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在推进区域校企合作、增强校企合作融合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企业发展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建立“校企通”平台,设计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创新“双平台”机制提振职业院校的吸引力;运用“平台化”思维,打造融合协同的资源库;实施“多主体”联动,开展校企合作落地孵化;强化“绩效化”管控,推进校企合作质量评估。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通”平台;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2-0010-05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重大贡献。”[1]总体而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然存在着浅层化、短期化、务虚化、被动化、封闭化、松散化等现象,校企合作的“两张皮”现象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校企合作的融合力不强。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师资发展等方面,缺乏与企业深度融合,同时,企业在技能人才培育、核心技术攻关、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缺少对职校的支持服务。另一方面,校企深度合作的利益耦合机制尚未形成。在企业人才培训与技术服务上,职业院校难以提供有效支撑,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上,企业难以深度介入。技术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依然存在彼此隔离现象。基于此,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路径,提升区域校企合作质量,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为有效破解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深层问题,宁波市政府率先全国成立并运行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校企通”平台)[2],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实践范式。
一、内涵价值与功能定位
(一)内涵诠释
从词意解释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平台”意指供人们舒展才能的舞台载体,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3]从构成要素分析,系统论提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4]从角色定位分析,“校企通”平台应是引领区域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纽带,是区域校企合作智慧管理信息服务的载体,是区域校企深度合作项目的孵化基地,是企业中高端培训与职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的中心,是校企合作成果孵化及展示交流的窗口,是区域校企产学研发展服务的联盟。
(二)价值意蕴
“校企通”平台在促进区域校企合作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意蕴。一是增强校企合作的融合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利益耦合机制,将有效改变传统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过度依赖企业,企业权利过重导致的校企合作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驱力,增强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与技术服务的本领,促使校企合作双方形成深度融合“利益共同体”。二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通过企业深度参与实训基地、师资培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内涵建设,使职业院校的整体内涵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三是提振服务产业经济的软实力。通过资源对接与项目辐射,对接企业痛点难点,广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科技成果展示、沙龙研讨、专家1对1辅导、资源对接、贸易洽谈,为校企合作企业一方转型发展增能助力,服务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形成校企合作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功能定位
“校企通”平台在引领区域校企合作中发挥着资源匹配、项目孵化、企业培训与双师教师培育、产学研发展、政策落地与质量监管等功能。一是校企合作信息资源匹配功能。通过打造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资源库、企业中高端培训资源库、职校毕业生及实习生数据库、企业培训与服务需求信息库、职业院校双师教师培训信息库、校企合作种子项目供需信息库,开展线下校企合作项目对接洽谈会,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间信息与资源的精准匹配,促成校企合作意向初步达成。二是校企合作项目对接孵化功能。“校企通”平台对有合作意向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线下对接孵化与跟踪服务,通过统筹协调、签订协议、多边合作、方案设计、活动开展、经费资助,确保合作项目可落地、有成果、能持久、见成效。三是校企产学研发展与服务交流功能。传统的校企合作中企业教育资源的流动性、片段性、粗放性导致难以有效支撑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求。[5]“校企通”平台通过牵头组建行业大类校企产学研发展联盟,线下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及咨询服务,搭建行业企业与学校办学的常态化双相互通。四是校企合作政策落地与质量监管功能。加速推进校企合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发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校企合作项目质量评估功能,确保校企合作深度落地、务实有效、成果呈现。
二、基本模块与框架设计
