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教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临摹即是其中之一。在倡导创新教学的今天临摹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臨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候视之为学画的捷径。但临摹只是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临摹是初学中国画者不可缺少的一课,犹如婴儿学走路,必须先学步。那么何为临摹?临摹,亦称“模仿”,包括临与摹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临”是照着画,而“摹”则是把纸盖在画上拓下来。“临”与“摹”各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说“临”得“势”,“摹”得“形”。临摹的目的,不在画的和原画一模一样,而是在临摹的过程中分析研究前人画面笔墨的运用、造型与构图、设色规律,从中得到启发。因此,“临”比“摹”更重要。
临画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临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一、选择范本。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都是根据大纲的要求选择古今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为范本。如写意花鸟画,教材选潘天寿的《墨梅》、朱耷的《蕉蝉》、王雪涛的《玉簪》、王角的《枝头小鸟》,工笔画选《出水芙蓉》。选择临本,之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有成就画家的优秀作品,因为名人的作品,艺术风格独特,形象刻画生动,在笔墨的运用及设色方面都达到很高的造诣。如王雪涛的《玉簪》以淡墨钩画花型,与浓墨的叶子对比,使玉簪花显得更为洁白无瑕。再用浓重的墨画叶子,显示出荷花的宽厚、凝重。叶筋和花梗的勾线肯定而有变化,用笔之间有空隙,有虚实,增强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活脱的墨色和精熟的笔法,使画面显得富于生机和情趣。所以我们在选择要临摹的作品时必须选择优秀作品,摒弃那些粗疏低下的东西,否则学到的绘画格调也就更低下。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初临时,宜选择画面简单或作品的某一局部,然后再扩展到临较为复杂或场面较大的作品。
二、 二、要认真读画,而且要熟读。
据说唐代画家阎立本到荆州见到张僧繇的画,第一天初看认为张不过“虚有其名”;第二天去看时发现张毕竟是“近代好手”;到了第三天他又去仔细看时,方才领悟到张僧繇作品“盛名之下一定不会是假”。于是在那里停留了很多天,朝夕揣摩,坐卧观之而不忍离去。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对一幅画的精华所在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拿到摹本之后也应像读书一样,多读才能体会其中奥妙。在读画这一点上我们有的同学做得很不够,往往临本草草一看,急于打草稿,草稿还没打好,就匆匆忙忙上正稿,这样画出来的画,其收获肯定不大,主要原因是静观功夫不够。因此,画前首先要学会欣赏,对一幅作品要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其造型特点,线的勾勒与构图方法等,找出其中精彩而有特色之处。经过静思揣摩,胸有成竹,然后动手画出来的作品才有较大的收获。
三、 三、要纯属,熟能生巧。
初学画着,由于实践不够,画的不多,开始临时总觉得画的貌似神非,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只有通过多临写,多背临才能成功。背临,即要求脱离原画凭记忆默画出来,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力求神似,这需要在熟练的基础上进行。这句话是说背临比对临更能加深记忆,更能把学到的笔墨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所以古人有“对临不如背临”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参观博物馆、美展,或在某处见到一张精美的画,有时不方便拿出笔来对临,那只好反复观察,细细品味画面构图安排、笔墨运用,把它储存于脑海中,回来后,把记忆中的画面再现在眼前,边画边回忆,一次画不好,再画第二遍、第三遍,画得好的话,比对临用笔更加自如,而且气运连贯生动。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仿古出奇,才能有自家风格。
四、 四、要了解中国画的的造形方法。
中国画的造形方法是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它既是独特的,又是符合现实生活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则的。从表现形式看,无论是工笔、没骨,还是大写意、小写意,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成熟的技法经验,学生可以通过临摹古今优秀作品从中得到体会。从创作方法来看,古人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还要有主观的加工改造。从表现技法来看,“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是指把握“形”,“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神”,这就是要把握好形和神的关系。这些理论和原则,体现中国画造形方法的基本精神。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讲深奥的理论,而是必须结合实例,通俗易懂的向学生阐述,以启发学生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至于学生课堂练习实践,则应选择优秀的古今作品临摹让他们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体会,尽可能地在自己作品中的不同方面去运用和体现。
综上所述,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的作品,那只会走进死胡同,有碍艺术的发展。每个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所谓传统,总起来看就是历史的创造。现在的传统是前人创造的,今天的创造就是将来的传统。笔墨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我们应当记住石涛所提倡的“笔墨当随时代”,为创作出既有传统,又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画而不懈努力。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六中学 邮编:118100
