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便捷和高效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同时,财富的积累,使得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作为经济发展的标签,无论是用来办公还是居住,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关注。甚至,一栋建筑成为一个地域的代名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层出不穷的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促使公众对建筑基础工程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用来办公和居住的建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安全。然而,在带来安全舒适的同时,如何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如何最大化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如何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等,又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常见技术问题处理措施
1、施工过程加强管理
基础的施工技术各种各样,由于实际的需要具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针对建筑个体,从准备到施工,从大体到局部,从轮廓到内饰都有明确的细化。下面具体进行阐明。
1.1 前期选址的准备
行业俗“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交通及平整场地。这是建筑成功的第一道程序和先决条件。于是具备好的眼光尤为重要。
1.2 将图纸转化为实际
尺寸标注在实地,将具体方位一一对应,树立中心,划定边界,专业上称之为放线。设出交点标志,洒出石灰界限,设置龙门桩,提供标高等都是放线时的必要手段,其目的正是精确位置和规划。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道程序上可容不得大意马虎,这种工作可得熟练和扎实。
1.3 基础尤为重要
事都讲究基础,可见基础尤为重要。地基的开挖與砌筑也是基础施工技术的一大门类。土质的经常检查,基槽的边坡状态,塌方因素的存在,松浮土的回填,条形基础的砌筑以及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施工工序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基础的牢固程度紧密关系着建筑整体的牢固程度,虽为基础的施工技术,但丝毫不亚于补修装饰的细活,小小的配料比例都容不得半点的差池。
1.4 混凝土施工格外讲究
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搭配,沙石的粗细程度,泥土的容纳量等都要合理和规范。施工中要求留置施工缝和控制坡度,以及浇捣的顺序和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
1.5 防水施工
防水基层要正确设置,凹凸位置与阴角部位合理规划。涂膜防水有严格要求,牢固、干净、无明水是标准。涂刷方法有科学顺序,不能颠倒。管道铺设和排水口设置都是计算思考的结果。基础技术也能显出大智慧。基础施工技术种类繁多,我不能一一列举,愿以小见大,望施工者不断巩固并熟练扎实和完善。
2、提高质量管理措施
近年来,由于建筑质量问题引发的悲剧比比皆是。质量管理体制的模糊和漏洞,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没有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没有有力的制约机制,行业内保护主义的存在,以及缺少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只增不减。偷工减料,不按工序,隐患弥漫,质量事故不断发生。于是提高工程质量,完善管理措施,呼声日长。
2.1 对人的质量把关
从施工的组织者到指挥者再到操作者,都要进行严格的筛选把关。需要加强相应的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岗位责任教育。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侥幸心理,懒惰心理和蒙混心理的人应及时进行制止干预。尽量做到参与人员高素质,有责任心,认真勤劳,确保建筑产品的可靠质量。
2.2 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把关
购买合格优等的材料,不因贪图便宜购买廉价劣等品。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筛选和使用。做好收、储、发、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经常筛查和清理不合格材料,避免误用以及省用现象。最大化合理利用最为提倡。
2.3 对机械以及环境的把关
施工机械与工具应做到经常检修保养,不使用带病机械,不使用废弃工具,对机械在非工作状态的下的管理应准确精细。确保机械工具在运行的最佳状态,规范操作,不免机械伤人的不安全事件。施工环境应安全良好,不在恶劣天气下作业,不在狭小拥堵环境下作业,高空作业应确保人身安全,切勿大意马虎酿成悲剧。
2.4 政府部门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
建设工程往往关系众多社会人员的利益与安全,政府部门应本着负责的态度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对有问题的单位应及时进行阻挠并勒令整顿。应听取群众故意,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治。消除模糊与漏洞,把安全隐患消灭在源头上。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完善措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水平。
