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圈与决策圈的“互动”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拉克“情报门”引发出很多疑问:是情报机构在利用政府,或为政府的目标“制造”证据吗?决策者在多大程度上有选择地利用情报为自己服务?政府是否在利用情报来制订外交日程?中央情报局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无疑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构,美国政府常常借中情局的情报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甚至进行制裁或发动军事打击。可见,情报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一把利剑。情报之剑指向哪里,哪里就可能遭殃。然而,现在美国政府正遭遇所谓的“情报信誉危机”。
  
  “隐形政府”
  
   中情局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素有“隐形政府”之称。中情局的局长同时也是美国情报系统的负责人,这些情报机构包括中情局、防务情报署(DIA),国家安全署(NSA)、联邦调查局和国务院、财政部、能源部和四大军种的情报机构。在所有这些情报机构中,只有中情局是完全独立的。
  中情局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卫星、全世界的各种媒体、驻外的外交人员和武官,以及为其秘密工作的人员。每天成千上万条各种信息汇聚到华盛顿,然后由情报人员进行过滤、分析,再将有关分析结果分送给决策者和军事部门。
  这些情报信息对决策者产生着直接而关键的影响,其途径包括如下几种:一是关于全球日常事件的简报,每天一次或数次送到高级官员手中。如每天早上总统就会收到一份关于最新情况的书面材料。类似材料有时还会同时送给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危机时期,这种不间断的简报将几小时更新一次。二是中情局提交的政策文件。大多数有关国家安全事务的部一级和次内阁一级会议的开始,都是由中情局局长进行最新情况介绍。三是国家情报评估,它在决策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评估包括对事实的陈述和对事态进一步发展的估计。这类评估报告通常是由情报分析专家撰写的。四是决策者会收到单个情报机构准备的针对特定情况的评估报告。
  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副局长、职业情报官员罗伯特·盖茨曾撰文谈到过中情局与决策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决策者总是愿意选择那些能够支持其政策的情报,他们常常试图影响情报分析,使之得出的结论正是他们想要的。
  因此,中情局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负责收集和分析情报,并将它们分送给决策者,如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和国防部长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其他政府部门成为中情局情报的用户。二是负责采取“秘密行动”,而这正是对外政策实施的一个方面。尽管中情局预算中95%的费用是用于情报收集和分析,只有约3%用于这类行动,但决不是说这类行动不重要。三是中情局的作用在情报圈和决策圈中的“互动作用”十分明显,当然还要看情报自身的价值。
  
  “情报信誉危机”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布什政府曾言之凿凿地指控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此制造舆论和借口对伊动武。而今,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然查无实据,联合国武器核查员布里克斯指责美英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得出结论。此所谓“情报门”或“伊拉克门”丑闻。尽管“情报门”在美国的反应似乎远不如英国激烈,但其影响也正在被放大。在英国,由于情报人员凯利的自杀,闹出了人命,布莱尔正面临一场由“情报门”产生的政治风暴。
  “情报门”事件使美国政府的信誉扫地。白宫承认,布什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所说的萨达姆在非洲谋取核武器材料一事是基于不可靠的情报。前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说,从非洲谋取铀的指控所依据的文件“现在已知是伪造的”,它们是欧洲情报机构得到的。白宫于7月初不得不发表声明承认,美国依据的是“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情报,事后证明这些情报是错误的。
  “情报信誉”问题近来也成了美国中情局和白宫之间唇枪舌剑的焦点话题。伊拉克“情报门”引发出很多疑问:是情报机构在利用政府,或为政府的目标“制造”证据吗?决策者在多大程度上有选择地利用情报为自己服务?政府是否在利用情报来制订外交日程?中央情报局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看来,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和总统国家安全副顾问哈德利先后宣布对不实情报承担责任,都是在舍身救主。
  
  特尼特是1999年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名为中央情报局局长的。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合委员会发表的9.11事件调查报告,严厉批评了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情报部门未能化解劫机事件,致使3000多人丧生。此次“情报门”事件本可以再次撼动特尼特的地位,但是美国前情报机构人员认为,看中情局局长是否称职要看他与总统的关系如何,而特尼特与布什总统的关系甚密。9.11事件后,他是布什见得最多的人。特尼特几乎每天早上8时都要去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花半小时向布什通报情况。因此,布什总统每天首先听到的情况汇报就出自特尼特。参加听取汇报的通常还有副总统切尼和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们。在此之后才是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的半小时汇报。在美国的历史上,很少有哪位总统如此频繁地会见中央情报局局长。白宫官员说,布什总统见特尼特的次数要比布什见国务卿鲍威尔的要多,甚至比见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还要多。这显然是受到老布什总统的影响。老布什是美国总统中惟一当过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总统,他认为,作为一个总统,面对面地与中央情报局局长交流信息远比看情报部门送来的书面报告有意义得多。
  然而,也有人怀疑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的手下人员向中情局施加了压力、特尼特不得已才将所有罪责承担了下来。据报道,在布什发表《国情咨文》之前的几个月,由赖斯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至少收到过对“铀情报”提出质疑的两份备忘录。特尼特还专门就此给赖斯的副手哈德利打过电话。而且,去年10月汇总了多个情报机构结论的“国家安全评估报告”也对此提出疑问,但没想到这一内容仍然出现在布什总统的《国情咨文》中。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帕特·罗伯茨已经决定,将“邀请”赖斯女士的下属人员向特尼特陈述其观点。在此情况下,布什总统在7月3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本人对今年年初《国情咨文》中关于伊拉克从非洲购买核原料的情报负责,并对赖斯处理这一情报进行了辩护,称她是一位“诚实和杰出的人”。
  
