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蔬菜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蔬菜生产已是中国亿万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渠道。山东寿光是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的故乡,也是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则是经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的山东省重点项目工程,园区占地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20亿元,可实现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交易量100亿公斤,已建设完成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二期工程完工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
为了探究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所取得的成就,在潍坊市运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运输经理世界》记者日前走访了寿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中文。
寿光不是一夜成名的
“寿光在积极打造亚洲最大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的同时,我们行业主管部门也相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化的管理流通模式。”寿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中文向《运输经理世界》记者介绍说。
王中文认为,寿光在全国的知名度得益于发达的农业和农产品品牌,而这一切又与物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寿光如果没有畅通的物流,那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可能传入的这么快,与韩日等国的交流也不会这么顺畅,亚洲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建设也不会这么顺利。
“鲜活农产品对物流的要求很高,如何在保持新鲜、保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时间运输到终端客户的手里,关键在于产地附近有没有形成发达畅通的物流渠道。寿光农产品品牌的打响很大的功劳要记在物流业的发达上,当然寿光提供的高性价比服务也很重要。”作为寿光交通运输局主管物流的副局长,王中文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
据了解,寿光蔬菜基地的发端,来自于寿光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又离不开一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
这个人就是寿光市三元朱村村支书王乐义,1989年冬,王乐义顶着各种冷嘲热讽,带领全村17名党员研究成功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蔬菜技术,在零下10多摄氏度的深冬生产出顶花戴刺的黄瓜。在当时的全国市场,冬季新鲜的黄瓜几乎没有一个竞争对手,黄瓜卖到了每公斤20元仍然“有价有市”。王乐义领导的“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
大棚黄瓜种植成功的第二年,王乐义带领大家进行了17个蔬菜品种的种植试验,此后开始搞无公害蔬菜、大棚水果、大棚养鱼、河蟹育苗。三元朱人手把手教会了一批又一批种菜的农民,而他们自己被迫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创新。
从1997年起,王乐义开始琢磨把三元朱的蔬菜推向国际市场。去年,三元朱村和新疆一家企业、美国一家公司合作成立了蔬菜加工企业,“乐义蔬菜”就是它的品牌。王乐义认为,有了公司,注册了商标,只是有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没有高质量的货源,连国内大城市市场的准入证也拿不到了。就这样寿光蔬菜走出了国门,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
“应该说寿光农产品物流是从寿光蔬菜生产领域开始发端的,当时曾经出现过几万亩蔬菜丰收却卖不出去的问题,寿光市政府为解决蔬菜销售问题,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其中包括建立小型的农产品蔬菜交易市场,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里既可以批发也可以零售。市场建好了,因为农户是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运菜到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时农民还不是很富裕,机动三轮、四轮车等农用机械比较少,农户大都是用自行车和小推车等进行运输。”王中文向《运输经理世界》杂志社记者介绍道。
当时政府的一些规定对促进农产品交易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农民只要到蔬菜交易中心交易,或者在交易中心成立公司,政府就给予免税待遇,并无偿提供交易摊位。在高速公路收费方面,寿光比较早地施行了“绿色通道”政策,这个政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菜农、经销商跑到寿光参与蔬菜交易。
寿光的蔬菜交易中心就这样逐渐做出了影响,规模也越做越大。寿光本地生产的蔬菜也销售的更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后,价格也相应的更合理,这又反过来提高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农民种植蔬菜从一家几亩地,变成了一家种植几十上百亩的规模化生产,在政府的推动下,先进的蔬菜研发中心也开始成立,从种子的培育到育苗、施肥等先进的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到1998年前后,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已基本与国际接轨,有的基地还引进了以色列的喷灌、滴流系统,引进了荷兰的花卉种植技术等,以种子生产为例,以前我们都是引进国外的种子试种,如果合适就推广,而现在在寿光的蔬菜种子研发中心可以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种子。
