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心目中,总觉得父亲一生付出的要比母亲多得多,所以我特别敬爱我的老父亲。
  父亲是我们村多年的老书记,1955年担任团支部书记,196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就是村里的一村之长,文化大革命后,乡政府就直接选拔他担任村书记。在他年过半百之际,上有老下有小,不但要孝养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还要赡养我的三爷。三爷的一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病死,因此,孝养三爷的责任也落在了我父亲的肩膀上。父亲因担子太重,曾经多次给乡政府递交辞职申请,都无济于事。直到他68岁时,到乡政府待了几天,好说歹说才给乡政府书记提交了辞职报告。
  在人生的道路上,父亲给了我们姐弟无私的爱。记得我二姐在十八岁时,到生产队里劳动。本来父亲完全可以给二姐找轻点的活干,可是他大公无私的做法令人敬佩。有一次,二姐在打坝时推着土车跑,同村的一个女孩也推着土车跑过来,不小心车子碰到了二姐的腿上,她当时就瘫倒在地。等父亲赶到村卫生所一问才知道,二姐的腿已经粉碎性骨折。那时我家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二姐在公社医院住院期间,父亲每天都背着绳子、镢头,挎着一个黄色的挎包,在黄土高坡的土畔砍荆棘。渴了,从背包里拿出水壶喝几口凉开水;饿了,就坐在山坡上吃点糠窝窝,歇一会儿继续砍。几乎每次回到家的时候,不是蓬头垢面,就是衣服褴褛,身上和手上都被荆棘扎得血迹斑斑。他的鞋子也因为穿的时间太久,前面像狮子一样张开了大口,两个大拇趾露在外面,好像要寻找什么东西,猛然一看,浑身上下简直就像一个野人似的。有时候回到家,深更半夜还拿着缝衣服针小心翼翼地在煤油灯下面挑那些扎在手上的荊棘。
  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但我的父亲,不但是一座大山,而且还像大海一样充满了柔情。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生儿子后做了节育手术,父亲拉着牛车把我接到他们家,他既不让我下炕,又不让我抱着儿子喂奶,怕儿子不小心用脚踹到我的伤口。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一再对我说:“你妈妈年轻时少吃少穿,就落下一身病,你千万不要再和你妈妈那样遭罪。”在那段时间里,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很是感动。
  父亲不仅是我们姐弟的榜样,也是村前村后德高望重的人。他不仅对我们这样,对其他人也是如此。几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不是给这家调解婆媳矛盾,就是帮那家婚丧嫁娶。勤劳善良,无怨无悔。就拿我没结婚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来说吧,换了别人恐怕很难做到。
  一天早晨,父亲骑着自行车去赶集的路上,在村口拐弯时捡到一麻袋黑豆,见前后无人,父亲就坐在麻袋上一边抽烟一边等,等了一个多小时也不见有人来找。当时那麻袋黑豆能卖好几百块钱,假如偷偷地用自行车带回家或驮到集上卖掉,那谁也不会知道。可父亲捡到后,心里却想:“丢这黑豆的人,现在不知道会急成什么样子?”于是,父亲就把那麻袋黑豆扛起来放在自行车的后坐上,又继续赶集。到了乡镇上,他顾不上买东西,逢人便打听,是谁家的黑豆丢了。直到找到失主后把黑豆物归原主,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当时失主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为了感谢父亲,商店买了一瓶酒两条烟递到父亲手里,可父亲说什么也不肯收。两个人你推我让的,无奈之下父亲只好抽出来一盒烟打开,发给身边赶集的人,这才罢休。回到家,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弟弟天真地说:“这么贵的东西是你捡的又不是偷的,干吗不拿回来呢?”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咱们家几辈人都活的光明磊落,不随便拿人家的一针一线,爸爸当了多半辈子书记,整天教育人,更要给你们做榜样呢!这东西虽然是我捡的,但不是我一点力气一滴汗换的,不管它能卖多少钱,这不义之财咱们不能要。只要你们姐弟们好好的,爸爸睡觉就能心安理得。”父亲的一番话,顿时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这几年,身体本来就病病怏怏的母亲更加虚弱,可父亲从来不给我们姐弟打电话说母亲生病的事。每逢我给他打电话询问时,他总是说:“人老了都这样,你母亲抚养你们姐弟几个遭下的病根,就是到了大医院也无法治好,她天生就是受罪的命。”
  前几天我回家后,母亲一口没有吃对,上吐下泻。看到母亲脸色苍白,急得我在她肩背使劲拍打,母亲吐完后,急巴巴地说:“孩子,你到硷畔上快把你爸爸喊回来吧!”


