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叶圣陶先生也说:“学生今天的某一篇作文,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但是,许多农村学生平时缺少对写作素材的观察、积累,写作时就觉得无话可说,因此写出的作文也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为了使小学生习作教学走上素质教育轨道,争取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质量,我认为:应该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贯彻《课程标准》精神,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农村生活的优势,调动学生口、手、眼、耳等多种感官去多观察、多积累、多表达、多练笔、多修改,从而在习作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 引导学生多观察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要会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了,对于写好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学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事情,不是全部靠观察和认识吗?”可见,要写出东西来,没有观察是不行。因此,在农村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山川河流、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喂鸡放鸭等,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多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这就要求学生的脑子里要储存有各种生活画面,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并能形成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观察认识、参观、访问、互相帮助,发现生活的真善美,然后及时记录下来。因此,平常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备好笔记本。切实做好三个“及时”:①在课外阅读时,对你印象深刻的优美的词句、名人名言等及时摘录下来;②生活中你遇到的有趣事、人及时记下来;③听到新鲜事及时记下来,做生活的小记者。
3 引导学生多阅读
英国作家约翰逊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可见,多阅读能扩充知识,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有了丰富的语言,才有可能笔随人意,甚至妙笔生花。为此,我们必须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阅读中积累词语和写作知识。课内阅读主要教会学生理解和品味文字的方法,以及有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写作知识,课外阅读要及时做摘录优美词句、片断、格言等,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引导学生多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由此可见,文章的产生是以表达为起步的,但语言的表达是农村学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完整、有感情地表达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特殊的意义,故在农村学生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强调师生之间,课堂上都要求运用普通话,强化语言氛围,还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其作法主要有:①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完整话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②组织学生涌跃参加学校红领巾广播室,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播音员;③每天早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新闻发布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④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轮流即兴发言;⑤举行“讲故事、演讲、普通话”比赛。经过长时间、全面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都能运用普通话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因而写起作文也就得心应手了。
5 引导学生多练笔
美国作家卡波特提出:“大多数人不理解写作是一门手艺,就像做任何事一样,你总是经过一番学艺。”写作是一门技能,单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勤练笔,用“我手写我心”。因此我常要求学生:①每天写日记,将每天听到看到的新鲜事和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②当你看到一件东西会想到什么或想起你童年的一件趣事将它写出来;③参加班级的黑板报设计,撰写手抄报等(围绕一个主题),并逐步养成勤练笔的习惯。学生练多了,写多了,速度自然就快起来。
6 引导学生多修改
义务教育大纲要求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这一要求的提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训练项目。为此,我的做法是这样的:①先只批不改:每次收到学生的习作,教师及时全面的批阅,把文中的主要错误和不妥之处用教材中出现的规范修改符号一一标出,并加上指向明确的批注,要求学生自己修改;②自改互改:a读文章是否有中心;b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自己的想法、感想在文中是否得到合理的表现;c内容是否具体生动,条理是否清晰;d是否有错别字、病句和用错的标点,格式等是否正确。并让学生按这些方法自改互改反复修改,并养成多修改的习惯。俗语说:“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在修改过程中,学生对写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写作能力也不断提高。
1 引导学生多观察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要会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了,对于写好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学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事情,不是全部靠观察和认识吗?”可见,要写出东西来,没有观察是不行。因此,在农村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山川河流、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喂鸡放鸭等,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多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这就要求学生的脑子里要储存有各种生活画面,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并能形成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观察认识、参观、访问、互相帮助,发现生活的真善美,然后及时记录下来。因此,平常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备好笔记本。切实做好三个“及时”:①在课外阅读时,对你印象深刻的优美的词句、名人名言等及时摘录下来;②生活中你遇到的有趣事、人及时记下来;③听到新鲜事及时记下来,做生活的小记者。
3 引导学生多阅读
英国作家约翰逊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可见,多阅读能扩充知识,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有了丰富的语言,才有可能笔随人意,甚至妙笔生花。为此,我们必须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阅读中积累词语和写作知识。课内阅读主要教会学生理解和品味文字的方法,以及有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写作知识,课外阅读要及时做摘录优美词句、片断、格言等,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引导学生多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由此可见,文章的产生是以表达为起步的,但语言的表达是农村学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完整、有感情地表达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特殊的意义,故在农村学生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强调师生之间,课堂上都要求运用普通话,强化语言氛围,还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其作法主要有:①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完整话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②组织学生涌跃参加学校红领巾广播室,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播音员;③每天早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新闻发布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④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轮流即兴发言;⑤举行“讲故事、演讲、普通话”比赛。经过长时间、全面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都能运用普通话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因而写起作文也就得心应手了。
5 引导学生多练笔
美国作家卡波特提出:“大多数人不理解写作是一门手艺,就像做任何事一样,你总是经过一番学艺。”写作是一门技能,单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勤练笔,用“我手写我心”。因此我常要求学生:①每天写日记,将每天听到看到的新鲜事和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②当你看到一件东西会想到什么或想起你童年的一件趣事将它写出来;③参加班级的黑板报设计,撰写手抄报等(围绕一个主题),并逐步养成勤练笔的习惯。学生练多了,写多了,速度自然就快起来。
6 引导学生多修改
义务教育大纲要求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这一要求的提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训练项目。为此,我的做法是这样的:①先只批不改:每次收到学生的习作,教师及时全面的批阅,把文中的主要错误和不妥之处用教材中出现的规范修改符号一一标出,并加上指向明确的批注,要求学生自己修改;②自改互改:a读文章是否有中心;b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自己的想法、感想在文中是否得到合理的表现;c内容是否具体生动,条理是否清晰;d是否有错别字、病句和用错的标点,格式等是否正确。并让学生按这些方法自改互改反复修改,并养成多修改的习惯。俗语说:“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在修改过程中,学生对写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写作能力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