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jia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华在利华铁工厂的训练班里渐渐被认为高才生,受到几个指导教师的奖赞。这原不是什么可异的事。一般练习生大都是高小毕业的程度,有几个连高小也没有毕业;而乐华却在中学里读了一年半,并且平时不是马马虎虎的,自然会在侪辈里头露出头角来了。他所画的图样有好几幅堂皇地悬挂在教室里;遇到需作记录或者报告的时候,指导教师又常常指派着他。因此,在同学的眼光里,他差不多是次于教师的可以请教的人物。几个用功一点的人便包围着他,询问这个,讨论那个。他虽然觉得繁忙,精神上却是很愉快的。
  一天晚上,夜课完毕以后,乐华正预备回到宿舍里去,却给一个叫宋有方的同学喊住了。
  “乐华,慢一点走,请教你一件事。”
  “什么事?”乐华回转头来,窗外射进来的月光正照在他的脸上。
  “我做了一篇文字,想请你替我修改一下。”
  在训练班里并没有国文的功课;但是这班练习生离开了学校,却从实际经验上感到了读写技能的需要,于是买一些借一些书籍来阅读,更自己拟定了题目练习作文。其中越是用功的几个越嫌得空闲时间太缺少了,从前那样什么事都不做,只是阅读呀,写作呀,游戏呀,运动呀,真成为遥远的旧梦;而且,近旁没有可以请教的人,一切差不多都在暗中摸索,也是非常寂寞的事。宋有方这一篇文字是在夜课之后就寝以前写的,连续写了三四个晚上,才算完了篇。他自己不知道中间有什么毛病,心想乐华或者可以给他一点帮助,故而请乐华替他修改,这还是第一次呢。
  “什么题目?”乐华接宋有方的稿纸在手,见第一行写着《机械的工作》五个字,又问道:
  “你在这一篇里说些什么话呢?”
  “我说机械的工作比人快,比人准确,工人的职务只在管理机械。这个意思当然很平常,然而是我自己的经验,所以把它写出来,借此练习作文。不过一下笔困难就来了。几句话同时在脑子里出现,不知道先写哪一句好。平常说话说了就算了,似乎没有什么疑问,现在要把话写到纸面上去,这样说好呢还是那样说好,疑问便时时刻刻发生了。还有,要把一种比较复杂的东西说明白真是不容易。这一篇里说起自动车床,想了好久才写下去,我自己觉得还是没有说明白。”
  说到这里,宋有方用诚挚的眼光看定乐华,恳切地说:
  “谢谢你,破费一点工夫,替我修改一下吧!我就知道哪一些地方不该这样说,应该那样说;更要知道为什么不该这样说,应该那样说。这并不要紧,随便什么时候交还我指点我好了。我没有先生,我把你当作先生吧!”
  乐华紧紧执着宋有方的手,回答道:
  “把我当作先生的话,请你千万不要说,你要这样说,便是拒绝我的效劳了。我所知道的,我所能够看出来的,一定尽量告诉你。”
  宋有方的眼睛里放出欢喜和感激的光,重复地说:
  “谢谢你!谢谢你!”
