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儿科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黄疸患儿2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茵栀黄颗粒组)与对照组(常规组),每组125例,给予治疗组患儿茵栀黄颗粒加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比对照组(82.4%)有明显提高,且TBIL下降情况及黄疸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茵栀黄颗粒;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对不同人群的调查发现,约40一8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1],通过对我国其它地区的调查,也都显示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几乎是各个地区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在一些初级妇幼保健机构该疾病更是普遍发生。尽管大部分黄疸可以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在个体产生和代谢的差异,以及一些病理因素的存在,在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时候就会出现脑损伤,部分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功能损害引起预后不良。因此,及早治疗可有效避免不可逆的脑损害,也减少了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我院新生儿科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使用中成药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病例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50例,均为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和病例纳入标准。250例患儿中,男145例,女105例,他们的出生日龄为3-20天,出生体重为2.3-5kg,平均体重为(3.5±0.8)kg,其中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有138例,属于非感染性疾病的有112例,治疗前都对他们经皮肤测定胆红素,为13.2-19.5mg/dL,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5例,对照组12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基础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证候标准:参照王受传主编的七版《中医儿科学》[2]:(1)湿热发黄:全身皮肤、面目发黄,色较鲜明,并见发热,烦躁,啼哭不安,口渴,尿少色黄,呕吐,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2)寒湿发黄:身、目、尿俱黄,日久不退,黄色晦暗,面色欠华,不思乳食,纳少腹胀,食后易吐,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腻;(3)瘀积发黄:身、目、尿俱黄,黄色较深且晦暗,逐渐加重,纳少易吐,腹部膨隆,大便搪,色如陶土,时伴腹痛,皮肤有瘀斑,兼见衄血,指纹紫滞,舌暗红或微紫,苔黄。
1.2.2西医诊断标准: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依据《儿科学》第七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3];(2)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3)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 (12.9mg/dl )、早产儿257umol/L(15mg/d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又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 umol/L (2mg/dl)。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证候诊断及西医诊断标准;(2)出生的足月儿和近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且生后28天内的患儿);(3)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治疗,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2)出生超过28天的新生儿;(3)合并其它严重脑病、心肺功能不全者;(4)家长不予配合者;(5)临床确诊为新生儿胆道闭锁者;(6)中医证型属于胎黄风动和胎黄虚脱型患者。具备上述任一项者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5 检测方法
采用日本美能达JM—103经皮胆红素仪,测定前额部位为眉心1CM,观察治疗前后的经皮胆红素(TCB)指数,进行疗效比较。
1.6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的方法:蓝光照射、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给予治疗组的治疗方法:蓝光照射,单面蓝光光疗法,间歇照射,照射时间为每天12小时,同时给予患儿服用茵栀黄颗粒1/2包,每日三次。两组患儿均保持正常母乳喂养方式,用药5天后用黄疸仪经皮对胆红素值进行重新复查。
1.7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通过5d时间的治疗后,黄疸有了很显著的消退,经皮对胆红素值进行测定小于7mg/dl;有效:通过5d时间的治疗后,皮肤黄疸消退效果不明显,经皮对胆红素值进行测定高于10mg/dL;无效:治疗后,患儿黄疸没有消退或者更加严重。
1.8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3.讨论
临床医学上认为,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病理性与生理性两种类型。一般新生儿出生两天至三天时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八天左右自行消失,临床上会有轻度食欲差的表现,其他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要是新生儿出生一天内就发生黄疸,而且血清胆红素偏高,持续的时间较长就是属于病理性黄疸。黄疸会给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听力和智力造成损害。基于以上所述,黄疸对新生儿可能造成的危害,由此可见,采取有效、安全的措施及时对新生儿黄疸给予干预,对降低患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4]。
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医学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并认为治疗此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可采用光疗等。 苯巴比妥治疗黄疸已被运用多年,它为一种肝酶诱导剂,患儿服用后易出现嗜睡,反应差,临床上已经很少用。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胆患儿,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我国传统医学在几千年前对黄疸就有相关论述,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预防有一定的优势,且具有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经济及易于操作等优势。本课题使用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症进行治疗,系统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客观评价其治疗新生儿高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疗效更佳的方法[5]。茵栀黄颗粒属于一种中成药,它几种中药联合使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让黄疸快速消退。这点从本研究中也得到证实,治疗组应用茵栀黄颗粒配合常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6%,在TBIL下降情况、黄疸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此药物新生儿易接受,如早期口服,使新生儿大便软化,次数增多,胎粪排泄快,加快胆红素的消退速度,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茵栀黄颗粒口服,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机体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83-86
[2]刘义.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J].中华儿科杂志,2005.6(8):39-41
[3]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7-444
[4]陈霞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926-927
