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区”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y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已年近70,邓荣进依然活跃在新西兰华人圈里。每周,这位《新西兰联合报》的副主编都坚持为报纸写专栏,评点新西兰时事。从《新西兰周报》、《东方时报》,到《新西兰联合报》,许多华人已经习惯在华人餐馆、商店里从那些免费派送的报纸上阅读他写的五花八门的专栏小文或时事报道。
  由此,他对新西兰,以及新西兰的华人社会有着自身的观察。在他眼里,新西兰显得稳定、舒适,华文报纸还是个体户式经营的、免费派送的,但随着近年更多华人新移民的到来,正在发生的事情让他感到惊讶,因为“那些人太有钱了,通常一来到就在奥克兰的富人区一次性付款买下整套房子”。
  留学生:近年来,媒体一直报道“华人移民推高了新西兰地区的房价”,以你的观察,真实的状况是怎样的?
  邓荣进:跑房产方面的记者经常会向我讲述这样的故事,例如上周,她说,在乌克兰北区的一个房子拍卖会上,参加拍卖会有4个华人家庭,8个洋人家庭,这套房子的政府指导价是63万纽币,拍卖会开始十分钟后,就剩下两户华人家庭在竞拍。最后,房子以117万纽币成交。这样的故事我听得多了。
  我对新西兰的房产研究不多,但就我看到的,都让我感到惊讶。有时,我的白人朋友会对我说,在奥克兰买房,遇到的房地产经纪几乎都是华人面孔。我想,这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留学生:新华人移民的到来给当地的社会带来了什么改变?
  邓荣进:移民新西兰的华人一般都比较有钱,他们通常都选择住在奥克兰或者坎特伯雷区,或者惠灵顿地区。在奥克兰地区,通常都选择住在中区和北区,由此甚至在北区形成了一个“中国富人区”。华人移民的到来,促进了当地的房产和消费,带来了一定经济上的刺激作用,这是受政府欢迎的,或许当地本土居民觉得压迫了他们的空间。
  当然,新西兰有800万人口,而华人只有不到12万,属于少数族裔,对新西兰社会的影响并不是太大。我记得今年4月份新西兰亚洲基金会有一个调查,调查说,93%的受访者认为学习外语很重要,排在前三位的是中文、日语、西班牙语,但本地汉语学校却很少。
  留学生:在奥克兰地区华人移民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邓荣进:华人移民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特长。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他们才来到新西兰,他们的事业起点比较高,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并且华人来到新西兰后,一般都会从事商业,开餐馆、快餐店、电脑、服装市场、农场、房地产或进出口业务等。华人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大多数都有较好的经济地位。
  而一些从香港或台湾过来的技术移民,都因为自身的学历和技术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
  留学生:新西兰有多少华文报刊?读者都是些什么人?
  邓荣进:新西兰的华人大多聚集在奥克兰地区,读者都是华人,人数不到10万,但华文报纸就有十多家。这十多家媒体瓜分有限的广告市场,所以竞争非常大。新西兰华文报纸基本都是免费报纸,报社将报刊摆放在华人开设的餐馆、商店中,供人免费取阅,所以报纸的经济支撑主要靠广告。
  中文报纸的读者和广告服务对象主要是华人,而华人商家大多也在打拼阶段。这种情况迫使中文报纸广告价格很低。所以守得住、经营成功的报纸并不多。另外一方面,报纸受到中文网络的冲击也很大。
  我在新西兰从事报纸行业已经十多年了。一直以来,新西兰的中文类报纸体量都很小,很少有专业的编辑与记者,内容都是以编译或者网上搜集为主。例如有较高声誉的新西兰《乡音》报,全职员工只有一人,老板兼任主编、记者、美编。
  留学生:其他媒体如电视、电台或者网络方面呢?
  邓荣进:在新西兰主要有两家中文电视台,有两个中文电台,而网络则有新西兰中文网、天维网等十多个中文网站。其实除此还有众多的杂志。目前在奥克兰出版的中文杂志就有十多本。
  留学生:这些众多的中文媒体能否提升华人社会在新西兰中的地位?
  邓荣进:华文媒体的个体经营的性质决定了很多东西。很多时候办报更多是出于办报人的个人喜好,社会舆论公器功能很低。但我相信,这些报纸在一定程度上将新西兰华人连结在一起。
  留学生:近年来前往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锐减,你感受这点的影响吗?
  邓荣进:我知道,近年来,到新西兰留学的人数有所下降,因为在最新的世界大学的排行榜上新西兰大学的表现一直在降低。我想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在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数量还是很大,是新西兰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我是奥克兰地区的华人代表,经常与一些中国留学生有交谈。我发现很多留学生希望能借着留学的机会移民新西兰。另一方面,在新西兰是允许留学生打工的,有正规大学学历者可获得工作签证。这对于他们有着吸引力。
  留学生: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减少对于新西兰的教育产业有没有什么影响?
