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课,顾名思义就是对照教学目标,对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在日常教学中,每所学校都会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多样的研课活动,其目的有的偏重于彼此间的交流研讨,有的注重于对年轻教师的引领示范,有的偏爱于打磨提升等。無论是哪种课型,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准评价点,就难以实现课堂应有的价值。
发现特点,展现课堂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于每个教师自身的素养不同、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风格也形态迥异、各不相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彰显出来的闪光点也独具特色。因此,在评课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使用同一标准,更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而要善于发现教师课堂中的区别他人的特点和展现出来的课堂美。
例如,在评价《金属的热胀冷缩》一课时,要偏重于实验的对比,在比较中看看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究竟发现了什么?能否掌握金属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评价《在星空中》一课时,要注重于教师对学生们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教学拓展课《土豆电池》一课时,要重点在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大胆创新,利用好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让课堂中这些闪光点熠熠生辉。通过对这些课堂教学闪光点的深入挖掘和有效放大,不断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自信心,有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总结共同点,相互促进
组织课后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完善教法,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作为评价者,除了要善于发现课堂中教师的闪光点,还要能够有效总结出大家课堂教学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执教者和听课者通过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资源信息的融合而迸发出来的集体智慧,是大家在思想上认可、内心里佩服、实践上支持的一个共同指向。
例如,在聆听《测量力的大小》一课,进行评价的时候,就要把重点放在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通过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制作出测力计来,并能在生活中使用。评价的关键点是“制作”,关注点是学生制作的过程,拓展点是学生使用测力计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聆听《鱼菜共生》《土豆电池》这类拓展课时,就要把目光紧紧聚焦在创造、创新上,看看学生们能不能通过对周围熟悉事物的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物品来,聚焦点是“创造”,亮点是“出新”等。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个前提,那么无论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认识方面,彼此就容易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从而归纳出学习和实践的共同点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技巧。
在积累与沉淀中提升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生活中没有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大家的每一份成功都蕴含着无数的艰辛和磨炼。课堂教学更是如此,需要教师反复进行实践探索,都要经历一个“失败、完善、改进、提升、再完善、再改进、再提升”循环反复的过程,更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和沉淀。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是啊,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名师、特级教师、专家等,也会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个又一个难以周全的“失败”;不同的教师由于自身素养、能力不同都会留下不同的“失败点”,也正是这样或那样的教学遗憾,给我们评价反思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作为评价者,首先我们要能够梳理、清楚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意图,准确找到这些“失败点”。其次是通过换位思考,实现触类旁通,用审视的眼光,不断咀嚼、发酵,彼此一起详尽分析产生这些“失败点”的条件和原因,并能够尽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最后是教其方法,传其经验,促使执教者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实现全面提升。
融入课堂,有效互动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其实,课堂是教者、教材、学生、编者四者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作为评价者,要想贴切、高质量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就要十分关注课堂中四者的互动情况,特别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只有彼此能够充分“动”起来,才能实现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教得有效。
例如,在评价《磁铁有磁性》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时表演魔术给学生看,让他们大胆猜想其中的奥秘;在课中是学生表演魔术给大家看,体验磁铁有磁性的奥秘;课堂结尾是师生一起表演魔术,体验磁铁有磁性的快乐,做到相互配合,真正互动起来,课堂氛围也异常热烈。
在评价《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时,教师首先是让学生来认识自己的身体,教师提示学生说;其次是学生提示老师说,这样,师生一起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切实做好彼此的有效互动。总之,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善于发现这些一个个“互动点”,观其活动,评其意义和价值,才能有效帮助执教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
结束语
只要我们能够找准科学课的评价点,就一定能够有效提升评课效果,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发现特点,展现课堂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于每个教师自身的素养不同、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风格也形态迥异、各不相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彰显出来的闪光点也独具特色。因此,在评课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使用同一标准,更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而要善于发现教师课堂中的区别他人的特点和展现出来的课堂美。
例如,在评价《金属的热胀冷缩》一课时,要偏重于实验的对比,在比较中看看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究竟发现了什么?能否掌握金属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评价《在星空中》一课时,要注重于教师对学生们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教学拓展课《土豆电池》一课时,要重点在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大胆创新,利用好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让课堂中这些闪光点熠熠生辉。通过对这些课堂教学闪光点的深入挖掘和有效放大,不断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自信心,有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总结共同点,相互促进
组织课后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完善教法,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作为评价者,除了要善于发现课堂中教师的闪光点,还要能够有效总结出大家课堂教学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执教者和听课者通过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资源信息的融合而迸发出来的集体智慧,是大家在思想上认可、内心里佩服、实践上支持的一个共同指向。
例如,在聆听《测量力的大小》一课,进行评价的时候,就要把重点放在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通过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制作出测力计来,并能在生活中使用。评价的关键点是“制作”,关注点是学生制作的过程,拓展点是学生使用测力计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聆听《鱼菜共生》《土豆电池》这类拓展课时,就要把目光紧紧聚焦在创造、创新上,看看学生们能不能通过对周围熟悉事物的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物品来,聚焦点是“创造”,亮点是“出新”等。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个前提,那么无论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认识方面,彼此就容易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从而归纳出学习和实践的共同点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技巧。
在积累与沉淀中提升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生活中没有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大家的每一份成功都蕴含着无数的艰辛和磨炼。课堂教学更是如此,需要教师反复进行实践探索,都要经历一个“失败、完善、改进、提升、再完善、再改进、再提升”循环反复的过程,更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和沉淀。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是啊,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名师、特级教师、专家等,也会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个又一个难以周全的“失败”;不同的教师由于自身素养、能力不同都会留下不同的“失败点”,也正是这样或那样的教学遗憾,给我们评价反思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作为评价者,首先我们要能够梳理、清楚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意图,准确找到这些“失败点”。其次是通过换位思考,实现触类旁通,用审视的眼光,不断咀嚼、发酵,彼此一起详尽分析产生这些“失败点”的条件和原因,并能够尽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最后是教其方法,传其经验,促使执教者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实现全面提升。
融入课堂,有效互动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其实,课堂是教者、教材、学生、编者四者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作为评价者,要想贴切、高质量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就要十分关注课堂中四者的互动情况,特别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只有彼此能够充分“动”起来,才能实现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教得有效。
例如,在评价《磁铁有磁性》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时表演魔术给学生看,让他们大胆猜想其中的奥秘;在课中是学生表演魔术给大家看,体验磁铁有磁性的奥秘;课堂结尾是师生一起表演魔术,体验磁铁有磁性的快乐,做到相互配合,真正互动起来,课堂氛围也异常热烈。
在评价《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时,教师首先是让学生来认识自己的身体,教师提示学生说;其次是学生提示老师说,这样,师生一起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切实做好彼此的有效互动。总之,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善于发现这些一个个“互动点”,观其活动,评其意义和价值,才能有效帮助执教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
结束语
只要我们能够找准科学课的评价点,就一定能够有效提升评课效果,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