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基本颜色词的词义形成过程中,隐喻及转喻认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中韩基本颜色词"红- "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隐喻、转喻意义两个方面对"红- "的语义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揭示了中韩两国在红色的认知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并对其原因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汉语;韩语;红色;认知语义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15-03
引言
认知语义学是从认知角度对语义进行研究,它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并以原型为中心形成语义范畴。就基本颜色词而言,其基本义通常是人们对具体颜色的认知,可视为原型意义。颜色的原型意义在各民族语言中大多相同,具有共性。汉语“红”的基本义是“像鲜血的颜色”[1],我们可将其视为“红”的原型意义,而韩语中” ”(红)的基本义是“像鲜血或夕阳的颜色”( )[2],二者大致相同。颜色词正是以这种原型意义为基础,通过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向外发散,形成了不同的词义。
一、颜色词与隐喻、转喻认知
(一)颜色词的隐喻认知
当代认知科学普遍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3]。
Lakeoff &Johnson认为,隐喻是以人们所感知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其本质是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作为隐喻基础的相似性可以分为客观存在的相似性和人们主观感受的相似性[4]。如果单从颜色隐喻来看,可以说是由颜色引起的心理意象与颜色词所修饰的事物产生的心理意象的相似度。例如“红”,红色是非常醒目的颜色,可以刺激人的神经,令人产生兴奋的情绪,而人们在害羞或生气时,由于血压上升,面色发红,于是通过隐喻认知,“红”由颜色域投射到心理情感域,生成了“害羞,生气”之义,如:“羞得脸通红”,“我们没红过脸”等。
(二)颜色词的转喻认知
当代认知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同为重要的认知机制,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以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为认知基础,指在同一认知域中用较易感知的部分来理解整体或整体的另一部分,即转喻是用一个实体代替另一个实体,主要具有指称功能。
转喻体现在颜色词中,就是用颜色代替参与认知的相关事物,比如“绿肥红瘦”,“红颜”中的“红”分别指代花及年轻女性,其背后是存在认知理据的,即自然界中的花多呈红色或较鲜艳的色彩,而中国古代女子常用红色的胭脂化妆,因此产生了这些用法。
总之,隐喻和转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模式,是词义的扩展和延伸的重要认知机制,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语言。而颜色作为基本范畴,借助这两种认知模式,发展了众多的引申意义。
二、“红”与“ ”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红”的认知语义
在汉语中,“红”表示“像鲜血的颜色”,这是其原型意义。在五行说中,赤为正色,在封建社会属于特权阶级使用的颜色。可以说,从古至今红色都是汉民族最常用也是最喜用的一种颜色,它寄托着中华民族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正因为汉民族对红色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它具有非常丰富的认知语义。
1.“红”的隐喻意义
(1)喜庆,吉利
由于人们可以从红色联想到太阳和火的颜色,而太阳和火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都是热烈的,充满活力的,它们共同促进了人类的兴盛与发展,因此,中国人喜欢用红色来象征喜庆、吉利。例如:中国人在春节这样的喜庆日子要挂上红灯笼,贴红对联;传统的中国婚礼以红色为主调,贴红喜字,用红被面,新娘从头到脚都穿红等,这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有婚后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寓意。
(2)成功,走运,受欢迎
由“喜庆、吉利”之义又进一步引伸出“成功,走运,受欢迎”的意思。在封建社会,红色属于特权阶级使用的颜色。唐制规定朝廷命官五品以上才能服朱服,能穿上这类“品色衣”意味着成功。于是,“红色”有了“成功,走运”之义。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常见到“红运,红榜”等表达。
