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充分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方式手段,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水平
与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相比,新课程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这一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及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培养良好预习能力,提高教学活动前移性
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良好预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活动针对程度与效率水平都不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预习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预习作用。我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要求开展详细的课前预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开展课堂提问时,预习组正确率明显高于未预习组。在教学总结时,我充分肯定预习组的学习成效,以预习活动的实际成效让学生乐于接受预习活动。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我在教学中着重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拟定预习题纲,增加预习活动的针对性,避免了预习活动的盲目性。最后,教师要指导科学预习方法。如文言文预习中,我要求学生采取“读、想、划、做”四步预习法,读通全文,逐字逐句查阅工具书、独立思考,初步了解大意,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尝试做一做课后习题,检测一下自学成效。
二、引导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教学过程自主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以引导、启发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好组织、引导、启发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探究教学成效。首先,教师应当组建好探究学习主体。学习小组是较为合适的载体,在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6—8人,人数太多难以控制秩序,人数太少又形不成探究的氛围,同时还要注意将班级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均衡地编到各个小组,体现公平原则。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探究提纲。探究题纲要体现全面、引导和逐层深入原则。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探究题:开头为什么要着意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皇帝为何相信骗子有关“新装”特性的内容?皇帝、官吏为什么要违背意愿称布料美?皇帝、官吏、骗子的行为映射了什么社会现象?作者为何借小孩子之口道破真相?从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按照提纲开展探究活动,可以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如学生在《皇帝的新装》自主探究学习时,对于“作者为何借小孩子之口道破真相”这样的问题理解不够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世人皆混、孩童独清”写法的对比讽刺作用,以此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震撼度,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深入了。
三、实施分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对象兼容性
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坚持“一刀切”的陈旧模式,那么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激发,甚至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能够兼顾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其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活动组织与练习设计等方面开展分类要求:一是在教学目标制定上,对于后进生侧重于要求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于优秀生则要提高要求,体现学生不同能力层次之间的区别;二是在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不仅要为优秀生设计提问内容,而且要针对后进生学习基础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三是在课外练习方面,也要适当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
四、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科学性
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方面的探究,从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体现评价的差异性三个方面入手,提升评价质效。首先,教师应当提高教学评价全面性,改变知识性考核的单一模式,将语文能力发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语文能力培养目标進行细化与量化,折合成具体分值,采取“书面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客观评价方式,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开展分层次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差异性,这与客观因素具有相当关系,因此教师应当尊重这样的客观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尤其是要注重对班级后进生进行单独考核,设计难度相对低一些的题型,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后,教学评价还应当体现激励性原则。在学生经过了努力,但是没有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勤奋精神予以肯定,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也要加以表扬,增强学生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动力。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空间拓展性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还应当充分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可以从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语文学习竞赛和进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强化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首先是组织好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特点,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如文学兴趣小组、古诗词研究小组等,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其次是组织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竞赛。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课文背诵竞赛、读后感竞赛、口头小作文竞赛等,配合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后是组织社会实践,主要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参观重要场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作文教学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充分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方式手段,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水平
与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相比,新课程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这一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及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培养良好预习能力,提高教学活动前移性
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良好预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活动针对程度与效率水平都不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预习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预习作用。我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要求开展详细的课前预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开展课堂提问时,预习组正确率明显高于未预习组。在教学总结时,我充分肯定预习组的学习成效,以预习活动的实际成效让学生乐于接受预习活动。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我在教学中着重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拟定预习题纲,增加预习活动的针对性,避免了预习活动的盲目性。最后,教师要指导科学预习方法。如文言文预习中,我要求学生采取“读、想、划、做”四步预习法,读通全文,逐字逐句查阅工具书、独立思考,初步了解大意,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尝试做一做课后习题,检测一下自学成效。
二、引导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教学过程自主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以引导、启发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好组织、引导、启发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探究教学成效。首先,教师应当组建好探究学习主体。学习小组是较为合适的载体,在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6—8人,人数太多难以控制秩序,人数太少又形不成探究的氛围,同时还要注意将班级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均衡地编到各个小组,体现公平原则。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探究提纲。探究题纲要体现全面、引导和逐层深入原则。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探究题:开头为什么要着意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皇帝为何相信骗子有关“新装”特性的内容?皇帝、官吏为什么要违背意愿称布料美?皇帝、官吏、骗子的行为映射了什么社会现象?作者为何借小孩子之口道破真相?从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按照提纲开展探究活动,可以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如学生在《皇帝的新装》自主探究学习时,对于“作者为何借小孩子之口道破真相”这样的问题理解不够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世人皆混、孩童独清”写法的对比讽刺作用,以此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震撼度,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深入了。
三、实施分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对象兼容性
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坚持“一刀切”的陈旧模式,那么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激发,甚至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能够兼顾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其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活动组织与练习设计等方面开展分类要求:一是在教学目标制定上,对于后进生侧重于要求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于优秀生则要提高要求,体现学生不同能力层次之间的区别;二是在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不仅要为优秀生设计提问内容,而且要针对后进生学习基础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三是在课外练习方面,也要适当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
四、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科学性
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方面的探究,从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体现评价的差异性三个方面入手,提升评价质效。首先,教师应当提高教学评价全面性,改变知识性考核的单一模式,将语文能力发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语文能力培养目标進行细化与量化,折合成具体分值,采取“书面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客观评价方式,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开展分层次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差异性,这与客观因素具有相当关系,因此教师应当尊重这样的客观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尤其是要注重对班级后进生进行单独考核,设计难度相对低一些的题型,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后,教学评价还应当体现激励性原则。在学生经过了努力,但是没有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勤奋精神予以肯定,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也要加以表扬,增强学生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动力。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空间拓展性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还应当充分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可以从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语文学习竞赛和进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强化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首先是组织好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特点,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如文学兴趣小组、古诗词研究小组等,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其次是组织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竞赛。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课文背诵竞赛、读后感竞赛、口头小作文竞赛等,配合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后是组织社会实践,主要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参观重要场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作文教学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充分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方式手段,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