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上,使学生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对教学要求的不断转变,要想实现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通常是以课堂的教学活动为主要路径。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为了掌握课堂知识,往往会死记硬背。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所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提高学习趣味性这方面,历史学科具有着优越的条件。历史长廊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益智故事和生动形象的人物画卷,都能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只要教师恰当引导,每一节历史课都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对知识的追求应该起于课堂,但切勿终止于课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方法。
(1)开端引导法。开端引导法就是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教师对本节课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个方法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具备较高的对课程进行总结概括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师用精简的语言把本节课的内容陈述出来,然后在接下来的课堂时间内,对陈述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
(2)学生参与法。学生参与法,简单而言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对于所学的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在课下将历史课程提纲分发给每个同学,将本次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告诉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做好课程的预习工作。待到上课的时候,由学生分小组讨论且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本课程的了解提出问题,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在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所谓历史就是将发生的历史故事加以简化。在教授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历史上发生的故事,或者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通俗易懂地讲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联想法。联想法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知识,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所有相通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激发大脑潜力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
二、组织安排多样化的活动
目前我国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让学生考试获取高分,还要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动脑筋,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例如,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放映相关的电影片段,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接受知识的方法路径多种多样,因此,历史教师也可以预先布置好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作业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待上课的时候,通过演讲、知识竞赛或问答等方式,在学生之间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这样一来,既能够锻炼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让平时表现不太活跃的同学,也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现自己,以便于使学生都能切身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不断进步与提高。
三、转换师生的教学地位
如果想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能够踊跃地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自主地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讲求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转变师生的教学地位。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师生间的情感观念、思想知识融合为一体,达成共识。此外,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责与地位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好监督指导的工作。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所转变。内容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这样就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发生的事就有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积极的、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参加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熟知的题材,通过学生自身的想象,引领并帮助学生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美好心情,由此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既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吕志宏.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浅析[J].东方青年,2013(21).
[2]王萍.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J].东南西北,2011(11).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对教学要求的不断转变,要想实现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通常是以课堂的教学活动为主要路径。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为了掌握课堂知识,往往会死记硬背。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所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提高学习趣味性这方面,历史学科具有着优越的条件。历史长廊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益智故事和生动形象的人物画卷,都能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只要教师恰当引导,每一节历史课都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对知识的追求应该起于课堂,但切勿终止于课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方法。
(1)开端引导法。开端引导法就是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教师对本节课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个方法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具备较高的对课程进行总结概括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师用精简的语言把本节课的内容陈述出来,然后在接下来的课堂时间内,对陈述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
(2)学生参与法。学生参与法,简单而言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对于所学的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在课下将历史课程提纲分发给每个同学,将本次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告诉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做好课程的预习工作。待到上课的时候,由学生分小组讨论且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本课程的了解提出问题,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在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所谓历史就是将发生的历史故事加以简化。在教授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历史上发生的故事,或者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通俗易懂地讲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联想法。联想法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知识,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所有相通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激发大脑潜力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
二、组织安排多样化的活动
目前我国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让学生考试获取高分,还要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动脑筋,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例如,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放映相关的电影片段,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接受知识的方法路径多种多样,因此,历史教师也可以预先布置好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作业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待上课的时候,通过演讲、知识竞赛或问答等方式,在学生之间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这样一来,既能够锻炼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让平时表现不太活跃的同学,也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现自己,以便于使学生都能切身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不断进步与提高。
三、转换师生的教学地位
如果想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能够踊跃地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自主地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讲求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转变师生的教学地位。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师生间的情感观念、思想知识融合为一体,达成共识。此外,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责与地位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好监督指导的工作。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所转变。内容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这样就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发生的事就有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积极的、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参加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熟知的题材,通过学生自身的想象,引领并帮助学生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美好心情,由此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既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吕志宏.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浅析[J].东方青年,2013(21).
[2]王萍.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J].东南西北,2011(11).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