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表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g86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舞台美术设计是提高戏曲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条件的提高。人们对艺术表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它融合了多种艺术于一身,本文首先探讨了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内涵,然后提出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舞台;戏曲;美术设计
  在戏曲艺术创作与表演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创作与表演效果,独特的戏曲舞台设计是提高戏曲艺术表现力,增强表现效果的基础,因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戏曲舞台美术设计对设计者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具有丰富生活经验、深刻生活领悟、饱满生活激情和真挚的设计情感的设计者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戏曲舞台设计作品,为戏曲舞台艺术呈现服务,实现戏曲艺术的二次创造。
  一、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内涵
  一提及戏曲,很多人认为仅仅是一种区别于歌曲,与说唱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实不然。戏曲是综合性较强的一种艺术形态,它集表演、导演、作曲、服装、舞台、灯光、化妆、音响等于一体,以上几种艺术形式都属于戏曲艺术内容的一部分。舞台美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除去导演这一因素之外所有戏曲舞台上出现的一切造型,而后者则泛指戏曲舞台的以布景、道具、绘画、造型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加工过程,以及艺术表现的最终效果。戏曲舞台美术设计要基于服务剧本的理念, 将劇作思想与故事情节展现作为设计核心,进行独特的设计构思,充分运用布景、服饰、灯光、道具等设计元素,使舞台美术设计贴近剧本,贴近生活,彰显生命和生活气息,乐舞观点映衬剧本主题,表现主题, 既要独特又要充满表现力。
  二、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表现
  1.美术设计具有较强的审美空间感
  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独特性一方面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时间和空间是对戏曲舞台设计限制性相对较大的因素,特别是空间,空间感、立体感十足的舞台美术设计才更真实,更具艺术表现力。在舞台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运用独特的设计手法将有限的空间延展为无限的领域,给予观众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的拓展也仿佛使戏曲走进了更为宽广的表现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观众无穷的想象力,赢得观众的赞许,同时也能通过有限的空间展示无限的内涵,增强戏曲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在舞台美术设计方面,更加注重通过增强审美空间感,给观众带来神秘莫测、变幻无穷的美妙遐想,观众很快被舞台的独特表现力折服,全身心感受由舞台空间变幻带来的视觉盛宴。毋庸置疑,舞台美术设计是独特的,是成功的。
  2.戏曲舞台美术设计更加关注“写意”
  很多艺术形式在涉及到人物情感表达时往往善用景物,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达到理想的艺术表现效果。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也是如此,只是它在描绘景物、运用景物时不刻意将生活中原景原封不动拿来,而是要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在“似与不似之间”徘徊逗留,甚至还要运用夸张、美化等方式增添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使观剧者有一种“真中有假”“假中带真”“模糊梦幻”的舞台感,增强观众的观剧效果。这样独具特色,空间感和写意性都十足的舞台设计才能更加巧妙深刻地升华戏曲主题。
  3.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美术设计手法
  虚实相生是戏曲舞台美术设计成功必备的多种因素之一,在戏曲表现舞台上,其实演员的许多动作都是无中生有,如跋山涉水、开门关门、上山下山等。这与我国诗歌与绘画中的“虚实相生”有着很大相似性,节省舞台设计开支,又能增强表现力,虚实相生的运用可谓恰到好处。在舞台美术设计时,可采取大景物虚化、小景物实化,远景虚化,近景实化的方式使演员的技艺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并使观众萌生无尽的遐想。当然,要想用好虚实相生这一技巧,美术设计者要心有舞台,将舞台设计成一幅推动情节发展的曼妙画卷,在给观众无穷想象的同时给予演员广阔的表演空间,让演员充分发挥。 真正做到以“虚实相生”“真假互补”之方式实现戏曲舞台表现力的提升,做到舞台设计为剧情服务,为主题表现服务。
  综上所述,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不刻意注重炫美,烘托气氛,一切以戏曲作品主题的表现为基准,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较强的审美空间感,设计更加关注“写意”,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设计手法等,当然这就需要舞台美术设计人员具有更高的美术设计与艺术表现素养。只有独特的舞台设计能给戏曲舞台带来鲜活的生命力,才能使舞台景物具有更强的创造性与表现力,才更有利于将戏曲艺术精髓展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曹天慧.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5(07).
