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提问说明了其对于所学知识进行了思考,而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及时解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还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可见,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时,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提问,锻炼学生的的创新思维意识,引导学生做到“不懂就要问”,这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其物理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问意识;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67-02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提问反应了其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
想要激起高中生的提问热情,教师首先要激发其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科感兴趣,才会主动探索、思考与其相关的知识,在自身的知识储备解决不了遇到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自然的提出问题[1]。因此,教师可以找到教学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设置悬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一起观看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航行,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视频资料,激起学生的对于飞船运行、日食、月食等原理的好奇心,让学生投入到对于“行星的运动”、“宇宙航行”等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去,并且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所以在有疑问时,学生会主动提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例如在开展《受迫共振》部分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声音震碎玻璃杯、跨海大桥在台风中断裂等视频资料,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提问的机会,然后向学生介绍有关共振的知识。通过有趣的物理现象来导入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能夠通过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其提问积极性。
二、耐心讲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的提问,高中物理教师要耐心解答,绝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提问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学生可能会对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换过程有疑问,这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概念、公式等在带着学生回顾一遍,如果学生对该问题仍不理解,教师要有耐心,转换教学思路,将该问题在向学生讲解一遍,确保学生弄懂了该过程。又如在开展《曲线运动》部分的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在学习平抛运动中的对于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时会遇到困难,学生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可以将对于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合成与分解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该知识点。[2]如题:在距离地面5米高处的A点,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之后,落在距离起始点10米的B点处,求小球在空中运动了多久?其初速度V0是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堂上所讲授的有关平抛运动的知识: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然后解决该题目。在学生向教师提问时,教师应当积极解答学生的疑问,不应因学生的问题难度较小而不予理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提问能够推动教学活动的进程,使教学过程更加鲜活、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并且通过自主思考仍未能解决时,其向教师提问的可能性会大大增高,此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地提问问题,例如在学习《磁场》这部分知识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该部分知识,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情况的解题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将内心的想法、疑问说出来,挖掘学生的潜在可能性,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认可,以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接受情况。合理的设计教学情节,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探究磁与电之间的联系时所做的物理实验、设计的物理仪器等,例如法拉第线圈、法拉第圆盘电机以及奥斯特的小磁针偏转实验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有关的物理现象,鼓励学生自主提问[3]。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疑问等尽可能解答,让学生始终保持着探索物理世界的热情。
四、总结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提问使得课堂的主导权转移到学生手中,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意识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逻辑的锻炼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学生的提问是其对教学内容接受情况的反馈,于教师而言,对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国全:《论如何培养高中生物理课堂提问能力》,学术期刊《科学导报》2016年8期
[2]蔡立新:《平抛运动的实验设计与问题剖析》,学术期刊《新高考(高一物理)》2014年2期
[3]高芙蓉:《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反思》,学术期刊《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问意识;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67-02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提问反应了其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
想要激起高中生的提问热情,教师首先要激发其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科感兴趣,才会主动探索、思考与其相关的知识,在自身的知识储备解决不了遇到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自然的提出问题[1]。因此,教师可以找到教学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设置悬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一起观看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航行,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视频资料,激起学生的对于飞船运行、日食、月食等原理的好奇心,让学生投入到对于“行星的运动”、“宇宙航行”等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去,并且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所以在有疑问时,学生会主动提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例如在开展《受迫共振》部分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声音震碎玻璃杯、跨海大桥在台风中断裂等视频资料,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提问的机会,然后向学生介绍有关共振的知识。通过有趣的物理现象来导入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能夠通过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其提问积极性。
二、耐心讲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的提问,高中物理教师要耐心解答,绝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提问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学生可能会对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换过程有疑问,这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概念、公式等在带着学生回顾一遍,如果学生对该问题仍不理解,教师要有耐心,转换教学思路,将该问题在向学生讲解一遍,确保学生弄懂了该过程。又如在开展《曲线运动》部分的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在学习平抛运动中的对于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时会遇到困难,学生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可以将对于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合成与分解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该知识点。[2]如题:在距离地面5米高处的A点,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之后,落在距离起始点10米的B点处,求小球在空中运动了多久?其初速度V0是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堂上所讲授的有关平抛运动的知识: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然后解决该题目。在学生向教师提问时,教师应当积极解答学生的疑问,不应因学生的问题难度较小而不予理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提问能够推动教学活动的进程,使教学过程更加鲜活、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并且通过自主思考仍未能解决时,其向教师提问的可能性会大大增高,此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地提问问题,例如在学习《磁场》这部分知识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该部分知识,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情况的解题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将内心的想法、疑问说出来,挖掘学生的潜在可能性,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认可,以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接受情况。合理的设计教学情节,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探究磁与电之间的联系时所做的物理实验、设计的物理仪器等,例如法拉第线圈、法拉第圆盘电机以及奥斯特的小磁针偏转实验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有关的物理现象,鼓励学生自主提问[3]。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疑问等尽可能解答,让学生始终保持着探索物理世界的热情。
四、总结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提问使得课堂的主导权转移到学生手中,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意识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逻辑的锻炼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学生的提问是其对教学内容接受情况的反馈,于教师而言,对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国全:《论如何培养高中生物理课堂提问能力》,学术期刊《科学导报》2016年8期
[2]蔡立新:《平抛运动的实验设计与问题剖析》,学术期刊《新高考(高一物理)》2014年2期
[3]高芙蓉:《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反思》,学术期刊《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