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信息时代新兴技术工具的支持下,创新制造者——“创客”在“创客空间”中形成独特的“创客文化”,并发起“创客运动”。由于“创客文化”与现代图书馆所倡导的多元与共享理念相似,因而逐渐被引入公共图书馆领域。论文以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为例,分析了其在功能、布局、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特点,显示其在共享多元化创意资源、培养创新制造人才、传播“创客文化”等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创客空间 公共图书馆 案例研究 上海图书馆 “创·新空间”
分类号 G252
Abstract With the support of new technology and tools, the Makers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cultures and have launched a campaign in the Maker Space. Due to the same diversity and sharing ideas between makers’ cultures and modern libraries, Maker Space is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public libraries. This paper takes Shanghai Library “Innovation Space” as an example,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its features in the functions, layouts, resources and services. It reveals a lot of significances in sharing innovative resources, develop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disseminating makers’ cultures.
Keywords Maker Space. Public Library. Case study. Shanghai Library. “Innovation Space”.
1 创客空间的起源与发展
1.1 “创客”与“创客文化”
Makers,本意为制造者。现在,人们又给予它一个新的注解——“创客”,意为创新制造者。作为信息时代的制造者,“创客”因为得到了一系列新式技术设施的支持而变得强大。以“创客”社区为依托建成的DIY群体或商业组织在“硬件开源”思想的指导下无偿向公众提供设计灵感。
换一个角度看,制造工具和制造技术的革新及信息交流模式的转变,促使现有的规模化生产方式逐步向个体创意制造方式回归,从而推动了“创客”的诞生和发展。而由此形成的“创客文化”中所包含的多元化与共享性使其极具包容力和亲和力,吸引着更多个体爱好者加入。
1.2 “创客空间”的产生及发展
“创客空间”,Maker Space,有些也称Hacker Space,早期被译为“制造空间”。此概念发端于世纪之交的欧洲,社会改革的支持者寻求利用最新的软件和硬件技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此来改变社会。在制造空间中,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通常包括电脑、技术、科学以及数字化艺术——能够聚会、社交并且进行协作。制造空间常被视作开放社区的实验室,整合了机器工厂、工作坊和工作室的元素,人们可以在其中分享资源和知识,以制造创新事物[1]。由于定义上的相似性,以及“创客”一词的广泛普及,现在,“制造空间”的提法已基本被“创客空间”所替代。
“创客空间”为创客们提供了实践创意和交流创新思路及产品的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创新和交友相结合的社区平台。简单来说,“创客空间”是“创客”和“创客文化”的集聚地和孵化地,它为创客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共享、实践、展示空间,创客们可以在其中交流创意、启发创新、实现创意、展示创意。
据创客空间WIKI社区的统计,全球目前已有近1000个“创客空间”,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我国国内的创客空间主要有北京的“GK Fab”“YFF”“FlamingoEDA Open Space”;上海的“新车间”“88 Spaces”;广州的“HTG”、“HackerSpace@GZ”;深圳的“柴火”“SZDIY”成都的“Tinymake”“I成都”;南京的“南京创客空间”;常州的“Largo”等等[2]。从整体上看,国内的“创客空间”仍然属于初创阶段,创意来源也主要来自国外的开源网站,尚未形成有显著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 创客文化走进公共图书馆
2.1 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诞生
2011年下半年,有关“创客”的各种概念开始影响到公共图书馆领域,最先做出反应的是美国雪城大学信息研究学院的学生Lauren Britton Smedley。他毕业后加入了当地的法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并尝试推行一个名为“Fab Lab”的“创客空间”项目,该项目引进了两台3D打印机,使用MakerBot 3D艺术模型展示平台Thingiverse网络服务,帮助图书馆用户进行数字设计的操作和创造[1]。
继Fab Lab之后,许多其他的美国公共图书馆也开始建立“创客空间”项目,例如,印地安那州阿伦县公共图书馆的“Maker Station”[3],康涅狄格州维斯特港公共图书馆的“MakerSpace”[4],以及伊利诺伊州斯考基公共图书馆的“Digital Media Lab”等[5]。