[5]王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4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3):186-188
关键词:茵栀黄颗粒;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对不同人群的调查发现,约40一8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1],通过对我国其它地区的调查,也都显示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几乎是各个地区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在一些初级妇幼保健机构该疾病更是普遍发生。尽管大部分黄疸可以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在个体产生和代谢的差异,以及一些病理因素的存在,在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时候就会出现脑损伤,部分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功能损害引起预后不良。因此,及早治疗可有效避免不可逆的脑损害,也减少了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我院新生儿科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使用中成药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病例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50例,均为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和病例纳入标准。250例患儿中,男145例,女105例,他们的出生日龄为3-20天,出生体重为2.3-5kg,平均体重为(3.5±0.8)kg,其中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有138例,属于非感染性疾病的有112例,治疗前都对他们经皮肤测定胆红素,为13.2-19.5mg/dL,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5例,对照组12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基础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证候标准:参照王受传主编的七版《中医儿科学》[2]:(1)湿热发黄:全身皮肤、面目发黄,色较鲜明,并见发热,烦躁,啼哭不安,口渴,尿少色黄,呕吐,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2)寒湿发黄:身、目、尿俱黄,日久不退,黄色晦暗,面色欠华,不思乳食,纳少腹胀,食后易吐,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腻;(3)瘀积发黄:身、目、尿俱黄,黄色较深且晦暗,逐渐加重,纳少易吐,腹部膨隆,大便搪,色如陶土,时伴腹痛,皮肤有瘀斑,兼见衄血,指纹紫滞,舌暗红或微紫,苔黄。
1.2.2西医诊断标准: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依据《儿科学》第七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3];(2)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3)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 (12.9mg/dl )、早产儿257umol/L(15mg/d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又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 umol/L (2mg/dl)。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证候诊断及西医诊断标准;(2)出生的足月儿和近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且生后28天内的患儿);(3)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治疗,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2)出生超过28天的新生儿;(3)合并其它严重脑病、心肺功能不全者;(4)家长不予配合者;(5)临床确诊为新生儿胆道闭锁者;(6)中医证型属于胎黄风动和胎黄虚脱型患者。具备上述任一项者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5 检测方法
采用日本美能达JM—103经皮胆红素仪,测定前额部位为眉心1CM,观察治疗前后的经皮胆红素(TCB)指数,进行疗效比较。
1.6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的方法:蓝光照射、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给予治疗组的治疗方法:蓝光照射,单面蓝光光疗法,间歇照射,照射时间为每天12小时,同时给予患儿服用茵栀黄颗粒1/2包,每日三次。两组患儿均保持正常母乳喂养方式,用药5天后用黄疸仪经皮对胆红素值进行重新复查。
1.7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通过5d时间的治疗后,黄疸有了很显著的消退,经皮对胆红素值进行测定小于7mg/dl;有效:通过5d时间的治疗后,皮肤黄疸消退效果不明显,经皮对胆红素值进行测定高于10mg/dL;无效:治疗后,患儿黄疸没有消退或者更加严重。
1.8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3.讨论
临床医学上认为,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病理性与生理性两种类型。一般新生儿出生两天至三天时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八天左右自行消失,临床上会有轻度食欲差的表现,其他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要是新生儿出生一天内就发生黄疸,而且血清胆红素偏高,持续的时间较长就是属于病理性黄疸。黄疸会给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听力和智力造成损害。基于以上所述,黄疸对新生儿可能造成的危害,由此可见,采取有效、安全的措施及时对新生儿黄疸给予干预,对降低患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4]。
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医学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并认为治疗此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可采用光疗等。 苯巴比妥治疗黄疸已被运用多年,它为一种肝酶诱导剂,患儿服用后易出现嗜睡,反应差,临床上已经很少用。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胆患儿,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我国传统医学在几千年前对黄疸就有相关论述,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预防有一定的优势,且具有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经济及易于操作等优势。本课题使用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症进行治疗,系统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客观评价其治疗新生儿高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疗效更佳的方法[5]。茵栀黄颗粒属于一种中成药,它几种中药联合使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让黄疸快速消退。这点从本研究中也得到证实,治疗组应用茵栀黄颗粒配合常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6%,在TBIL下降情况、黄疸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此药物新生儿易接受,如早期口服,使新生儿大便软化,次数增多,胎粪排泄快,加快胆红素的消退速度,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茵栀黄颗粒口服,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机体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83-86
[2]刘义.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J].中华儿科杂志,2005.6(8):39-41
[3]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7-444
[4]陈霞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926-927
[5]王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4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3):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