“校企通”平台要紧紧围绕校企合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匹配”“项目对接孵化”“人才精准培训”“产学研发展”“项目质量监管”等教育、服務、育人功能。根据具体工作布局,设计五大核心功能模块。一是校企合作信息资源区。整合政府机构、公共职业培训平台、行业协会等资源,打造“校企通”信息化资源库,包括: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资源库、企业中高端培训资源库、职校毕业生及实习生数据库、企业培训与服务需求信息库、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信息库、校企合作种子项目供需信息库。二是校企合作项目对接区。市场资源短缺,企业与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不对等,影响了校企之间深度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校企通”平台信息匹配、资源统筹、项目牵引、合作对接等作用。三是校企人才培训工作站。职业院校与企业彼此吸引是双方深度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校企通”平台与公共职业培训平台联合组建“校企人才培训工作站”。四是区产学研发展服务区。“校企通”平台联合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开展线下校企产学研对接活动,对接业界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引线职业院校,整合各类高端资源,开展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对接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研讨交流,实现校企深度产学研对接。五是校企合作项目监管区。及时跟踪监控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进度及建设质量,并第一时间在网站进行公示。“校企通”平台做好校企合作项目评审论证、项目建设推进监督、校企合作成果验收评估、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反馈等,确保校企合作深落地、有成果、见成效。 三、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
(一)创新“双平台”机制,提振职业院校的吸引力
长久以来,校企合作之所以会出现一头热一头冷,流于形式难以持久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院校难以为企业带来具有吸引力的核心价值。[6]职业院校与企业彼此吸引是双方深度合作的前提,从校企合作得到报酬或回报是职业学校与企业维持交换关系的基本保障。长期的不平等的社会交换催生了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权力的弊病和学校权力的缺失,导致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7]基于此,要创新“‘校企通’平台+公共培训平台”的“双平台”机制,提振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校企合作的筹码和话语权。
1. 提升企业的校企合作获得感及报酬价值。以宁波为例,“校企通”平台联合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创新“双平台”运行机制,发挥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的中高端资源的优势,为校企合作企业一方提供各类技能培训、项目对接、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支持[8],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难题,提升企业的校企合作获得感与报酬价值,切实增强校企合作的粘性。
2. 增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综合职业力。宁波依托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通过企业讲堂、大咖干货分享、企业参观走访、技能实战操练,提升专业教师的前沿性职业能力及服务企业的综合实力,使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真正成为校内专业建设与人才培育的校企合作者、企业技术研发与人才培训的积极参与者、行业前沿技术知识的攻关学习者。[9]
3. 加大校企合作企业一方的优惠政策倾斜。充分发挥“校企通”平台的政策优势,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工商局、宁波市人社局等单位牵头,联合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促进性政策文件,通过向企业发放“教育培训服务劵”、提供企业税收优惠/减免、企业金融贷款等政策型倾斜,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政策的红利,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设性。
4. 加快校企合作线上线下一体化对接孵化。针对传统校企合作存在信息不对称、项目难推进、活动少成果等问题,“校企通”平台建立区域校企合作一体化项目对接机制。线上,利用数据库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双方信息匹配与项目精准对接;线下,联合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整合现代金融、物流、文创、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经济管理等行业企业资源,开展线下校企合作产业对接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介会,加快校企合作对接孵化[10]。
(二)运用“平台化”思维,打造六核协同的资源库
“校企通”平台应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化”思维,深挖当前校企合作中的痛点难点,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六核协同的“校企通”信息化资源库,通过资源对接,实现企业找服务、找人才、找设备、找技术、找专家、找培训;职业院校找合作、找培训、找师资、找实习的目标。[11]
1. 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资源库。充分整合区域行业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中的顶尖的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团队,分大类专业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资源库。资源库专家主要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企业技术研发提供咨询与指导。
2. 企业中高端培训资源库。联合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整合企业大学、培训机构、高校等资源,打造企业中高端培训资源库,为校企合作企业一方提供中高端的培训资源,旨在解决企业紧缺复合型人才培育问题。
3. 企业培训与服务需求信息库。“校企通”平台与市级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合作,打造企业培训与服务需求信息库。企业可网上登记人才培训及技术管理咨询等服务需求,“校企通”平台负责对接资源,依托公共培训平台开展企业培训与咨询服务,旨在服务好企业的同时,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与主动性。
4.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信息库。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可进行行业实战培训的网上申报,“校企通”平台根据培训需求,联合公共培训平台,集中组班,开展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战能力提升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5. 校企合作种子项目供需信息库。该信息库是“校企通”平台打造的,旨在实时掌握全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需求,即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徒制培养等需求状况,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实现校企合作的供需信息匹配,为企业与学校校企合作搭建交流互动桥梁。
(三)实施“多主体”联动,开展校企合作落地孵化