  邓荣进:新西兰是将教育产业视作支柱产业的,教育出口产业每年为新西兰经济带来近30亿纽币的收入。所以,来自于中国的留学生的人数减少,影响还是挺大的。
  然而,今年2月,工党国会议员Shane Jones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说法,他说海外留学生的不断融入令著名的奥克兰大学从“知识宝库”演变成“外国仓库”。我不同意他的说法。留学生的到来弥补了新西兰高校拨款经费不足的问题,这种教育交流也对新西兰或亚洲国家的未来关系发展有着贡献。拒绝留学生其实就是拒绝其他国家为新西兰带来财富和机遇。当然,这只是他自身的说法,新西兰政府现在正努力做很多推广来吸引海外留学生。
其他文献
禹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有过11年的新闻生涯,后辞职到法国留学。巴黎高等商学院毕业后,先后主持过四家大型跨国企业中国区公共事务部。现在,他从外企金领,做回了纯粹的写作者  印度火车站就像电影上所描述的那样真实,一如既往地嘈杂,人头攒动,刺耳的汽笛声总是与难以辨别的异味混杂在一起。异国游客要在站台上打发漫长的晚点,总算上了车,从不报站的火车也从不给人安全感。“好险!再晚半秒,我们都上不了车。”多年
期刊
《火马》还是《被遗忘祖先的阴影》?乌克兰电影还是苏联电影?乌克兰电影的研究者常常面临文化和政治地缘的窘境,很多影片究竟应该如何划分,实在是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因为乌克兰的历史本身就无比复杂  今年是中国农历的马年,据说这马是火马。说起“火马”,总让我想起乌克兰,因为巴黎正在纪念乌克兰名片《火马》上映50周年:著名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当年接受委托,为纪念乌克兰著名作家柯秋宾
期刊
以交换生身份来到乌克兰留学的陆晓东告诉《留学生》记者,在乌克兰的两年多,他眼里的乌克兰局势良好,没有动乱的情形,非常祥和安宁,一切都是那么的波澜不惊  陆晓东,2011年11月份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乌克兰国立海洋科技大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乌克兰留学生活。  在飞往乌克兰的航班上,陆晓东俯瞰敖德萨,顿时心头一冷:“乌克兰怎么是这样的,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啊!”当时正值11月份,乌克兰已经非常寒冷了,从
期刊
春暖花开,又到每年3月留学季。为什么是留学季?因为每年初春是很多学子准备申请当年秋季入学的最佳时机。翻开时下大大小小的报纸,各种留学资讯扑面而来,“留学生低龄化”、“留美热潮持续”、“美国放宽技术移民政策”、“夏令营怎么选”、“留学申请DIY还是找顾问”都是今年留学市场的热点话题。《留学生》记者推开了美中国际教育广州办公室的大门,面对面专访美中国际总裁、美国教育专家王寅,深入探讨这些热点话题。  
期刊
中国曾流行一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如今在本土可能不太有市场,但在加拿大仍是畅通无阻。  据加拿大联邦统计局4月初公布的一份新研究报告显示,多达三分之一的年轻大学文科毕业生毕业后学非所用,找工困难,只好屈就学历要求较低的工作。反观念工程、建筑、医疗等领域的非文科大学毕业生,仅仅有15%的人被迫从事文凭要求较低的行业。  据统计,在加拿大,本地出生的孩子只有不到30%,而中国移
期刊
高福,中国科学院2013年度新晋院士之一,在H7N9禽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评为“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其于1991年赴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院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在回国前在牛津大学任讲师、带博士、建实验室,2004年回国  与喧嚣的街区相比,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显然是一方安静的天地。“他是整个所里最努力工作、最
期刊
乌克兰,一个教育、科技、文化极为发达的国家,它的油画、芭蕾、舞蹈和音乐等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俄罗斯文学之父果戈里从乌克兰走向世界;乌克兰也是托尔斯泰名著《复活》的历史舞台;影响中国几代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正是乌克兰人。  现在,这个国家却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动乱。乌克兰发生的示威冲突及导致的政局变动,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在乌克兰的中国留学生们,尤其
期刊
赏樱花,日语写作“花見(はなみ)”。日本的樱花季一般是三月到五月,当地人会在樱花季三五成群到樱花树下喝点清酒,相互分享美食。学习工作之余,能够欣赏着独特的大和风景学会做个地道的日本便当也不错。而在日本有“樱花七日”这样的谚语,意思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当地人认为人生也是短暂的,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趁着在日本留学的好时光,周末课余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在日本一年一次最灿烂的樱花祭。
期刊
新西兰,在这里留学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体验:  完美的“新”生活方式;  符合全球趋势的“新”思维;  被鼓励、被激发的“新”想法;  用一种“新”眼光看教育;  学习一门“新”语言……  在这里,你将会发现很多“新”事物,包括一个“新”的自己。
期刊
4月27日,美国前国务卿、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荣誉顾问委员康多莉扎·赖斯博士访问清华大学,并以“教育的重要性”为题发表演讲,与清华同学进行了现场交流。  赖斯在演讲中多次提到兴趣,这给现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我国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也不无启迪。  赖斯说,从小喜爱钢琴和音乐的她,在大学里听到了一门由苏联问题专家主讲的国际政治课程,正是这门课程,让年轻的赖斯发现了自己对俄罗斯以及俄罗斯相关一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