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临摹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教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临摹即是其中之一。在倡导创新教学的今天临摹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臨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候视之为学画的捷径。但临摹只是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临摹是初学中国画者不可缺少的一课,犹如婴儿学走路,必须先学步。那么何为临摹?临摹,亦称“模仿”,包括临与摹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临”是照着画,而“摹”则是把纸盖在画上拓下来。“临”与“摹”各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说“临”得“势”,“摹”得“形”。临摹的目的,不在画的和原画一模一样,而是在临摹的过程中分析研究前人画面笔墨的运用、造型与构图、设色规律,从中得到启发。因此,“临”比“摹”更重要。
  临画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临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一、选择范本。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都是根据大纲的要求选择古今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为范本。如写意花鸟画,教材选潘天寿的《墨梅》、朱耷的《蕉蝉》、王雪涛的《玉簪》、王角的《枝头小鸟》,工笔画选《出水芙蓉》。选择临本,之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有成就画家的优秀作品,因为名人的作品,艺术风格独特,形象刻画生动,在笔墨的运用及设色方面都达到很高的造诣。如王雪涛的《玉簪》以淡墨钩画花型,与浓墨的叶子对比,使玉簪花显得更为洁白无瑕。再用浓重的墨画叶子,显示出荷花的宽厚、凝重。叶筋和花梗的勾线肯定而有变化,用笔之间有空隙,有虚实,增强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活脱的墨色和精熟的笔法,使画面显得富于生机和情趣。所以我们在选择要临摹的作品时必须选择优秀作品,摒弃那些粗疏低下的东西,否则学到的绘画格调也就更低下。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初临时,宜选择画面简单或作品的某一局部,然后再扩展到临较为复杂或场面较大的作品。
  二、 二、要认真读画,而且要熟读。
  据说唐代画家阎立本到荆州见到张僧繇的画,第一天初看认为张不过“虚有其名”;第二天去看时发现张毕竟是“近代好手”;到了第三天他又去仔细看时,方才领悟到张僧繇作品“盛名之下一定不会是假”。于是在那里停留了很多天,朝夕揣摩,坐卧观之而不忍离去。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对一幅画的精华所在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拿到摹本之后也应像读书一样,多读才能体会其中奥妙。在读画这一点上我们有的同学做得很不够,往往临本草草一看,急于打草稿,草稿还没打好,就匆匆忙忙上正稿,这样画出来的画,其收获肯定不大,主要原因是静观功夫不够。因此,画前首先要学会欣赏,对一幅作品要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其造型特点,线的勾勒与构图方法等,找出其中精彩而有特色之处。经过静思揣摩,胸有成竹,然后动手画出来的作品才有较大的收获。
  三、 三、要纯属,熟能生巧。
  初学画着,由于实践不够,画的不多,开始临时总觉得画的貌似神非,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只有通过多临写,多背临才能成功。背临,即要求脱离原画凭记忆默画出来,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力求神似,这需要在熟练的基础上进行。这句话是说背临比对临更能加深记忆,更能把学到的笔墨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所以古人有“对临不如背临”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参观博物馆、美展,或在某处见到一张精美的画,有时不方便拿出笔来对临,那只好反复观察,细细品味画面构图安排、笔墨运用,把它储存于脑海中,回来后,把记忆中的画面再现在眼前,边画边回忆,一次画不好,再画第二遍、第三遍,画得好的话,比对临用笔更加自如,而且气运连贯生动。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仿古出奇,才能有自家风格。
  四、 四、要了解中国画的的造形方法。
  中国画的造形方法是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它既是独特的,又是符合现实生活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则的。从表现形式看,无论是工笔、没骨,还是大写意、小写意,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成熟的技法经验,学生可以通过临摹古今优秀作品从中得到体会。从创作方法来看,古人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还要有主观的加工改造。从表现技法来看,“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是指把握“形”,“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神”,这就是要把握好形和神的关系。这些理论和原则,体现中国画造形方法的基本精神。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讲深奥的理论,而是必须结合实例,通俗易懂的向学生阐述,以启发学生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至于学生课堂练习实践,则应选择优秀的古今作品临摹让他们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体会,尽可能地在自己作品中的不同方面去运用和体现。
  综上所述,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的作品,那只会走进死胡同,有碍艺术的发展。每个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所谓传统,总起来看就是历史的创造。现在的传统是前人创造的,今天的创造就是将来的传统。笔墨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我们应当记住石涛所提倡的“笔墨当随时代”,为创作出既有传统,又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画而不懈努力。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六中学 邮编:118100
  姓名:曾繁萍
  联系电话:15114124987
  工作单位:辽宁省凤城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主动观察”将通过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多角度、多方位的能动观察来获取新的绘画语言,并且可以形成和发展新的绘画创作、绘画欣赏的审美个性,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审美个性对绘画艺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主动观察”对绘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主动观察 绘画 色彩 影响 意义  1. 一、主动观察的意义  原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将““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作他
期刊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自主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的一个核心方面,是为幼儿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早期阅读教学的最终归宿。由于目前利用绘本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的匮乏,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对幼儿自主阅读时的阅读环境创设、绘本的有效选择、绘本阅读相关活动的有效实施进行研究,为教师在运用绘本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拓展早期阅读的研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一)课题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纲要》中就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明确提出既要重视幼儿的运动兴趣,又要在凸显幼儿活动主体性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正因为区域性体育活动给予了幼儿充分足够的活动时间、空间和自由,能很好的凸现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所以成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变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群体研讨、协作交流达到知识技能互补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践中成为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完全符合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基本理念;但在实践中应注意让学生明确职责分工和学习目标,要有自主探索的空间,要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重视过程评价,使
期刊
摘 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智障学生的识字教学与美术的整合,利用网络让不动的文字动起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迅速认字、辨字和用字的能力、实现自主发展,通过教学手段的革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智障生识字 美术化  识字是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智障学生受自身缺陷的影响,现阶段的识字教学很是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成功的识字教学,必须根据智障生的特点
期刊
舞钢市第一小学位于舞钢市政府所在地垭口,现有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88人。学生来源大多为在职职工子女,家庭教育背景较好。但是,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培养上,只注重智育的投资,而忽略了道德的培养。很多孩子比较自私,缺乏责任感。因此,学校将办学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将特色发展总体定位在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将“国学立品,经典育人”作为学校德育发展的主旋律。学校坚持“崇德、启智、尚思、博雅”的校训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今天,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组织有效的学生合作学习能改进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作为新课程提倡运用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在众多的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课,甚至是
期刊
随着微课教学改革在我国深入开展,我对应用微课教学对学生思想行为带来什么变化产生了极大兴趣,带着疑问我在2016年3月利用两节美术课时间,通过引导开展一个学期以学定教培养美术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四(1)班学生展开教研。第一,课前引导学生回忆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做法,重新体验自主学习好处。第二,通过师生问答互动,了解学生美术基础水平、喜欢何种学习方式、喜欢和谁组成学习伙伴、喜欢何种鼓励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课、阅读课、习作课是三大重要的教学版块,这三大教学版块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我认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地位是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小学生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识字能力是保证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帮助学生夯实识字关,扎实识字能力,为他们将来学好语文奠定下扎实而牢固的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
期刊
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时期,也是培养和熏陶学生欣赏音乐艺术的重要阶段,注重情感培养,突出音乐的鉴赏,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阶段。音乐新课程改革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本文就针对初中音乐教师如何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顺利实现初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灵活运用比较、联想、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与鉴赏音乐中获得美感  感受与鉴赏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