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早期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年龄≥65岁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feng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术后早期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年龄≥65岁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行PTGD拔除引流管72 h后行LC,设为PTGD+早期LC组;患者行PTGD拔除引流管5~14 d后行LC设为PTGD+延期LC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两组患者LC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分析。(3)两组患者LC手术前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67岁,年龄范围为65~70岁。80例患者中,PTGD+早期LC组40例,PTGD+晚期LC组40例。(1)手术情况:PTGD+早期LC组患者L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15)min、(29±11)mL、(18.9±1.6)d,PTGD+晚期LC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8±13)min、(69±11)mL、(27.7±4.8)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68,16.219,11.000,P<0.05)。(2)两组患者LC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分析:PTGD+早期LC组患者LC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53±11)U/L、(203±40)U/L、(128±22)U/L、(19±6)U/L、(86±21)μmol/L,LC术后24 h上述指标分别为(26±5)U/L、(83±23)U/L、(29±3)U/L、(11±5)U/L、(27±7)μmol/L;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62,16.448,28.199,6.478,16.857,P<0.05)。PTGD+晚期LC组患者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54±12)U/L、(203±48)U/L、(130±24)U/L、(19±6)U/L、(85±20)μmol/L,LC术后24 h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29±5)U/L、(151±36)U/L、(53±7)U/L、(17±3)U/L、(31±8)μmol/L;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22,5.481,2.169,1.988,15.855,P<0.05)。PTGD+早期LC组和PTGD+晚期LC组患者LC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9,0.000,0.389,0.000,0.218,P>0.05);两组患者LC术后24 h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3,10.067,19.931,6.508,2.380,P<0.05)。(3)两组患者LC手术前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PTGD+早期LC组患者LC术前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71±9)ng/L、(82±9)ng/L、(137±16)ng/L、(75±6)ng/L、(67±9)μg/L,LC术后24 h上述指标分别为(87±13)ng/L、(97±9)ng/L、(81±19)ng/L、(145±6)ng/L、(85±6)μg/L;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00,7.454,14.259,52.175,10.525,P<0.05)。PTGD+晚期LC组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71±9)ng/L、(82±10)ng/L、(145±28)ng/L、(75±6)ng/L、(67±10)μg/L,LC术后24 h上述指标分别为(145±7)ng/L、(135±16)ng/L、(101±18)ng/L、(146±9)ng/L、(113±10)μg/L,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079,17.766,8.360,41.525,27.578,P<0.05)。PTGD+早期LC组和PTGD+晚期LC组患者LC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0,0.000,1.569,0.000,0.000,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44,13.092,4.833,15.185,P<0.05)。(4)随访情况:8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3个月,PTGD+早期LC组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胆道损伤、1例切口感染;PTGD+晚期LC组9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3例胆道损伤、3例多器官衰竭、2例切口感染、1例死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

结论

对于年龄≥65岁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PTGD拔除引流管后早期行LC能缩短LC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效保护肝功能,降低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减少术后短期并发症。

其他文献
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外科手术已取得长足进步。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已被指南推荐为临床常规应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也令人鼓舞。然而,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日趋成熟并达到高位平台期,通过手术技术改进和提高带来的患者获益已凸显瓶颈。要实现腹腔镜胃癌外科跨越式发展,亟需引入当今高科技前沿技术,改变固有的"经验依赖型外科"范式;加强跨领域协同合作将是突破腹腔镜技术发展瓶颈的关键,也是未来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8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7~86岁。189例患者中,50例行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其中23例术前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重建组,27例术前未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对照组;139例行腹腔镜非复杂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4—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02例原发性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17例,女185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2~91岁。702例患者中,39例术中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ICG组;663例术中未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非ICG组。
近年来,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疗效突出,对特定患者可显示极好的肿瘤退缩和长期疾病控制,在肺癌等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ICIs在胃癌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是否合理可行,目前尚未明了,笔者就此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中转开腹时机(早期和延迟中转开腹)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6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20~84岁。119例患者中,82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后≤60 min中转开腹,设为早期中转开腹组;37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肝内胆管癌(ICC)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9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7例,女83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37~79岁。190例患者中90例为不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非手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6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9~84岁。患者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即右半结肠D3+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感染及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1年内根据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9例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TM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16例,女123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35~89岁。339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未发现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肿大。其中173例患者行保留LCA的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47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2例,女100例;年龄为(57±11)岁,年龄范围为17~85岁。472例患者术前均行消化道造影、MRI、CT或胃肠镜检查,并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癌。472例患者中,241例行达芬奇机
右半结肠癌是一类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也是患者唯一治愈希望。近年来手术方式的改进是结肠癌外科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开展腹腔镜手术还是传统开放手术、肠段切除范围、施行D3根治术还是全结肠系膜切除术、选择动脉导向还是静脉导向、幽门下淋巴结(第6组淋巴结)是否清扫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且多数问题目前尚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证。同时,鉴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较为复杂、并有较大的手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