从光学角度看,红色是光谱中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的一种色彩,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和重视”,因此,在“成功,走运”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受重视、受欢迎”之义。比如:“走红,红人”。
(3)羡慕,嫉妒
在“成功,走运,受欢迎”之义的基础上,“红”进一步扩展出“羡慕,嫉妒”之义,如“眼红,红眼病”等。
(4)繁荣,充满活力
由“喜庆、热烈”之义还可以引伸出“繁荣,充满活力”之义,用来比喻一派繁荣景象,如“生意红火,满堂红”等。
(5)革命,先进,无产阶级
由红色可以联想到战火和鲜血的颜色,而革命斗争往往是流血的斗争,因此,近代常用红色象征革命斗争。该语义与19世纪中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红色”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含有政治内容的色彩,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对红色望而生畏[5]。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浪潮下,“红色”的“革命”义也传遍华夏大地,产生了一系列红色政治褒义词,如“红军、红区”等。
(6)忠诚,坚毅
因为红色是血的颜色,所以容易引申出“忠贞,至诚”之义。在中国的戏曲脸谱艺术中以红色象征忠勇、至诚之人,如三国时期的关羽、宋代的赵匡胤等,脸谱多为红脸或以红色为主。体现在语言中,有“赤胆忠心、赤忱”等。
(7)一无所有,光着
红色也有“一无所有,光着”之义,如“赤裸裸,赤身裸体”等。
(8)亏损,负债
在账簿上登记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时,由于用红笔书写,因此称之为“赤字”,红色也就获得了“亏损,负债”之义。
(9)害羞,生气
“红”通过隐喻认知模式,由颜色域映射到心理情感域就可以生成“害羞,生气”之义,比如:“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等。
(10)危险,警示
红色是鲜血的颜色,血使人联想到危险和紧张。在中国,直至今日,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在公判之后,在其胸前所挂的名字牌上要用红色划上大叉,发布公告时,在其姓名上打上大红勾。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有“赭衣”一说。
在社会生活中,红色是交通信号颜色,红灯象征危险;消防车及灭火器也为红色,起到警示作用。这也与红色的自身属性有关,因为红色是饱和度和纯度最高的颜色,能够提醒人们危险的存在。
(11)色情,淫秽
“红灯区”中的“红”表示色情、欲望之义,“红”的这一否定义是西方文化传播的结果。但这在汉语中仅仅是一种固定的用法,中国人更多是用黄色象征“色情、淫秽”。
(12)俗世,人间
佛教把喧闹繁华的人间世界称为“红尘”,因此有“看破红尘”这类说法。
2.“红”的转喻意义
(1)象征喜庆的红布
中国自古崇尚红色,在有庆贺之事时多着红衣;在传统婚礼中,新娘头戴“红布”制成的盖头;各种剪彩仪式上的“彩头”也是用“红布”制成的。“红布”与“喜事”的高频同现加深了人们对两者相关性的印象,并且在认知中优先得到突显,通过转喻认知模式,衍生出“象征喜庆的红布”之义,出现了“披红,挂红”等词语。
(2)花
由于自然界中的花多呈红色或较鲜艳的颜色,因此人们也用红色指代花,如“绿肥红瘦”。
(3)年轻女子
由于古代女子常用红色胭脂化妆,因此,在汉语中常借红色形容青春美貌的女子,如:“红颜知已”。
(二)“ ”(红)的认知语义
在韩语中,“ ”的基本义是“像鲜血或夕阳的颜色”,这是其原型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一些政治原因,韩国人比较忌讳红色,因此,红色在韩语中更多是带有贬义,但是自2002年日韩世界杯以来,随着红魔拉拉队的激情演绎,红色渐渐被韩国人接受并喜爱,他们逐渐将红色视为热情、团结的象征。
1.“ ”的隐喻意义
(1)害羞,生气
人们在害羞或生气时,血压会随之上升,面色逐渐泛红,因此“ ”引伸出“害羞,生气”之义。因为是心理情绪的反映,所以常常与最容易反映情绪的身体器官:脸,眼睛,耳朵等词连用。如: .(羞得脸通红); .(羞得耳根发红)
(2)危险,警示
由于红色让人联想到“血”,因此韩国人将红色与危险联系起来,并借此表示“警示”,比如:用“ (赤信号)”象征“危险”;在竞技场上运动员犯规时,裁判也会出示红牌罚他下场以示警告。
(3)色情,淫秽
在韩语中,红色象征“色情,淫秽”之义,将淫秽书刊称为“ ”,红灯区称为“ ”。
(4)毫无保留,光着
红色可以让人联想到“完全裸露在外的微微发红的身体”,由此引伸出“一无所有,毫无保留”之义。例如:“ .(赤裸裸地全部说了出来)”;“ ”(一无所有的贱民)。
(5)亏损
在韩语中,称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为“ (赤字)”,其中的“赤”表示“亏损”之义。
(6)吉祥
韩国民间有借红色求平安吉祥的风俗习惯,比如在拜佛时,将红绳放在佛像前或是祭坛边,为自己求平安;也有冬至时,做红豆粥抹在门上,借红色驱邪除病等[6]。
(7)贪念
红色也象征欲望与贪念,比喻人们为了谋求某种利益而不顾一切的样子,如:“ .”形容财迷心窍。
(8)程度非常深