  [2]张爽.探讨舞台美术设计的创造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
  [3]徐明.色彩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使用原则及具体运用[J].大舞台.2014(01).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近代历史上我国重要的思想启蒙战士,鲁迅先生之于中国的意义不言自明。他对中国社会弊病的深入认识让更多的人警醒,对国民性的批判超越了时代,至今仍有其存在价值。他的文字与思想让更多的人走出愚昧,追求理想和光明。他选择的是一条韧性的战斗之路,就如野草一般,不惧惮践踏与删刈,直至死亡而朽腐。他愿意将绝望自己饮尽而给青年灌输希望。他渴望着民族重生,渴望着青年建立起自己未经生活过的生活。这便是我们
期刊
苏本沧海一粟,天下一人。无为于社稷,受苦于贫民。意念微薄,襁褓而生。  草田之上,抑郁之中。茫茫然五岁涉学,之不改孩童初衷。复学一载,从此双百。  十庚初涉爱河,挽已被人所拒。  然姻缘之事,非为人所佐。春秋二载,终为所获。少年之花墙月下,伦理之风流倜傥。人非圣人,岂能不惑。后置劳燕分飞。怨意非为人循。  喜忧参半,智者同心。雁往返之八次有余,人酩酊之几载有感。从此再迁,游猎乱世。  然利智已变,
期刊
【摘要】:孤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作为人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是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中外文学史上有无数被作家塑造出来的各异孤独者:比如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鲁迅笔下的吕纬甫、魏连殳,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等。由于时代的不同,孤独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但其共同点是他们的孤独都与自由意志的不能实现有关。不可否认,孤独被大众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但是它又吸引着我们不断地去揭开这层薄纱,一窥究竟。
期刊
【摘要】:建安时期冲破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禁锢,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王粲的诗对丰富、形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文学风格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建安时期是五言诗的繁荣时期,王粲的五言诗创作成就最高,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五言诗的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  【关键词】:建安文学;王粲;五言诗  王粲的五言诗创作  王粲的诗歌创作有四言诗、五言诗。建安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由民歌到文人
期刊
【摘要】:《二十四诗品》中的每一品写的都是文学的风格或意境。“含蓄”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追求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含蓄;特征;功能  一、释“含蓄”  “含蓄”是一种意在言外、含而不露的艺术风格,就是不要把想说的意思直白地说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方法把对象的精神表现的更加充分。  “含蓄”萌生于先秦两汉时期,经魏晋南北朝的酝酿过渡而正式形成于唐代,宋至明清而
期刊
上周广告人物秀时,放了一个视频。本来我是低着头的,但是因为无意进入耳里的几句温柔女声,我认真走心地看完了整个视频,并且感觉看到了另外一个我。  既然是人物分析,那我对于她的工作和生活很是感兴趣,也将从这两个方面为您展示她的与众不同。  “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  凡高阅读麦田,发现艺术躲在太阳的背后乘凉。  弗洛伊德阅读梦,发现一条直达潜意识的秘密通道。  罗丹阅读人
期刊
【摘要】:非文学文本中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但应注重信息传递更应该具有吸引眼球的强烈的商业价值,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各界讨论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非文学文本中电影片名这一具体的实例探讨影片名称翻译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非文学翻译;电影片名特点;翻译方法  一、非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可以笼统地称为文件翻译,实用性翻译或应用型翻译。文学和非文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学是虚构的,虽然可能有事实基础,而非
期刊
【摘要】:《骆驼祥子》是一部描写祥子个人奋斗史的悲剧小说。全篇以祥子的个人奋斗为主,随着祥子的起起落落,我们如上帝目睹了祥子的一步步沉沦,可这部小说并不仅仅表现了我们所普遍认为的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也体现了个体的自卑情结。可以说祥子的悲剧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警示着我们要直面现实,认清自己。本文将从祥子的自卑情结对其的影响来解读其悲剧内涵。  【关键词】:祥子;自卑情结;悲剧内涵  《骆驼祥子》作为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的新时代下,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现今品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能够抢先占领新时代下的品牌传播资源。但是处于互联网之中的品牌多种多样,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还需要使品牌的设计与传播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特征,才能更好的将品牌优势体现出来。本文就主要研究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品牌与时代特征相完美结合,达到时代的要求,能够更加与时俱进。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创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以严歌苓为代表。本文以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为例,以新世纪海外华文创作为研究对象,从边缘人书写入手,分析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独特书写方式。其中,海外移民作家迁徙他乡,游离于本土之外,又没有完全融入异乡的边缘人生活状态使得她们笔下主人公多为边缘人。展示了边缘人“活着”的生存哲学与原始的人性之美。  一、边缘人书写  边缘指人的一种存在状态,这种概念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