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在分析传统的电视问政节目不足的基础上,以六安市广播电视台《问政一把手》为例,分析了电视问政节目如何在融媒体视域下,从传播理念和传播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谋求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融媒体;延展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政府和主流媒体对于信息的控制能力下降,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强化。在这种情况下,电视问政节目如果一直沿用常态化的生产模式,就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出现传播效果不佳的情况。
1 传统电视问政节目的不足
1.1 问政流于形式
由于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因此不少问政节目受到的禁忌或限制较多,特别是如果该档节目没有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很多电视节目在环节设计上必须遵从被问政领导的意见,比如说事先拟定好要提问的问题,确定参与节目的观众,整档节目必须按照提前预设的步骤来,甚至不能直播,只能录播,这样一来,官员“打官腔”“说空话”的现象严重,完全达不到问政的效果,节目的监督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
1.2 节目远离民意
很多电视媒体问政节目忽视了节目创设的初衷,是为了搭建一个“官民”平等对话的平台,而是将自己定位成单纯服务于政府。在节目设计上远离民意,单纯与被问政官员沟通,根据他们想表达的内容来设计整期节目。这样一来,群众关心的问题在节目中没有体现,电视问政变成了一场自娱自乐、自编自导的秀。
1.3 公众话语权有限
虽然电视问政节目从产生之初,就不断强调公众的参与性,但是由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的,电视观众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本身在电视问政过程中就扮演着次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参与节目的受众人数有限,而且掌握的话语权有限,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 融媒体视域下《问政一把手》栏目的改革之路
《问政一把手》是六安广播电视台的一档大型现场直播节目,2015年1月16日正式开播,一年策划两期节目,上半年下半年各制一期。作为六安市广播电视台的一档王牌电视问政节目,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节目自开播以来,以其现场直播的独特魅力和推动工作的显著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问政一把手》栏目顺应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在节目理念和节目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
2.1 节目理念变化
1)去中心化,强调平等对话。平等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则重要传播规律,同样适用于电视问政栏目。在一些传统电视问政节目中,被问政的官员似乎是大家的“众矢之的”,是被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电视镜头对准的中心,受众的主体地位忽视。
而六安市广播电视台的《问政一把手》目前推行的节目理念之一就是去中心化,淡化被问政官员的中心位置,而是强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平等对话。在《问政一把手》的每一期节目中,都不会把官员放在一个“舆论风暴”的漩涡中心,让公众去质疑甚至责难,非得揪出他们的问题,而是致力于搭建一个平台对话的平台,通过被问政官员的直言不讳,参与观众的大胆发言,场外观众的互动补充,营造一种社会互信的氛围,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以2018年11月27日的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问政一把手》节目为例,本期节目围绕六安市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等相关方面开展问政。节目给了政府官员和群众同等的镜头,围绕大家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等,比如说六安市有些地方只许建厂不许投产、招来的企业落地难、高压线迁移、“关、停、罚”如何作为等问题,双方展开面对面的交流,现场问政气氛热烈,节目有效地促进了六安市各项政策措施坚决落实到位,明显改善了六安市的营商环境。
2)服务观众,树立用户思维。服务观众,树立用户思维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则重要传播规律,电视问政栏目也必须一切以受众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信息需求,重视他们的收视感受。
《问政一把手》栏目从节目的选题,再到节目的环节设计,最后到节目的呈现,每一个板块都紧紧围绕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来。以节目选题为例,2019年6月25日,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直播《问政一把手》节目问政主题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范提升十项行动’”展开,确定这一主题的不是相关的政府部门,而是广大的六安市民。前期,六安广播电视台的相关人员展开了细致的走访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微博和微信留言等方式,征集了公众的意见,敲定了这一话题。这样的选题方式,让节目从一开始就改变了以往电视问政节目闭门造车的做法,真正地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真正能够做到服务观众。
3)打造精品,坚持内容为王。内容为王在新媒体时代依然是一条重要的传播规律,只有依靠优质的节目内容,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受众。《问政一把手》最新的节目制作理念就是节目的最終呈现要以用户优质的视觉体验为前提,以优质的内容让人欲罢不能,将2个小时的节目打造成一期设计精巧、内容丰充实的精品节目。