3、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有新型的高科技技术问世。势必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好的先进的东西势必代替旧的低效的东西。建筑施工技术也不列外,不断出现的新传统,新工艺不断改变工程的效率与时间,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成本,解放了劳动力。尤其是在某些危险的工种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我们感慨新技术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不断学习和掌握,活到老,学到老,到哪里都是不变的真理。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给我们制造了奇迹,我们更应该学会它,给它更大更过阔的舞台。
二、建筑物外墙防渗措施
1、钢筋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技术措施
钢筋混凝土墙体在施工中应确保墙体中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以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保证墙体施工中混凝土振捣的密实性和均匀性,确保钢筋混凝土墙体的连续施工,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施工缝,同时对钢筋混凝土的外墙按照规范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养护。
外墙的外围竖向结构如栏板等构件尽量一次成型,不留置施工缝。在外墙竖向结构底部需要留置施工缝的部位,在施工前应当将底部残渣、浮浆或者松动的石子等打扫干净,并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用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套浆之后,然后再施工上一层结构的混凝土。
在建筑物外墙的混凝土结构上预留孔洞的,应当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部位和方式留置,施工中要求内高外低,并且高差尽量大于10-20mm。
2、砖砌体施工技术措施
杜绝砖砌体砌筑成盲缝或者通缝从而形成渗水通道。砌筑砖砌体时,应当双面勾缝,将水平及竖向灰缝严格控制在8-12mm之内。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在砌筑中,必须分两次完成,当墙体砌筑到梁或底板部位时,必须等砌筑好的砌体充分沉降之后,然后用斜砖楔紧,并且保证斜砖上下两端的砂浆灰缝饱满密实,杜绝留出缝隙。
在构造柱处的施工措施要求。当墙体长度超过规范规定长度或者设计要求时,在需设构造柱的部位,在墙体砌筑时应在构造柱处设置砌筑马牙槎,以保证砖砌体和构造柱之间的咬合力。
3、处理好框架梁柱与墙体的交接处
为防止在温差作用下外墙砌筑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之间产生细小裂缝,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应当在混凝土框架柱和砌块墙体的交接处,沿墙高方向每500mm 设置两根Φ6的拉结钢筋,且保证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 1m。在砌筑墙体的同时,应当用同标号的砌筑砂浆将砌筑墙体与框架柱之间的间隙填塞饱满,不能先砌墙后勾缝。在框架结构的建筑顶层中的钢筋混凝土柱与砌筑墙体的交接处,应铺设300mm 宽的钢板网,用以抵抗不同材质因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开裂。
4、确保抹灰层的施工质量
为确保抹灰层施工质量,首先抹灰前应做好墙体的基层处理工作。应派专人负责对外墙基层的检查,并做好墙体的检查记录,对有缺陷的墙体应当根据墙体材料的不同和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或者加强处理。
在抹灰前对墙体先进行浇水湿润;严格控制抹灰砂浆的配合比以及水灰比,提高抹灰砂浆的和易性和粘结力,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抹灰工人应当操作熟练,抹灰力度应均匀,尽量使抹灰层均匀、密实,以避免出现裂纹或者较大的砂眼等质量问题。
5、保证饰面砖的铺贴质量
在镶贴面砖前首先检查基层的表面情况,进行基层处理。如果有空鼓、起壳、裂缝等问题,应及时修补;外墙面砖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时应提前淋水浸泡;镶贴面砖时,应注意砂浆饱满;镶贴完面砖后应及时勾缝,勾缝砂浆优选聚合物水泥砂浆。
6、门窗与饰面砖墙面之间的密封处理
门窗与饰面层的交接处为防水的薄弱环节,在外墙饰面施工之后,应立即用防水材料进行严实密封,防止渗漏。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做得好,当然会利人利己,做得不好,不光会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也对自己长足的发展造成影响。总的来说,应尽量规避这些质量问题的产生,而如果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要从各个层面去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产生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后果,研究产生之后如何去治理、去解决,争取在各个方面把好关,一旦发生问题,及早
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树华.浅谈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10):101-103.
[2]陆愈实,黎忠文,张砚和,杨静.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事故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1999(S1):67-68.
