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习惯、能力的人。因为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素养;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备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及能力。许多专家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找出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新课程中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还处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应用水平也停留在那个阶段,所以对我国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二、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策略
问题一:信息素养培养的主体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
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还停留在辅助教学工具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课堂演示,将黑板电子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还没有达到开展基于网络环境、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工具,课程整合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
对策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并加以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让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并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欣赏、游戏软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信息技术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信息素养教育既可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又可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会带来许多新课题,需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用研究成果引导实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只有课程全面整合,才能让全体学科教师都参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问题二: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意识、情感层面还没有深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重视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学习,由于课时少,学习时间短,很难达到比较熟练应用的程度,更难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情感层面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热能,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了解不深,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对策二:以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仍是很重要的,是形成信息素养的前提与保证。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问题三:缺少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
教师是将信息素养培养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关健,但目前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而忽视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习。这样的培训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信息素养较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教学经验不丰富,教育理论的实践还不深入,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对策三: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
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这一标准的出台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教育技术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也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所以,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的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总之,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每个学生也必须自觉、主动地把信息素养作为自身学习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素养;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备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及能力。许多专家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找出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新课程中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还处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应用水平也停留在那个阶段,所以对我国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二、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策略
问题一:信息素养培养的主体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
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还停留在辅助教学工具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课堂演示,将黑板电子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还没有达到开展基于网络环境、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工具,课程整合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
对策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并加以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让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并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欣赏、游戏软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信息技术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信息素养教育既可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又可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会带来许多新课题,需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用研究成果引导实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只有课程全面整合,才能让全体学科教师都参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问题二: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意识、情感层面还没有深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重视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学习,由于课时少,学习时间短,很难达到比较熟练应用的程度,更难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情感层面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热能,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了解不深,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对策二:以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仍是很重要的,是形成信息素养的前提与保证。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问题三:缺少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
教师是将信息素养培养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关健,但目前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而忽视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习。这样的培训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信息素养较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教学经验不丰富,教育理论的实践还不深入,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对策三: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
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这一标准的出台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教育技术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也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所以,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的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总之,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每个学生也必须自觉、主动地把信息素养作为自身学习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