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观察那些自主投入绘画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总是一边画,一边嘴中念念有词,有时候还会停顿、发呆,然后又像想起了什么,兴奋甚至激动地迅速完成作品。最后,孩子都会拿着自己的“大作”到处问:“看我画得怎么样?”其实,孩子真的不是在问自己的画好不好看,而是在问:我用画笔构建出的世界怎么样?
儿童画,更像是孩子的“思维过程”
儿童绘画的发展,与他的生理、心理发展是相符的,尤其与感知觉的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孩子3岁之前,都处于涂鸦期,多体现为“留痕”,这些涂鸦痕迹可能也在描述有趣的故事,但由于此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成人很难解读到其中的奥秘。
孩子在3岁之后,精细动作的能力逐渐提升,开始能将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留有深刻印象的事物描绘下来。换言之,伴随幼儿思维的发展,他们开始“用字组词”——将视觉语言的发声阶段逐渐过渡到图式期的语词阶段。
从结果来看,儿童画难以理解,因为不管是人还是物,孩子都喜欢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手法来表达,但是,在绘画的背后,却是孩子的思维过程,反映了孩子对生活的认知和信息反馈,就如思维导图般将心流和脑中映象画到纸面上。
如何引导孩子搭建思维世界?
在儿童绘画研究领域,有著名的“儿童画知不画见”的论断,意思是孩子在4岁左右,只画自己知道的,而不是画自己看见的,这是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完善,还在不断发展中。所以我们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孩子“看见”——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并且学会通过观察进行思考。所以绘画在孩子发展的这个阶段就显得特别重要,这种方式能帮助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组合和拓展,再借由画笔表达出来。
该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呢?比如孩子最近特别喜欢画鱼,那我们可以带他去海洋馆,和他一起观察鱼。
观察细节。孩子画作中的鱼开始可能都长得一个样,这是因为他只能抓住鱼的一两个突出特征,所以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细节,孩子就会发现原来这条鱼的花纹是条状的,那条鱼的花纹是圆点的;这种鱼细细的,那种鱼胖胖的……观察几次后,孩子画中的鱼的样子就会丰富起来了。
观察联系性。我们可以引导他观察鱼和鱼之间的联系,鱼和它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鱼和参观者之间的联系等。当孩子开始习惯思索“联系”的时候,其实他的思维世界就已经开始搭建了,只是一开始可能比较简单,慢慢地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多和孩子交流他的“大作”
父母可以在孩子每畫出一幅“大作”后,都表示特别好奇,在引导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每一次表达,都是在帮孩子构建他的思维体系,每次的起点和路径不同,才会让这个体系变得复杂和立体。
儿童画,更像是孩子的“思维过程”
儿童绘画的发展,与他的生理、心理发展是相符的,尤其与感知觉的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孩子3岁之前,都处于涂鸦期,多体现为“留痕”,这些涂鸦痕迹可能也在描述有趣的故事,但由于此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成人很难解读到其中的奥秘。
孩子在3岁之后,精细动作的能力逐渐提升,开始能将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留有深刻印象的事物描绘下来。换言之,伴随幼儿思维的发展,他们开始“用字组词”——将视觉语言的发声阶段逐渐过渡到图式期的语词阶段。
从结果来看,儿童画难以理解,因为不管是人还是物,孩子都喜欢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手法来表达,但是,在绘画的背后,却是孩子的思维过程,反映了孩子对生活的认知和信息反馈,就如思维导图般将心流和脑中映象画到纸面上。
如何引导孩子搭建思维世界?
在儿童绘画研究领域,有著名的“儿童画知不画见”的论断,意思是孩子在4岁左右,只画自己知道的,而不是画自己看见的,这是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完善,还在不断发展中。所以我们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孩子“看见”——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并且学会通过观察进行思考。所以绘画在孩子发展的这个阶段就显得特别重要,这种方式能帮助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组合和拓展,再借由画笔表达出来。
该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呢?比如孩子最近特别喜欢画鱼,那我们可以带他去海洋馆,和他一起观察鱼。
观察细节。孩子画作中的鱼开始可能都长得一个样,这是因为他只能抓住鱼的一两个突出特征,所以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细节,孩子就会发现原来这条鱼的花纹是条状的,那条鱼的花纹是圆点的;这种鱼细细的,那种鱼胖胖的……观察几次后,孩子画中的鱼的样子就会丰富起来了。
观察联系性。我们可以引导他观察鱼和鱼之间的联系,鱼和它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鱼和参观者之间的联系等。当孩子开始习惯思索“联系”的时候,其实他的思维世界就已经开始搭建了,只是一开始可能比较简单,慢慢地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多和孩子交流他的“大作”
父母可以在孩子每畫出一幅“大作”后,都表示特别好奇,在引导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每一次表达,都是在帮孩子构建他的思维体系,每次的起点和路径不同,才会让这个体系变得复杂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