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謂夏至有雨三伏熱,香港的夏天既炎熱又多雨,只好走一些簡單的沿岸路線,方便隨時撤退之餘,也可以吹吹海風,消解酷暑。大埔馬屎洲是香港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巖園區的一部分,難度不高之餘,還有精彩的地質景觀供遊人欣賞,值得一探。
魷魚與貓
想前往馬屎洲,先在大埔墟乘小巴到三門仔,這條蜑家漁村原位於白沙頭東部近白排角,當時白沙頭洲和伯公咀之間有兩個小島,形成三條小水道,連接船灣與赤門,所以名為「三門仔」,後來因為興建水庫的緣故,政府將村民安置至近鹽田仔的位置,一直延續至今,數來這已經是近60年前的事。
穿過三門仔的入口,村內有「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和「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分別講述新界東北區漁民的生活習俗以及三門仔一帶的地質、生態及歷史,介紹十分詳盡,只是畢竟以硬性資料為主,同行的友人興致不大,反而被館外的香氣吸引,一路追溯而至,發覺有漁民在曬魷魚,搭訕後得知,原來新界東北海域一帶有很多魷魚,三門仔還有漁排專門帶遊客出海釣魷魚。
三門仔另一個特色是非常多貓,走廊上、木箱上、鞋櫃上、每個角落都有貓咪的身影,甚至那個「為免滋擾附近居民,請低聲談話」的牌子上,畫的也是貓,可見三門仔實在是個不遜於大澳的「貓村」。
沙洲是條橋
逗完貓後,我們在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與大埔地質教育中心中間的公廁附近找到往馬屎洲的路牌,一路順着指示走,抵達連接三門仔與馬屎洲的連島沙洲,連島沙洲又名連島壩,泛指由沉積作用形成,連接兩處陸地的沙洲。因為潮漲時沙洲會被海水淹蓋,所以出發前務必先查看天文台的潮汐漲退時間表。
貴為世界地質公園,馬屎洲的沉積岩可追溯至二疊紀時期(約2億9千萬至2億5千萬年前),比侏羅紀時期還要早一億年,島上設有自然教育徑,全長1.5公里,沿線有多個景點,包括香港最古老的沉積岩、「七彩泥岩」、岩石的「香腸狀結構」等等,每個景點旁邊皆設有解說板,可以一邊遠足一邊學習地理知識。
兩山之間
我不是地理專家,沒有拿着放大鏡,仔細觀看石頭的紋路,倒是留意到教育徑一側的怪石與背後的馬鞍山互相配合,風光旖旎,而小島的另一側亦可以看見八仙嶺的開揚全景,夾雜在兩大香港名山之中,馬屎洲真算是得天獨厚。
唯一遺憾的是回程之際碰到野狗,初時見牠慢慢走過來,猜想暫時留在原地,不刺激牠的話問題不大,怎料牠還是忽然奔過來,咬了朋友一口,雖然不嚴重,但還是要到醫院打破傷風針。大家遠足之時,還是最好帶備行山杖,不是要你主動攻擊,只是讓野狗有所顧忌,這樣才有時間慢慢退開。
魷魚與貓
想前往馬屎洲,先在大埔墟乘小巴到三門仔,這條蜑家漁村原位於白沙頭東部近白排角,當時白沙頭洲和伯公咀之間有兩個小島,形成三條小水道,連接船灣與赤門,所以名為「三門仔」,後來因為興建水庫的緣故,政府將村民安置至近鹽田仔的位置,一直延續至今,數來這已經是近60年前的事。
穿過三門仔的入口,村內有「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和「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分別講述新界東北區漁民的生活習俗以及三門仔一帶的地質、生態及歷史,介紹十分詳盡,只是畢竟以硬性資料為主,同行的友人興致不大,反而被館外的香氣吸引,一路追溯而至,發覺有漁民在曬魷魚,搭訕後得知,原來新界東北海域一帶有很多魷魚,三門仔還有漁排專門帶遊客出海釣魷魚。
三門仔另一個特色是非常多貓,走廊上、木箱上、鞋櫃上、每個角落都有貓咪的身影,甚至那個「為免滋擾附近居民,請低聲談話」的牌子上,畫的也是貓,可見三門仔實在是個不遜於大澳的「貓村」。
沙洲是條橋
逗完貓後,我們在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與大埔地質教育中心中間的公廁附近找到往馬屎洲的路牌,一路順着指示走,抵達連接三門仔與馬屎洲的連島沙洲,連島沙洲又名連島壩,泛指由沉積作用形成,連接兩處陸地的沙洲。因為潮漲時沙洲會被海水淹蓋,所以出發前務必先查看天文台的潮汐漲退時間表。
貴為世界地質公園,馬屎洲的沉積岩可追溯至二疊紀時期(約2億9千萬至2億5千萬年前),比侏羅紀時期還要早一億年,島上設有自然教育徑,全長1.5公里,沿線有多個景點,包括香港最古老的沉積岩、「七彩泥岩」、岩石的「香腸狀結構」等等,每個景點旁邊皆設有解說板,可以一邊遠足一邊學習地理知識。
兩山之間
我不是地理專家,沒有拿着放大鏡,仔細觀看石頭的紋路,倒是留意到教育徑一側的怪石與背後的馬鞍山互相配合,風光旖旎,而小島的另一側亦可以看見八仙嶺的開揚全景,夾雜在兩大香港名山之中,馬屎洲真算是得天獨厚。
唯一遺憾的是回程之際碰到野狗,初時見牠慢慢走過來,猜想暫時留在原地,不刺激牠的話問題不大,怎料牠還是忽然奔過來,咬了朋友一口,雖然不嚴重,但還是要到醫院打破傷風針。大家遠足之時,還是最好帶備行山杖,不是要你主動攻擊,只是讓野狗有所顧忌,這樣才有時間慢慢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