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对我静待时机:执著破解尴尬之谜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o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尴尬境地:女儿人前让我难堪
  记得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是2012年春节回老家时,当着不常见面的奶奶,女儿用脚不停地踢打我玩。知道当面训斥孩子会让老人不爽,我就没有说她;当时我也以为她是偶尔为之,不足为意。
  不料此类事情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女儿不仅当着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时是这样,而且有时候在街上、公交车上、公园里等公共场合也会这样。例如,坐公交车时,有次女儿在打盹,我提醒她该下车了,她却生气地大声嚷着:“你干嘛吵醒我?”在别人的注视下,我淡定地带她下了车。之后问她为什么,她说就是被吵醒了心烦,没有别的意思。
  慢慢地,我琢磨出了女儿有不恭言行的规律:一般,当着诸如奶奶和姥姥等更为亲近的自家人,她会对我动手动脚,有轻度攻击行为;当着其他熟人,则会表现不服管教的一面,顶撞中与我拌嘴;在公众场合,时常朝我抗议式大声叫嚷。
  作为一个成年人,见自家孩子如此表现,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没有面子,自己做妈妈很失败。但多数时候,当着别人面我还是耐住性子不发作的;偶尔发作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效果。
  为此,我私底下曾粗暴地训斥过她,也和风细雨地给她做过思想工作,告诉她不要在别人面前自毁形象:当着人不尊重自己的妈妈,人家既会笑妈妈没管教好孩子又会笑你这个孩子太不懂事。可无论哪种管教方法,对她都如耳旁风一样转瞬即忘,并无改善。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这种现象只有在当着别人面时会发生,且也不是很常见。日常生活中,女儿虽然顽皮,但遇事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她就能够服从管理,采取的是与我配合的姿态。并且,在学校女儿遵守纪律,善于与人和平共处。
  老公因工作关系不常在家,平日母女一起的时候居多。难道女儿在我面前被压抑,知道当着别人面我有所顾忌,才会有恃无恐地爆发出来?老公也认为这是我平时对女儿严厉的反弹现象。想到自己全心教女,却换来女儿如此的反抗,我生气的同时还不免有些心伤。
  静待时机:执著破解尴尬之谜
  冷静下来,回忆着母女相处的点点滴滴,我颇为感慨。素日我和女儿之间算得上关系融洽,并且常常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通过一个眼神一抹表情都能体察到对方情绪的变化。女儿有什么事也乐于和我沟通,还不至于生活得那么压抑,非要用这种有失体面的方式进行反抗。以前也见过像女儿这样表现的小孩,那时我想当然地以为是缺乏家教之故,轮到自己身上才知没有那么简单。
  两年多来,我一直对这个问题充满困惑,也一直试图在不经意的谈话间和有意识的交流中,希望能够从女儿口中得到答案,却没有结果——因为尚年幼的女儿总说她也不明白自己怎么想的,在当时控制不住自己,就那样说和做了。
  我还是希望在女儿口中得到答案,因为人有个体差异,真正的答案肯定在女儿心里。看着一天天长高的女儿,我坚信,只要耐心等待,不断努力,终会有一个契机,让我的困惑烟消云散。
  终于,这一契机出现了。前些天,女儿当着姥姥的面笑我打嗝,我批评她不该幸灾乐祸时,她竟然不服气地一掌拍到我肩膀上,尽管不疼,也足够让人恼火的。我提醒自己小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大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平静地对女儿说:“再打一下!”女儿一愣神儿,举起手来又缩了回去。我让她想一想是不是错了,错了的话跟我道歉。后来神色沮丧的女儿向我说了对不起,并解释她只是觉得我打嗝的声音好玩,并非故意让我难堪。我欣然接受了她的道歉。
  晚上,跟已经是二年级小学生且爱读书思考的女儿聊天时,我趁机将话题引到白天发生的事情上来,告诉女儿,我们必须一起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弄清她在这种时刻的真实想法是关键。已开始日渐善于表达内心想法的女儿沉吟片刻,果断地说:“我就是觉得那样做,显得我比妈妈厉害。”我问她:“让妈妈在人前没面子很好玩吗?”女儿摇头,坚决地说自己的想法就是到此为止。
  水落石出:女儿只为证明自己
  有些孩子是当着自家妈妈的面人前疯,因为有妈妈在场安全感强,敢于放肆;我女儿却是在别人面前通过挑衅自己的妈妈来寻求安全感吗?或许是女儿发现做妈妈的在家中具有约束她的权威性,就想模仿妈妈的形象,拥有妈妈的地位,于是在人前挑战我,从而试图超越妈妈?无论如何,女儿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原来,女儿当着人挑战我的权威性,只是为了显示她比妈妈强大!