2000年前后,寿光就开始筹备世界蔬菜科技博览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了,通过这个博览会,寿光与世界各国先进的蔬菜基地充分沟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业内专家认为,寿光的蔬菜从生产、技术、品质、数量和流通等各个环节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物流主导恰逢其时
寿光农产品名声在外,相对而言,在蔬菜的流通领域曾经出现过不少问题,2000年前后,农民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交易,这期间就出现了专门在田间地头从事收购活动的经纪人,他们把收购来的蔬菜批发给交易中心的经销商,在农民和蔬菜交易中心之间就新产生了一个中间环节,蔬菜价格也随之上升,而老百姓显然并没有得到实惠。
为了整顿这个中间环节,2002年,寿光市引进了深圳的一家公司来控股寿光的蔬菜交易中心,这样能使政府的职能回归,一些行业管理部门不便涉足的领域交给企业和市场,以促进更好更规范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2006年,在政府的引导下,寿光又引进一家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3000亩的农产品物流园,这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在投资规模、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就这样寿光农产品从零星的蔬菜市场,发展到世界一流的先进蔬菜物流园,这个过程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王中文认为,就目前来看,寿光农产品的发展已经到了物流发挥主要作用的时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寿光农产品在生产研发技术、生产和交易规模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营问题,而经营问题的关键就是外销渠道和运输,因为当地老百姓自用的蔬菜,还占不到寿光蔬菜生产量的1%,其它99%的量都需要外销,而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目前参与销售的也不仅仅是寿光本地产的蔬菜,寿光已经是全国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产业的升级,交易市场的扩容,这一切都呼唤寿光的农产品物流也要走上更高的台阶。
现在东北生产的土豆,在东北当地直接卖,很可能卖不出去,因为少有人知道,而运到寿光来了之后,就很好卖了,因为来寿光做买卖的东北人也有不少。这么一来,东北生产的土豆就先要运到寿光再运回当地进行销售,这表面上看是在浪费资源,但是实际上是寿光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在起作用。现在有一句话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内已经比较流行了,这就是“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的菜”,这一方面表明了寿光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品牌效应,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寿光及其周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达,因为只有畅通的物流体系才能让各方在寿光畅通无阻。
打造立体交通格局
从2000年起,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20日召开。一年一届的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使寿光完成了一个从区域性蔬菜产地到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蔬菜产地市场的大跨越。借助举办蔬菜博览会的机会,寿光聚集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标准化新技术已达200多项,新发展的无土栽培大棚蔬菜达3000多亩,蔬菜质量全部达到A级或AA级标准。
菜博会的展示规模宏大,展示内容丰富,技术含量较高,集中展示代表蔬菜及相关产业前沿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这就对寿光的物流设施设备,以及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更苛刻的要求。
于是在2010年,寿光又开始筹划新的大型物流园,其中一个占地1000亩的渤海物流园正在建设之中,这个物流园是以农产品的附属产品为主,比如农药、化肥、薄膜等,还有寿光海盐的生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寿光也在谋划海盐的交易中心。
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持,而现代物流业又能给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寿光现在在全国大城市基本都设立了农产品流通的办事机构,掌握了解当地的蔬菜价格,蔬菜的生产规模、流通等情况,并规划在全国建立寿光农产品市场的分支机构,如果这一步工作做得好,那么像前面举例的东北土豆先拉倒寿光批发再回到东北销售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
“在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整个链条中,我觉得信息是第一位的,掌握了信息才能最快的了解市场行情,准确做出自己的判断,而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则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关键”,王中文介绍说:寿光地处山东省中部,以平原为主,道路四通八达,都是新建设的8车道、10车道路面,通行绝对没问题。考虑到将来寿光还可能与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展开农产品贸易,我们还要借助于港口的力量,我们现在投资两亿元正在建设寿光港,这将是为寿光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一个专门港口。
“现在很多地方来寿光学习农产品物流的经验,我就讲,首先要发展市场,其次发展物流,最后才由物流引导市场经营,最终延伸到生产环节。寿光以前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走过很多弯路,现在生产已经不是问题,市场规模和品牌效应也已具备,现在重点是要打通各个物流环节,包括道路运输与航空与海运等综合运输方式的对接,只有这样做,寿光农产品品牌才能上更高一级的台阶。”王中文说。
