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探亲假可以不批吗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公司有一名员工在国庆前向部门领导提出休7天的探亲假。部门领导在不明确具体规定的情况下直接签字批准,员工也开始休假。但在员工的考勤记录汇总到人事部门后我们发现,该员工已依法享受了所有的法定假期、年休假和公休日,且该员工经常在节假日回老家探亲。就该员工的情形,公司是否可以不批准其探亲假?
   根据1981年的《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享受探亲假的条件是“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所以,如果员工可以在法定假期、公休假回家团聚,则不符合享受探亲假的条件。
   根据来信表述,该员工在法定假期、公休假可以保证回家团聚,并不符合法律规定享受探亲假的条件,所以可以不予准假。但贵公司已实际批准,且该员工也已实际享受,从保护劳动者权益角度出发,不建议采用“倒扣”的方式找回已经核准的假期。此时,对于已批准的探亲假,公司并不能因员工不符合享受探亲假的条件而否定公司已经批准的事实,只能将其视为公司给员工的“福利假”了。
   建议贵公司实际操作时,在探亲假的批准上,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1.适用范围:1981年规定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
   2.享受条件:首先,员工需在贵公司服务满一年;其次,员工需举证证明跟父母或者配偶分居两地,且公休假日无法团聚。
   根据目前的社会实际,能享受到探亲假的员工并不是很多,而对于那些确实符合条件的个别员工,无论是从人性化管理角度,还是法律风险角度,用人单位还是应该给予探亲假的。
  企业可以拒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吗
   我公司有一名员工,公司与其已经签订过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都是在2008年以后签订的。现在第二份合同即将到期,由于该员工的工作表现平平,公司并不想继续雇佣。不久前,该员工向公司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对此,我们是否可以拒绝?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2008年1月1日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特定情形(《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的前提下,劳动者提出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贵公司与该员工在2008年之后签订过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在合同到期前,员工向公司提出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如果员工不存在特定情形,此时续订什么类型的劳动合同,选择权其实掌握在员工手里。通过信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初步判断,并不存在贵公司可单方解除的情形,所以贵公司需要与该员工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如果贵公司希望结束劳动关系,因目前不存在可适用的法定单方解除或终止的理由,此时稳妥的操作方式为“协商解除”,通过与员工沟通,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以达成解除的目的。
  “职业禁忌”等同于“职业病”吗
   前不久,我公司有一名员工提出辞职。该员工在离职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作。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在办理离职手续时,公司未安排其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如今,该员工到了新单位工作,在上岗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时确诊其患有职业禁忌症,该员工要求我公司给予补偿。请问该如何处理?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要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在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而贵公司未安排该员工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因此,贵公司在程序上存在一定瑕疵。尽管如此,由于该员工是主动辞职,且该员工也未检查出患有职业病,因此,贵公司的风险其实并不大。
   需要解释清楚的是,“职业禁忌”并不等同于“职业病”。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因此,用人单位无需像对待职业病患者那样向职业禁忌症人员给付工伤待遇和有关赔偿。
   因此,该员工提出的赔偿要求于法无据,贵公司可以不予接受。
  约定不缴社保可免责吗
   我公司新招录了一批工人,由于工资不高,绝大部分员工不想缴纳社会保险。现在员工提出将公司应承担的部分折现给员工本人。员工也都上交了不愿缴纳社会保险的书面申请。这种情况下,公司该如何处理?
