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德育目标的实施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hrbs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德育目标的实施现状及成因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件最基本也是最平常的事情,这个话题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并无新鲜感,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老生常谈。但现实教学中渗透效果如何呢?为此,我们围绕这个问题,以本区域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学校(城乡接合部学校、矿区学校、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跟踪调研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600份(学生问卷450份,教师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学生400份,教师100份),收集教学案例50节、个例研究对象30人。经调查分析,目前语文德育目标在落实上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语文德育目标的实际效果较弱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每节都会涉及一些思想品德的教育,但谈及对自己的影响时,其中80%的学生表示影响不大,只是上课听听而已;谈及是否在生活中具体落实这个问题时,仅有10%的学生表示在生活中有具体落实。笔者还以听课的形式,就语文的德育渗透问题进行了专向调研。通过调研发现,95%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会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德育渗透,但采取的形式和教学深度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70%的教师是将其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放在课堂的结尾进行,采用的形式多为教师总结或学生发言总结;有15%的教师是将德育渗透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在50节教学案例中,听后能引起教师和学生情感共鸣的课仅占6%。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将德育目标的实施纳入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上能体现德育目标的实施,但教学实效却不尽如人意。
  2.语文课堂重形式而轻内容,德育目标的实施流于表面
  通过对50节教学案例的研究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在落实德育目标时,更多的是重形式而轻内容。很多课堂对于作者在文本中体现的情感不是建立在师生对文本的深入品析之上自然生成,而是以不同的“灌输”形式来实现。部分课堂以教师的个人讲解或少数优秀学生的发言来实现。有的课堂虽然有教师的引导,但这种引导因缺少铺垫往往显得比较突兀。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驿路梨花》这一课时,前面先讲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紧接着讲了悬念和误会的写作技巧,第三个环节是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到了结尾部分突然把文章的中心拔高到公民的道德素养层面上来收束全文,表面看课堂有了德育渗透的痕迹,但是因为前面缺少必要的铺垫和衔接,给人感觉过于突然,课堂的生成也显得较为生硬。还有些教师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课堂中以“小组讨论”“辩论”“表演”“小游戏”“竞答”等活动方式来落实文本的德育目标,但因为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深读,学生的发言显得有些肤浅,辩论也偏离了文本的主题,导致德育渗透只是蜻蜓點水、流于表面。
  3.德育目标的实施止步于课堂,远离于课外
  语文课本中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精品之作,对德育目标的实施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的情况如何呢?在对被选定的30名调查对象的跟踪调研中,课下及课后能准确答出课文主题思想的学生占83.3%,但能就本文的主题思想谈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的学生仅占16.7%,能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写作的仅有6.7%。从调查的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学习,只限于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而在生活中却很少融入。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使德育目标的实施流于表面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特殊对话,是理解文本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首先要通过自己的深入阅读来读懂作者,完成与作者之间的深度交流,才能准确而又自然地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但现实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略显陈旧,个人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从听课中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更多的只是阅读了教参,对文本缺少深入理解,更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中更多的是照搬教参,使德育目标的实施显得生硬肤浅,难以触动心灵。
  (2)不当的教学方式,使德育目标的实施收效甚微
  教学方式是教学效果能否落实的重要条件。从听课的情况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都有非常明确的情感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效果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追溯其根源,是因为教学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教学效果的差异。有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方法过于单一,通篇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有的教师虽然设计了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但这些教学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却脱离了文本,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有的教师在设计中只注重了教学的形式,而对于内在的细节缺少深入研究,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3)学生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使德育目标的实施难以深入渗透
  经过对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导致课堂接受理解能力低下。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 “生拉硬拽”。这是德育目标的实施难以落实的主要根源。
  二、语文德育目标的实施策略
  1.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德育目标的实施效果
  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教学目标更好落实。为此,我们对前面的50节教学案例进行了一些改进,优化了教学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可以说是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能快速地将学生引入教材的情境中。例如,在教学《说和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教师引入了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的视频资料。在闻一多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学生很自然地走入了文本的情境中。在《荷叶母亲》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领悟文本所体现的母爱精神,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了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母亲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照片,很自然地将本文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借助多媒体展示了2008年“最美母亲”的图片和资料,很自然地将全文的情感升华了。在上述教学课例中,教师巧妙借助多媒体,为课堂学习营造了恰当的情境氛围,对于德育目标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借助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说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对客体的认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产生一种注意的倾向性,从而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适当通过“游戏”“辩论”和“情景表演”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时,为了让学生体验阿长对“我”的关爱之情,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再现阿长历尽千辛万苦为我买书的情境。在这个表演中,学生通过不断揣摩、反复改进,真切地体会到了文章要表达的深厚情感。