校企合作协同推进委员会授权“校企通”平台常态化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落地孵化,全力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对接、成果跟进、示范推广,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共赢”。
1. 校企合作项目线下对接会。“校企通”平台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线下对接会,组织已在校企通平台有初步合作意向的校企双方,进行线下校企合作项目深度洽谈会,签订“校企通”平台、职业院校、企业的“三方合作协议书”,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校企合作中校企人才共育的建設规划,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所享受的经费、税收、培训、服务等优惠政策。
2. 校企人才共育成果展示会。根据三方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书约定,对照校企合作具体建设规划,“校企通”平台,依托校企合作协同推进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校企人才共育成果展示会”,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成果进行梳理和汇报,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品牌示范专业建设、校企订单班(学徒制)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通过成果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更好地进行典型示范推广。
3. 校企合作人才培训洽谈会。根据三方校企合作协议书,落实相关合作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及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等工作。如,根据相关培训需求,宁波市“校企通”平台联合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8718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家大讲堂、跨境电商人才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企业复合型人才培训、企业班组长培训、专业双师教师企业实战化培训等。通过中高端紧缺型培训,培育企业复合型人才,助力企业业绩提升,成就具有实战能力的双师教师,促进了职业院校内涵发展。 4.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推介会。根据企业科研攻关、产品设计研发、管理咨询的需求,由“校企通”平台牵头,联合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整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高端企业咨询公司等资源,开展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推介会,如“家电企业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高级研讨会”,通过科技成果展示、课程培训、沙龙研讨、1对1辅导、资源对接、贸易洽谈等形式,为合作企业转型发展搭建资源对接的平台。
(四)强化“绩效化”管控,推进校企合作的质量评估
1. 建立“多主体”的第三方评价机制。“校企通”平台牵头,市校企合作协同推进委员会统筹,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培训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等组成的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估小组,每半年开展一次校企合作阶段性评估,评估小组根据三方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书约定,对照校企合作的具体建设规划,进行成果阶段性评估考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实施“利益关切”的合作质量评价。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双赢共进”是实现校企长期、深度、融合、绩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改变传统校企合作中企业权力危害,以实现校企合作教育功能的价值回归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7]。基于此,“校企通”平台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市级校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围绕校企双方重点关切的核心利益问题,评价模块分为校企人才共育质量评价、企业提振与发展服务评价。其中,校企人才共育质量评价指标分为“实训基地、师资培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四个层面;企业提振与发展服务评价分为“技能培训、教师服务、人才储备、资源对接”等四个层面,通过校企合作评估,将校企双方的核心利益诉求落实到位。
3. 开展“结果导向”的跟踪奖惩机制。在校企合作第三方质量评估的基础上,对照三方校企合作协议书,政府授权“校企通”平台对相关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奖惩处理,对于已完成预定目标并取得一定成果成效的,平台将给予校企合作专项经费补贴、企业税收减免/补助、企业培训服务补助等奖励性激励;对于未完成任务或建设不力的给予限期整改落实,预期未动的将终止校企合作三方协议,撤销校企合作项目一切政策、经费等红利,并做出强制退出处理。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 2017-12-19.
[2] 胡坚达.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宁波市为例[J]. 教育研究,2015(6):151-156.
[3]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008.
[4] 梁菊红,张为乐. 系统论视角下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内涵与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15(28):51-54.
[5] 郭苏华.从企业教育资源的特征看校企合作的困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3(5):44-48.
[6] 张志强.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7] 王東. “校企合作”困境的社会交换论解释[J]. 职教论坛,2013(12):19-22.
[8] 汤海明,陆和杰. 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内涵特质与建设路径——以宁波市为例[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1):51-56.
[9] 肖凤翔,张弛.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 2012(15):69-74.
[10] 晓东. “校企通”:校企人才对接的桥梁[J]. 宁波经济,2012(11):48-49.
[11] 吴向鹏,胡坚达,张作为.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以宁波校企通为例[J]. 职教论坛,2013(31):69-72.
