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感恩教育,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是大人的事,孩子那么小,能知道什么叫感恩。其实不然,感恩无不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就像人的其他素质及能力一样,可以从小培养。
常言说:“养儿才知报娘恩。”说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子女只有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知道报答母亲的恩情,懂得要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但种种撒娇撒野、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恩将仇报的一些血的教训在小学生、中学生及至大学生身上时有发生。每每看到、听到这些惨痛事实,我们说:到养儿才知报娘恩为时已晚。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认为感恩教育应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从孩子感恩自己的父母开始。
尊母敬母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母爱最无私、最伟大的。古代就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歌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中有伍子胥“感恩图报”的成语,外有霍华德-凯利“一杯奶可以温暖我们一辈子”的故事。更何况是生我养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去感激报答他们。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步步深入,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各种情感关系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亲情、友情都在经受着金钱的考验。金钱至上的观念正在侵蚀着我们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无忧无虑“小皇帝”的日子。而对父母在他们身上倾注的心血却视而不见,自私、狭隘、不容人、不讲道理的霸道行为在他们身上随时就可能表现出来。媒体不断有关于父杀子、子杀父、离家出走、厌学、沉迷于网吧、与父母对抗的事件报道。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此时此刻就会感到无比痛心。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三八”节半日开放活动,请孩子夸夸自己的好妈妈。幼儿在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中开始了:“妈妈每天很早就起床,给我做饭穿衣梳头”;“我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妈妈每天晚上给我织毛衣,很晚才睡觉”“我妈妈很勇敢,冬天的时候,手都冻破了,还天天洗衣服洗菜”,……。紧接着提问孩子:妈妈这么辛苦我们怎么感谢妈妈?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踊跃举手发言:“我每天帮妈妈摆碗筷擦桌子”“妈妈择菜的时候我帮她,她就可少累一点儿”“我穿衣服注意讲卫生,就可以让妈妈少洗衣服”“我不惹妈妈生气”“我长大了要挣很多的钱,不让妈妈再辛苦上班了”……。
从上面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是什么都知道,他们是有感恩之心的。问题是我们成人怎样去有意识的引导启发教育孩子。事后,一位家长反映说:“通过感恩教育,孩子在吃饭时会给我们碗里夹菜。”另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现在会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温暖。”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通过感恩教育,孩子做事乖多了,说感谢的话也多了,不是以前扭扭捏捏应付了事的样子,而是大大方方发自肺腑的。是的,孩子是有感恩之心的,关键是看我们成人怎样去引导培养。
首先,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幼儿只有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才能将“恩”施与需要之人。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让幼儿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爸妈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第二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从体谅孝敬父母、感谢老师、帮助同伴、弟弟妹妹做起。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加深刻的感恩情怀。
其次,父母与教师要做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率先垂范作用。日常生活中孝敬长辈,尊重他人,和孩子的沟通等都在孩子的心灵中刻下为人处世的潜影,对孩子的感恩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有意识地教育培养孩子。如对老人早晚的第一声问候,第一杯茶,第一碗饭,第一个水果,如果家长每天把这些第一送给家里的老人,那么这就是对孩子感恩教育最好的示范。
再次家园联手为孩子创设适宜的感恩环境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父母的要有意识在家庭生活中教会孩子感恩,定期到幼儿园与教师联系,共同交流探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把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落实到家庭与幼儿园生活中。在家庭、幼儿园里,处处有父母、老师劳动的身影,也应该有孩子参与家务、集体劳动的影子。孩子每一次劳动的成功,应有父母、老师细心的方法指导,应有父母、老师赞许的认可。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甚至是一个甜蜜的微笑,都能让孩子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产生主人翁的意识,从而激起爱家、爱园、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
另外,幼儿也是社会的个体,社会中的宣传语、电视片、网络媒体、生活现象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情感。教师、家长都要细心的有选择的进行引导与激励。帮助幼儿寻找感恩实践的足迹,寻找成功的闪光点。如通过多种形式的谈话、游戏、讲故事、评比栏、家园园地等活动展示幼儿感恩成果,从而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习得感恩的良好行为。
当然,幼儿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幼儿从生活中体验感恩,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的教育将就是成功和有效的。