  (2)紧扣关键词,生发情感
  “言为心声。” “情”是“言”的出发点,“言”是“情”的载体。在教学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往往是打开作者情感大门的钥匙。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教师从文章结尾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一关键语句出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大约” “的确”,然后让学生结合文本中的细节和课下注释品味、交流,探讨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读出这句话的情感。在对关键词的品析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走入了文本的情感世界,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保德育目标的顺利实施
  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弱的问题,我们选取了一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践研究,采用了课前预读、课后延伸阅读的方式,具体落实到学生的课前“三读”,即相关时代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简历、初读文章大意;课后“两读”,即与本文作者或与本文作品内容相关的其他作品,如学完韩愈的《马说》后,再进行《龙说》的阅读,链接与本文相关的社会现象或焦点问题的阅读,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习后链接现代社会关于尊师重教这一热点话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的体会。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该班学生平均每人撰写读书笔记达50篇,课堂发言率由10%提升到了60%,作文平均分由30分提升到38分。由学生作文反映出的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学生作文由原来的空洞无物、情感匮乏转变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3.联系实际,深化德育目标的实施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唯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语文课堂的动人之处,其实也源于对生活的感知。例如,在教学《散步》一课时,教师提出一个话题:“在你心中,谁对你们家的贡献最大?”看似平常的问题,因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意外地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阀门,一度沉默的课堂瞬间被打破,学生踊跃举手、畅所欲言,好多學生一度哽咽,教师也听得动容。在这种动情的氛围中,学生最终懂得了“责任源于爱,爱涵养责任”的道理。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初中语文德育目标的实施现状,首先要从教师入手,提升教师的阅读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次,要做好学生的阅读保障工作和课下指导工作,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比如图书、网络资源),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课下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要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使语文教学的德育目标达到“落地有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渗水问题对居民的居住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进行研究,在施工阶段严格把关,防患于未然。
人常说:“若要走得快,独自前行;若要走得远,结伴同行”。教书育人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持久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体现了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识记汉字,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便派上了用场。例如,在识字课中举行趣味活动。在教“日”字时,
自然能源资源是有限的。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识。节能减排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是节约自然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都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宗旨。电站是提供电能的重要场所,锅炉是发电的重要设备。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作为发电的燃料。锅炉排气温度是影响锅炉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锅炉排气温度越高,煤炭资源消耗越高。目前在发电过程中,还存在锅炉排气温度过高的现象。找出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是电站节能减排的关键。
Errata regarding previously published articles Owing to a Publisher error,Declaration/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s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ublished versions of the,following articles.The appropriate Declaration/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s,provide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教育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阶段不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的关键养成期。这对学生中学阶段,甚至一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021年6月26日,陕西省庆祝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青少年合唱展演在西安举办,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宝平出席展演活动。身穿56个民族服装的120位学生和合唱团共同演唱全新改编的歌曲《再唱山歌给党听》作为本次展演的开场定音节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中国》,充分展示了学校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将学党史与学校美育深度融合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二〇一九年八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嘉峪关时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挖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领域,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可以帮助机械制造业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船舶机械设备生产作为能源和资源消耗的重要载体,在节能减排的理念下,更应认识到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关键和必要性。两者的结合与转化,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造船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直流电源在变电所的建设过程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继电保护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但继电保护装置中直流接地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使用极为不便,同时也影响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因此对直流接地相关问题的研究仍然十分必要。本文讨论了变电站直流系统和继电保护系统的组成、作用和相互关系,详细分析了直流系统接地(误动、无动作或损坏元件)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设计、安装、验收、故障检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各种措施,以防止直流系统接地
Exploration of ways to improve the subjective welfare of residents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Using data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survey conducted in 2010,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clan culture on the menta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