在韩语中,“ ”含有“程度非常深”之义,比如“”比喻弥天大谎,“ ”指大白天,这是韩语中比较独特的用法。
(9)共产主义
在韩国,红色也象征“共产主义”。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在韩国,与红色相关的政治词汇都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 ”比喻共产主义思想,“ ”表示“使其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加之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南北对峙的局面,红色成为朝鲜的象征,因此红色是韩国人非常忌讳的颜色。
(10)激情,团结
2002年的世界杯上,“红魔”( )拉拉队以其近乎狂热的激情为韩国队助威呐喊,他们的热情与凝聚力震惊了全世界。自此,韩国人对红色的厌恶也逐渐消退,原本作为意识形态的符号而存于心中的红色渐渐转为一种激情与团结的象征,韩民族也开始接受并认同红色。
2.“ ”的转喻意义
(1)女子
韩国也有借红色指代女子的用法,如“ (红一点)”,比喻夹杂在多名男子中间的一名女子,这最初引自王安石《咏石榴花》中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2)共产主义者,亲北势力
在韩国,红色是象征“共产主义”的符号,这种极强的相关性通过转喻认知模式,生成“共产主义者,亲北势力”之义,“ ”指共产党及亲北势力。
三、“红”与“ ”的认知语义对比
由上文分析可知,中韩两个民族对红色的认知有共性,也有个性。现简单构图如下:
如表所示,在共计19个义项中,包含7个共同义项,存在共性的主要原因是两个民族同属汉字文化圈,色彩观都受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都将火视作红色的代表,同时也把红色与太阳、鲜血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共核。
尽管红色在中韩文化中的语义存在一定共性,但是中国人对红色深深的喜爱远非韩国人所能比拟。红色不仅是中国国旗的底色,也是党旗、军旗的底色,可以说,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也是中国的代表色。汉语中的“红”集“吉祥、成功、喜庆、繁荣、忠诚、先进”于一身,不仅语义丰富,而且大多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红色在中国如此受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喜好是由古时的血崇拜、火崇拜、日崇拜发展而来的。其次,对红色的热爱又源于中华民族对祖先炎帝的崇拜。炎帝又叫赤帝,以火得名,火为赤色,因此人们常以火作为红色的代表。另外,周朝崇尚赤,王公贵族以朱为服色;唐代命官五品以上服装为朱服。因此,红色又含高贵之义[7]。再次,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从近代起红色在中国就象征“革命、先进、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因此红色也表示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相比之下,尽管韩国人同属汉字文化圈,崇尚五色观,将红色视为正色,将火作为红色的代表,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韩民族对红色的理解与情感也随着时代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红色在韩国成了“共产主义、亲北势力”的象征符号,长期以来红色都是韩民族非常忌讳的颜色,在“ ”的认知语义中,绝大多数带有贬义。韩民族对红色的这种消极情绪随着2002年世界杯上“红魔”拉拉队的激情演绎而有所好转,自此,红色在韩国人心中逐渐转化成了激情与力量的象征。
结语
由于中韩两个民族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和认知机制,且在语言和文化上有共同之处,所以红色的认知语义有重合之处;但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两国对红色的理解也存在诸多差异。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同一民族对于颜色的认知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就提醒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颜色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含义以及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63.
[2]李基文.东亚新国语辞典[M].首尔:斗山东亚出版社,2005:1105.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06.
[4]娄捷.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词义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0.
[6]韩国文化象征词典[M].首尔:东亚出版社,1992:385-387.