2.2 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类型
按照图书馆“创客空间”主要针对的服务对象以及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可以将“创客空间”分为主题型和综合型两类。一类是主题型,其“创客空间”一般是以某一专业领域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题创意服务平台,主要吸引该领域专业人士或相关兴趣爱好者,并为其提供该领域的相关信息文化技术、产品及服务。例如美国斯考基公共图书馆的“Digital Media Lab”,专为设计、音乐、摄影、摄像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提供数字媒体服务,该空间提供数十种数字媒体制作设备和制作软件,并安排专家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教学培训[5]。又如,纽约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Greenpoint分馆开设的“Greenpoint手工技艺”工作室,面向手工艺领域的“创客”,提供手工艺方面的主题服务。另一类是综合型,其“创客空间”涉及所有与“创客”和“创客文化”相关的项目,并不规定服务主题和服务内容,或者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设置服务项目。例如,美国维斯特港公共图书馆的“MakerSpace”,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创客活动,包括常规项目和少儿项目。内容涉及3D打印设备教学、机器人技术介绍、数字游戏制作、计算机组装、时装设计、开源硬件展示等等[4]。 3 案例——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
2013年5月,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对外开放,标志着“创客空间”正式进入国内的公共图书馆领域。“创·新空间”作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信息窗口,集学习、创意、交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以“激活创意、知识交流”的主题概念,为读者提供智能化、全媒体专题信息服务,为“创客”及专业设计人员搭建主题服务的知识平台和体验艺术创意的智能空间。
3.1 “创·新空间”的功能布局
“创·新空间”以高科技信息化、传统和IT技术融合并存、人性化和造型时尚为主要设计理念,强调采用以用户体验为基础,以用户欣赏、头脑风暴为特点的多功能、多媒体设施。在类型上,“创·新空间”属于综合型“创客空间”。
在空间规划方面,“创·新空间”共设置了五大空间区域,包括阅读空间、IC共享空间、专利标准服务空间、创意设计展览空间、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五大空间可以相互组合利用,集合图书馆传统服务、数字化新媒体服务以及各类展示、讲座、共享、交流活动。这五大空间区域使“创·新空间”同时具备了阅读、教学、休闲、展示、互动及开发创造等多元功能。
3.2 “创·新空间”的资源服务
3.2.1 阅读空间
保留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展出中外文创意类书刊。除了设有数十个阅览席位外,还提供专门的“上网空间”,设置多台高配置一体电脑,读者可在此进行馆藏信息检索和上网。此外,阅读空间内配有可供单人阅读使用的视听休闲椅,打造私人学习阅读及休闲空间。
在资源配置方面,“创·新空间”阅读区按照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统计局在2011年9月发布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中明确列出的10大文化创意产业,精心采选了涉及媒体、艺术、工业设计、时尚、建筑设计、网络信息、软件、咨询服务、广告会展及休闲娱乐的各类文献资源,供读者参考翻阅。
3.2.2 IC共享空间
IC共享空间,即Information Commons。该空间内配置有多媒体投影设备,提供约50个坐席,可用于举办团体讲座、专题讨论会、头脑风暴活动等。主要面向个人或社会公益性团体及非营利组织,开展参与性、互动性强的各类中小型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活动。
3.2.3 专利标准服务空间
配置各类专利标准文献检索工具,读者可利用其配备的多台一体机进行信息检索查询。该空间区域将科技查新等本馆特色文献信息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有机结合,提供具有本馆特色的咨询服务。例如上海图书馆特色品牌“创之源”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即以“创·新空间”为基础阵地,提供综合类、工程科技类、经济法律类等近40种专题数据库和资源库,面向中小企业推出参考咨询、讲座培训、市场调研、科技查新、媒体监测等服务。
3.2.4 创意设计展览空间
重点展示各类设计师作品、创意产品,提供3D打印设备及服务,向大众介绍3D打印技术。“创·新空间”在服务理念方面,将“启智”和“实践”与图书馆服务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提供多元化创意资源,启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通过提供先进的技术工具,协助人们将创意转化为现实。同时,分享创意也是“创·新空间”的服务建设目标,创客们的创意成果可以在“创·新空间”的创意设计展览空间中得到展示、传播并与人共享。
“创·新空间”在初运行期间,还与新车间、设计丰收、陈悦记传统基金会、HEYAN、善淘网、M97画廊等馆外创意机构合作,共同推出创意产品成果展及“设计师家园”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创意设计爱好者参与互动。
