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班主任的素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既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教育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繁重且有意义,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班主任要努力满足社会需要
  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教师已经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与敬重已经不单单是从年龄方面来衡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导致了学生的认识和心理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这也就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既包含专业知识结构、先进的社会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公正的处世态度、正义的行为等等。其次,对待学生要充满关心和爱护但是又不能溺爱。只有获得这样的一些素质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和开展工作的前提。因此,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学习知识、了解知识、掌握和更新知识,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放自主的进行学习和工作,知识结构不老化、看待问题不僵化、处理问题方案最优化。具体的说就是教师要做到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过关,传授知识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要跟得上,道德品德修养要提升服众,政治思想觉悟要与时俱进。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班主任工作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高质高效。
  二、做好表率,用言行感染学生
  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一至十五周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初中教育阶段的特殊性:他们对教师很“崇拜”,教师的言行都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多,走得更近,模仿效应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更大。然而,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受年龄及社会阅历的制约,可能导致他们认为教师的言行都是对的,或者明知某些言行是错的,但看见教师都如此,不敢声张,慢慢的也就事实就是如此。因此,班主任要加强自己的修養,提高道德品质,用行为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所谓“德高为人范”,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只有具有胸襟开阔,做事公正有理,为人善良热情等等优秀的品德修养,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班主任要求学生要遵守班规、遵守校纪、严于守法,那么班主任首先就要以身作则,恪守职业道德,不迟到不早退,做到遵守校纪校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的典范。
  三、关爱每一个学生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取决于教师是否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还取决于教师是否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初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开始增强,思维活跃,需求也开始多样化。了解、把握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需求,有什么欢乐和苦脑,班主任工作起来才会更有目的性,才可能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抓好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工作。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与学生的平等相处也很重要。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这本身就有一种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心理感觉,就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不平等”观念,从而导致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根据他们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要善于变换自己的角色,放下“架子”,从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说知心话,做知心朋友,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那种“不平等”的感觉。好的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只有对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从心底里加深与学生沟通的欲望,才能生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教育成果。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要爱那些缺点较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使他们变得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爱在具体的实施中,就是要了解、关心学生。要想师生心灵相通,班主任就要做学生的朋友,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和支持。对学生的表现班主任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其缺点,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对其积极因素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在学生面前,切不可自以为是言过其实、以势压人、小题大做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爱是一种情感教育,不能在某些事情上苛刻地去追求,而是要通过师生的正确交往倾心交谈,逐渐让学生体会到情感,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培养班级
  要带好一个班级就要有长远的目标。作为一个班主任,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就要做好长远打算,计划好在未来的三年中的长久计划,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团结、稳定、拼搏的竞争环境下努力奋斗。给学生信心和力量,深入调查并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等等,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的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的特长与天性,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每位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班主任更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激励其成材,同时还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五、当好联系人
  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了解与学生相联系的因素,比如任课老师、家长、学校领导、社会都是与学生成长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好学生与老师、学校领导、家长和社会的联系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把学生置于一个和谐的、健康的教育氛围之中。尤其是要协调好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因为家长对其子女的影响力是最特殊的,也是最大的。然而相当数量的家长对教育常识又是一窍不通的,更谈不上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和运用,有的教育观念落后甚至错误,因此要有意识地帮助家长转变落后的或错误的教育观念,比如暴力、重男轻女、读书无用论、溺爱放任、严格限制、禁锢等等,以保证学生能够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也不仅是在班会主题课上进行,而是要贯穿到学生的课堂内外,需要所有任课老师和生活老师共同参与。  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立好志、读好书、做好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将校训贯穿于其中,使学生们真正做到有理想、有目标。例如“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4“I want to be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以读为本”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读思统一的原则。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读中思,思中读,重训练过程,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读写质量的提高。  读写结合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学生的
络,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络脉包括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旁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脉络之络是指血脉的分支部分,脉络在<灵枢>亦称为血络.狭义的络脉仅指经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鼠急性缺血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边缘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