[3]梅智凯.关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36):89-90.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层出不穷的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促使公众对建筑基础工程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用来办公和居住的建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安全。然而,在带来安全舒适的同时,如何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如何最大化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如何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等,又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常见技术问题处理措施
1、施工过程加强管理
基础的施工技术各种各样,由于实际的需要具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针对建筑个体,从准备到施工,从大体到局部,从轮廓到内饰都有明确的细化。下面具体进行阐明。
1.1 前期选址的准备
行业俗“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交通及平整场地。这是建筑成功的第一道程序和先决条件。于是具备好的眼光尤为重要。
1.2 将图纸转化为实际
尺寸标注在实地,将具体方位一一对应,树立中心,划定边界,专业上称之为放线。设出交点标志,洒出石灰界限,设置龙门桩,提供标高等都是放线时的必要手段,其目的正是精确位置和规划。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道程序上可容不得大意马虎,这种工作可得熟练和扎实。
1.3 基础尤为重要
事都讲究基础,可见基础尤为重要。地基的开挖與砌筑也是基础施工技术的一大门类。土质的经常检查,基槽的边坡状态,塌方因素的存在,松浮土的回填,条形基础的砌筑以及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施工工序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基础的牢固程度紧密关系着建筑整体的牢固程度,虽为基础的施工技术,但丝毫不亚于补修装饰的细活,小小的配料比例都容不得半点的差池。
1.4 混凝土施工格外讲究
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搭配,沙石的粗细程度,泥土的容纳量等都要合理和规范。施工中要求留置施工缝和控制坡度,以及浇捣的顺序和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
1.5 防水施工
防水基层要正确设置,凹凸位置与阴角部位合理规划。涂膜防水有严格要求,牢固、干净、无明水是标准。涂刷方法有科学顺序,不能颠倒。管道铺设和排水口设置都是计算思考的结果。基础技术也能显出大智慧。基础施工技术种类繁多,我不能一一列举,愿以小见大,望施工者不断巩固并熟练扎实和完善。
2、提高质量管理措施
近年来,由于建筑质量问题引发的悲剧比比皆是。质量管理体制的模糊和漏洞,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没有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没有有力的制约机制,行业内保护主义的存在,以及缺少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只增不减。偷工减料,不按工序,隐患弥漫,质量事故不断发生。于是提高工程质量,完善管理措施,呼声日长。
2.1 对人的质量把关
从施工的组织者到指挥者再到操作者,都要进行严格的筛选把关。需要加强相应的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岗位责任教育。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侥幸心理,懒惰心理和蒙混心理的人应及时进行制止干预。尽量做到参与人员高素质,有责任心,认真勤劳,确保建筑产品的可靠质量。
2.2 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把关
购买合格优等的材料,不因贪图便宜购买廉价劣等品。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筛选和使用。做好收、储、发、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经常筛查和清理不合格材料,避免误用以及省用现象。最大化合理利用最为提倡。
2.3 对机械以及环境的把关
施工机械与工具应做到经常检修保养,不使用带病机械,不使用废弃工具,对机械在非工作状态的下的管理应准确精细。确保机械工具在运行的最佳状态,规范操作,不免机械伤人的不安全事件。施工环境应安全良好,不在恶劣天气下作业,不在狭小拥堵环境下作业,高空作业应确保人身安全,切勿大意马虎酿成悲剧。
2.4 政府部门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
建设工程往往关系众多社会人员的利益与安全,政府部门应本着负责的态度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对有问题的单位应及时进行阻挠并勒令整顿。应听取群众故意,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治。消除模糊与漏洞,把安全隐患消灭在源头上。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完善措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水平。