   缴纳社保是公司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不论是公司还是劳动者个人,都应该依法缴纳。所以如果出现员工不愿意缴纳社保的情形,在必须雇佣这些员工的前提下,建议先与员工进行沟通,告知社保缴纳是对员工的一个保障,必要时可邀请工会一起做思想工作,说服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如果员工坚持不缴纳社会保险,且贵公司又亟须雇佣的,此时建议保留如下书面材料:
   1.员工本人主动要求不缴纳社会保险的书面申请。以最大限度排除公司在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事项上的主观恶意,降低员工以未缴纳社会保险辞职后要求经济补偿金等风险。
   2.公司将依法应承担的社保缴纳部分的费用发给员工时一定要有签收单。以避免员工举报等导致补缴社会保险时公司的二次支出。但仍需注意一点,因为不缴纳社会保险,本身已经违法,所以违法的后果不能避免,公司只能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发生后公司可能需要承担的成本等。
   另外,关于何时缴纳社会保险,目前很多公司也存在疑惑。理论上来说,《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即在员工入职的一个月内缴纳社保,是没有法律障碍的。但是,从实操上来说,员工从入职当天至公司办理社保登记当日期间,同样存在发生不可预料的工伤事故等风险,一旦发生工伤,对于缴纳工伤保险之前所发生的费用,社保基金可以免责,而用人单位却要完全承担。因此,从风险角度评估,入职当天缴纳社保是风险最低的做法。
其他文献
曾有一项统计显示,商业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而美国杜邦公司(以下简称杜邦)却由200多年前投资仅3万多美元、拥有100多人的火药工厂,发展到如今业务遍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净销售额315亿美元,拥有60000多名员工和85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科学企业。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文华认为,独特的人才继任和培养模式,是杜邦众多“长寿”秘诀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杜邦的
Q 我公司有一名员工,劳动合同约定其岗位为营销部主管,但由于在上季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不合格”,按公司制度需要对其进行调岗。由于营销部门没有其他空缺,只能给他调整为行政部的行政助理。该员认为调岗不合理,拒不到岗。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A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
“存在即合理”,作为一条哲学名言,似乎并不能禁得住深入的琢磨和推敲,但对于总裁班的出现来说,却有着极强的说服力。如今,在越来越多的置疑声中,总裁班的存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合理”的范围内,而是到了应该上升至“价值”层面的时候了。  总裁班到底有何用  ●颁发名为创新的“国际通行证”  创新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认为:“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培养他们的领导力
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每一回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随着全球各国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一个“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时代里,“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还能让企业固守住自己的根基吗?人力资源不创新行吗?有哪些驱动力迫使人力资源工作者不得不谈论创新?对于上述议题,人力资源
一起工作的人,可以不在同一间办公室,但必须同心协力,才会使组织有效运转。而隔阂、猜忌、怀疑与冲突,不仅会阻碍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更会损害团体的绩效。许多美国企业设定了一种叫做“Hopday(发泄日)”的制度,就是在每个月专门划出一天时间,用来让员工发泄不满。在这天,员工可以对公司同事和上级直抒胸臆,开玩笑、顶撞都是被允许的,领导不许就此迁怒于人。这种形式使员工平时积郁的不满情绪能得到适度宣泄,从而
刚一到任,老何显得意气风发。   老何并不老,刚过而立之年。称其老何,是因为他已经是一名老牌的HR经理了:从人事专员做到现在的HR经理,老何摸爬滚打近十个年头,最近刚被一家电器公司聘为HR主管。刚一上任,老何觉得应当烧“三把火”。可从哪烧起呢?  又到月末了,销售部的员工似乎个个都显得很兴奋。但当他们一个个从财务部领回自己的“银子”时,老何发现,有的人脸上还是“阳光灿烂”,有的却已经“阴云密布”了
请把你的笑容送给他    RMI是美国钢铁和国民蒸馏器的子公司,生产多种钛制品。该公司多年来效率低下,生产率和利润率也上不去。但自大吉姆·丹尼尔来此担任总经理后,公司面貌开始焕然一新。工厂里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没有笑容,请把你的笑容送给他。”“任何事情只有做起来兴致勃勃,才能取得成功。”标语下面都签有大吉姆的名字。带有一张笑脸的公司形象标志也开始到处出现,在办公用品上,在工厂大门
一位朋友在某大专技术学院任职副教授。两个月前,他说他准备花上五六万块钱把正教授职称搞掂。最近,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却沮丧地告诉我,因为没有找对门路,加上钱也送得不够数,正教授职称泡汤了。听着他发牢骚,我在想,任职资历与能力都够,却不得不找门路花钱来买职称,找不到和找不对门路,或是钱送得不够数,都不可能申报成功。本应以技术水平与能力为评定标准的职称,在实际评审中却与能力脱钩而与金钱和关系挂钩,是闹剧
站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幄巨大的地图,有着无数精彩的坐标,也有数不尽的岔路口。有些岔路口有标识,认清自我,辨识环境,少走弯路,便能赢得精彩。更多的岔路口没有标识,甚至没有任何痕迹,一不小心便会误入歧途。  牛某、杨某同为女性,年龄相当,学历相当,所学专业也相当,大学毕业先后进入同一家单位工作,后来同从业务部门转到人力资源部门。20年后,牛某依然是一个主管,杨某已经是公司的高管了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君子不自大其事, 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 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孔子《礼记·表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