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基于此选择同时期本院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急诊停留时间。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低,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满意评分高,且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可切实提升护士业务水平和操作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便于科室和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急诊科
医院急诊科所接收的病患主要为意外事故和突发疾病患者,病情危急且疾病类型复杂,大部分患者心理与身体均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诊治和护理难度[1]。风险管理是指经各种风险事件的确定以及评价,制定合理且具真针对性护理方案,予以有效的护理工作,以预防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临床经济性以及安全性[2]。下面笔者就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详细地论述。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基于本次研究需求,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0-58岁,平均年龄为35.25±4.27岁;基于此选择同时期本院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进行护理,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36.14±5.16岁。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构成等方面比较显著差异(P>0.05),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工作,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如下:1) 构建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理队伍,做好管理前准备工作,根据急诊科护理需求和具体情况,制定全面且系统的护理管理方案和救治流程,分析方案可行性,及时发现其所存不足并予以纠正。2)药品和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定类、定量以及定点对急救药品进行存放,及时补充已用药品。准确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前应对其状态性能进行仔细检查,每天定期安排专人检查。3)合理分配資源,切实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在护理工作中可搭配安排年轻护士和年长护士工作,已达到互补的作用,交流经验,切实提升护士操作水平。定期开展研讨会,对护理中所存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采用量化计分制评估护士工作情况,并把评估结果纳入到年终考核中。4)强化培训和教育: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和沟通技能的培训,以便其更好地和患者、家属沟通,使患者以及家属对潜在风险有心理准备,同时还应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施予人性化护理,遇特殊情况应特殊处理,协助医师完成救治工作,减少医患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并实施对比分析。根据本院急诊科护理工作考核要求评估关护理差错情况。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护理质量评分包含内容有是否宣教、健康指导到位否、护士操作规范性、输液期间护士巡视情况、护士护理态度和语言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即(),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如表1,护理评分和急诊停留时间如表2,经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可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停留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一重要科室,所收治的病患其病情通常比较危急,情况比较复杂,同时多为突发状态,因此救治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存在较大风险[3-4]。为切实提升医护水平,确保医患双方利益,我院急诊科在护理中应用了风险管理模式,首先构建了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了护理管理风险预见性;其次基于急诊科自身特殊性,构建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突发意外时可及时处理和有章可循;而后加强护士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沟通技能等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本次结果表明,和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比较,采用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低,急诊停留时间短,且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可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梁金清,李月明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2,07(5):555-556.
[2] 毛世芳,陈妮,黄冶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医学模式转变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3):475-476.
[3] 祁海丽.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推行"风险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291-1291.
[4] 翁绮君,黄卫东.风险管理干预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109-1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基于此选择同时期本院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急诊停留时间。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低,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满意评分高,且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可切实提升护士业务水平和操作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便于科室和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急诊科
医院急诊科所接收的病患主要为意外事故和突发疾病患者,病情危急且疾病类型复杂,大部分患者心理与身体均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诊治和护理难度[1]。风险管理是指经各种风险事件的确定以及评价,制定合理且具真针对性护理方案,予以有效的护理工作,以预防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临床经济性以及安全性[2]。下面笔者就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详细地论述。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基于本次研究需求,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0-58岁,平均年龄为35.25±4.27岁;基于此选择同时期本院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进行护理,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36.14±5.16岁。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构成等方面比较显著差异(P>0.05),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工作,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如下:1) 构建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理队伍,做好管理前准备工作,根据急诊科护理需求和具体情况,制定全面且系统的护理管理方案和救治流程,分析方案可行性,及时发现其所存不足并予以纠正。2)药品和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定类、定量以及定点对急救药品进行存放,及时补充已用药品。准确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前应对其状态性能进行仔细检查,每天定期安排专人检查。3)合理分配資源,切实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在护理工作中可搭配安排年轻护士和年长护士工作,已达到互补的作用,交流经验,切实提升护士操作水平。定期开展研讨会,对护理中所存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采用量化计分制评估护士工作情况,并把评估结果纳入到年终考核中。4)强化培训和教育: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和沟通技能的培训,以便其更好地和患者、家属沟通,使患者以及家属对潜在风险有心理准备,同时还应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施予人性化护理,遇特殊情况应特殊处理,协助医师完成救治工作,减少医患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并实施对比分析。根据本院急诊科护理工作考核要求评估关护理差错情况。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护理质量评分包含内容有是否宣教、健康指导到位否、护士操作规范性、输液期间护士巡视情况、护士护理态度和语言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即(),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如表1,护理评分和急诊停留时间如表2,经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可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停留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一重要科室,所收治的病患其病情通常比较危急,情况比较复杂,同时多为突发状态,因此救治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存在较大风险[3-4]。为切实提升医护水平,确保医患双方利益,我院急诊科在护理中应用了风险管理模式,首先构建了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了护理管理风险预见性;其次基于急诊科自身特殊性,构建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突发意外时可及时处理和有章可循;而后加强护士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沟通技能等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本次结果表明,和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比较,采用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低,急诊停留时间短,且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可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梁金清,李月明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2,07(5):555-556.
[2] 毛世芳,陈妮,黄冶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医学模式转变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3):475-476.
[3] 祁海丽.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推行"风险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291-1291.
[4] 翁绮君,黄卫东.风险管理干预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