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水土流失阻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及水土保持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别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从总体规划、制度建设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众所周知,水土保持在当代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建设与工业产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已经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而要在其水利资源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以内提高水利的管理水平与开发效率,就必须提高整体的用水效率,限制废水、污水的排放,改善水土流失、水利资源日渐被污染、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的恶劣现状。然而,由于水土流失现象的日益严重以及水利资源总量的日渐捉襟见肘,其水利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了我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制约。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对水利资源进行高效管理与科学开发,使得有限的水利资源为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发挥出更加巨大的积极作用,就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二、水土流失阻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几项因素
1、水土流失造成水源枯竭,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随后导致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土壤蓄水量的减少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期(4-9月)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或排泄不畅,蓄水量也相应减少,更容易造成水旱灾害。
2、水土流失造成地表渗流能力下降,导致洪水水量暴涨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特别是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山区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暴涨暴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
3、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淤积,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被削弱
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降低水库的使用寿命,容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水库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4、水土流失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变化使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容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这些山地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乃至河道断流。
5、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水体生态环境被破坏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多,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增加了水的浊度。由于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三、水土保持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几项因素
1、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抗洪抗旱能力
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抗洪抗旱能力。通過有效保证土壤对于地表水的调节能力,一旦当地表水量超过了一定范围时,土壤就能通过渗流从而起到调节作用。换而言之,其在爆发洪灾时就能起到降低洪峰的作用,以此来自然地提高抗洪灾的能力;而在爆发旱灾时又能起到自动补充径流的作用,以此来使得旱涝灾情得到有效的削弱。
2、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因其对水流中的泥沙能够起到良好的拦截作用,从而减轻江河湖泊乃至水库等的淤积速度,这既能更有效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并降低水利工程的维护费用。
3、水土保持有利于避免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土保持有利于避免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其避免了水土的流失,使得土壤中的泥沙以及有害物质不会影响到水流,从而将土壤对于水体的危害就降到了最低点,这显然对于提高水体质量以及保护水体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措施
1、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
要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努力完善其总体规划。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规划体系,对于各个江河流域的整体规划、片区水利资源的中远期系统规划、水利资源灌溉的建设规划以及水利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等等,都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与专门规划,并通过加强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与约束力,从而以此来使得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整体布局、区域配置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都能得到质的飞跃,从而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乃至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
要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其次必须毫不动摇地做好其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一个严格、系统的水利资源管理制度,对于相关的建设项目所涉及到的水利资源应用以及废水污水排放等方面的内容必须进行严密的论证和严格的审批。尤其是对那些水利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相对脆弱区域,更应当积极限制那些水利资源耗费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引导建设项目向着低耗水、低污染的方向发展。
3、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要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必须从本质上强化其管理的能力培养。尤其是要构建一个庞大的针对用水量与水质等方面的监测系统,通过最短的时间,全面覆盖各个江河流域水利资源的用水量与水质等方面的监测,在确保对干流水利资源实现完全监测的同时,着力提高和扩大各支流水利资源的监测能力与监测范围,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江河水利资源的监测管理能力、调度管理能力、水土保持能力以及生态环保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摇篮,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见证了我们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发源与发展。而新中国建国以后,在我党与政府的英明指挥下,对于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也获得了无法抹杀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与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浪潮中,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起来。而随着我国社会区域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水利资源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既是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一次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对其工作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机遇;当然,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相关产业的日益壮大,同样也是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此外,要对水利资源予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开发,就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来指导水土保持的思路,从而从最高层面上就确保水土保持以及水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开发,努力争取让水利资源充分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治本的层面上来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环保的科学统一,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与民生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人水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杨秀才. 浅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珠江现代建设.2012(05).
[2] 赵春友. 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关系述评——以大庆地区为例[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0).
[3] 贺新宇. 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4] 李伟莉,赵静,许艳杰,周瑞芝. 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 内蒙古水利. 2012(02).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众所周知,水土保持在当代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建设与工业产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已经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而要在其水利资源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以内提高水利的管理水平与开发效率,就必须提高整体的用水效率,限制废水、污水的排放,改善水土流失、水利资源日渐被污染、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的恶劣现状。然而,由于水土流失现象的日益严重以及水利资源总量的日渐捉襟见肘,其水利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了我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制约。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对水利资源进行高效管理与科学开发,使得有限的水利资源为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发挥出更加巨大的积极作用,就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二、水土流失阻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几项因素
1、水土流失造成水源枯竭,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随后导致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土壤蓄水量的减少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期(4-9月)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或排泄不畅,蓄水量也相应减少,更容易造成水旱灾害。
2、水土流失造成地表渗流能力下降,导致洪水水量暴涨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特别是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山区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暴涨暴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
3、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淤积,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被削弱
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降低水库的使用寿命,容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水库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4、水土流失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变化使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容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这些山地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乃至河道断流。
5、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水体生态环境被破坏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多,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增加了水的浊度。由于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三、水土保持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几项因素
1、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抗洪抗旱能力
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抗洪抗旱能力。通過有效保证土壤对于地表水的调节能力,一旦当地表水量超过了一定范围时,土壤就能通过渗流从而起到调节作用。换而言之,其在爆发洪灾时就能起到降低洪峰的作用,以此来自然地提高抗洪灾的能力;而在爆发旱灾时又能起到自动补充径流的作用,以此来使得旱涝灾情得到有效的削弱。
2、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因其对水流中的泥沙能够起到良好的拦截作用,从而减轻江河湖泊乃至水库等的淤积速度,这既能更有效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并降低水利工程的维护费用。
3、水土保持有利于避免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土保持有利于避免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其避免了水土的流失,使得土壤中的泥沙以及有害物质不会影响到水流,从而将土壤对于水体的危害就降到了最低点,这显然对于提高水体质量以及保护水体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措施
1、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
要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努力完善其总体规划。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规划体系,对于各个江河流域的整体规划、片区水利资源的中远期系统规划、水利资源灌溉的建设规划以及水利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等等,都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与专门规划,并通过加强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与约束力,从而以此来使得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整体布局、区域配置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都能得到质的飞跃,从而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乃至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
要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其次必须毫不动摇地做好其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一个严格、系统的水利资源管理制度,对于相关的建设项目所涉及到的水利资源应用以及废水污水排放等方面的内容必须进行严密的论证和严格的审批。尤其是对那些水利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相对脆弱区域,更应当积极限制那些水利资源耗费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引导建设项目向着低耗水、低污染的方向发展。
3、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要加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必须从本质上强化其管理的能力培养。尤其是要构建一个庞大的针对用水量与水质等方面的监测系统,通过最短的时间,全面覆盖各个江河流域水利资源的用水量与水质等方面的监测,在确保对干流水利资源实现完全监测的同时,着力提高和扩大各支流水利资源的监测能力与监测范围,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江河水利资源的监测管理能力、调度管理能力、水土保持能力以及生态环保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摇篮,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见证了我们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发源与发展。而新中国建国以后,在我党与政府的英明指挥下,对于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也获得了无法抹杀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与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浪潮中,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起来。而随着我国社会区域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水利资源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既是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一次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对其工作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机遇;当然,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相关产业的日益壮大,同样也是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此外,要对水利资源予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开发,就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来指导水土保持的思路,从而从最高层面上就确保水土保持以及水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开发,努力争取让水利资源充分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治本的层面上来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环保的科学统一,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与民生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人水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杨秀才. 浅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珠江现代建设.2012(05).
[2] 赵春友. 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关系述评——以大庆地区为例[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0).
[3] 贺新宇. 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4] 李伟莉,赵静,许艳杰,周瑞芝. 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 内蒙古水利.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