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的本源和归宿归根结底便是生活,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来谈一谈。
一、课前亲身体验,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逐步认识、发现、总结、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紧扣教材,以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课前去亲身体验、熟悉一些生活原型,为学习数学新知创设必要的准备条件。比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分类”课前,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在这方面生活经验较少,便有意引导学生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课前到超市、商店观察各类商品的摆放,到书店观察各类书籍的摆放等,使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等到上课时学生再把课前收集的信息兴致勃勃地进行相互交流。有的学生说超市里的生活用品在一起卖;学习用品在一起卖,有的学生说集市上的蔬菜在一起卖,水果在一起卖,肉类在一起卖……这样学生课前先体验了生活中真实分类的情况,感悟分类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不想直接告诉学生“0”表示一个也没有的含义,于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来创设生活情境:①放学了,小朋友们一个个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最后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②公园草地上有三只丢弃的饮料盒,小红把它们一一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现在草地上还有几只饮料盒?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③请同学们“猜一猜”今天学习的内容会和什么有关?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生活情境的引入,为新知的教学做知识和情感上的准备。
三、开展趣味活动,产生探究兴趣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书本,二是生活。书本上有些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有的是离学生实际较远的。那么怎样才能把那些枯燥乏味、抽象未知的知识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打破书上原有例题的限制,采用生活中活生生的例题来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教学“认位置”这节课时,思考了很久到底该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个抽象的知识。联想到最近风靡全国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喜羊羊探险游戏,请学生来做喜羊羊,这样学生一看到喜羊羊会非常感兴趣。课件演示喜羊羊得到一个神秘又美丽的盒子,盒子里面装着探险的重要线索,要求喜羊羊按照线索(即位置指示)去探险,最后成功过关。通过一连串的探险活动,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然而然就被学生掌握了。联系生活设计的喜羊羊探险游戏,既紧张又神秘,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整个课堂洋溢着积极乐学的气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把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只有让数学真正贴近生活,学生才能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才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比如笔者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使枯燥的运算贴近生活,把课堂设计成了大型玩具超市,并请学生当售货员,给学生平时喜欢的各种玩具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从中任意挑选自己喜爱的两种玩具,并算出应付多少元钱。再比如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给小明家的客厅铺地砖,有两种地砖供选择,一是小地砖,边长4分米,每块8元,另外一个是大地砖,边长6分米,每块10元,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选择哪种地砖便宜,便宜多少元?学生非常乐意帮助小明解决难题。通过学生具体整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一步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学到了知识,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教学绽放异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刘集实验小学)
一、课前亲身体验,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逐步认识、发现、总结、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紧扣教材,以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课前去亲身体验、熟悉一些生活原型,为学习数学新知创设必要的准备条件。比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分类”课前,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在这方面生活经验较少,便有意引导学生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课前到超市、商店观察各类商品的摆放,到书店观察各类书籍的摆放等,使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等到上课时学生再把课前收集的信息兴致勃勃地进行相互交流。有的学生说超市里的生活用品在一起卖;学习用品在一起卖,有的学生说集市上的蔬菜在一起卖,水果在一起卖,肉类在一起卖……这样学生课前先体验了生活中真实分类的情况,感悟分类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不想直接告诉学生“0”表示一个也没有的含义,于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来创设生活情境:①放学了,小朋友们一个个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最后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②公园草地上有三只丢弃的饮料盒,小红把它们一一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现在草地上还有几只饮料盒?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③请同学们“猜一猜”今天学习的内容会和什么有关?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生活情境的引入,为新知的教学做知识和情感上的准备。
三、开展趣味活动,产生探究兴趣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书本,二是生活。书本上有些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有的是离学生实际较远的。那么怎样才能把那些枯燥乏味、抽象未知的知识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打破书上原有例题的限制,采用生活中活生生的例题来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教学“认位置”这节课时,思考了很久到底该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个抽象的知识。联想到最近风靡全国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喜羊羊探险游戏,请学生来做喜羊羊,这样学生一看到喜羊羊会非常感兴趣。课件演示喜羊羊得到一个神秘又美丽的盒子,盒子里面装着探险的重要线索,要求喜羊羊按照线索(即位置指示)去探险,最后成功过关。通过一连串的探险活动,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然而然就被学生掌握了。联系生活设计的喜羊羊探险游戏,既紧张又神秘,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整个课堂洋溢着积极乐学的气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把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只有让数学真正贴近生活,学生才能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才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比如笔者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使枯燥的运算贴近生活,把课堂设计成了大型玩具超市,并请学生当售货员,给学生平时喜欢的各种玩具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从中任意挑选自己喜爱的两种玩具,并算出应付多少元钱。再比如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给小明家的客厅铺地砖,有两种地砖供选择,一是小地砖,边长4分米,每块8元,另外一个是大地砖,边长6分米,每块10元,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选择哪种地砖便宜,便宜多少元?学生非常乐意帮助小明解决难题。通过学生具体整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一步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学到了知识,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教学绽放异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刘集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