依然以2019年6月25日,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直播《问政一把手》节目为例,这一期节目就非常精彩,比如说,穿插了大量记者前期暗访的短片,将小区回迁安置、学前教育、油烟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每一个问题都有根有据、有目共睹,增强了问政现场的尖锐性,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在演播厅内用了4个机位,1台大摇臂,1块大屏幕,并配备舞台灯光、键盘手等多个硬件岗位,这样一来,整档节目的视觉元素非常丰富,用户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
2.2 节目形态变化
1)大力推广网络直播。2018年11月27日,《问政一把手》在六安市广播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举行,和往期电视问政节目不同的是,本期电视问政六安市广播电视台首次进行全平台融媒体直播,除电视、广播、网站、看六安App现场直播外,六安广电微信矩阵将首次同步进行高清网络直播。六安广电网络直播微信矩阵六安广播电视网、六安新周报、六安交通音乐广播、直播六安四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进行高清网络直播,融媒体直播,随时随地观看直播,参与问政点击图片即可进入微信高清直播间收看精彩问政直播。随后,网络直播成为《问政一把手》节目的一种常态形式。
网络直播作为信息同步公开面向受众及时传播的,互动交流性极强的信息发布方式,近乎现场的实时场景、多样化的互动交流、简单便捷的收听收看渠道,吸引了众多受众。也正是由于网络直播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这才使得《问政一把手》这档电视节目大力推广网络直播,事实证明,确实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从“一屏传播”变为“多渠道共振”。2015年《问政一把手》节目开播之初,只在电视上播放,而到了2019年,这档节目实现了“一屏传播”向“多渠道共振”的转变。以2019年6月25日播出的节目为例,本场节目由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电视)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广播)、六安广播电视(www.china-latv.com)、六安市广播电视台移动App《看六安》进行现场直播,六安广电微信矩阵首次同步进行高清网络直播,六安广电网络直播微信矩阵六安广播电视网、六安新周报、六安交通音乐广播、直播六安四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进行高清网络直播融媒体直播。与此同时,受众可以随时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参与到节目中,向现场问政嘉宾提问。这种多种传播渠道为电视问政栏目服务,最大程度地优化了传播效果。
3 结语
民意无小事,贵在抓落实。在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架起了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起到了汇集民意、转变作风、谋政助政的作用,大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更要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力量,在融媒体视域下从节目理念到节目形式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问政中来,实现公民参与社会管理路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程永洁.比较网络问政与电视问政[J].当代电视,2016(11):85-86.
[2]魏楠.国内“微博问政”述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4):86-88.
关键词 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融媒体;延展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政府和主流媒体对于信息的控制能力下降,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强化。在这种情况下,电视问政节目如果一直沿用常态化的生产模式,就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出现传播效果不佳的情况。
1 传统电视问政节目的不足
1.1 问政流于形式
由于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因此不少问政节目受到的禁忌或限制较多,特别是如果该档节目没有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很多电视节目在环节设计上必须遵从被问政领导的意见,比如说事先拟定好要提问的问题,确定参与节目的观众,整档节目必须按照提前预设的步骤来,甚至不能直播,只能录播,这样一来,官员“打官腔”“说空话”的现象严重,完全达不到问政的效果,节目的监督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
1.2 节目远离民意
很多电视媒体问政节目忽视了节目创设的初衷,是为了搭建一个“官民”平等对话的平台,而是将自己定位成单纯服务于政府。在节目设计上远离民意,单纯与被问政官员沟通,根据他们想表达的内容来设计整期节目。这样一来,群众关心的问题在节目中没有体现,电视问政变成了一场自娱自乐、自编自导的秀。
1.3 公众话语权有限
虽然电视问政节目从产生之初,就不断强调公众的参与性,但是由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的,电视观众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本身在电视问政过程中就扮演着次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参与节目的受众人数有限,而且掌握的话语权有限,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 融媒体视域下《问政一把手》栏目的改革之路
《问政一把手》是六安广播电视台的一档大型现场直播节目,2015年1月16日正式开播,一年策划两期节目,上半年下半年各制一期。作为六安市广播电视台的一档王牌电视问政节目,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节目自开播以来,以其现场直播的独特魅力和推动工作的显著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问政一把手》栏目顺应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在节目理念和节目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
2.1 节目理念变化
1)去中心化,强调平等对话。平等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则重要传播规律,同样适用于电视问政栏目。在一些传统电视问政节目中,被问政的官员似乎是大家的“众矢之的”,是被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电视镜头对准的中心,受众的主体地位忽视。