  正当我转回身帮母亲收拾吐出来的异物时,一股难闻的味道吸进我鼻子里,不由得干呕,父亲进门看到此情,把我推到一边说:“孩子你快出去,让我来收拾吧。”我当时不知所措,站在旁边看着父亲佝偻着身躯收拾母亲吐出来的异物,心里特别感激我的老父亲。感激之余,一种愧疚感油然而生。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好不容易帮儿女们一个个成家立业,三个老人也都看的上了山,不经意间自己也已经八十五岁。尽管背驼了,头发全白了,但精神却很好。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身体一直很棒,从来没有得过一次病,心态也很乐观,每次我给他打电话时,他都是笑呵呵地报着平安,叫我们不用担心,家里很好。从父亲爽朗的笑声里,我时常感到一种安慰,一种力量。
  父爱如山,在我心里,父亲就是一座大山,他给了我依靠,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力量,他也是我一生最敬佩、最敬爱的男人!
  如今,父亲虽然老了,我们曾经依靠的那座大山没有了往昔的威武,那个悬在我们头上的太阳,也收敛了它的光芒,渐渐向西坠去。但我想在这里对父亲说,爸,不怕,您的身后也立着一座大山,那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您的依靠,我们就是您的阳光雨露!山水轮流转,人间大爱一代接一代,您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会像您爱我们一样,永远爱您!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梨花像雪一样白,把梨花与雪相比,就以雪喻花,以花喻雪。虽然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馥郁的芬芳,但小区里就数它开得最耀眼,树高花繁多,梨花拂去红情绿意的喧嚣,便是“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了。也体会到了古人“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豪情。  小区规划时候,栽了些果树和花草,有榆叶梅、桃树、海棠树,还有叫不上名的树和花。也许是前几天刮风的原因,就像诗人岑参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常听人说梨
期刊
一  元符三年(一一OO年)六月二十日,年已过六旬的苏东坡因宋哲宗赵煦病逝,宋徽宗赵佶即位,宽赦元祐旧臣,得以奉召内迁,从嫡居三年的海南岛搭乘木船“量移廉州”。  那一日,琼州海峡的天气非常好。当夜,时近三更,七星低沉,云散月明,海色澄清。须眉泛白的苏东坡乘小舟过海,他独自站在船头,遥望海天,不由回想起在岛上生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万千思绪齐涌心头。在咸涩的海风中,他吟诵: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
期刊
二十多年前,姥姥的山谷还没有冰箱。山谷人家如何储藏食物呢?一年四季,多数食物主要靠窖藏。除窖藏外,还有井藏、雪藏、土藏树藏等储藏方式。  记忆深处,在暖季,姥姥最爱把食物井藏。  在姥姥的山谷,暖季里,春日做豆腐改善生活,夏日打凉粉解暑,端午包粽子过节,都是很难得的事情。所以经常井藏的食物便是豆腐,凉粉,粽子。其中井藏时间最长的是粽子。  农历五月端午前后,山谷里常常有庙会,有庙会的时候,常不回家
期刊
清晨,你给我发来一段视频。我打开一看,你所在的城市已是银装素裹的世界。雾蒙蒙的天空中,一朵朵晶莹的雪花飘飞着,我甚至听到了雪落下的声音。挂着在树枝上的雪,如春天里盛开着的梨花。看着眼前的玉树琼枝,一朵雪花似乎在我心底开了,我忘了世事的沧桑,想象着踏雪而歌的清欢。  我也给你发了一段开得热热闹闹的樱花视频。我告诉你,我所在的普洱,尽管是腊月,却依旧是阳光灿烂,微风拂面,树木苍翠,满城花开。眼下正是樱