3、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有新型的高科技技术问世。势必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好的先进的东西势必代替旧的低效的东西。建筑施工技术也不列外,不断出现的新传统,新工艺不断改变工程的效率与时间,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成本,解放了劳动力。尤其是在某些危险的工种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我们感慨新技术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不断学习和掌握,活到老,学到老,到哪里都是不变的真理。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给我们制造了奇迹,我们更应该学会它,给它更大更过阔的舞台。
二、建筑物外墙防渗措施
1、钢筋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技术措施
钢筋混凝土墙体在施工中应确保墙体中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以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保证墙体施工中混凝土振捣的密实性和均匀性,确保钢筋混凝土墙体的连续施工,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施工缝,同时对钢筋混凝土的外墙按照规范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养护。
外墙的外围竖向结构如栏板等构件尽量一次成型,不留置施工缝。在外墙竖向结构底部需要留置施工缝的部位,在施工前应当将底部残渣、浮浆或者松动的石子等打扫干净,并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用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套浆之后,然后再施工上一层结构的混凝土。
在建筑物外墙的混凝土结构上预留孔洞的,应当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部位和方式留置,施工中要求内高外低,并且高差尽量大于10-20mm。
2、砖砌体施工技术措施
杜绝砖砌体砌筑成盲缝或者通缝从而形成渗水通道。砌筑砖砌体时,应当双面勾缝,将水平及竖向灰缝严格控制在8-12mm之内。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在砌筑中,必须分两次完成,当墙体砌筑到梁或底板部位时,必须等砌筑好的砌体充分沉降之后,然后用斜砖楔紧,并且保证斜砖上下两端的砂浆灰缝饱满密实,杜绝留出缝隙。
在构造柱处的施工措施要求。当墙体长度超过规范规定长度或者设计要求时,在需设构造柱的部位,在墙体砌筑时应在构造柱处设置砌筑马牙槎,以保证砖砌体和构造柱之间的咬合力。
3、处理好框架梁柱与墙体的交接处
为防止在温差作用下外墙砌筑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之间产生细小裂缝,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应当在混凝土框架柱和砌块墙体的交接处,沿墙高方向每500mm 设置两根Φ6的拉结钢筋,且保证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 1m。在砌筑墙体的同时,应当用同标号的砌筑砂浆将砌筑墙体与框架柱之间的间隙填塞饱满,不能先砌墙后勾缝。在框架结构的建筑顶层中的钢筋混凝土柱与砌筑墙体的交接处,应铺设300mm 宽的钢板网,用以抵抗不同材质因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开裂。
4、确保抹灰层的施工质量
为确保抹灰层施工质量,首先抹灰前应做好墙体的基层处理工作。应派专人负责对外墙基层的检查,并做好墙体的检查记录,对有缺陷的墙体应当根据墙体材料的不同和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或者加强处理。
在抹灰前对墙体先进行浇水湿润;严格控制抹灰砂浆的配合比以及水灰比,提高抹灰砂浆的和易性和粘结力,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抹灰工人应当操作熟练,抹灰力度应均匀,尽量使抹灰层均匀、密实,以避免出现裂纹或者较大的砂眼等质量问题。
5、保证饰面砖的铺贴质量
在镶贴面砖前首先检查基层的表面情况,进行基层处理。如果有空鼓、起壳、裂缝等问题,应及时修补;外墙面砖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时应提前淋水浸泡;镶贴面砖时,应注意砂浆饱满;镶贴完面砖后应及时勾缝,勾缝砂浆优选聚合物水泥砂浆。
6、门窗与饰面砖墙面之间的密封处理
门窗与饰面层的交接处为防水的薄弱环节,在外墙饰面施工之后,应立即用防水材料进行严实密封,防止渗漏。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做得好,当然会利人利己,做得不好,不光会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也对自己长足的发展造成影响。总的来说,应尽量规避这些质量问题的产生,而如果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要从各个层面去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产生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后果,研究产生之后如何去治理、去解决,争取在各个方面把好关,一旦发生问题,及早
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树华.浅谈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10):101-103.
[2]陆愈实,黎忠文,张砚和,杨静.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事故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1999(S1):67-68.
[3]梅智凯.关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3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