3.2.5 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
主要提供四种多媒体设施。一是由六幅液晶屏组成的数字画廊,具有动作感应式智能互动展示功能,滚动播放世界名画及设计作品;二是三组数字创意工作台,通过智能桌面触摸屏提供视频、图片转换,为读者小组交流和创意头脑风暴提供多种沟通方式;三是一组大型创意数字展示台,使用20点触控触摸技术,用于展示设计历史、创意作品或进行文件分享;四是数字信息公告屏,置于入口处,主要用于图书馆人流量、资源流通情况、文化活动项目等信息的及时发布。
目前,“创·新空间”不定期推出专家讲堂、设计展示、读者培训、创客交流等活动,为创意爱好者搭建平台、提供创作空间,同时也帮助更多人了解创客文化,并引领他们走进创客的世界。
4 结语
时代不断前进和发展,促使社会对人们提出更高要求。现在,技术工具的更新频率极高,导致社会技术型人才缺口增大。在全社会对技术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应当把握这一机遇,开拓创新和转型。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内建设的“创客空间”作为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场所,面向大众提供开放式的技术工具资源及服务,就是公共图书馆在这一领域内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实践。与此同时,相对于社会上各类“创客空间”,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更具资源上的优势,且具有更高的公共开放程度,对公众基本不设门槛,这些优点也让公共图书馆在未来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 1 ] 李恺.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新图书馆学”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7(25):B05.
[ 2 ] Wiki.List of Hacker Spaces[EB/OL].(2013-08-28) [2014-05-26].http://hackerspaces.org/wiki/List_of_H-
acker_Spaces.
[ 3 ] Libraries Make Room For High-Tech 'Hackerspaces' [EB/OL].(2011-12-10)[2014-05-26].http://www.npr.org/2011/12/10/143401182/libraries-make-room-for-high-tech-hackerspaces.
[ 4 ] 康涅狄格州维斯特港公共图书馆“MakerSpace”[EB/OL].[2014-05-26].http://westportlibrary.org/services/maker-space.
[ 5 ] 伊利诺伊州斯考基公共图书馆“Digital Media Lab” [EB/OL].[2014-05-26]http://skokielibrary.info/s_about/How/Tech_Resources/DML.asp.
曲 蕴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图情信息研究主管。上海,200031。
(收稿日期:2014-05-26 编校:刘勇定)
关键词 创客空间 公共图书馆 案例研究 上海图书馆 “创·新空间”
分类号 G252
Abstract With the support of new technology and tools, the Makers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cultures and have launched a campaign in the Maker Space. Due to the same diversity and sharing ideas between makers’ cultures and modern libraries, Maker Space is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public libraries. This paper takes Shanghai Library “Innovation Space” as an example,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its features in the functions, layouts, resources and services. It reveals a lot of significances in sharing innovative resources, develop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disseminating makers’ cultures.
Keywords Maker Space. Public Library. Case study. Shanghai Library. “Innovation Space”.
1 创客空间的起源与发展
1.1 “创客”与“创客文化”
Makers,本意为制造者。现在,人们又给予它一个新的注解——“创客”,意为创新制造者。作为信息时代的制造者,“创客”因为得到了一系列新式技术设施的支持而变得强大。以“创客”社区为依托建成的DIY群体或商业组织在“硬件开源”思想的指导下无偿向公众提供设计灵感。
换一个角度看,制造工具和制造技术的革新及信息交流模式的转变,促使现有的规模化生产方式逐步向个体创意制造方式回归,从而推动了“创客”的诞生和发展。而由此形成的“创客文化”中所包含的多元化与共享性使其极具包容力和亲和力,吸引着更多个体爱好者加入。
1.2 “创客空间”的产生及发展