Abstract: Th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promoting reg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ha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soft power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Ningbo City has explored in advance in building a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which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formed a practical framework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establishing a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designing five core functional modules; and an innovative “dual-platform” mechanism Revitalize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use “platformization” thinking to build a resource pool of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mplement “multi-agent” linkage to carry out incubation and incub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engthen “performance-orient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Key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王义)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通”平台;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2-0010-05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重大贡献。”[1]总体而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然存在着浅层化、短期化、务虚化、被动化、封闭化、松散化等现象,校企合作的“两张皮”现象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校企合作的融合力不强。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师资发展等方面,缺乏与企业深度融合,同时,企业在技能人才培育、核心技术攻关、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缺少对职校的支持服务。另一方面,校企深度合作的利益耦合机制尚未形成。在企业人才培训与技术服务上,职业院校难以提供有效支撑,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上,企业难以深度介入。技术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依然存在彼此隔离现象。基于此,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路径,提升区域校企合作质量,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为有效破解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深层问题,宁波市政府率先全国成立并运行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校企通”平台)[2],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实践范式。
一、内涵价值与功能定位
(一)内涵诠释
从词意解释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平台”意指供人们舒展才能的舞台载体,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3]从构成要素分析,系统论提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4]从角色定位分析,“校企通”平台应是引领区域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纽带,是区域校企合作智慧管理信息服务的载体,是区域校企深度合作项目的孵化基地,是企业中高端培训与职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的中心,是校企合作成果孵化及展示交流的窗口,是区域校企产学研发展服务的联盟。
(二)价值意蕴
“校企通”平台在促进区域校企合作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意蕴。一是增强校企合作的融合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利益耦合机制,将有效改变传统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过度依赖企业,企业权利过重导致的校企合作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驱力,增强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与技术服务的本领,促使校企合作双方形成深度融合“利益共同体”。二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通过企业深度参与实训基地、师资培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内涵建设,使职业院校的整体内涵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三是提振服务产业经济的软实力。通过资源对接与项目辐射,对接企业痛点难点,广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科技成果展示、沙龙研讨、专家1对1辅导、资源对接、贸易洽谈,为校企合作企业一方转型发展增能助力,服务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形成校企合作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功能定位
“校企通”平台在引领区域校企合作中发挥着资源匹配、项目孵化、企业培训与双师教师培育、产学研发展、政策落地与质量监管等功能。一是校企合作信息资源匹配功能。通过打造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资源库、企业中高端培训资源库、职校毕业生及实习生数据库、企业培训与服务需求信息库、职业院校双师教师培训信息库、校企合作种子项目供需信息库,开展线下校企合作项目对接洽谈会,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间信息与资源的精准匹配,促成校企合作意向初步达成。二是校企合作项目对接孵化功能。“校企通”平台对有合作意向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线下对接孵化与跟踪服务,通过统筹协调、签订协议、多边合作、方案设计、活动开展、经费资助,确保合作项目可落地、有成果、能持久、见成效。三是校企产学研发展与服务交流功能。传统的校企合作中企业教育资源的流动性、片段性、粗放性导致难以有效支撑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求。[5]“校企通”平台通过牵头组建行业大类校企产学研发展联盟,线下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及咨询服务,搭建行业企业与学校办学的常态化双相互通。四是校企合作政策落地与质量监管功能。加速推进校企合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发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校企合作项目质量评估功能,确保校企合作深度落地、务实有效、成果呈现。
二、基本模块与框架设计
