社交能力;2.增加社会阅历,为今后求职做准备;3.提高社会认知能力;4.提高自我认知能力;5.培养个人兴趣爱好;6.丰富大学课余生活。同时,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认为1.获得了社会实践的学分或在综合测评上加分;2.出于本能,回报社会;3.丰富了实践履历,有利于考研、申请出国留学;4.提高了政治参与意识;5.提高了领导能力;6.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的学生均超过了74%。
四、总结与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不难得出结论:我国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和社会活动,给他们的学习成果带来了积极影响。这与很多研究成果是一致的:大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他们从大学经历中所得到的收获就越大[2-3]。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和社会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参与给学生学习成果带来的积极影响,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学校在提供和组织课外和社会活动的同时,应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其次,努力拓宽学生获取社会参与机会的途径,发挥网络、教师、学生亲属在学生社会参与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学生应当树立主动参与课外和社会活动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参与给自身学习成果带来的积极影响。总之,学生需要树立社会参与意识,抓住机遇、结合学校和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和社会活动,努力从社会参与中获益。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0):207.
[2]徐波.高校学生投入理论:内涵、特点及应用[J].高等教育,2013(11):3-9.
[3]李湘萍,周作宇,梁显平.增值评价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理论与方法述评[J].高等教育,2013(1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