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7例行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男22例,女15例;年龄16~55岁,平均43.7岁.全部病例行血管造影三维CT检查、17例行椎间盘造影检查,确定责任椎间盘为L5S121例,L4-5 11例,L3-4 2例,L2-3 2例,L1-2 1例.29例经腹腔人路、8例经腹膜后入路行椎
【机 构】
:
421001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421001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421001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421001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42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7例行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男22例,女15例;年龄16~55岁,平均43.7岁.全部病例行血管造影三维CT检查、17例行椎间盘造影检查,确定责任椎间盘为L5S121例,L4-5 11例,L3-4 2例,L2-3 2例,L1-2 1例.29例经腹腔人路、8例经腹膜后入路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器融合,3例以骨盆重建钛板固定.术后3、6、12个月通过X线或CT观察植骨融合情况,3个月时采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0~14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50~300 ml,平均120 ml;住院时间7~12d,平均8d.2例经腹腔入路患者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全部病例随访6~35个月,平均18.7个月.疗效为优23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91.9%(34/37).23例于术后3个月、12例于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2例术后6个月时椎间前缘高度丢失1.3mm和1.9 mm,无明显不适症状,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无内植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经腹腔入路术后肠梗阻相对多见.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应考虑术者经验和下腰椎前方大血管的解剖位置。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血小板是血液系统内主要的细胞成分,在维持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调节机体的凝血功能.潜水作业后减压不当致使溶解在体内的高分压惰性气体未能充分脱饱和引起血液及机体组织一系列病理变化,尤其是微循环系统.近年来研究表明,气泡累及微循环系统时,血浆血栓素TXA2浓度升高,刺激血小板聚集,加重减压病[1].以往文献对急性重型减压病继发凝血机制障碍鲜有报道,我院自1981年治疗潜水减压病以来,首次发现本种
综述了基于大数据构建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大数据预测模型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为未来探索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好的综合监测预警系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在`九五’及`十五’伊始培育成包括粉果类番茄品种佳粉 17号和佳粉16号,红果硬肉耐贮运品种佳红4号,樱桃番茄京丹1号、京丹2号、京丹3号和京丹5
采用从日本进口的MISANSUI MULTI 60、MISANSUI MULTI10 0和从美国进口的Toro EA5 10 12 4滴灌带在番茄土壤栽培中进行试验 ,以不铺设滴 (喷 )灌带人工浇灌作为对照。试验结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21%[1],其中3.9%~7.5%为高能量损伤所致[2].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高能量损伤的骨盆骨折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高能量损伤的骨盆骨折常合并血管、神经及其他脏器的损伤,其死亡率可达20%~60%[3-5],有文献报道可高达70%[6].我们就本期关于骨盆骨折的文章和临床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几点建议供同仁参考。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江苏某潜水公司潜水员,潜水工龄2年.2009年9月3日9:30左右于内河打捞沉船,水深18 m,着三螺栓通风式潜水装具,使用高压水枪冲击淤泥,劳动作业强度为重度,水下作业时间2h,未经减压直接出水.出水卸装后,当即出现小腹剧烈疼痛.不久腹部、背部、双上肢前臂内侧部皮肤大面积紫红色斑块.14:00时前往医院就诊,15:00时开始再加压治疗,使用0.18 MPa吸氧方案,治
基于Donabedian的三维质量理论,对慢性病延续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综述,分别从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3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下
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成立于1987年7月8日,当时名称为"中华医学会航空医学学会"[1].1996年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改为现名.继本分会成立之后,从1987年12月至1989年11月,相继有吉林、北京、四川、湖北、上海、江苏和陕西等7个省(市)的中华医学会分会航空医学学会成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