[7]王淑侠.汉英语言中红色颜色词的文化对比分析[J].武汉:武汉文化研究,2008:9.
关键词:汉语;韩语;红色;认知语义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15-03
引言
认知语义学是从认知角度对语义进行研究,它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并以原型为中心形成语义范畴。就基本颜色词而言,其基本义通常是人们对具体颜色的认知,可视为原型意义。颜色的原型意义在各民族语言中大多相同,具有共性。汉语“红”的基本义是“像鲜血的颜色”[1],我们可将其视为“红”的原型意义,而韩语中” ”(红)的基本义是“像鲜血或夕阳的颜色”( )[2],二者大致相同。颜色词正是以这种原型意义为基础,通过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向外发散,形成了不同的词义。
一、颜色词与隐喻、转喻认知
(一)颜色词的隐喻认知
当代认知科学普遍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3]。
Lakeoff &Johnson认为,隐喻是以人们所感知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其本质是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作为隐喻基础的相似性可以分为客观存在的相似性和人们主观感受的相似性[4]。如果单从颜色隐喻来看,可以说是由颜色引起的心理意象与颜色词所修饰的事物产生的心理意象的相似度。例如“红”,红色是非常醒目的颜色,可以刺激人的神经,令人产生兴奋的情绪,而人们在害羞或生气时,由于血压上升,面色发红,于是通过隐喻认知,“红”由颜色域投射到心理情感域,生成了“害羞,生气”之义,如:“羞得脸通红”,“我们没红过脸”等。
(二)颜色词的转喻认知
当代认知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同为重要的认知机制,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以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为认知基础,指在同一认知域中用较易感知的部分来理解整体或整体的另一部分,即转喻是用一个实体代替另一个实体,主要具有指称功能。
转喻体现在颜色词中,就是用颜色代替参与认知的相关事物,比如“绿肥红瘦”,“红颜”中的“红”分别指代花及年轻女性,其背后是存在认知理据的,即自然界中的花多呈红色或较鲜艳的色彩,而中国古代女子常用红色的胭脂化妆,因此产生了这些用法。
总之,隐喻和转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模式,是词义的扩展和延伸的重要认知机制,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语言。而颜色作为基本范畴,借助这两种认知模式,发展了众多的引申意义。
二、“红”与“ ”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红”的认知语义
在汉语中,“红”表示“像鲜血的颜色”,这是其原型意义。在五行说中,赤为正色,在封建社会属于特权阶级使用的颜色。可以说,从古至今红色都是汉民族最常用也是最喜用的一种颜色,它寄托着中华民族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正因为汉民族对红色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它具有非常丰富的认知语义。
1.“红”的隐喻意义
(1)喜庆,吉利
由于人们可以从红色联想到太阳和火的颜色,而太阳和火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都是热烈的,充满活力的,它们共同促进了人类的兴盛与发展,因此,中国人喜欢用红色来象征喜庆、吉利。例如:中国人在春节这样的喜庆日子要挂上红灯笼,贴红对联;传统的中国婚礼以红色为主调,贴红喜字,用红被面,新娘从头到脚都穿红等,这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有婚后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寓意。
(2)成功,走运,受欢迎
由“喜庆、吉利”之义又进一步引伸出“成功,走运,受欢迎”的意思。在封建社会,红色属于特权阶级使用的颜色。唐制规定朝廷命官五品以上才能服朱服,能穿上这类“品色衣”意味着成功。于是,“红色”有了“成功,走运”之义。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常见到“红运,红榜”等表达。
从光学角度看,红色是光谱中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的一种色彩,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和重视”,因此,在“成功,走运”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受重视、受欢迎”之义。比如:“走红,红人”。
(3)羡慕,嫉妒
在“成功,走运,受欢迎”之义的基础上,“红”进一步扩展出“羡慕,嫉妒”之义,如“眼红,红眼病”等。