“创客空间”,Maker Space,有些也称Hacker Space,早期被译为“制造空间”。此概念发端于世纪之交的欧洲,社会改革的支持者寻求利用最新的软件和硬件技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此来改变社会。在制造空间中,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通常包括电脑、技术、科学以及数字化艺术——能够聚会、社交并且进行协作。制造空间常被视作开放社区的实验室,整合了机器工厂、工作坊和工作室的元素,人们可以在其中分享资源和知识,以制造创新事物[1]。由于定义上的相似性,以及“创客”一词的广泛普及,现在,“制造空间”的提法已基本被“创客空间”所替代。
“创客空间”为创客们提供了实践创意和交流创新思路及产品的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创新和交友相结合的社区平台。简单来说,“创客空间”是“创客”和“创客文化”的集聚地和孵化地,它为创客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共享、实践、展示空间,创客们可以在其中交流创意、启发创新、实现创意、展示创意。
据创客空间WIKI社区的统计,全球目前已有近1000个“创客空间”,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我国国内的创客空间主要有北京的“GK Fab”“YFF”“FlamingoEDA Open Space”;上海的“新车间”“88 Spaces”;广州的“HTG”、“HackerSpace@GZ”;深圳的“柴火”“SZDIY”成都的“Tinymake”“I成都”;南京的“南京创客空间”;常州的“Largo”等等[2]。从整体上看,国内的“创客空间”仍然属于初创阶段,创意来源也主要来自国外的开源网站,尚未形成有显著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 创客文化走进公共图书馆
2.1 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诞生
2011年下半年,有关“创客”的各种概念开始影响到公共图书馆领域,最先做出反应的是美国雪城大学信息研究学院的学生Lauren Britton Smedley。他毕业后加入了当地的法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并尝试推行一个名为“Fab Lab”的“创客空间”项目,该项目引进了两台3D打印机,使用MakerBot 3D艺术模型展示平台Thingiverse网络服务,帮助图书馆用户进行数字设计的操作和创造[1]。
继Fab Lab之后,许多其他的美国公共图书馆也开始建立“创客空间”项目,例如,印地安那州阿伦县公共图书馆的“Maker Station”[3],康涅狄格州维斯特港公共图书馆的“MakerSpace”[4],以及伊利诺伊州斯考基公共图书馆的“Digital Media Lab”等[5]。
2.2 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类型
按照图书馆“创客空间”主要针对的服务对象以及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可以将“创客空间”分为主题型和综合型两类。一类是主题型,其“创客空间”一般是以某一专业领域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题创意服务平台,主要吸引该领域专业人士或相关兴趣爱好者,并为其提供该领域的相关信息文化技术、产品及服务。例如美国斯考基公共图书馆的“Digital Media Lab”,专为设计、音乐、摄影、摄像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提供数字媒体服务,该空间提供数十种数字媒体制作设备和制作软件,并安排专家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教学培训[5]。又如,纽约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Greenpoint分馆开设的“Greenpoint手工技艺”工作室,面向手工艺领域的“创客”,提供手工艺方面的主题服务。另一类是综合型,其“创客空间”涉及所有与“创客”和“创客文化”相关的项目,并不规定服务主题和服务内容,或者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设置服务项目。例如,美国维斯特港公共图书馆的“MakerSpace”,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创客活动,包括常规项目和少儿项目。内容涉及3D打印设备教学、机器人技术介绍、数字游戏制作、计算机组装、时装设计、开源硬件展示等等[4]。 3 案例——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
2013年5月,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对外开放,标志着“创客空间”正式进入国内的公共图书馆领域。“创·新空间”作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信息窗口,集学习、创意、交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以“激活创意、知识交流”的主题概念,为读者提供智能化、全媒体专题信息服务,为“创客”及专业设计人员搭建主题服务的知识平台和体验艺术创意的智能空间。
3.1 “创·新空间”的功能布局
“创·新空间”以高科技信息化、传统和IT技术融合并存、人性化和造型时尚为主要设计理念,强调采用以用户体验为基础,以用户欣赏、头脑风暴为特点的多功能、多媒体设施。在类型上,“创·新空间”属于综合型“创客空间”。
在空间规划方面,“创·新空间”共设置了五大空间区域,包括阅读空间、IC共享空间、专利标准服务空间、创意设计展览空间、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五大空间可以相互组合利用,集合图书馆传统服务、数字化新媒体服务以及各类展示、讲座、共享、交流活动。这五大空间区域使“创·新空间”同时具备了阅读、教学、休闲、展示、互动及开发创造等多元功能。
3.2 “创·新空间”的资源服务
3.2.1 阅读空间
保留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展出中外文创意类书刊。除了设有数十个阅览席位外,还提供专门的“上网空间”,设置多台高配置一体电脑,读者可在此进行馆藏信息检索和上网。此外,阅读空间内配有可供单人阅读使用的视听休闲椅,打造私人学习阅读及休闲空间。