  乐华便转身向电灯,看宋有方的文字:
  
  一般人站在精美的机械旁边,赞美道:“机械真像个活人,不过是用铁铸成的,不是由血和肉生成的。”
  机械比人强得多了。这个话是不对的。机械倘若和人一样,用人好了,用机械做什么?机械工作比人快,又比人准,力量又大到不知多少倍。
  机械不止有两只手。人只有两只手。人要机械有几只手,就可以做得它有几只手。
  两种工具,人不能同时一同拿。机械便能够同时一同拿,就是几十种工具,也可以同时一同拿。
  同时一同做两件事情,人是办不到的,一壁拉锯,一壁推刨,大家办不到的。这样的工作,机械办得到。
  我们只要看自动车床好了。我们把铁棒装上去,机械就前前后后做着工作。三把粗凿子把铁棒做成一根螺丝杆,三把细凿子把螺丝修好。一把专做螺丝头的凿子做成螺丝头,一把刻螺丝的凿子把那一头也刻了螺丝。末了一把切刀切一下,螺丝棒切下来了。这些动作快得很,眼睛总没有那样快。
  一件工具做着工,别件工具并不等的。这架机械共有九件工具,九件工具是同时一同工作的。切刀切第一根螺丝棒下来的时候,刻螺丝的凿子正做第二根,专做螺丝头的凿子也正做第二根,第三根在细凿子那里,第四根在粗凿子那里。
  人能够做这样的工作吗?不能的。
  我们工人做什么呢?我们只需把铁棒装上去,做好了螺丝杆,拿开去。这样看来,机械反而像个老手的工人,我们工人反而像个助手了。不过不同,机械像个老手的工人究竟没有心思,我们工人像个助手然而有心思,机械要用我们的心思去管理的。
  
  乐华看罢,带笑向宋有方说道:
  “你这一番话说得很有意思。待我细细看过几遍,替你修改好了,明天晚上一准交还你。”
  “明天晚上吗?”宋有方虽然说过并不要紧,但听得明天晚上一准交还的话,不禁高兴得涨红了脸。
  第二天晚上,训练班的功课完毕,同学都走散了,只乐华和宋有方留在课室里。窗外的月色和前一天一样地好,秋虫声闹成一片。
  乐华将宋有方的原稿和另外一份稿纸授给宋有方道:
  “你这一篇分段很清楚,只是有些话显得累赘,有些话却含糊不清,又有些字眼用得不很适当。凡是我所能够看出来的都替你改了。因为勾勾涂涂看不清楚,索性另外写了一份在这里,请你先看一下,再来给你说为什么要这样改。”
  宋有方欢喜万分,眼光落在乐华的改稿上,是铅笔写的二三十行行书:
  
  
  一般人站在一架精良的机械旁边,往往赞美道:“真像一个铁铸的活人。”
  这个话是不对的。倘若机械只和一个人一样,那么人为什么要用机械呢?机械比人强得多了:做起工作来比人敏捷、准确、有力到不知多少倍。
  人只有两只手。但是机械可以如人的意,人要它有几只手就有几只手。
  人不能同时拿两种工具。但是机械不要说两种,就是几十种也可以。
  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情,一壁拉锯,一壁推刨,是谁也办不到的。但是机械办得到。
  我们看自动车床好了。把铁棒装上去,机械就顺次做着工作。先是三把粗凿子把铁棒做成一根螺丝杆,接着三把细凿子把螺丝修整。于是一把专做螺丝头的凿子把一头做成螺丝头,一把刻螺丝的凿子把另一头也刻上了螺丝。这就只剩末一步的工作了:一把切刀把做好了的螺丝杆从铁棒上切下来。这些动作都是很快的;我们在旁边看,眼睛总跟不上车床的动作。
  这架机械使用九件工具。一件工具做着工,别件工具并不停在那里等。原来九件工具是同时工作着的。切刀把第一根螺丝杆切下来的时候,刻螺丝和专做螺丝头的凿子正做着第二根,细凿子正做着第三根,粗凿子正做着第四根。
  人能做这样的工作吗?
