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创新,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创设教学情景,营创课堂氛围,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从而解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兴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激发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容易集中,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并能持久,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那么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如学习“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时,我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前都做了一个圆柱体,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下面的过程来探求知识,寻找规律:1、先把两个底面剪下来,再把侧面剪开,这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和一个矩形。2、再让学生观察所得矩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都在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思维活跃。启发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极高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
二、营创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活动中,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三、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没有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四、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课堂实际,动手操作活动是学生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课堂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步步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究,敢于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只有我们不懈努力,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激发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容易集中,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并能持久,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那么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如学习“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时,我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前都做了一个圆柱体,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下面的过程来探求知识,寻找规律:1、先把两个底面剪下来,再把侧面剪开,这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和一个矩形。2、再让学生观察所得矩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都在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思维活跃。启发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极高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
二、营创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活动中,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三、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没有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四、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课堂实际,动手操作活动是学生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课堂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步步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究,敢于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只有我们不懈努力,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