“校企通”平台要紧紧围绕校企合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匹配”“项目对接孵化”“人才精准培训”“产学研发展”“项目质量监管”等教育、服務、育人功能。根据具体工作布局,设计五大核心功能模块。一是校企合作信息资源区。整合政府机构、公共职业培训平台、行业协会等资源,打造“校企通”信息化资源库,包括: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资源库、企业中高端培训资源库、职校毕业生及实习生数据库、企业培训与服务需求信息库、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信息库、校企合作种子项目供需信息库。二是校企合作项目对接区。市场资源短缺,企业与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不对等,影响了校企之间深度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校企通”平台信息匹配、资源统筹、项目牵引、合作对接等作用。三是校企人才培训工作站。职业院校与企业彼此吸引是双方深度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校企通”平台与公共职业培训平台联合组建“校企人才培训工作站”。四是区产学研发展服务区。“校企通”平台联合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开展线下校企产学研对接活动,对接业界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引线职业院校,整合各类高端资源,开展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对接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研讨交流,实现校企深度产学研对接。五是校企合作项目监管区。及时跟踪监控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进度及建设质量,并第一时间在网站进行公示。“校企通”平台做好校企合作项目评审论证、项目建设推进监督、校企合作成果验收评估、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反馈等,确保校企合作深落地、有成果、见成效。 三、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
(一)创新“双平台”机制,提振职业院校的吸引力
长久以来,校企合作之所以会出现一头热一头冷,流于形式难以持久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院校难以为企业带来具有吸引力的核心价值。[6]职业院校与企业彼此吸引是双方深度合作的前提,从校企合作得到报酬或回报是职业学校与企业维持交换关系的基本保障。长期的不平等的社会交换催生了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权力的弊病和学校权力的缺失,导致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7]基于此,要创新“‘校企通’平台+公共培训平台”的“双平台”机制,提振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校企合作的筹码和话语权。
1. 提升企业的校企合作获得感及报酬价值。以宁波为例,“校企通”平台联合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创新“双平台”运行机制,发挥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的中高端资源的优势,为校企合作企业一方提供各类技能培训、项目对接、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支持[8],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难题,提升企业的校企合作获得感与报酬价值,切实增强校企合作的粘性。
2. 增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综合职业力。宁波依托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通过企业讲堂、大咖干货分享、企业参观走访、技能实战操练,提升专业教师的前沿性职业能力及服务企业的综合实力,使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真正成为校内专业建设与人才培育的校企合作者、企业技术研发与人才培训的积极参与者、行业前沿技术知识的攻关学习者。[9]
3. 加大校企合作企业一方的优惠政策倾斜。充分发挥“校企通”平台的政策优势,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工商局、宁波市人社局等单位牵头,联合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促进性政策文件,通过向企业发放“教育培训服务劵”、提供企业税收优惠/减免、企业金融贷款等政策型倾斜,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政策的红利,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设性。
4. 加快校企合作线上线下一体化对接孵化。针对传统校企合作存在信息不对称、项目难推进、活动少成果等问题,“校企通”平台建立区域校企合作一体化项目对接机制。线上,利用数据库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双方信息匹配与项目精准对接;线下,联合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整合现代金融、物流、文创、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经济管理等行业企业资源,开展线下校企合作产业对接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介会,加快校企合作对接孵化[10]。
(二)运用“平台化”思维,打造六核协同的资源库
“校企通”平台应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化”思维,深挖当前校企合作中的痛点难点,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六核协同的“校企通”信息化资源库,通过资源对接,实现企业找服务、找人才、找设备、找技术、找专家、找培训;职业院校找合作、找培训、找师资、找实习的目标。[11]
1. 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资源库。充分整合区域行业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中的顶尖的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团队,分大类专业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资源库。资源库专家主要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企业技术研发提供咨询与指导。
2. 企业中高端培训资源库。联合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整合企业大学、培训机构、高校等资源,打造企业中高端培训资源库,为校企合作企业一方提供中高端的培训资源,旨在解决企业紧缺复合型人才培育问题。
3. 企业培训与服务需求信息库。“校企通”平台与市级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合作,打造企业培训与服务需求信息库。企业可网上登记人才培训及技术管理咨询等服务需求,“校企通”平台负责对接资源,依托公共培训平台开展企业培训与咨询服务,旨在服务好企业的同时,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与主动性。
4.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信息库。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可进行行业实战培训的网上申报,“校企通”平台根据培训需求,联合公共培训平台,集中组班,开展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战能力提升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5. 校企合作种子项目供需信息库。该信息库是“校企通”平台打造的,旨在实时掌握全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需求,即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徒制培养等需求状况,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实现校企合作的供需信息匹配,为企业与学校校企合作搭建交流互动桥梁。
(三)实施“多主体”联动,开展校企合作落地孵化
校企合作协同推进委员会授权“校企通”平台常态化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落地孵化,全力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对接、成果跟进、示范推广,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共赢”。
1. 校企合作项目线下对接会。“校企通”平台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线下对接会,组织已在校企通平台有初步合作意向的校企双方,进行线下校企合作项目深度洽谈会,签订“校企通”平台、职业院校、企业的“三方合作协议书”,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校企合作中校企人才共育的建設规划,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所享受的经费、税收、培训、服务等优惠政策。