  一根长长的辫子
  
  现在,美国政府已被认为是经常制造假情报的政府了,“情报门”已成为布什政府脑后的一根长长的辫子。除非美英能够迅速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否则的话,美国国内的批评者们就可能把伊拉克“情报门”事件做大。“情报门”事件就是民主党人“最喜欢敲打布什的棍子”。副总统切尼至少四次造访中情局,就此问题向情报分析家们讨教。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还特意在国防部成立了自己的情报单位——特别计划办公室,办公室下面的工作人员在宣传政府想要的情报证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不管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情报门”丑闻仍影响到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他的支持率已从4月初的75%降到60%。
  美国舆论认为,美国使用假情报蓄意夸大敌国的威胁,误导国民,抛开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使得穆斯林世界对美国的仇恨加剧,给美国人民带来威胁。现在美国又根据自己的情报,指责朝鲜或伊朗在发展核武器,那么美国所掌握的这些情报是否同样是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人为炮制出来的呢?
  
其他文献
当前,东亚出现了形成一个“地区”的三个历史机会。这些机会不是别的,恰是人们熟悉的三大东亚危机:金融危机、健康危机和安全危机。若经过转化,这些危机都可以成为塑造东亚地区结构的重要转机。  地区主义是一个影响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事务演变的重要的趋势性范式,它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和继续改变着世界。   冷战后的地区主义理论和实践一般被称为“新地区主义”。其“新”主要体现为:(1)确认地区为继民族国家之后的
期刊
朝韩政府始终将金刚山旅游项目看做是各自国家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局势的发展,这种政治意味越来越浓厚。去年以来的朝核危机更使金刚山旅游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2003年8月4日凌晨,韩国前现代集团理事会主席、现代峨山公司总裁郑梦宪自杀身亡,举世震惊。各界对郑梦宪之死的广泛关注,原因不仅在于他生前是韩国商界的风云人物,还在于他在朝韩经济交流与合作事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现代集团是朝韩经济合
期刊
编辑这篇演讲稿时,我们欣喜地得知沙祖康大使被推举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50届理事会主席,而且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主席位子是发展中国家‘强加’给我的”。这是国际惯例没有过的新鲜事。  9月17日下午两点,沙祖康大使在外交学院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吴建民院长的开场白虽然简洁,但已经画龙点睛地勾勒出沙祖康大使是怎样的一名外交官。当年“银河号”事件就是由他在前线处理的,处理得让美国人也不得不很佩服。还有
期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两大焦点问题一直困扰着中东地区:一是巴勒斯坦问题,二是伊拉克问题。约旦恰好夹在西面的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区和东线的伊拉克之间。这一中东蕞尔小国便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中东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在夹缝中求生存。    夹缝之一: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    约旦作为大批巴勒斯坦难民的“避难所”和继埃及之后与以色列建交的第二个阿拉伯国家,一直极力在巴以之间维系政治、经济上的平衡。   
期刊
泰勒是背着战争罪犯的罪名到尼日利亚避难的。事实上,围绕是否接受泰勒避难,尼日利亚国内也有激烈争论。反对者认为,泰勒是国际法庭通缉的战争犯,让这样一个暴君来避难无异于“引火烧身”。支持者则认为,接受泰勒避难有助于利比里亚停止流血,走向和平。其实,尼日利亚并不是第一次接受落难的非洲国家领导人。  近一段时期以来,围绕利比里亚危机的解决,人们不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首批进入利比里亚的多国部队是尼日利亚官
期刊
2003年2月20日,泰国外长素拉革在APEC第15届部长会议第一次高官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2003年10月20~21日,APEC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曼谷举行。此前,10月18日举行了APEC部长级会议,19日举行了APEC工商领导人会议。  APEC今年的这三次最重要的会议,是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依然缓慢、WTO多哈回合谈判搁浅和国际恐怖活动猖獗的形势下召开的。包括美、中、日、俄等大国
期刊
无论从沙特的国情,还是从其内外政策、以及王室的利害关系看,都无法判定沙特王室与美国为敌。    900页中的28页    7月24日,美国国会公布了一份长达900页有关9.11事件前情报工作的调查报告,其中涉及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的28页以保护情报来源为由未予公布。但报告称沙特政府与9.11事件有染,沙特一些高级官员曾向多个慈善机构和其他组织提供了数百万美元,这些钱可能用于资助9.11恐怖袭
期刊
为什么恐怖分子“千里迢迢”来美国?     9.11事件是人类史上的一大悲剧。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悲痛”地对美国民众说:“为什么他们(恐怖分子)要袭击我们﹖是因为我们和全世界都爱好自由,恐怖分子却憎恨我们乃至全世界的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9.11事件是对美国乃至全世界自由的生活的挑战。”   我实在不能苟同这样的观点。首先,为什么恐怖分子“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并“潜伏多年”,只是
期刊
失窃的苏联文件披露了克格勃曾试图摧毁美国基础设施的绝密计划   “苏联曾经想摧毁美国的基础设施!”这听起来有些像天方夜谭,但在冷战时期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小人物泄露天机    在苏联庞大的克格勃机构中,瓦西里·米特罗林只是一个位卑言轻的小人物,但他却在曝光克格勃绝密文件的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年,米特罗林奉上司的命令整理一些秘密文件,于是便开始有计划地窃取一些秘密报告。此后多年,米特罗
期刊
自1945年以来,全世界的核设施建设飞速发展,核专家及辅助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多,人们面临的核危险也与日俱增。因为现代恐怖分子的目光已盯上了核武器,他们企图通过盗窃核原料,制造出核爆炸装置。另外,恐怖分子破坏民用核设施的图谋也令人担忧。   早在20年前国外的专家就曾预言:人类将面临着严重的核威胁。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世界不存在事实上的核威胁,这种担忧全是记者和反恐专家臆想出来的。不久前,一位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