【作者单位:贛榆县实验幼儿园 江苏】
常言说:“养儿才知报娘恩。”说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子女只有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知道报答母亲的恩情,懂得要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但种种撒娇撒野、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恩将仇报的一些血的教训在小学生、中学生及至大学生身上时有发生。每每看到、听到这些惨痛事实,我们说:到养儿才知报娘恩为时已晚。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认为感恩教育应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从孩子感恩自己的父母开始。
尊母敬母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母爱最无私、最伟大的。古代就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歌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中有伍子胥“感恩图报”的成语,外有霍华德-凯利“一杯奶可以温暖我们一辈子”的故事。更何况是生我养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去感激报答他们。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步步深入,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各种情感关系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亲情、友情都在经受着金钱的考验。金钱至上的观念正在侵蚀着我们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无忧无虑“小皇帝”的日子。而对父母在他们身上倾注的心血却视而不见,自私、狭隘、不容人、不讲道理的霸道行为在他们身上随时就可能表现出来。媒体不断有关于父杀子、子杀父、离家出走、厌学、沉迷于网吧、与父母对抗的事件报道。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此时此刻就会感到无比痛心。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三八”节半日开放活动,请孩子夸夸自己的好妈妈。幼儿在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中开始了:“妈妈每天很早就起床,给我做饭穿衣梳头”;“我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妈妈每天晚上给我织毛衣,很晚才睡觉”“我妈妈很勇敢,冬天的时候,手都冻破了,还天天洗衣服洗菜”,……。紧接着提问孩子:妈妈这么辛苦我们怎么感谢妈妈?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踊跃举手发言:“我每天帮妈妈摆碗筷擦桌子”“妈妈择菜的时候我帮她,她就可少累一点儿”“我穿衣服注意讲卫生,就可以让妈妈少洗衣服”“我不惹妈妈生气”“我长大了要挣很多的钱,不让妈妈再辛苦上班了”……。
从上面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是什么都知道,他们是有感恩之心的。问题是我们成人怎样去有意识的引导启发教育孩子。事后,一位家长反映说:“通过感恩教育,孩子在吃饭时会给我们碗里夹菜。”另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现在会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温暖。”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通过感恩教育,孩子做事乖多了,说感谢的话也多了,不是以前扭扭捏捏应付了事的样子,而是大大方方发自肺腑的。是的,孩子是有感恩之心的,关键是看我们成人怎样去引导培养。
首先,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幼儿只有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才能将“恩”施与需要之人。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让幼儿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爸妈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第二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从体谅孝敬父母、感谢老师、帮助同伴、弟弟妹妹做起。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加深刻的感恩情怀。
其次,父母与教师要做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率先垂范作用。日常生活中孝敬长辈,尊重他人,和孩子的沟通等都在孩子的心灵中刻下为人处世的潜影,对孩子的感恩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有意识地教育培养孩子。如对老人早晚的第一声问候,第一杯茶,第一碗饭,第一个水果,如果家长每天把这些第一送给家里的老人,那么这就是对孩子感恩教育最好的示范。
再次家园联手为孩子创设适宜的感恩环境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父母的要有意识在家庭生活中教会孩子感恩,定期到幼儿园与教师联系,共同交流探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把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落实到家庭与幼儿园生活中。在家庭、幼儿园里,处处有父母、老师劳动的身影,也应该有孩子参与家务、集体劳动的影子。孩子每一次劳动的成功,应有父母、老师细心的方法指导,应有父母、老师赞许的认可。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甚至是一个甜蜜的微笑,都能让孩子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产生主人翁的意识,从而激起爱家、爱园、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
另外,幼儿也是社会的个体,社会中的宣传语、电视片、网络媒体、生活现象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情感。教师、家长都要细心的有选择的进行引导与激励。帮助幼儿寻找感恩实践的足迹,寻找成功的闪光点。如通过多种形式的谈话、游戏、讲故事、评比栏、家园园地等活动展示幼儿感恩成果,从而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习得感恩的良好行为。
当然,幼儿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幼儿从生活中体验感恩,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的教育将就是成功和有效的。
【作者单位:贛榆县实验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