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应鼓励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培养学生的人格,用肯定与欣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作文的“人文关怀”。
一、鼓励学生回归生活,寻找生活的真实,是作文教学落实人文关怀的核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传授写作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珍视学生的情感与体验。真实是自由的灵魂,也是作文的灵魂。唯有真实,才能动人。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是不同的,不论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平凡无奇,都是一种体验。中学生的生活圈子虽不及成年人大,他们的发现或不如成年人多,但他们内心深处也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也有自己的思考发现。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写真话,诉真情,写实感。教师应宽容学生讲一些不太好听但又非常真实的话。如:用“钱”作话题作文。有的学生会说,学生应重视品德与技能的培养,不能有过重的功利思想;有的学生会说,长大后的理想就是挣钱成富翁。面对这些观点,我们不能把成年人的人生观强加给学生,不能用一些公共道德思想去压制真实的个性化语言,更应鼓励学生不必去粉饰自己的生活,掩饰自己的感情。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珍视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才能让学生认识到伪装自己就会让自己掉入到无边的寂寞与空虚中。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回归生活的真实,回归真情,做到“我手写我心”。
鼓励学生多写身边事,不说空话。作文切忌空有架子而无血肉,学生最熟悉的事莫过于每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多听常见,就会有所感触,写来则如滔滔之水。且看一道作文题:以“感恩”为话题作文,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对这样的题目,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材,也即是要明确文题中的“恩”是指哪一种恩情。如果学生能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家庭生活来写,可写之事能信手拈来。如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同学的相助之恩,都是可写的内容。
二、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是作文教学落实人文关怀的灵魂
分析经典文章的写作目的,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如:在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梦境与现实差异,作者处境与理想的反差来感知作者的写作目的:追求个性自由,不畏权贵,不图名利。学生就会明白,写作就是真实感情的流露,表达自己的好恶褒贬是与读者对话并引起读者共鸣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能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摒弃,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的社会责任感。
指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在写作中净化心灵。言为心声,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必须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或弘扬真善美,或批判假丑恶。还是以以“感恩”为话题作文为例。在指导作文时,我们不妨设计几个问题: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去关注一下父母的辛苦?我们能和父母真诚地沟通吗?我们知道老师的工作难度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感恩,学生就明白了他们的写作目的就是在宣扬某种美德对人的影响,是要歌颂人性的美,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了褒贬的方向,就有了写作的目的,学生就能在到达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三、肯定与欣赏,是作文教学落实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评改要多肯定学生的长处,注重鼓励性。评改时,教师不能一味找学生的缺点,而应多肯定学生的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和鼓舞,老师应唤醒学生的学习渴望和热情。一句肯定性的评语,可以给学生极大的鼓舞,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茅盾的语文老师曾给茅盾的作文写下极具鼓励性的溢美之词: “好笔力,好见地,谈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心,勉成大器。”这样的评语比空洞的评改多了许多的温情。
评改要用欣赏的眼光。评改学生作文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大到立意选材布局,小到用词造句,都是赞美的对象。比如我们可以就学生某个修辞写下洋溢着喜悦的评语:“你的这个比喻让我眼前一亮。”“你的词汇,让我见识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博大。”这样的评语,可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并把这种感受自觉内化成为前进的动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鼓励学生回归生活,寻找生活的真实,是作文教学落实人文关怀的核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传授写作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珍视学生的情感与体验。真实是自由的灵魂,也是作文的灵魂。唯有真实,才能动人。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是不同的,不论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平凡无奇,都是一种体验。中学生的生活圈子虽不及成年人大,他们的发现或不如成年人多,但他们内心深处也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也有自己的思考发现。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写真话,诉真情,写实感。教师应宽容学生讲一些不太好听但又非常真实的话。如:用“钱”作话题作文。有的学生会说,学生应重视品德与技能的培养,不能有过重的功利思想;有的学生会说,长大后的理想就是挣钱成富翁。面对这些观点,我们不能把成年人的人生观强加给学生,不能用一些公共道德思想去压制真实的个性化语言,更应鼓励学生不必去粉饰自己的生活,掩饰自己的感情。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珍视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才能让学生认识到伪装自己就会让自己掉入到无边的寂寞与空虚中。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回归生活的真实,回归真情,做到“我手写我心”。
鼓励学生多写身边事,不说空话。作文切忌空有架子而无血肉,学生最熟悉的事莫过于每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多听常见,就会有所感触,写来则如滔滔之水。且看一道作文题:以“感恩”为话题作文,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对这样的题目,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材,也即是要明确文题中的“恩”是指哪一种恩情。如果学生能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家庭生活来写,可写之事能信手拈来。如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同学的相助之恩,都是可写的内容。
二、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是作文教学落实人文关怀的灵魂
分析经典文章的写作目的,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如:在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梦境与现实差异,作者处境与理想的反差来感知作者的写作目的:追求个性自由,不畏权贵,不图名利。学生就会明白,写作就是真实感情的流露,表达自己的好恶褒贬是与读者对话并引起读者共鸣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能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摒弃,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的社会责任感。
指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在写作中净化心灵。言为心声,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必须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或弘扬真善美,或批判假丑恶。还是以以“感恩”为话题作文为例。在指导作文时,我们不妨设计几个问题: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去关注一下父母的辛苦?我们能和父母真诚地沟通吗?我们知道老师的工作难度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感恩,学生就明白了他们的写作目的就是在宣扬某种美德对人的影响,是要歌颂人性的美,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了褒贬的方向,就有了写作的目的,学生就能在到达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三、肯定与欣赏,是作文教学落实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评改要多肯定学生的长处,注重鼓励性。评改时,教师不能一味找学生的缺点,而应多肯定学生的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和鼓舞,老师应唤醒学生的学习渴望和热情。一句肯定性的评语,可以给学生极大的鼓舞,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茅盾的语文老师曾给茅盾的作文写下极具鼓励性的溢美之词: “好笔力,好见地,谈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心,勉成大器。”这样的评语比空洞的评改多了许多的温情。
评改要用欣赏的眼光。评改学生作文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大到立意选材布局,小到用词造句,都是赞美的对象。比如我们可以就学生某个修辞写下洋溢着喜悦的评语:“你的这个比喻让我眼前一亮。”“你的词汇,让我见识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博大。”这样的评语,可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并把这种感受自觉内化成为前进的动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