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实践:从“感悟”走向“表达”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閱读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对文本的持续感悟、积累中,在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把握与领会中,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夹竹桃》,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中间部分,围绕“作者对夹竹桃的爱”这一主题,通过整体把握,入情入境;潜心会文,细读细悟;状物抒怀,得意得言等环节,学会感受爱、体味爱、表达爱,使言语实践从“感悟”走向“表达”。
  关键词:言语实践 感悟 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阅读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对文本的持续感悟、积累中,在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把握与领会中,学会灵活运用。
  《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散文,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经删改后的教材文本形成了一个较为鲜明的“总—分—总”结构形式,是一般叙事、写景、状物类散文常用的叙述方法。教学本课时,我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中间部分,围绕“作者对夹竹桃的爱”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文本,入情入境;潜心会文,细读细悟;状物抒怀,得意得言等环节,学会感受爱、体味爱、表达爱,使言语实践从“感悟”走向“表达”。
  一、整体把握,入情入境
  课始,我先带着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领会首尾呼应的文本结构特点。
  【片段1】
  师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你从文本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请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生 我画出了两个句子,一句是“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它却是最值得留念最值得回忆的花”,还有一句是“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从这两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师 是的,这两句话的确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师生齐读)这两句话分别放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 前后呼应。
  师 从这种前后呼应的关系中,我们能看出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构思创作的?
  生 “总分总”的结构。
  师 回答很准确!开头和结尾都是概括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那中间部分又具体写什么?我们再来读读中间部分。
  (学生读。)
  生 这部分主要写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师 是的,也就是写他喜爱夹竹桃的原因。那具体写了哪些原因?
  生 第2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第3、4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可贵,第5自然段写了夹竹桃能够引发“我”的幻想,花影奇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每篇课文在谋篇布局上都有其特点。《夹竹桃》一文“总—分—总”的结构使得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初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体验梳理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中心句,并发现其中前后呼应的特点,进而明确了文本的典型结构。之后又再次对话文本,梳理文本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各部分内容的主旨,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经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生对文本的结构、段落和层次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逐渐通过句段内容入情入境,为后面细读文本、深入品味奠定了基础。
  二、潜心会文,细读细悟
  学生从整体上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把握后,就可以引导他们品读重点段落了。处理这一环节时,我紧扣“喜爱”一词,聚焦与主题相关的三个“点”,带着学生深入文本,品词析句,力求在潜心会文,细读细悟的过程中推进文本对话,体悟作者对夹竹桃的深情。
  【片段2】
  师 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为什么作者觉得这景象“奇妙”又“有趣”?
  生 因为作者觉得夹竹桃红得像火,白得像雪,火与雪本来是不相容的,现在却融洽地开在了一起。
  师 (播放夹竹桃的图片)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画面吗?
  生 夹竹桃开花了,有的像一簇簇燃烧的火焰,充满了活力,有的像一堆堆白雪,晶莹剔透,覆盖在绿叶之上,红白相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
  师 让我们想象着那样的情景,一起来读好课文的第2自然段。(生齐读)“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这句话读起来是不是有些别扭?
  生 这句话里好像多了一个“也”字。
  师 是的,其实这篇文章被选入教材时,原文的第二自然段被删去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原文第2自然段)读了这段,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 我从“宾至如归”一词中看出作者家乡的人都喜欢种夹竹桃。
  生 我知道了作者在第1自然段里说“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原因其实是他看到夹竹桃就想到自己的家乡。
  本环节的教学聚焦夹竹桃“花色奇趣”的“点”,教师以图片视频为依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使得他们在潜心会文,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的同时,得到了实在的言语训练。另外,将《夹竹桃》原文第2自然段适时引入,引导学生在深入的对比阅读中丰富了情感体验,获得了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提升。这样的教学尝试,不仅是学生深层次领悟作者写作情怀的有力抓手,更为后面走进作家精神、体悟文本内涵做好了铺垫。
  【片段3】
  师 夹竹桃具有怎样的韧性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具体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紧扣关键词语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出示学习小贴士,生根据要求自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生 我从“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它总是一心一意地开花,不炫耀,也不张扬。
  师 你能把这样的韧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读文)你的朗读让我们似乎看到夹竹桃花开不败的情景了。   生 我从三个“在……里”,两个“从……一直到……”体会到夹竹桃生命力很旺盛,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在什么季节、什么环境里,夹竹桃都坚持开花。
  师 这些词句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 我好像看到夹竹桃在狂风暴雨里,依然昂首挺胸,毫不示弱。
  生 秋天,天气变凉了,庭院里的其他花都在瑟瑟发抖,花瓣落了一地,可是夹竹桃依然迎风怒放,生机盎然。
  师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坚强不屈……
  生 我还从“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中的两个“无”和“不”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 (出示“日日迎风吐艳”“一一奉陪”)大家觉得哪一种说法更好?