  尽管我并不能像心理学家那样弄清个中缘由,但得到了这个答案后终于释怀——我觉得,女儿在童年时期具有要比妈妈强大的超越心理并非坏事,一代当比一代强啊。关键是去引导女儿注意超越妈妈的方式方法,不要陷入误区。
  我跟女儿说我一直觉得她比我这个年龄时强大,也一直欣赏和夸赞她有许多我不能及的优点;只是,在未成年前,妈妈还是要对孩子有所约束和管教的,在人前的挑战,还是免了吧。女儿承认平时我对她非常认可,也明白妈妈管教自己是爱的表现,答应不再用那种方式来展现自我。
  我很好奇为什么女儿不会如此对待她的爸爸。女儿不好意思地说:“爸爸不常在家,没你那么了解和理解我,对他,我就不敢啦!”哈,女儿对我的当众挑战,还是关系亲密无间的体现。
  我们约定相互提醒着,避免再有此类事情在人前发生。第二天和其他家人一起吃早餐时,女儿悄悄伸过脚来碰碰我的脚,我会意地碰碰她的脚,她就乖乖地缩回去了,我们俩相视一笑。终于,女儿把公开的挑衅转化为一种私下的亲昵了。现在,她维护着妈妈的权威也是因为相信了自己的强大!
其他文献
问题一  安仪姐,您好:  我的孩子和同学在学校讨论某个女生胸部很大,跑步时会晃动,还可以若隐若现看到突出的乳头,结果被女生的同学听到跑去告状。老师除了斥责、罚写之外,还要求要写悔过书,并要家长去学校签名背书,以后不能再犯同样的行为。这样的惩罚是对的吗?若是您,会如何处理呢?  谢谢您。  问题二  安仪姐,您好:  我儿子在学校与人打赌,谁敢跟某位女生大喊:“我要和你做爱!”就赢了,结果我儿子真
从小学到初中,是孩子必经的一个过渡阶段,孩子不仅需要学会独立,还要学会自主学习、完成从“要他学”到“他要学”的角色转换,更要学会与周围人打交道、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在“小升初”这个暑假,父母也需要做一份“暑假作业”,帮孩子做好过渡阶段的身心准备。那么,从何入手好呢?本期我们特别邀请江苏省天一中学初一年级的几位同学来谈谈他们在“小升初”暑假所经过的心路历程,或许您就能从中受到一点启发呢!  清
摘要:新课标十分重视语文的人文价值,重视语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和达成。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要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合理的评价来促进和激励学生的身心发
摘 要:根据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编排的“快乐读书吧”内容,要求教师能够对其进行认真的教学探索,重视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阅读主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建立学生的日常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能够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学生参与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教学
每到假期,你送孩子到亲戚家去度假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担心?你可能会想,“我希望他不要让他外婆烦,不要给他的阿姨留下坏印象”,或者,“如果她一直使她的房间乱乱的,怎么办才好?”有工作的父母不能总跟孩子一起旅行,但没有人想让自家孩子没礼貌。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家庭环境的反映。礼节是孩子潜移默化地从父母那里学习的。”临床心理学家普里亚·沃里克说,“让孩子有好习惯,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要一步一步耐心培养。规
前一段时间,和儿子一起看了《蒂莫西的奇异生活》这部电影。电影的主人公吉姆夫妇,结婚多年却无法生育。他们对孩子太渴望了,一天晚上,当夫妇俩再次伤怀自己不能生育孩子时,他们把所有对孩子的期望都写在了纸上,他们梦想中的儿子:会摇滚音乐;具有毕加索般的绘画天分;情感方面会爱与被爱;运动方面攻入制胜一球……写完后,他们将纸条装进一个盒子,埋在了自家的后院。没想到 ,神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经过一个暴风雨的夜晚
“家”本来是一个人最温暖的去处,是情感的寄托,是人终生的依靠和牵绊。然而,很多“家”却因错位的关系、错的爱以及父母的不自省,不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幸福!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立足现实生活,对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解剖和分析,所有的苦口婆心都是为了一个主题:希望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父母们,一定要
陈亮一家住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开发区,家庭成员5人。  在青岛市黄岛区山前村,有一所私立市一类幼儿园。自2010年以来,陈亮、逄秋香夫妇,以及陈亮的父母陈守业、高璇,共为幼儿园投入300万元,为全园300多名孩子全部免除学费。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农村孩子能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高璇一直坚持“微利”办园的原则。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幼儿园发展成有20多间教室、游乐设施齐备的青岛市一类幼儿园。2003年,
摘 要: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的作用。目前,学校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劳动教育逐渐弱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不同程度影响着我国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在研学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有助于劳动教育的实现,通过学校的研学活动,将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教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理解劳动含义;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学习劳动方法;促进学生获得劳动经验,提高劳动素质;帮助学生升华劳动
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利.维拉斯奎兹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1200克。医生说,这孩子很可能无法存活,即使侥幸活下来,也永远不能走路、说话和正常生活。  医生全力救治下,利兹保住了性命,却患上了一种罕见怪病——每天大量进食,却始终骨瘦如柴。由于体重长期严重偏低,利兹身体虚弱,经常因为生病去看医生。  到了上学年龄,很多学校拒绝利兹的入学申请。在她父母一再央求下,总算有所小学接纳她。入学第一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