  站在机械旁边的我们工人干些什么呢?我们只需把铁棒装上去,把做好了的螺丝杆收拾起来罢了。这样,机械好像熟练的工人,我们工人反而像个助手了。不过究竟有点不同,因为那熟练的工人并没有意识,一切须由助手管理、指挥的。
  
  “太费你的心了。其实就在我的稿纸上修改好了,何必全体誊一过呢。”宋有方看完了,眼光还是逗留在纸面上。
  “这并不费什么事的。”乐华和宋有方并肩站着,一只手帮他执着稿纸,说道:
  “我们把两份稿纸对比着看吧。先看第一段。‘精美’和‘精良’意义虽差不多,可是‘精美’比较偏在形式方面,形容一件艺术品或者一间房间的陈设,那是很适合的。现在形容一架机器,不只说它的形式,连它的工作效能都要说在里边,那就用‘精良’来得适合了。你那句赞美的话太啰唆。现在我替你改为‘真像一个铁铸的活人’。意义并没有减少,然而简练得多了。”
  宋有方只顾点头,眼光在原稿和改稿上来回移动着。
  “我们再看第二段。要说那样赞美的话是不对的,应该紧接第一段,在第二段开头就说。你却先说了‘机械比人强得多了’,再说‘这个话是不对的’,就成为否认‘机械比人强得多了’这句话了。不是和你的原意正相反背吗?因此,我替你把‘这个话是不对的’提前;把‘机械比人强得多了’移后,作为叙说机械的好处的总冒。你的原稿叙说机械的好处连用两个‘又’字,累赘而没有力量。试辨一辨看,说‘做起工作来比人敏捷、准确、有力到不知多少倍’是不是好一点?”
  “唔,好一点。——不只好一点,好得多了。”
  “第三、四、五三段都是说人只有什么,只能怎样,而机械远胜于人;所以这三段的形式应该相同,都得用一个转折连词,现在我一律用了‘但是’。话语我都替你改得简练了。第三段的说法尤其要注意,似乎比你的说法稳健了,你觉得吗?还有,‘同时’和‘一同’意义相近,叠用在一起便是毛病,单用‘同时’好了。
  “第六段的第二句你用了一个很不适当的副词,便是‘前前后后’。我们说‘前前后后围着河道’,或者说‘前前后后都是敌兵’,可见‘前前后后’是一个表示方位的副词,在这里是用不到的。你原来是顺次的意思,为什么想不起‘顺次’这两个字来呢?”
  “经你说破,我也知道应该说‘顺次’的了。可是当初脑子弄昏了,无论如何想不起这两个字来。”
  “你写自动车床的动作,没有把先后的次序提清楚,就好像各种动作是同时并做的了。你看我替你加上了‘先是’‘接着’‘于是’‘这就只剩末一步的工作了’,不就把各种动作的次序说明白了吗?你昨天说,自己觉得没有说明白,原来毛病就在这些地方。”
  “不错,照你替我改的看来,就很明白了。”
  “第六段的末了是一句含糊的句子。上面说‘这些动作快得很’,下面为什么忽然说到了‘眼睛’?又为什么说到了‘眼睛’的快慢?粗粗看去,意思是可以懂得的,越加细想便越糊涂了。现在我替你加上了一句‘我们在旁边看’,点明白是去看这些很快的动作,然后接上去说‘眼睛’,便不嫌突兀了。‘眼睛总跟不上车床的动作’和‘眼睛的动作总没有车床那样快’,意义相同,但前一个说法用了‘跟不上’,话语就比较灵活有趣味了。
  “第七段仍旧说自动车床,所以我把‘这架机械……’这一句提在前头。其余都是些小改动。第八段的‘不能的’可以省去,因为这种反问无需回答,谁都知道‘不能的’了。
  “末了一段说我们工人把螺丝杆拿开去,并不切当,我替你改为‘收拾起来’。前一个‘反而’是多余的。‘老手’改为‘熟练’,似乎意义周密一点。末一句也犯啰唆的毛病,照我这样说,已经很明白了。”
  宋有方索性坐了下来,把稿纸铺在桌子上,埋着头反复细看,回味乐华所说的一切。歇了好一会,才抬起头来,热望地说:
  “隔几天我再作一篇请你修改,可以吗?”