  生 我觉得“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更好,语气更强烈。
  师 像这样一连用了两个表示否定词的句子,我们称它为“双重否定句”。(板书:双重否定句)我们可以试着用一用双重否定句,比如你会将“语文课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专心致志、踊跃发言”变成一个怎样的双重否定句?
  生 语文课上,我们无人不专心致志、踊跃发言。
  师 还可以怎么说?
  生 语文课上,我们无不专心致志、踊跃发言。
  师 那如何将“我们班上的同学都特别热爱读书”这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呢?
  生 我们班上的同学无人不热爱读书。
  生 我们班上的同学无不热爱读书。
  师 要想强调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我们就可以选用“双重否定”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生读句子)夹竹桃都奉陪了哪些花呢?
  生 迎春花、玉簪花和菊花。
  师 这些花都有什么特点?
  生 都很美,但是花期都很短。
  师 (出示文中描写花儿的四字词语)读一读这些词语。作者极尽笔墨地描写了院子里的繁花,却对夹竹桃只字不提,这一段可不可以删去?
  生 不能,这是为了与夹竹桃形成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师 的确是这样,大家看第4自然段开头有个词告诉我们,作者写这些花都是为了衬托夹竹桃。哪个词?
  生 “然而”。
  师 是的,对比衬托是间接刻画事物的一种好方法。阅读的时候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多思考,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
  阅读教学不能捆绑学生的思维,需注重释放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本环节的教学聚焦夹竹桃“韧性可贵”的“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读批注、交流辨析,首先发现了“无不”“无……不……”两种表达形式的双重否定句背后包含的强烈情感因素。由此,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初步实现了言语从感悟到表达的提升;接着,教师紧扣“无不奉陪”一词,引导学生品读第3自然段,在感受作者对繁花浓墨重彩描写的同时抛出问题,从文章表达的角度探究“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一个“然而”就足以看出句意前后的转折,知道作者所要写的其实是“然而”之后的那个意思。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潜意识中就会关注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不仅明确了课文“说了什么”,更搞清楚了课文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片段4】
  师 课文不仅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可贵,还写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发了作者无限的幻想。这两部分又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呢?
  生 是通过一个过渡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引出下文的。
  师 “但是”这个词和第4自然段哪个词特别像?
  生 然而。
  师 像“但是”“然而”“可是”“尤其”这些词语,我们一定要多加关注,都有强调的作用,能够增强表达。文中的作者都有怎样的幻想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呢?
  (教师朗读“幻想”部分。)
  生 我好像看到了那些小甲虫在墙壁上夹竹桃的影子间爬来爬去,就像一只只远渡重洋的海轮。
  生 我看到了荇藻在水中摇曳的样子,还有游鱼在穿梭。
  生 我看到夹竹桃的影子映在墙上,就像水墨画一样。风一吹,这些影子就在风中自由摇摆呢!
  师 能带上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吗?(学生配乐读课文)同学们仔细品味课文第5自然段。(出示人物介绍)有没有发现这三幅幻想图似乎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微妙的联系?
  生 幻想它是世界地图,是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乘上海轮回国。
  生 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因为那个池塘可能是作者小时候游泳嬉戏的地方。
  生 幻想它是一幅墨竹,因为墨竹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文化,代表着祖国。
  ……
  师 是啊,课后同学们可以去阅读季羡林的《夹竹桃》原文和其他作品,你一定能读懂“作家卡片”中“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的内涵。
  本环节的教学聚焦夹竹桃“花影奇幻”的“点”,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过渡句”的特點,留意“但是”“然而”这些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的特殊词语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赏读三幅幻想画面,在听读想象中自主表达,在配乐中入情入境地诵读,同时补充季羡林先生在欧洲留学的有关资料,还鼓励学生阅读《夹竹桃》原文和其他作品,由文及人,通过层层深入的读、思、议、品,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触摸到了作者“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的情怀,也巧妙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表达能力。
  三、状物抒怀,得意得言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领会了课文主旨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片段5】
  师 同学们,季羡林先生被誉为“学界泰斗”,而这篇文章堪称状物抒怀的散文之范例。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呢?
  生 我知道了“总分总”的结构可以让文章更有条理,重点内容更突出。
  生 我学到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生 我还学会了如何写好过渡句。
  生 还有我们写作时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 同学们,以后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也要做到不仅关注作者写什么,还要学习作者是怎么样写的。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技巧完成一个小练笔,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
  (学生写。)
  师 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小练笔?
  生 这是油菜花开得最灿烂的时节。漫山遍野,像打翻了金色的水粉盒,泼泼洒洒的,原本被麦苗、小草占据的天地,突然之间就放射出万道光芒,到处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辉。这一抹金黄,盖过了所有的绿,亮得晃眼。顿时,田野里、河岸上、沟渠边、小路旁,一簇簇、一片片,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向远处延伸,一直伸向天边。一阵微风吹来,油菜花涌起层层金黄色的花浪。莫非是谁偷来了织女纺成的金色霞衣?