(4)繁荣,充满活力
由“喜庆、热烈”之义还可以引伸出“繁荣,充满活力”之义,用来比喻一派繁荣景象,如“生意红火,满堂红”等。
(5)革命,先进,无产阶级
由红色可以联想到战火和鲜血的颜色,而革命斗争往往是流血的斗争,因此,近代常用红色象征革命斗争。该语义与19世纪中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红色”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含有政治内容的色彩,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对红色望而生畏[5]。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浪潮下,“红色”的“革命”义也传遍华夏大地,产生了一系列红色政治褒义词,如“红军、红区”等。
(6)忠诚,坚毅
因为红色是血的颜色,所以容易引申出“忠贞,至诚”之义。在中国的戏曲脸谱艺术中以红色象征忠勇、至诚之人,如三国时期的关羽、宋代的赵匡胤等,脸谱多为红脸或以红色为主。体现在语言中,有“赤胆忠心、赤忱”等。
(7)一无所有,光着
红色也有“一无所有,光着”之义,如“赤裸裸,赤身裸体”等。
(8)亏损,负债
在账簿上登记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时,由于用红笔书写,因此称之为“赤字”,红色也就获得了“亏损,负债”之义。
(9)害羞,生气
“红”通过隐喻认知模式,由颜色域映射到心理情感域就可以生成“害羞,生气”之义,比如:“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等。
(10)危险,警示
红色是鲜血的颜色,血使人联想到危险和紧张。在中国,直至今日,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在公判之后,在其胸前所挂的名字牌上要用红色划上大叉,发布公告时,在其姓名上打上大红勾。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有“赭衣”一说。
在社会生活中,红色是交通信号颜色,红灯象征危险;消防车及灭火器也为红色,起到警示作用。这也与红色的自身属性有关,因为红色是饱和度和纯度最高的颜色,能够提醒人们危险的存在。
(11)色情,淫秽
“红灯区”中的“红”表示色情、欲望之义,“红”的这一否定义是西方文化传播的结果。但这在汉语中仅仅是一种固定的用法,中国人更多是用黄色象征“色情、淫秽”。
(12)俗世,人间
佛教把喧闹繁华的人间世界称为“红尘”,因此有“看破红尘”这类说法。
2.“红”的转喻意义
(1)象征喜庆的红布
中国自古崇尚红色,在有庆贺之事时多着红衣;在传统婚礼中,新娘头戴“红布”制成的盖头;各种剪彩仪式上的“彩头”也是用“红布”制成的。“红布”与“喜事”的高频同现加深了人们对两者相关性的印象,并且在认知中优先得到突显,通过转喻认知模式,衍生出“象征喜庆的红布”之义,出现了“披红,挂红”等词语。
(2)花
由于自然界中的花多呈红色或较鲜艳的颜色,因此人们也用红色指代花,如“绿肥红瘦”。
(3)年轻女子
由于古代女子常用红色胭脂化妆,因此,在汉语中常借红色形容青春美貌的女子,如:“红颜知已”。
(二)“ ”(红)的认知语义
在韩语中,“ ”的基本义是“像鲜血或夕阳的颜色”,这是其原型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一些政治原因,韩国人比较忌讳红色,因此,红色在韩语中更多是带有贬义,但是自2002年日韩世界杯以来,随着红魔拉拉队的激情演绎,红色渐渐被韩国人接受并喜爱,他们逐渐将红色视为热情、团结的象征。
1.“ ”的隐喻意义
(1)害羞,生气
人们在害羞或生气时,血压会随之上升,面色逐渐泛红,因此“ ”引伸出“害羞,生气”之义。因为是心理情绪的反映,所以常常与最容易反映情绪的身体器官:脸,眼睛,耳朵等词连用。如: .(羞得脸通红); .(羞得耳根发红)
(2)危险,警示
由于红色让人联想到“血”,因此韩国人将红色与危险联系起来,并借此表示“警示”,比如:用“ (赤信号)”象征“危险”;在竞技场上运动员犯规时,裁判也会出示红牌罚他下场以示警告。
(3)色情,淫秽
在韩语中,红色象征“色情,淫秽”之义,将淫秽书刊称为“ ”,红灯区称为“ ”。
(4)毫无保留,光着
红色可以让人联想到“完全裸露在外的微微发红的身体”,由此引伸出“一无所有,毫无保留”之义。例如:“ .(赤裸裸地全部说了出来)”;“ ”(一无所有的贱民)。
(5)亏损
在韩语中,称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为“ (赤字)”,其中的“赤”表示“亏损”之义。
(6)吉祥
韩国民间有借红色求平安吉祥的风俗习惯,比如在拜佛时,将红绳放在佛像前或是祭坛边,为自己求平安;也有冬至时,做红豆粥抹在门上,借红色驱邪除病等[6]。
(7)贪念
红色也象征欲望与贪念,比喻人们为了谋求某种利益而不顾一切的样子,如:“ .”形容财迷心窍。
(8)程度非常深
在韩语中,“ ”含有“程度非常深”之义,比如“”比喻弥天大谎,“ ”指大白天,这是韩语中比较独特的用法。
(9)共产主义