而六安市广播电视台的《问政一把手》目前推行的节目理念之一就是去中心化,淡化被问政官员的中心位置,而是强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平等对话。在《问政一把手》的每一期节目中,都不会把官员放在一个“舆论风暴”的漩涡中心,让公众去质疑甚至责难,非得揪出他们的问题,而是致力于搭建一个平台对话的平台,通过被问政官员的直言不讳,参与观众的大胆发言,场外观众的互动补充,营造一种社会互信的氛围,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以2018年11月27日的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问政一把手》节目为例,本期节目围绕六安市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等相关方面开展问政。节目给了政府官员和群众同等的镜头,围绕大家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等,比如说六安市有些地方只许建厂不许投产、招来的企业落地难、高压线迁移、“关、停、罚”如何作为等问题,双方展开面对面的交流,现场问政气氛热烈,节目有效地促进了六安市各项政策措施坚决落实到位,明显改善了六安市的营商环境。
2)服务观众,树立用户思维。服务观众,树立用户思维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则重要传播规律,电视问政栏目也必须一切以受众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信息需求,重视他们的收视感受。
《问政一把手》栏目从节目的选题,再到节目的环节设计,最后到节目的呈现,每一个板块都紧紧围绕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来。以节目选题为例,2019年6月25日,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直播《问政一把手》节目问政主题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范提升十项行动’”展开,确定这一主题的不是相关的政府部门,而是广大的六安市民。前期,六安广播电视台的相关人员展开了细致的走访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微博和微信留言等方式,征集了公众的意见,敲定了这一话题。这样的选题方式,让节目从一开始就改变了以往电视问政节目闭门造车的做法,真正地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真正能够做到服务观众。
3)打造精品,坚持内容为王。内容为王在新媒体时代依然是一条重要的传播规律,只有依靠优质的节目内容,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受众。《问政一把手》最新的节目制作理念就是节目的最終呈现要以用户优质的视觉体验为前提,以优质的内容让人欲罢不能,将2个小时的节目打造成一期设计精巧、内容丰充实的精品节目。
依然以2019年6月25日,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直播《问政一把手》节目为例,这一期节目就非常精彩,比如说,穿插了大量记者前期暗访的短片,将小区回迁安置、学前教育、油烟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每一个问题都有根有据、有目共睹,增强了问政现场的尖锐性,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在演播厅内用了4个机位,1台大摇臂,1块大屏幕,并配备舞台灯光、键盘手等多个硬件岗位,这样一来,整档节目的视觉元素非常丰富,用户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
2.2 节目形态变化
1)大力推广网络直播。2018年11月27日,《问政一把手》在六安市广播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举行,和往期电视问政节目不同的是,本期电视问政六安市广播电视台首次进行全平台融媒体直播,除电视、广播、网站、看六安App现场直播外,六安广电微信矩阵将首次同步进行高清网络直播。六安广电网络直播微信矩阵六安广播电视网、六安新周报、六安交通音乐广播、直播六安四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进行高清网络直播,融媒体直播,随时随地观看直播,参与问政点击图片即可进入微信高清直播间收看精彩问政直播。随后,网络直播成为《问政一把手》节目的一种常态形式。
网络直播作为信息同步公开面向受众及时传播的,互动交流性极强的信息发布方式,近乎现场的实时场景、多样化的互动交流、简单便捷的收听收看渠道,吸引了众多受众。也正是由于网络直播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这才使得《问政一把手》这档电视节目大力推广网络直播,事实证明,确实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从“一屏传播”变为“多渠道共振”。2015年《问政一把手》节目开播之初,只在电视上播放,而到了2019年,这档节目实现了“一屏传播”向“多渠道共振”的转变。以2019年6月25日播出的节目为例,本场节目由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电视)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广播)、六安广播电视(www.china-latv.com)、六安市广播电视台移动App《看六安》进行现场直播,六安广电微信矩阵首次同步进行高清网络直播,六安广电网络直播微信矩阵六安广播电视网、六安新周报、六安交通音乐广播、直播六安四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进行高清网络直播融媒体直播。与此同时,受众可以随时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参与到节目中,向现场问政嘉宾提问。这种多种传播渠道为电视问政栏目服务,最大程度地优化了传播效果。
3 结语
民意无小事,贵在抓落实。在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架起了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起到了汇集民意、转变作风、谋政助政的作用,大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更要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力量,在融媒体视域下从节目理念到节目形式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问政中来,实现公民参与社会管理路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程永洁.比较网络问政与电视问政[J].当代电视,2016(11):85-86.
[2]魏楠.国内“微博问政”述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