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向来重视经典诵读,从秦汉至清末,熟读诗经,背诵经典一直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经典也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近年来,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也都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给予了焦点式的关注和更高的地位。
一、小学经典阅读的现状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籍在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而好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品”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心底真善美的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培养和塑造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然而,实际情况表明:虽然大家都意识到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对中低年级学生的经典阅读,并没有明确的表述,学生阅读经典的质量也是不容乐观的。经调查,学生阅读经典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无阅读兴趣,不想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内心并不想读书,有的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曾碰到这样的一个案例:某同学,在家长不在家的时候,一直坐在电视机旁,全神贯注,而等到父母进门时,会立即坐到桌子边装着做作业的样子,所以父母很担心孩子的这种欺骗,而这种假装读书的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无阅读方法,不会读
目前,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阅读的问题。当拿到一本书时,他們不知是草草略读好,还是去精心品读好。也有的学生,能够仔细阅读,但又忽视记忆、积累等手段,致使阅读完一本书之后,收获甚微。这些不良情况的出现,都说明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对开展学生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无阅读时间,不能读
学生的时间主要分为在校时间和在家时间。在学校里,学生主要忙于各种功课预习、练习和复习,而课后留给学生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在家里,学生的家庭作业又占满学生的空间。此外,手机、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接受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花在电视、网络上的时间太多,给阅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尽快构建一个经典阅读的指导体系。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提高中低年级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将阅读经典与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起来,切实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快乐阅读、快乐生活。
二、小学经典阅读的策略
(一)征订用好经典书籍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慧眼识经典,可以建议家长购买质量好的绘本拼音版等书籍,如《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学生、教师可以共读上述经典书籍,并共同记诵和探讨其中的经典语句,从而使学生从小得到经典的熏陶和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选择适当的文本,探寻富有成效的阅读方法,引领低年级学生陶醉在经典阅读的韵味中,长期如此,必耳濡目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诗所占的比例很大。古诗作为我国文化的精粹,必须依靠后人发扬光大。因此,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习进行古诗阅读和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很贴近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引导正确阅读方向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经典阅读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背诵优秀诗文240篇,其中小学段是160篇。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35-41页的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里面仅推荐古诗文136篇(段),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其中小学75篇)。那就意味着小学阶段还有85篇的“经典”诗文可以供一线的语文教师自己斟酌推荐。
(三)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能给孩子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宁愿多搬几次家,也在所不惜。对于老师来说,我们要十分重视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充分享受在学校的每一刻,让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也要充分利用教室周围墙壁张贴的名人阅读经典的肖像,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性情。
(四)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百分百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时还有一点,那就是学习中还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成语、歇后语、谚语。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每个成语的出处都有一个小故事,学习成语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历史知识。而歇后语、谚语更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积累出来的智慧结晶。它们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样的教育既可以使孩子们学得轻松,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又可以让他们在运用时增强作文的可读性。
经典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更是珍宝中的珍宝。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明媚的晨光中,让我们一起拿起“经典”,阅读“经典”,让“经典”涵养孩子的心灵,让“经典”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一、小学经典阅读的现状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籍在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而好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品”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心底真善美的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培养和塑造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然而,实际情况表明:虽然大家都意识到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对中低年级学生的经典阅读,并没有明确的表述,学生阅读经典的质量也是不容乐观的。经调查,学生阅读经典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无阅读兴趣,不想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内心并不想读书,有的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曾碰到这样的一个案例:某同学,在家长不在家的时候,一直坐在电视机旁,全神贯注,而等到父母进门时,会立即坐到桌子边装着做作业的样子,所以父母很担心孩子的这种欺骗,而这种假装读书的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无阅读方法,不会读
目前,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阅读的问题。当拿到一本书时,他們不知是草草略读好,还是去精心品读好。也有的学生,能够仔细阅读,但又忽视记忆、积累等手段,致使阅读完一本书之后,收获甚微。这些不良情况的出现,都说明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对开展学生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无阅读时间,不能读
学生的时间主要分为在校时间和在家时间。在学校里,学生主要忙于各种功课预习、练习和复习,而课后留给学生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在家里,学生的家庭作业又占满学生的空间。此外,手机、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接受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花在电视、网络上的时间太多,给阅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尽快构建一个经典阅读的指导体系。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提高中低年级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将阅读经典与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起来,切实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快乐阅读、快乐生活。
二、小学经典阅读的策略
(一)征订用好经典书籍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慧眼识经典,可以建议家长购买质量好的绘本拼音版等书籍,如《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学生、教师可以共读上述经典书籍,并共同记诵和探讨其中的经典语句,从而使学生从小得到经典的熏陶和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选择适当的文本,探寻富有成效的阅读方法,引领低年级学生陶醉在经典阅读的韵味中,长期如此,必耳濡目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诗所占的比例很大。古诗作为我国文化的精粹,必须依靠后人发扬光大。因此,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习进行古诗阅读和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很贴近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引导正确阅读方向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经典阅读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背诵优秀诗文240篇,其中小学段是160篇。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35-41页的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里面仅推荐古诗文136篇(段),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其中小学75篇)。那就意味着小学阶段还有85篇的“经典”诗文可以供一线的语文教师自己斟酌推荐。
(三)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能给孩子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宁愿多搬几次家,也在所不惜。对于老师来说,我们要十分重视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充分享受在学校的每一刻,让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也要充分利用教室周围墙壁张贴的名人阅读经典的肖像,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性情。
(四)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百分百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时还有一点,那就是学习中还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成语、歇后语、谚语。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每个成语的出处都有一个小故事,学习成语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历史知识。而歇后语、谚语更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积累出来的智慧结晶。它们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样的教育既可以使孩子们学得轻松,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又可以让他们在运用时增强作文的可读性。
经典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更是珍宝中的珍宝。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明媚的晨光中,让我们一起拿起“经典”,阅读“经典”,让“经典”涵养孩子的心灵,让“经典”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