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读”与“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并进行坚持不懈地练笔,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一、从文学法,读写同步;二、引导多读,以读促写;三、指导勤写,以写引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从文学法;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读”与“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而写又是读的动力和目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并进行坚持不懈地练笔,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丁有宽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运用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如何将读与写这两个环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与同步提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从文学法,读写同步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句,读懂段、篇的基础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作者为了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抒发感情、阐明事理的……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仅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会领悟到一些写作上的方法与技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炼、总结表达方法,并引导学生模仿运用,尝试练习。譬如,执教苏教版三年级课文《“东方之珠”》《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等课文,笔者就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来描写一处优美的风景。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设计好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如,重点段落仿写、课文续写、补写空白、扩写、缩写等小练笔,来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如,笔者在教学《石榴》《荷花》等描景状物的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熟读,通过指导使学生理解到作者写石榴、写荷花都是为了抒发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揣摩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感情的,并且通过重点赏读文中一些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精彩句段,在体会优美写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一种水果或常见的花草等,如银杏、葡萄、草莓、瓜叶菊等。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很容易写出家乡水果的形、色、味或花草的叶、茎、花等特点;同时还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学生由读到写,完成得非常自然、顺畅,可谓水到渠成。
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应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的写法之妙,如前后照应的写法、承上启下的写法、画龙点睛的写法、对比烘托的写法,等等,从写法上汲取更多的营养。实践证明,教师充分钻研文本教材,从中挖掘出练笔素材,引导学生多练笔、巧练笔,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一环,可以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有效提高。
二、引导多读,以读促写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句都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说明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学只靠课内阅读有限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必要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要读许多书,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诸多事实证明,完全依赖语文课堂教学,抱住语文课本不放,是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是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正如语言学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疑不得益于课外阅读。”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班里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大多喜爱课外阅读,他们知识面较广,写起作文来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当然,读并不是机械地死读、泛读,主要是要学习、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为此,笔者每天早自习安排学生晨读,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订阅《七彩语文》、《快乐作文》、《小学生优秀作文》等刊物;组织学生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开展读比赛等活动。这些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多摘记优美词句,多发表读书感言。并定期进行归类整理。在作文训练中,要将平日积攒的妙词佳句及巧头妙尾的写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以盘活自己的语言储备,进而提升自己的作文质量,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真正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三、指导勤写,以写引读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仿、写三结合,根据课文段、篇的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力争做到读一篇,写一篇,读中有写,写后再读,以写引读。
其次,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笔者要求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这本身就是读在发挥作用,是读的延续。只有读的内容多,写的才会流畅。同时,笔者还定期对学生的日记进行检查、讲评,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日记习惯。
再次,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写作活动,要抓住契机安排学生参加一些不同级别的征文评比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参与的勇气。如笔者班级里办了《蓓蕾初放》、《春雨中的花骨朵》、《水杉树》等手抄报。学生自己命题,独立成文后,由班级写作小组的评委们审阅后印发给每位学生。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向学校的校报《陶苑》及全国各地的小学生作文报社投稿。此项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各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可厚此薄彼、有所偏重,否则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相反,应当让阅读与写作“亲密牵手”,为了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高效地行走在语文学习的征途上。
【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侯方.例谈如何从文本教材中挖掘练笔素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从文学法;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读”与“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而写又是读的动力和目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并进行坚持不懈地练笔,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丁有宽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运用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如何将读与写这两个环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与同步提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从文学法,读写同步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句,读懂段、篇的基础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作者为了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抒发感情、阐明事理的……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仅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会领悟到一些写作上的方法与技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炼、总结表达方法,并引导学生模仿运用,尝试练习。譬如,执教苏教版三年级课文《“东方之珠”》《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等课文,笔者就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来描写一处优美的风景。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设计好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如,重点段落仿写、课文续写、补写空白、扩写、缩写等小练笔,来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如,笔者在教学《石榴》《荷花》等描景状物的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熟读,通过指导使学生理解到作者写石榴、写荷花都是为了抒发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揣摩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感情的,并且通过重点赏读文中一些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精彩句段,在体会优美写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一种水果或常见的花草等,如银杏、葡萄、草莓、瓜叶菊等。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很容易写出家乡水果的形、色、味或花草的叶、茎、花等特点;同时还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学生由读到写,完成得非常自然、顺畅,可谓水到渠成。
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应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的写法之妙,如前后照应的写法、承上启下的写法、画龙点睛的写法、对比烘托的写法,等等,从写法上汲取更多的营养。实践证明,教师充分钻研文本教材,从中挖掘出练笔素材,引导学生多练笔、巧练笔,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一环,可以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有效提高。
二、引导多读,以读促写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句都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说明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学只靠课内阅读有限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必要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要读许多书,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诸多事实证明,完全依赖语文课堂教学,抱住语文课本不放,是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是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正如语言学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疑不得益于课外阅读。”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班里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大多喜爱课外阅读,他们知识面较广,写起作文来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当然,读并不是机械地死读、泛读,主要是要学习、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为此,笔者每天早自习安排学生晨读,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订阅《七彩语文》、《快乐作文》、《小学生优秀作文》等刊物;组织学生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开展读比赛等活动。这些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多摘记优美词句,多发表读书感言。并定期进行归类整理。在作文训练中,要将平日积攒的妙词佳句及巧头妙尾的写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以盘活自己的语言储备,进而提升自己的作文质量,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真正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三、指导勤写,以写引读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仿、写三结合,根据课文段、篇的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力争做到读一篇,写一篇,读中有写,写后再读,以写引读。
其次,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笔者要求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这本身就是读在发挥作用,是读的延续。只有读的内容多,写的才会流畅。同时,笔者还定期对学生的日记进行检查、讲评,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日记习惯。
再次,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写作活动,要抓住契机安排学生参加一些不同级别的征文评比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参与的勇气。如笔者班级里办了《蓓蕾初放》、《春雨中的花骨朵》、《水杉树》等手抄报。学生自己命题,独立成文后,由班级写作小组的评委们审阅后印发给每位学生。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向学校的校报《陶苑》及全国各地的小学生作文报社投稿。此项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各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可厚此薄彼、有所偏重,否则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相反,应当让阅读与写作“亲密牵手”,为了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高效地行走在语文学习的征途上。
【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侯方.例谈如何从文本教材中挖掘练笔素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