  生 夏天,向日葵绿油油的叶子又大又宽,就像一把把大大的芭蕉扇,呼扇呼扇的。微风吹来,青翠欲滴的叶面反着银光,在骄阳似火的夏天里给人一丝清凉的感觉。它的花盘四周缀满了金色的小花瓣,密密麻麻地围成一个大圆圈,像给花盘带上了金色的花环,又像太阳发出的道道金光。远远望去,一张张金色的笑脸,看起来可爱极了!
  ……
  “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我们学语文,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更要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文本,回顾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再通过小练笔尝试写出心中的感受。如此,整节课坚持从文本感知到体味表达,从文字感悟到积累运用,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学,在学中练,自始至终聚焦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积淀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新增设的“数学广角”,进一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一课教学,用数学的思维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策略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归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培养对应思想,在体验中培养抽象思想,在探究中培养化归思想,在总结中培养模型思想。  关键词:数学广角 对应 抽象 化归 模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摘 要:日本的小学国语教育一贯重视初读与精读。初读为精读确定阅读起点,通过预设误读,为精读“定向”;及时反馈,为精读“导航”。精读为初读赋予价值,纠正初读误区,扫清初读盲区,深化初读方法。初读与精读统一于个体阅读的进程中,将二者有机融于阅读教学,推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卓越阅读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初读 精读 白石范孝 单元教学  日本的小学国语教育一贯重视初读与精读,立足初读展开读书指导研究的更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磨课环节教师更关注学生“说”这一倾向,建议练就听、读、写、思四方面的基本功。营造对话情境,通过听语病、听疑惑,练就“听”的技巧;认真揣摩,通过读懂表达特点,读出文字的味道,观照“读”的视角;设计迁移训练,通过关注语言特色,着眼写作目标,把握“写”的层次;立足整体,通过提炼主问题,搭建思维阶梯,强化整体思维,聚焦“思”的重心。  关键词:对话 揣摩 迁移 整合  在当前的磨课环节,很
期刊
摘 要:对日本小学国语教材中《一朵花》一课的三篇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感受其在重视导入、关注人物、讲求对话、以生为本等教学环节中渗透的教育智慧,洞悉其在线索、“人物”侧重点、对“高潮”的处理、评价方式中投射出的教育理解,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多课时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国语教育 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 比较分析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基石。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
期刊
摘要:“认识平面图形”是学好立体图形,乃至整个几何知识的基礎。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需要学生理解其概念本质,单纯地通过看、听、说的方法不足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图形。《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教学,从以“原形”为基石,建立表象,加深认识;以“操作”为渠道,凸显本质,明确特征;以“练习”为辅助,理解概念,形成体系。  关键词:认识平面图形 原形 操作 练习  “认识平面图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是
期刊
摘要:数学游戏化学习就是把数学学习与游戏元素相结合,把“学”转化成“玩”,能够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游戏属于儿童,让数学成长儿童。通过合群的共同体建构,优化数学游戏化学习的心理机制;通过合理的情境化设计,建构数学游戏化学习的课程内容;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经历数学游戏化学习的完整体验。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 共同体建构 情境化设计 边缘性参与  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儿童在
期刊
摘要:学生在形成“科学概念”之前,头脑中已经存在“前概念”。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并运用学生的“前概念”,真实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真切把握“科学概念”的生长支点,通过迁移与逆转,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学生深度思维、深度学习,解决“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关键词:前概念 科学概念 概念教学 迁移 逆转  “前概念”是指
期刊
摘要:童话充满艺术幻想、手法拟人夸张、语言浅显生动、情节曲折完整、给人思想启迪,具有游戏般的幻想、游戏化的表达、游戏式的憧憬。让儿童在游戏中与童话相遇,通过预热游戏、数数游戏、比较游戏、删减游戏、变换游戏、模仿游戏、对比游戏、表演游戏、改换游戏、想象游戏等,让学生徜徉在童话故事中,与童话故事美好相遇。  关键词:游戏 童话 基本特征  童话是什么?《汉语大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浅显
期刊
摘 要:通过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为写话教学探寻有效策略,可通过选好切入点,做好正强化,在口语交际中激发写话兴趣;可通过对话引导积累写话素材,借助充分表达提炼写话方法,利用多元交流拓展写话深度,夯实写话内容;可通过规范表达,训练写话思维;可通过明确写话目的,在口语交际中强化写话内驱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写话教学 写话思维  低年级的写话是学生写作活动的开端。一直以来,起始学段如何开展写话教学,写话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的生成,需顺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动态生成,并根据学情逐层推进教学,实现自主学习。具体说来,可分“三步走”:自主探索,开启积极思维,进而生发持续的学习需求;自主感悟,持续促生已有认知基础上的新知;自主表达,启发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推进深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自主探索 自主感悟 自主表达  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