关于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外地物流公司和外地车辆的问题,双方是一种合作关系,互相之间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部门主要是制定收费标准、服务标准,要考虑的是如何去扶持寿光农产品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所以对物流园的收费标准有限制,因为如果收费过高,外地农产品不愿意来寿光交易,当地的老百姓也不愿意进入市场交易,那就又要退回到田间地头的交易模式,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不单使寿光农产品发展受损失,整个寿光的城市形象都将受到伤害。
作为交通主管部门的一个分管领导,王中文正自觉地将物流与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层面的思考。
为了探究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所取得的成就,在潍坊市运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运输经理世界》记者日前走访了寿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中文。
寿光不是一夜成名的
“寿光在积极打造亚洲最大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的同时,我们行业主管部门也相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化的管理流通模式。”寿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中文向《运输经理世界》记者介绍说。
王中文认为,寿光在全国的知名度得益于发达的农业和农产品品牌,而这一切又与物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寿光如果没有畅通的物流,那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可能传入的这么快,与韩日等国的交流也不会这么顺畅,亚洲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建设也不会这么顺利。
“鲜活农产品对物流的要求很高,如何在保持新鲜、保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时间运输到终端客户的手里,关键在于产地附近有没有形成发达畅通的物流渠道。寿光农产品品牌的打响很大的功劳要记在物流业的发达上,当然寿光提供的高性价比服务也很重要。”作为寿光交通运输局主管物流的副局长,王中文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
据了解,寿光蔬菜基地的发端,来自于寿光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又离不开一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
这个人就是寿光市三元朱村村支书王乐义,1989年冬,王乐义顶着各种冷嘲热讽,带领全村17名党员研究成功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蔬菜技术,在零下10多摄氏度的深冬生产出顶花戴刺的黄瓜。在当时的全国市场,冬季新鲜的黄瓜几乎没有一个竞争对手,黄瓜卖到了每公斤20元仍然“有价有市”。王乐义领导的“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
大棚黄瓜种植成功的第二年,王乐义带领大家进行了17个蔬菜品种的种植试验,此后开始搞无公害蔬菜、大棚水果、大棚养鱼、河蟹育苗。三元朱人手把手教会了一批又一批种菜的农民,而他们自己被迫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创新。
从1997年起,王乐义开始琢磨把三元朱的蔬菜推向国际市场。去年,三元朱村和新疆一家企业、美国一家公司合作成立了蔬菜加工企业,“乐义蔬菜”就是它的品牌。王乐义认为,有了公司,注册了商标,只是有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没有高质量的货源,连国内大城市市场的准入证也拿不到了。就这样寿光蔬菜走出了国门,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
“应该说寿光农产品物流是从寿光蔬菜生产领域开始发端的,当时曾经出现过几万亩蔬菜丰收却卖不出去的问题,寿光市政府为解决蔬菜销售问题,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其中包括建立小型的农产品蔬菜交易市场,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里既可以批发也可以零售。市场建好了,因为农户是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运菜到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时农民还不是很富裕,机动三轮、四轮车等农用机械比较少,农户大都是用自行车和小推车等进行运输。”王中文向《运输经理世界》杂志社记者介绍道。
当时政府的一些规定对促进农产品交易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农民只要到蔬菜交易中心交易,或者在交易中心成立公司,政府就给予免税待遇,并无偿提供交易摊位。在高速公路收费方面,寿光比较早地施行了“绿色通道”政策,这个政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菜农、经销商跑到寿光参与蔬菜交易。
寿光的蔬菜交易中心就这样逐渐做出了影响,规模也越做越大。寿光本地生产的蔬菜也销售的更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后,价格也相应的更合理,这又反过来提高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农民种植蔬菜从一家几亩地,变成了一家种植几十上百亩的规模化生产,在政府的推动下,先进的蔬菜研发中心也开始成立,从种子的培育到育苗、施肥等先进的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到1998年前后,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已基本与国际接轨,有的基地还引进了以色列的喷灌、滴流系统,引进了荷兰的花卉种植技术等,以种子生产为例,以前我们都是引进国外的种子试种,如果合适就推广,而现在在寿光的蔬菜种子研发中心可以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种子。
2000年前后,寿光就开始筹备世界蔬菜科技博览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了,通过这个博览会,寿光与世界各国先进的蔬菜基地充分沟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业内专家认为,寿光的蔬菜从生产、技术、品质、数量和流通等各个环节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物流主导恰逢其时
寿光农产品名声在外,相对而言,在蔬菜的流通领域曾经出现过不少问题,2000年前后,农民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交易,这期间就出现了专门在田间地头从事收购活动的经纪人,他们把收购来的蔬菜批发给交易中心的经销商,在农民和蔬菜交易中心之间就新产生了一个中间环节,蔬菜价格也随之上升,而老百姓显然并没有得到实惠。