  “当然可以。”乐华亲切地握住宋有方的手。
  青纱一般的月光披在他们两个的肩臂上。
其他文献
成语因其源远流长、结构凝固、形式精炼、内容丰富而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成为高考常考题。2011年高考17套语文试卷共有14套(注:上海、福建卷没有考查,江苏卷考查的是成语字形而非含义)对成语进行了考查,且都是客观选择题,分值3分。除天津、湖北和江西卷采用辨别选择的形式外,其余各地均采用辨别正误的形式。14套中7套专考成语,另外7套是成语和词语混在一道题中考查。要求选择“恰当的一项”的有8套,“不
期刊
这篇短文写于1988年5月9日,作者是沈从文的妻姐张允和,本来是准备给沈从文看了逗乐的,想不到他在第二天就去世,没能看到。原本一篇逗乐的短文,竟变成了悼念的祭文,实令人叹惋。    半个字的电报  1988年4月6日上午10点多钟,我陪同台湾的青年作家张大春,到北京崇文门东大街22号,访问我的三妹夫沈从文。  我向沈从文和三妹兆和介绍了张大春。三妹沏上一壶湖南绿茶,咱们坐下聊天、聊上一大堆旧事和笑
期刊
亨德尔是哈勒一个剃头匠兼外科医生的儿子,先是在意大利出了名,然后成为汉诺威选帝侯(后来英国的乔治一世)的乐队指挥。他比主人先移民到伦敦,在半个世纪中创作了近五十部歌剧。当歌剧不再受欢迎的时候,亨德尔又以一系列圣经主题的清唱剧重新吸引观众。     1.不爱法学爱音律   亨德尔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产生了无可救药的迷恋。他的父亲想让他学习民法,所以对他的艺术嗜好很是警惕。当父亲发现他的倾向与日俱增时,
期刊
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清平人。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24卷,《季羡林全集》30卷。    【阅读演练一】  春满燕园  季羡林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
期刊
小荷才露尖尖角——冶河文学社简介    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冶河文学社,成立于2010年12月29日,是一个年轻的文学社团,成立伊始便显示出勃勃生机:她,引导社员关注社会、生活、未来;她,为社员提供了放飞梦想、超越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她,与校刊《冶河之春》牵手,半年时间,社员就在《语文周报》《作文评点报》《中华活页文选》等报刊发表作品三十余篇。  她是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苗,她是一轮蓬勃升腾的朝阳,
期刊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旅途见闻,描写山川景物的散文作品称为游记。如果文章虽然捕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但并非自己亲身游历,一般不叫游记,而称为山水记。游记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记叙。所以写游记一定要有“游”的记录,无“游”不成“记”。那么,游记散文的写作有什么技巧呢?    一、游记散文写景要有所选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描写是游记的重点,景物可以是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是人文景观,与景物有关
期刊
从“中国崛起的特点”“期待长大”“关于诚信”“这世界需要你”“总有一种期待”“时间在流逝”,到“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的看法”,综观2011年高考作文题,我们发现与往年的作文题相比,其关注的角度日益多元化,既有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评析,还有对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生活态度的思考等。今年作文题的_个特点是,较少与时事紧密挂钩,不是政治题,也非科技题,而重在考查学生的基本思辨能力、表达
期刊
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由此可知,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奠基石,写文章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特意邀约新闻出版总署原新闻报刊司司长刘波先生作写作系列专题。记者出身的他,在多年采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新闻稿、报告文学,还培训J出了一批出色的新闻工作者。  在“名家讲堂”中,刘波先生将就写
期刊
一、写作是什么    写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写作是培养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当前的“写作”现状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学生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可见,作文就是为了自由表达,与人交流,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作业,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生活的需要。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是:  1,
期刊
王仰之先生邀他的亲戚赵景贤先生来校对三年级学生作关于修辞学的讲演,已是学期考试快要开始的时候。时间是授课最末一星期的星期四下午三时,地点就在三年级教室。  自从前数日王先生在授课时报告这消息以后,学生们就非常高兴,巴不得这日期快到。有些学生且到图书室去借阅关于修辞学的书类,以期收得预备知识,听讲时可以格外容易了解。  届时,王先生陪了赵先生到教室来了。学生全体起立致敬。王先生叫志青、复初二人担任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