期刊
我对雨天向来有一种特殊的爱恋。  雨天可以分很多种,在我原本生活的山村地区,暴雨如注和细雨绵绵是雨水的主要类型。  当然,同多数爱雨的人一样,我喜欢细雨绵绵的雨天。因为暴雨如注让人心中毫无安全感可言,而细雨绵绵常常可以治愈心灵的创痕或者让燥热不安的心情归于平静。  我对雨天的爱恋方式大抵可以分为三种:听雨、看雨、走到雨里去。  聽雨是最快乐也是最恬静的时光。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旁,鼻孔嗅着书香,眼
期刊
说到乡野,再熟悉不过。我从小在唐茹冲生活,于泥里水里滚大的。自外出求学和参加工作,便离开了唐茹冲。令我感叹的是,老家唐茹冲连小院落都没了,已经辟作纵横交错的街道。是呀,童年的乡野,就这样消失在梦里了。  远离乡野,却又常常思念乡野。前不久,高中老同学艳玲相约,去大村甸镇麻托湾村喝另一位老同学卫星的生日酒。我想,这是再次走近乡野的绝佳机会。  一  雨后的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秋色愈加稠浓。  麻托
期刊
我的兴趣  书是每个人学习知识,求知道理所不能离开的课本。我也不例外。先有老师的启蒙和教育,我才和书籍有了不解之缘成为她的爱好者。  读书给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我回答不确切,但是我的亲身体会能说明一个观点:首先做为一个有求知欲的人,除了现实要学习的外,就是拿起本书好好地看一遍,再埋头精读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得到理论后便去现实社会中实践一下,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了心得并记录下来。以此类推,到头来再翻
期刊
1  一生中,我有很多迷恋:迷恋田园,迷恋高山,迷恋江河,迷恋大海;迷恋苍天,迷恋白云,迷恋星月,迷恋秋天;迷恋诗歌,迷恋音乐,迷恋梦境,迷恋历史……那么多的迷恋,自然组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乐章,岁月的韵律,心灵的呼唤。  而这些奇妙无穷的迷恋,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如何主宰着我每天的思维?我无法真切的明白,也无法阐述得清楚。  这是我生命最丰厚肥沃的土地,这是我心灵最纯  净甘冽的水源
期刊
打油茶是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它是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记载油茶是侗族的传统生活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一罈千年老汤,散发前古朝代的味道。它的“煎打”吃法,延续保持唐代煮饮传统;它的祭萨习俗,生动诉说古老茶俗神话;它的茶饼模样,完美保留宋代贡茶形象;它的茶末制法,真切再现宋代全民斗茶过程;它的木盘竹滤,忠实保存了宋代茶具的形制。它的茶俗,不仅表现出浓重侗民族特色,还蕴含丰富生活道理和哲学意味。  侗族油
期刊
站在岸边,一座黑礁石上。  我望着远处,飞过的鸥鸟翅膀刮起浪沫,让我的情绪升腾着飞向了蔚蓝色的天际。  我知道,我的这一次奔来大海,大海将以故乡般的热情把我拥抱。而我也将以我生命最初的浪漫,交给大海那蔚蓝生命的广博和浩瀚!  第一章远古的梦  1  我生命来自于哪里,我不知道。  但当我被告知我的生命属于大海,大海就是我的故乡和福地时,我内心里早已经欣慰。  那个眼睛瞎了多年的巫婆告诉我,说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