为了整顿这个中间环节,2002年,寿光市引进了深圳的一家公司来控股寿光的蔬菜交易中心,这样能使政府的职能回归,一些行业管理部门不便涉足的领域交给企业和市场,以促进更好更规范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2006年,在政府的引导下,寿光又引进一家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3000亩的农产品物流园,这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在投资规模、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就这样寿光农产品从零星的蔬菜市场,发展到世界一流的先进蔬菜物流园,这个过程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王中文认为,就目前来看,寿光农产品的发展已经到了物流发挥主要作用的时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寿光农产品在生产研发技术、生产和交易规模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营问题,而经营问题的关键就是外销渠道和运输,因为当地老百姓自用的蔬菜,还占不到寿光蔬菜生产量的1%,其它99%的量都需要外销,而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目前参与销售的也不仅仅是寿光本地产的蔬菜,寿光已经是全国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产业的升级,交易市场的扩容,这一切都呼唤寿光的农产品物流也要走上更高的台阶。
现在东北生产的土豆,在东北当地直接卖,很可能卖不出去,因为少有人知道,而运到寿光来了之后,就很好卖了,因为来寿光做买卖的东北人也有不少。这么一来,东北生产的土豆就先要运到寿光再运回当地进行销售,这表面上看是在浪费资源,但是实际上是寿光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在起作用。现在有一句话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内已经比较流行了,这就是“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的菜”,这一方面表明了寿光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品牌效应,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寿光及其周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达,因为只有畅通的物流体系才能让各方在寿光畅通无阻。
打造立体交通格局
从2000年起,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20日召开。一年一届的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使寿光完成了一个从区域性蔬菜产地到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蔬菜产地市场的大跨越。借助举办蔬菜博览会的机会,寿光聚集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标准化新技术已达200多项,新发展的无土栽培大棚蔬菜达3000多亩,蔬菜质量全部达到A级或AA级标准。
菜博会的展示规模宏大,展示内容丰富,技术含量较高,集中展示代表蔬菜及相关产业前沿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这就对寿光的物流设施设备,以及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更苛刻的要求。
于是在2010年,寿光又开始筹划新的大型物流园,其中一个占地1000亩的渤海物流园正在建设之中,这个物流园是以农产品的附属产品为主,比如农药、化肥、薄膜等,还有寿光海盐的生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寿光也在谋划海盐的交易中心。
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持,而现代物流业又能给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寿光现在在全国大城市基本都设立了农产品流通的办事机构,掌握了解当地的蔬菜价格,蔬菜的生产规模、流通等情况,并规划在全国建立寿光农产品市场的分支机构,如果这一步工作做得好,那么像前面举例的东北土豆先拉倒寿光批发再回到东北销售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
“在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整个链条中,我觉得信息是第一位的,掌握了信息才能最快的了解市场行情,准确做出自己的判断,而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则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关键”,王中文介绍说:寿光地处山东省中部,以平原为主,道路四通八达,都是新建设的8车道、10车道路面,通行绝对没问题。考虑到将来寿光还可能与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展开农产品贸易,我们还要借助于港口的力量,我们现在投资两亿元正在建设寿光港,这将是为寿光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一个专门港口。
“现在很多地方来寿光学习农产品物流的经验,我就讲,首先要发展市场,其次发展物流,最后才由物流引导市场经营,最终延伸到生产环节。寿光以前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走过很多弯路,现在生产已经不是问题,市场规模和品牌效应也已具备,现在重点是要打通各个物流环节,包括道路运输与航空与海运等综合运输方式的对接,只有这样做,寿光农产品品牌才能上更高一级的台阶。”王中文说。
关于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外地物流公司和外地车辆的问题,双方是一种合作关系,互相之间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部门主要是制定收费标准、服务标准,要考虑的是如何去扶持寿光农产品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所以对物流园的收费标准有限制,因为如果收费过高,外地农产品不愿意来寿光交易,当地的老百姓也不愿意进入市场交易,那就又要退回到田间地头的交易模式,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不单使寿光农产品发展受损失,整个寿光的城市形象都将受到伤害。
作为交通主管部门的一个分管领导,王中文正自觉地将物流与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层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