姓名:曾繁萍
联系电话:15114124987
工作单位:辽宁省凤城市第六中学
臨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候视之为学画的捷径。但临摹只是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临摹是初学中国画者不可缺少的一课,犹如婴儿学走路,必须先学步。那么何为临摹?临摹,亦称“模仿”,包括临与摹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临”是照着画,而“摹”则是把纸盖在画上拓下来。“临”与“摹”各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说“临”得“势”,“摹”得“形”。临摹的目的,不在画的和原画一模一样,而是在临摹的过程中分析研究前人画面笔墨的运用、造型与构图、设色规律,从中得到启发。因此,“临”比“摹”更重要。
临画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临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一、选择范本。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都是根据大纲的要求选择古今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为范本。如写意花鸟画,教材选潘天寿的《墨梅》、朱耷的《蕉蝉》、王雪涛的《玉簪》、王角的《枝头小鸟》,工笔画选《出水芙蓉》。选择临本,之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有成就画家的优秀作品,因为名人的作品,艺术风格独特,形象刻画生动,在笔墨的运用及设色方面都达到很高的造诣。如王雪涛的《玉簪》以淡墨钩画花型,与浓墨的叶子对比,使玉簪花显得更为洁白无瑕。再用浓重的墨画叶子,显示出荷花的宽厚、凝重。叶筋和花梗的勾线肯定而有变化,用笔之间有空隙,有虚实,增强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活脱的墨色和精熟的笔法,使画面显得富于生机和情趣。所以我们在选择要临摹的作品时必须选择优秀作品,摒弃那些粗疏低下的东西,否则学到的绘画格调也就更低下。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初临时,宜选择画面简单或作品的某一局部,然后再扩展到临较为复杂或场面较大的作品。
二、 二、要认真读画,而且要熟读。
据说唐代画家阎立本到荆州见到张僧繇的画,第一天初看认为张不过“虚有其名”;第二天去看时发现张毕竟是“近代好手”;到了第三天他又去仔细看时,方才领悟到张僧繇作品“盛名之下一定不会是假”。于是在那里停留了很多天,朝夕揣摩,坐卧观之而不忍离去。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对一幅画的精华所在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拿到摹本之后也应像读书一样,多读才能体会其中奥妙。在读画这一点上我们有的同学做得很不够,往往临本草草一看,急于打草稿,草稿还没打好,就匆匆忙忙上正稿,这样画出来的画,其收获肯定不大,主要原因是静观功夫不够。因此,画前首先要学会欣赏,对一幅作品要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其造型特点,线的勾勒与构图方法等,找出其中精彩而有特色之处。经过静思揣摩,胸有成竹,然后动手画出来的作品才有较大的收获。
三、 三、要纯属,熟能生巧。
初学画着,由于实践不够,画的不多,开始临时总觉得画的貌似神非,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只有通过多临写,多背临才能成功。背临,即要求脱离原画凭记忆默画出来,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力求神似,这需要在熟练的基础上进行。这句话是说背临比对临更能加深记忆,更能把学到的笔墨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所以古人有“对临不如背临”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参观博物馆、美展,或在某处见到一张精美的画,有时不方便拿出笔来对临,那只好反复观察,细细品味画面构图安排、笔墨运用,把它储存于脑海中,回来后,把记忆中的画面再现在眼前,边画边回忆,一次画不好,再画第二遍、第三遍,画得好的话,比对临用笔更加自如,而且气运连贯生动。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仿古出奇,才能有自家风格。
四、 四、要了解中国画的的造形方法。
中国画的造形方法是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它既是独特的,又是符合现实生活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则的。从表现形式看,无论是工笔、没骨,还是大写意、小写意,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成熟的技法经验,学生可以通过临摹古今优秀作品从中得到体会。从创作方法来看,古人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还要有主观的加工改造。从表现技法来看,“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是指把握“形”,“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神”,这就是要把握好形和神的关系。这些理论和原则,体现中国画造形方法的基本精神。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讲深奥的理论,而是必须结合实例,通俗易懂的向学生阐述,以启发学生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至于学生课堂练习实践,则应选择优秀的古今作品临摹让他们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体会,尽可能地在自己作品中的不同方面去运用和体现。
综上所述,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的作品,那只会走进死胡同,有碍艺术的发展。每个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所谓传统,总起来看就是历史的创造。现在的传统是前人创造的,今天的创造就是将来的传统。笔墨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我们应当记住石涛所提倡的“笔墨当随时代”,为创作出既有传统,又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画而不懈努力。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六中学 邮编:118100
姓名:曾繁萍
联系电话:15114124987
工作单位:辽宁省凤城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