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程。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现状、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提高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现状;途径
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内涵是一个大学生本身民主观念和实践过程中的民主能力的体现。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代表,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民主意识能力,关系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建设,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关系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现状
(一)有些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不如资本主义民主。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从本质上说是最高形式的民主,但是在发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有些学生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快民主建设进程的希望值很高,因而感到理想中的民主和现实生活中的民主差距太大,所以恨不能一下子就达到高度的民主境界。
(二)有些大学生在民主建设上犯了急性病,把热情当作理论和行动的依据,认为民主进程太慢,总想推动它发展得快些,甚至用过激手段,采取过去向反动政府“争民主”的那套方法。那样做,不但不能加快民主建设的步伐,反而会造成动乱,延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
(三)有些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生活缺乏兴趣。他们对国家的政事漠不关心,平时不够关注实事,甚至认为政治是枯燥乏味、与己无关的。同时,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够重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关紧要,往往课堂气氛很难调动,旷缺课现象较为严重。
二、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不足的原因
形成目前高校大学生缺乏民主意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失序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接受的大多还是应试教育,学生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中,即便是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也仅仅是概念的死记硬背。学校教育在为学生营造民主氛围方面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高校教育中相关课程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缺乏吸引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方面也还未发挥足够的效力。
(二)家庭教育的失重
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更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而对民主意识的培养方面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从小在家庭生活中习惯了遵从父母的旨意,在重大事件的抉择上有时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最后决定权在父母,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全面看待事物、处理事务的能力。有些家长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直接导致学生在校期间遇到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时过于强调个人意志、追求片面的民主。
(三)个人内化的失衡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比较特殊,面临着从学校接轨社会的过渡转型,所学需要转化为所用,理论需要结合实践。这个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可能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解惑和疏导,就会导致大学生们习而不得、习而不当的结果。在社会认同、个人认知上有所偏颇,无法正确把握和准确判断何为真正的民主。
三、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途径
(一)完善学校教育,进行课程改革
现代社会的人主要是由教育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学校教育。要明确教育发展战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中的着眼点之一要放在面对民主化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的培养上。
现行“两课”中与大学生民主意识培育相关的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但是,课程在涉及大学生民主意识培育的部分,大多应该设定民主教育的内容而没有设定。而且,民主意识的培育并非只是政治课的任务,也并非是只有政治课才能完成的任务,许多学科都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这种宣传并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生硬地、标签式地把民主思想拉扯到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去,而是要求教师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过程中贯穿民主思想,保持民主作风,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允许学生质疑,不要以师自居而摆架子,更不能用专制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求学生无条件地盲目接受。
(二)完善大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
大学生对高校管理的决策参与,是高校学生权力追求的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多年。2005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条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但当前大学生参与管理还缺少制度的规范与保障,还没有在体制上得到确认。首先,在学校章程这一校内基本法中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权限、组织机构、工作程序和规则应有明确规定。其次,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生管理规则的制定中去。再次,要积极探索学生对学校管理决策的参与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层次。最后,还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和高校规章制度的明确保护下,积极探索落实大学生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权,使高校的管理工作与大学生的自治行为形成互动。
(三)提高教师民主意识教育的教学水平
良好的教学水平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加强大学生民主意识教育首先要求高校老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和民主意识教学水平,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民主的历史发展,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问题和民主建设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民主观现状有深入的了解等等。此外,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民主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民主意识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除了应该给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提供良好的条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外,还要注意加强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民主意识,使民主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民主环境中切实感受民主,并形成良好的民主意识。
参考文献:
[1]常青伟.当前中国大学生民主素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8:80—91.
[2]卫荣凡.加强大学生民主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20o5(1O):90—93.
[3]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军.论社会主义民主意识U1.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5]卫荣凡.大学生学习民主与学术自由观念教育研究.学术论,2005,(1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现状;途径
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内涵是一个大学生本身民主观念和实践过程中的民主能力的体现。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代表,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民主意识能力,关系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建设,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关系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现状
(一)有些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不如资本主义民主。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从本质上说是最高形式的民主,但是在发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有些学生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快民主建设进程的希望值很高,因而感到理想中的民主和现实生活中的民主差距太大,所以恨不能一下子就达到高度的民主境界。
(二)有些大学生在民主建设上犯了急性病,把热情当作理论和行动的依据,认为民主进程太慢,总想推动它发展得快些,甚至用过激手段,采取过去向反动政府“争民主”的那套方法。那样做,不但不能加快民主建设的步伐,反而会造成动乱,延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
(三)有些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生活缺乏兴趣。他们对国家的政事漠不关心,平时不够关注实事,甚至认为政治是枯燥乏味、与己无关的。同时,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够重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关紧要,往往课堂气氛很难调动,旷缺课现象较为严重。
二、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不足的原因
形成目前高校大学生缺乏民主意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失序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接受的大多还是应试教育,学生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中,即便是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也仅仅是概念的死记硬背。学校教育在为学生营造民主氛围方面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高校教育中相关课程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缺乏吸引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方面也还未发挥足够的效力。
(二)家庭教育的失重
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更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而对民主意识的培养方面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从小在家庭生活中习惯了遵从父母的旨意,在重大事件的抉择上有时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最后决定权在父母,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全面看待事物、处理事务的能力。有些家长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直接导致学生在校期间遇到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时过于强调个人意志、追求片面的民主。
(三)个人内化的失衡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比较特殊,面临着从学校接轨社会的过渡转型,所学需要转化为所用,理论需要结合实践。这个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可能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解惑和疏导,就会导致大学生们习而不得、习而不当的结果。在社会认同、个人认知上有所偏颇,无法正确把握和准确判断何为真正的民主。
三、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途径
(一)完善学校教育,进行课程改革
现代社会的人主要是由教育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学校教育。要明确教育发展战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中的着眼点之一要放在面对民主化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的培养上。
现行“两课”中与大学生民主意识培育相关的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但是,课程在涉及大学生民主意识培育的部分,大多应该设定民主教育的内容而没有设定。而且,民主意识的培育并非只是政治课的任务,也并非是只有政治课才能完成的任务,许多学科都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这种宣传并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生硬地、标签式地把民主思想拉扯到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去,而是要求教师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过程中贯穿民主思想,保持民主作风,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允许学生质疑,不要以师自居而摆架子,更不能用专制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求学生无条件地盲目接受。
(二)完善大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
大学生对高校管理的决策参与,是高校学生权力追求的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多年。2005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条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但当前大学生参与管理还缺少制度的规范与保障,还没有在体制上得到确认。首先,在学校章程这一校内基本法中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权限、组织机构、工作程序和规则应有明确规定。其次,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生管理规则的制定中去。再次,要积极探索学生对学校管理决策的参与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层次。最后,还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和高校规章制度的明确保护下,积极探索落实大学生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权,使高校的管理工作与大学生的自治行为形成互动。
(三)提高教师民主意识教育的教学水平
良好的教学水平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加强大学生民主意识教育首先要求高校老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和民主意识教学水平,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民主的历史发展,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问题和民主建设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民主观现状有深入的了解等等。此外,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民主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民主意识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除了应该给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提供良好的条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外,还要注意加强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民主意识,使民主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民主环境中切实感受民主,并形成良好的民主意识。
参考文献:
[1]常青伟.当前中国大学生民主素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8:80—91.
[2]卫荣凡.加强大学生民主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20o5(1O):90—93.
[3]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军.论社会主义民主意识U1.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5]卫荣凡.大学生学习民主与学术自由观念教育研究.学术论,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