2. 校企人才共育成果展示会。根据三方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书约定,对照校企合作具体建设规划,“校企通”平台,依托校企合作协同推进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校企人才共育成果展示会”,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成果进行梳理和汇报,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品牌示范专业建设、校企订单班(学徒制)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通过成果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更好地进行典型示范推广。
3. 校企合作人才培训洽谈会。根据三方校企合作协议书,落实相关合作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及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等工作。如,根据相关培训需求,宁波市“校企通”平台联合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8718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家大讲堂、跨境电商人才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企业复合型人才培训、企业班组长培训、专业双师教师企业实战化培训等。通过中高端紧缺型培训,培育企业复合型人才,助力企业业绩提升,成就具有实战能力的双师教师,促进了职业院校内涵发展。 4.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推介会。根据企业科研攻关、产品设计研发、管理咨询的需求,由“校企通”平台牵头,联合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整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高端企业咨询公司等资源,开展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推介会,如“家电企业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高级研讨会”,通过科技成果展示、课程培训、沙龙研讨、1对1辅导、资源对接、贸易洽谈等形式,为合作企业转型发展搭建资源对接的平台。
(四)强化“绩效化”管控,推进校企合作的质量评估
1. 建立“多主体”的第三方评价机制。“校企通”平台牵头,市校企合作协同推进委员会统筹,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培训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等组成的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估小组,每半年开展一次校企合作阶段性评估,评估小组根据三方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书约定,对照校企合作的具体建设规划,进行成果阶段性评估考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实施“利益关切”的合作质量评价。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双赢共进”是实现校企长期、深度、融合、绩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改变传统校企合作中企业权力危害,以实现校企合作教育功能的价值回归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7]。基于此,“校企通”平台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市级校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围绕校企双方重点关切的核心利益问题,评价模块分为校企人才共育质量评价、企业提振与发展服务评价。其中,校企人才共育质量评价指标分为“实训基地、师资培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四个层面;企业提振与发展服务评价分为“技能培训、教师服务、人才储备、资源对接”等四个层面,通过校企合作评估,将校企双方的核心利益诉求落实到位。
3. 开展“结果导向”的跟踪奖惩机制。在校企合作第三方质量评估的基础上,对照三方校企合作协议书,政府授权“校企通”平台对相关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奖惩处理,对于已完成预定目标并取得一定成果成效的,平台将给予校企合作专项经费补贴、企业税收减免/补助、企业培训服务补助等奖励性激励;对于未完成任务或建设不力的给予限期整改落实,预期未动的将终止校企合作三方协议,撤销校企合作项目一切政策、经费等红利,并做出强制退出处理。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 2017-12-19.
[2] 胡坚达.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宁波市为例[J]. 教育研究,2015(6):151-156.
[3]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008.
[4] 梁菊红,张为乐. 系统论视角下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内涵与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15(28):51-54.
[5] 郭苏华.从企业教育资源的特征看校企合作的困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3(5):44-48.
[6] 张志强.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7] 王東. “校企合作”困境的社会交换论解释[J]. 职教论坛,2013(12):19-22.
[8] 汤海明,陆和杰. 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内涵特质与建设路径——以宁波市为例[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1):51-56.
[9] 肖凤翔,张弛.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 2012(15):69-74.
[10] 晓东. “校企通”:校企人才对接的桥梁[J]. 宁波经济,2012(11):48-49.
[11] 吴向鹏,胡坚达,张作为.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以宁波校企通为例[J]. 职教论坛,2013(31):69-72.
Abstract: Th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promoting reg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ha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soft power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Ningbo City has explored in advance in building a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which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formed a practical framework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establishing a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designing five core functional modules; and an innovative “dual-platform” mechanism Revitalize the attractive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use “platformization” thinking to build a resource pool of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mplement “multi-agent” linkage to carry out incubation and incub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engthen “performance-orient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Key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