在韩国,红色也象征“共产主义”。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在韩国,与红色相关的政治词汇都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 ”比喻共产主义思想,“ ”表示“使其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加之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南北对峙的局面,红色成为朝鲜的象征,因此红色是韩国人非常忌讳的颜色。
(10)激情,团结
2002年的世界杯上,“红魔”( )拉拉队以其近乎狂热的激情为韩国队助威呐喊,他们的热情与凝聚力震惊了全世界。自此,韩国人对红色的厌恶也逐渐消退,原本作为意识形态的符号而存于心中的红色渐渐转为一种激情与团结的象征,韩民族也开始接受并认同红色。
2.“ ”的转喻意义
(1)女子
韩国也有借红色指代女子的用法,如“ (红一点)”,比喻夹杂在多名男子中间的一名女子,这最初引自王安石《咏石榴花》中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2)共产主义者,亲北势力
在韩国,红色是象征“共产主义”的符号,这种极强的相关性通过转喻认知模式,生成“共产主义者,亲北势力”之义,“ ”指共产党及亲北势力。
三、“红”与“ ”的认知语义对比
由上文分析可知,中韩两个民族对红色的认知有共性,也有个性。现简单构图如下:
如表所示,在共计19个义项中,包含7个共同义项,存在共性的主要原因是两个民族同属汉字文化圈,色彩观都受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都将火视作红色的代表,同时也把红色与太阳、鲜血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共核。
尽管红色在中韩文化中的语义存在一定共性,但是中国人对红色深深的喜爱远非韩国人所能比拟。红色不仅是中国国旗的底色,也是党旗、军旗的底色,可以说,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也是中国的代表色。汉语中的“红”集“吉祥、成功、喜庆、繁荣、忠诚、先进”于一身,不仅语义丰富,而且大多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红色在中国如此受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喜好是由古时的血崇拜、火崇拜、日崇拜发展而来的。其次,对红色的热爱又源于中华民族对祖先炎帝的崇拜。炎帝又叫赤帝,以火得名,火为赤色,因此人们常以火作为红色的代表。另外,周朝崇尚赤,王公贵族以朱为服色;唐代命官五品以上服装为朱服。因此,红色又含高贵之义[7]。再次,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从近代起红色在中国就象征“革命、先进、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因此红色也表示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相比之下,尽管韩国人同属汉字文化圈,崇尚五色观,将红色视为正色,将火作为红色的代表,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韩民族对红色的理解与情感也随着时代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红色在韩国成了“共产主义、亲北势力”的象征符号,长期以来红色都是韩民族非常忌讳的颜色,在“ ”的认知语义中,绝大多数带有贬义。韩民族对红色的这种消极情绪随着2002年世界杯上“红魔”拉拉队的激情演绎而有所好转,自此,红色在韩国人心中逐渐转化成了激情与力量的象征。
结语
由于中韩两个民族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和认知机制,且在语言和文化上有共同之处,所以红色的认知语义有重合之处;但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两国对红色的理解也存在诸多差异。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同一民族对于颜色的认知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就提醒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颜色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含义以及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63.
[2]李基文.东亚新国语辞典[M].首尔:斗山东亚出版社,2005:1105.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06.
[4]娄捷.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词义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0.
[6]韩国文化象征词典[M].首尔:东亚出版社,1992:385-387.
[7]王淑侠.汉英语言中红色颜色词的文化对比分析[J].武汉:武汉文化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