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也让我们感到形势紧迫、责任重大。淮阴作为苏北的后发县区,过去穷在工业,近几年的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希望和突破口还是工业。因此,结合区情实际,学习和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全面小康进程,必须动员和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突出抢抓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和大载体,以工业领跑全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全力打造实力淮阴和谐淮阴,早日实现“争先淮安、崛起苏北”目标,为全省的“两个率先”作出积极的贡献。
强势招商主攻大项目,努力在扩张工业总量上求突破。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我们推进工业化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十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淮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超过46亿元,新上投资超千万元的工业项目230个,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今后,我们将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专业队伍主攻、乡镇部门联动的大招商格局,适时转变招商思路,在大小项目齐抓、促进增量的同时,着力引进符合产业政策、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同时,在领导力量上、帮办服务上、督查考核上和干部的时间精力上向项目建设聚焦,凡是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行四套班子领导挂钩制和帮办单位责任制,从项目签约开始一律签订责任状,缴纳保证金,组织部门跟踪督查,推动项目加快实施。“十一五”期间,确保新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200个左右,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力争超10亿元项目5个。
优化服务做强大企业,努力在提升工业竞争力上求突破。“十五”期间,淮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07户,累计达到169户,是“九五”末的两倍多,其中销售超5000万元46家、超亿元企业17家。今后,我们将对现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一律由四套班子领导挂钩服务,销售超3000万元的企业一律由各乡镇、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挂钩服务,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运输、融资等各方面的困难,并在技术改造、新品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层次,逐步向规模集团化、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变。到“十一五”末,力争全面实现“5532”工程,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500户,销售超亿元企业超过50户、销售超10亿元企业超过3户、销售超20亿元企业超过2户。
全力以赴培育大产业,努力在优化工业结构上求突破。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强化产业招商和政策引导,精心培育钢铁和机械加工、盐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电子电器等六大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由企业集中向产业集聚迈进。到“十一五”末,六大产业的规模总量达到全区工业总量的85%。特别是钢铁和机械加工、盐化工、食品加工都要明确专人负责,成立专门班子下大力气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努力,钢铁和机械加工、盐化工两大产业的产值达到百亿元,食品加工业的产值超过50亿元。
凝心聚力打造大载体,努力在放大集聚效应上求突破。围绕“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总体思路,精心打造淮阴经济开发区、赵集盐化工园、盐河工业区“三大工业板块”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一是积极策应全市共建国家级开发区的联动发展战略,按照“淮安新城区、工业密集区、对外开放先行区”的定位,完善淮阴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加快“四纵四横”主框架和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建好江宁淮阴工业园,到“十一五”末,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30平方公里,规模企业达到260户,实现销售200亿元、利税15亿元,成为全区工业发展和财政增收第一增长极。二是加快制定赵集盐化工园详规,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改善对外交通条件,每年新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盐化工项目2—3个,最大限度地将岩盐、芒硝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依托华能电厂电力、盐河航运优势,以海螺水泥、力诺太阳能等企业为基础,加快构建盐河循环经济工业区。“十一五”末,盐河工业区销售要达到40亿元。四是加大激励扶持力度,促进乡镇工业区建设,到“十一五”末,所有乡镇都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
我们相信,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通过工业化的推进和突破,实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今后一段时期,淮阴区的经济社会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淮阴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淮阴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卫东
强势招商主攻大项目,努力在扩张工业总量上求突破。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我们推进工业化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十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淮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超过46亿元,新上投资超千万元的工业项目230个,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今后,我们将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专业队伍主攻、乡镇部门联动的大招商格局,适时转变招商思路,在大小项目齐抓、促进增量的同时,着力引进符合产业政策、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同时,在领导力量上、帮办服务上、督查考核上和干部的时间精力上向项目建设聚焦,凡是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行四套班子领导挂钩制和帮办单位责任制,从项目签约开始一律签订责任状,缴纳保证金,组织部门跟踪督查,推动项目加快实施。“十一五”期间,确保新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200个左右,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力争超10亿元项目5个。
优化服务做强大企业,努力在提升工业竞争力上求突破。“十五”期间,淮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07户,累计达到169户,是“九五”末的两倍多,其中销售超5000万元46家、超亿元企业17家。今后,我们将对现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一律由四套班子领导挂钩服务,销售超3000万元的企业一律由各乡镇、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挂钩服务,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运输、融资等各方面的困难,并在技术改造、新品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层次,逐步向规模集团化、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变。到“十一五”末,力争全面实现“5532”工程,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500户,销售超亿元企业超过50户、销售超10亿元企业超过3户、销售超20亿元企业超过2户。
全力以赴培育大产业,努力在优化工业结构上求突破。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强化产业招商和政策引导,精心培育钢铁和机械加工、盐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电子电器等六大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由企业集中向产业集聚迈进。到“十一五”末,六大产业的规模总量达到全区工业总量的85%。特别是钢铁和机械加工、盐化工、食品加工都要明确专人负责,成立专门班子下大力气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努力,钢铁和机械加工、盐化工两大产业的产值达到百亿元,食品加工业的产值超过50亿元。
凝心聚力打造大载体,努力在放大集聚效应上求突破。围绕“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总体思路,精心打造淮阴经济开发区、赵集盐化工园、盐河工业区“三大工业板块”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一是积极策应全市共建国家级开发区的联动发展战略,按照“淮安新城区、工业密集区、对外开放先行区”的定位,完善淮阴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加快“四纵四横”主框架和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建好江宁淮阴工业园,到“十一五”末,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30平方公里,规模企业达到260户,实现销售200亿元、利税15亿元,成为全区工业发展和财政增收第一增长极。二是加快制定赵集盐化工园详规,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改善对外交通条件,每年新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盐化工项目2—3个,最大限度地将岩盐、芒硝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依托华能电厂电力、盐河航运优势,以海螺水泥、力诺太阳能等企业为基础,加快构建盐河循环经济工业区。“十一五”末,盐河工业区销售要达到40亿元。四是加大激励扶持力度,促进乡镇工业区建设,到“十一五”末,所有乡镇都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
我们相信,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通过工业化的推进和突破,实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今后一段时期,淮阴区的经济社会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淮阴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淮阴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