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和培养学生交际习惯的重要途径。它对教与学起着反思、反馈和巨大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评价方面作了大量地尝试,但不少教师在课堂评价学生时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固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而陷入了误区。本人试从以下案例中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一些流行症状进行“把脉”,并进行相应地反思。
案例一:
在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上,只要学生一答对问题,不管难易程度,教师都马上竖起大拇指,向全班学生说:“Good!Very good!”“Good!Good!Good job!”课堂气氛在有节拍的表扬掌声中变得非常热烈。由于受激励为主要思想的影响,教师评价滥用表扬,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是清一色的表扬、赞美之词,听不到一句批评。
反思:
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身没有错,而且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每一节课上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便脱口而出“Very good”之类的表扬语,每个人的回答都得到一样的评价,试想学生还会在意老师的表扬吗?没有目标和随意地评价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导致学生逐渐感到乏味,并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把握好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尺度,激励性评价不是简单的“good”,而是多样的、恰到好处的激励。当面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用赞扬的语气说:“Verygood/ Wonderful!(非常好/真精彩!)”如果学生答错了,可以用鼓励的语气说:“Never mind ,do better next time!(没关系,希望你下次做得更好!)”当学生的回答往往不能如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时,教师可以说:“Think it again”或者“Try again”等。应给予学生更多地鼓励,给予他们更多思考的时间,而不是盲目表扬。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地口头表扬。
案例二:
在一节小学英语课堂上,某教师手拿奖励学生的小红花贴纸,在黑板上又贴着小组竞赛统计表,只要学生举手发言,该学生就能得到小红花贴纸,其所在的小组也能得到一朵小红花。教师一会儿跑到学生那里贴小红星,一会儿又跑到黑板上粘贴小红花。一节课下来,小五角星、小红花、小粘纸……成了教师评价学生的法宝,整堂课,教师异常忙碌。
反思:
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也不是为了把每个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划分等级;而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有效教学。过于繁琐的评价形式只会增大教师的工作量,加重学生的负担。课堂教学评价应采取简便易行的方式,过分注重奖励学生和统计课堂活动的效果,只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在表扬和鼓励个别学生时,教师可以进行口头激励性评价或体态语激励性评价,教师可以点头微笑、對其跷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这种形象化的评价手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及时体味到成功的愉悦。
案例三: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精心地准备了各种小礼品。只要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就奖励某一件小礼品。在精美的小礼品刺激下,学生们一个个高举小手,“Me! Me! Me!”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反思:
从表面上看,这种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学生也显得兴致勃勃,积极配合教师,但其注意力更多的是被精美的小礼品所吸引。奖品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对孩子的刺激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奖励这一阶段,那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精神及情感引导?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地教育指向,一味地物质奖励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因此,将肤浅的“以物激趣”升华为可持续发展的“以情激趣”,对于孩子们来说,精神上的奖励可能比物质上的奖励重要得多。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等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与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
艺术的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变传统观念,把改进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的点滴行动中,就一定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案例一:
在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上,只要学生一答对问题,不管难易程度,教师都马上竖起大拇指,向全班学生说:“Good!Very good!”“Good!Good!Good job!”课堂气氛在有节拍的表扬掌声中变得非常热烈。由于受激励为主要思想的影响,教师评价滥用表扬,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是清一色的表扬、赞美之词,听不到一句批评。
反思:
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身没有错,而且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每一节课上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便脱口而出“Very good”之类的表扬语,每个人的回答都得到一样的评价,试想学生还会在意老师的表扬吗?没有目标和随意地评价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导致学生逐渐感到乏味,并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把握好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尺度,激励性评价不是简单的“good”,而是多样的、恰到好处的激励。当面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用赞扬的语气说:“Verygood/ Wonderful!(非常好/真精彩!)”如果学生答错了,可以用鼓励的语气说:“Never mind ,do better next time!(没关系,希望你下次做得更好!)”当学生的回答往往不能如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时,教师可以说:“Think it again”或者“Try again”等。应给予学生更多地鼓励,给予他们更多思考的时间,而不是盲目表扬。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地口头表扬。
案例二:
在一节小学英语课堂上,某教师手拿奖励学生的小红花贴纸,在黑板上又贴着小组竞赛统计表,只要学生举手发言,该学生就能得到小红花贴纸,其所在的小组也能得到一朵小红花。教师一会儿跑到学生那里贴小红星,一会儿又跑到黑板上粘贴小红花。一节课下来,小五角星、小红花、小粘纸……成了教师评价学生的法宝,整堂课,教师异常忙碌。
反思:
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也不是为了把每个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划分等级;而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有效教学。过于繁琐的评价形式只会增大教师的工作量,加重学生的负担。课堂教学评价应采取简便易行的方式,过分注重奖励学生和统计课堂活动的效果,只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在表扬和鼓励个别学生时,教师可以进行口头激励性评价或体态语激励性评价,教师可以点头微笑、對其跷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这种形象化的评价手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及时体味到成功的愉悦。
案例三: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精心地准备了各种小礼品。只要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就奖励某一件小礼品。在精美的小礼品刺激下,学生们一个个高举小手,“Me! Me! Me!”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反思:
从表面上看,这种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学生也显得兴致勃勃,积极配合教师,但其注意力更多的是被精美的小礼品所吸引。奖品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对孩子的刺激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奖励这一阶段,那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精神及情感引导?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地教育指向,一味地物质奖励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因此,将肤浅的“以物激趣”升华为可持续发展的“以情激趣”,对于孩子们来说,精神上的奖励可能比物质上的奖励重要得多。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等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与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
艺术的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变传统观念,把改进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的点滴行动中,就一定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