在资源配置方面,“创·新空间”阅读区按照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统计局在2011年9月发布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中明确列出的10大文化创意产业,精心采选了涉及媒体、艺术、工业设计、时尚、建筑设计、网络信息、软件、咨询服务、广告会展及休闲娱乐的各类文献资源,供读者参考翻阅。
3.2.2 IC共享空间
IC共享空间,即Information Commons。该空间内配置有多媒体投影设备,提供约50个坐席,可用于举办团体讲座、专题讨论会、头脑风暴活动等。主要面向个人或社会公益性团体及非营利组织,开展参与性、互动性强的各类中小型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活动。
3.2.3 专利标准服务空间
配置各类专利标准文献检索工具,读者可利用其配备的多台一体机进行信息检索查询。该空间区域将科技查新等本馆特色文献信息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有机结合,提供具有本馆特色的咨询服务。例如上海图书馆特色品牌“创之源”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即以“创·新空间”为基础阵地,提供综合类、工程科技类、经济法律类等近40种专题数据库和资源库,面向中小企业推出参考咨询、讲座培训、市场调研、科技查新、媒体监测等服务。
3.2.4 创意设计展览空间
重点展示各类设计师作品、创意产品,提供3D打印设备及服务,向大众介绍3D打印技术。“创·新空间”在服务理念方面,将“启智”和“实践”与图书馆服务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提供多元化创意资源,启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通过提供先进的技术工具,协助人们将创意转化为现实。同时,分享创意也是“创·新空间”的服务建设目标,创客们的创意成果可以在“创·新空间”的创意设计展览空间中得到展示、传播并与人共享。
“创·新空间”在初运行期间,还与新车间、设计丰收、陈悦记传统基金会、HEYAN、善淘网、M97画廊等馆外创意机构合作,共同推出创意产品成果展及“设计师家园”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创意设计爱好者参与互动。
3.2.5 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
主要提供四种多媒体设施。一是由六幅液晶屏组成的数字画廊,具有动作感应式智能互动展示功能,滚动播放世界名画及设计作品;二是三组数字创意工作台,通过智能桌面触摸屏提供视频、图片转换,为读者小组交流和创意头脑风暴提供多种沟通方式;三是一组大型创意数字展示台,使用20点触控触摸技术,用于展示设计历史、创意作品或进行文件分享;四是数字信息公告屏,置于入口处,主要用于图书馆人流量、资源流通情况、文化活动项目等信息的及时发布。
目前,“创·新空间”不定期推出专家讲堂、设计展示、读者培训、创客交流等活动,为创意爱好者搭建平台、提供创作空间,同时也帮助更多人了解创客文化,并引领他们走进创客的世界。
4 结语
时代不断前进和发展,促使社会对人们提出更高要求。现在,技术工具的更新频率极高,导致社会技术型人才缺口增大。在全社会对技术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应当把握这一机遇,开拓创新和转型。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内建设的“创客空间”作为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场所,面向大众提供开放式的技术工具资源及服务,就是公共图书馆在这一领域内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实践。与此同时,相对于社会上各类“创客空间”,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更具资源上的优势,且具有更高的公共开放程度,对公众基本不设门槛,这些优点也让公共图书馆在未来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 1 ] 李恺.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新图书馆学”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7(25):B05.
[ 2 ] Wiki.List of Hacker Spaces[EB/OL].(2013-08-28) [2014-05-26].http://hackerspaces.org/wiki/List_of_H-
acker_Spaces.
[ 3 ] Libraries Make Room For High-Tech 'Hackerspaces' [EB/OL].(2011-12-10)[2014-05-26].http://www.npr.org/2011/12/10/143401182/libraries-make-room-for-high-tech-hackerspaces.
[ 4 ] 康涅狄格州维斯特港公共图书馆“MakerSpace”[EB/OL].[2014-05-26].http://westportlibrary.org/services/maker-space.
[ 5 ] 伊利诺伊州斯考基公共图书馆“Digital Media Lab” [EB/OL].[2014-05-26]http://skokielibrary.info/s_about/How/Tech_Resources/DML.asp.
曲 蕴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图情信息研究主管。上海,200031。
(收稿日期:2014-05-26 编校:刘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