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试验克服一两个问题,当终于拿到合格的激光钕玻璃产品,2012年建成目前国内首条激光钕玻璃连续熔炼线时,胡丽丽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这套自主设计并建成的连续熔炼线足以达到年产1200片大尺寸磷酸盐激光钕玻璃的批量生产能力,与原有单片熔炼技术相比,连熔钕玻璃的参数一致性较原有单片熔炼技术提高了2~3倍,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团队在预期研制250mm口径的连熔实验线上做出了400mm口径的大尺寸钕玻璃,用最有价值的投资拿到了绝对优异的回报,确保按时按量地完成神光系列的供货任务。
传承之光
除了完成激光钕玻璃的连续熔炼技术攻关,达到其批量生产的要求外,在产品质量提升层面有一项技术是不得不提的——大尺寸钕玻璃包边技术。而作为该技术以及激光钕玻璃元件新型包边胶的主要设计者,团队中被胡丽丽委以重任的孟涛最有发言权。

而对于传承的发展建设,在干福熹院士、姜中宏院士的时刻提醒下,胡丽丽清楚地知道,现在还不是躺在激光钕玻璃功劳簿上睡觉的时候。“国家的肯定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是对整个团队精神的奖励。但成绩属于过去,高技术领域竞争越发激烈,不前行的话就极有可能被淘汰。我们还需要继续打拼,用5~10年的时间完成国家需要的数千片激光钕玻璃的研制任务。”一方面继续服务于国家战略,另一方面胡丽丽表示想在工业加工及民用品种中有所开拓,让研究更为“接地气”,在国家国民经济主战场上作出贡献。
谋求共赢的掌舵人
与胡丽丽短暂交谈的一个多小时里,她提到最多的是“我们团队”“我们研究所”,聊激光钕玻璃的发展沿革、技术突破和那些给予研究帮助的奉献者们。即便甚少强调个人做了什么,但作为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中心的领头羊,胡丽丽在研究过程中背负的责任和压力可想而知。对此,一直以来并肩作战的队友陈树彬深有感慨:“胡老师的白发最初就是在钕玻璃连续熔炼技术研发压力最大的时候冒出来的,那时她才40多岁。”
1999年,胡丽丽任职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中心主任,适逢研究团队人才更替的重要时刻。除了把握学科方向,全面熟悉、接管研究工作,她还需要在青黄不接的状况下尽快引进新鲜血液、优化人才队伍。“要想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要素,所以任职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补充人才力量。2000年,我们引进来两个人,2001年引进来4个人……”将优秀的人才作为后备军,每年适当地引进,这支队伍也从最初的37人发展壮大到了现在的87人。胡丽丽用心里的那杆秤度量着科研力量的“收支”平衡。

不论是人才队伍建设还是学科发展,胡丽丽都在为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而布局。在她来看,整个团队的向心力源自于国家重大需求,团队之间每个人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赶着自身不断向前,而作为团队的掌舵人,她有义务把握好正确的航向。
在发展激光钕玻璃工艺技术和新品种的同时,胡丽丽将目光瞄准了特种光纤。“我们希望开展一些新学科方向的探索,特种光纤是考虑我们已有学科优势和集体讨论后选择的结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胡丽丽及其团队会围绕新学科方向和激光钕玻璃尚未解决的问题继续开展深入研究,肩负起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之际也积极进行培新培优,为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及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特种玻璃研发人才。
对于年轻一代的培育,胡丽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和方法。她指出,培养过程中需要竞争和正向淘汰,年轻人需要有敢想敢做的勇气和把自己逼到“死胡同”的决心。“搞研究其实就像打仗,要有勇气,也要有斗志。精神力量的支撑是尤为重要的。”在胡丽丽的理念中,科研工作者除了应有的探索精神外,“粉丝精神”也是有志于长期投身科研工作者所需要具備的。有强烈的意愿做研究工作的铁杆粉丝,不为其他,单是为了热爱科研而工作,这种干劲儿和精神值得发扬。“并不是要求大家24小时、5 2连轴工作,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将思想集中在工作,投入足够的精力,用符合逻辑的排查手段和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不仅对学生提要求,胡丽丽还不忘对自己提要求。她表示,不论是前沿基础研究还是新学科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发展靠的是最年轻、有热血的新生代力量冲锋陷阵。“我个人的精力有限,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靠团队、靠崛起的青年一代。他们必定是攻关的主力,我很乐意发挥中间桥梁的作用,成为年轻人背后的推动力。”甘居人后,抛开科研工作者的身份,胡丽丽更愿意做一个科研道路上的导向标。她说,育人的过程是在做减法,而由繁入简的中间也免不了头疼。“以一个最简单例子来说,计算玻璃配方是专业基本功,但刚入门学生们的计算结果往往还有错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夯实基础,胡丽丽会悉心指导他们包括测试方法、数据分析等开展科研的基本方法,为一篇论文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几遍甚至十几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陪学生熬过最初的基础夯实阶段后,胡丽丽这时最乐意做的是“甩手掌柜”。“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和大致的研究方向,放开手,让他们自由发挥,做有创新性的工作。”令胡丽丽欣慰的是,实验室内部形成了一个利于传承的氛围,学生之间有人愿意教,有人愿意学,这为团队间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默契度的培养创造了机会。
如今,最新研发的N41型激光钕玻璃连续熔炼批量制备技术正处于全力攻关阶段,胡丽丽带领她的研究团队也在向着更远的征途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