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来访者基本资料
小颖(化名),女,某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性格内向,成绩中等。由于班主任发现来访者最近上课常常神情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在一次晚自修时发现她用美工刀划手的现象,后与来访者交流,更发现手腕处有深深浅浅、新新旧旧的疤痕无数条,因为自己是新班主任,一时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干预,所以前来心理辅导室进行咨询。我也较关注和重视这类学生,所以先通过班主任对来访者进行简单的了解,在征求来访者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开始主动介入进行心理干预。
二、成长背景与问题发展状况
来访者的父亲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母亲在镇上的卫生院里工作。从与母亲的交流中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基本是“溺爱型”和“权威型”并存,导致了她情绪不稳、性格内向和自卑,对有自残行为的发生埋下了种子。来访者自入校一个月后,就有自残现象发生,当时同桌以为是她不小心划伤,为她找来了创口贴,来访者感觉到被关注与关心,中间增加了和同桌的交流,也好了一段时间,但月考出来后,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退步,开始感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也不太想讲话,极度难过的时候,就想到用美工刀,感觉划一次,会让自己舒服一些。
三、问题分析与评估诊断
通过几次和来访者的沟通,基本上可以发现造成其自残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由于家长对来访者学习成绩的过高期望和来访者自身学习状态的反差,使得刚入高中学习的小颖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加上来访者入的是重点高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就比较激烈,所以就导致孩子极度自卑的心理,而父母对她的管教,在她的眼里是一种监视,根本没有自由可言。
2.来访者很要强,也很上进,但是却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和鼓励。这种过程和行为,导致她对家庭、对学校、对自己都感觉不到温暖或者体会到各种失落,并由之产生一种很强的自卑情感,采用了自残的极端方式排解心中郁闷。
3.由于学习成绩退步和落后,使她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再加上她这样的极端行为发生后,同学对她的眼光也会显得有些异样,让她感受更加的被孤独,从而开始封闭自己,这样的想法导致了她常常胡思乱想,发生自残行为。
四、干预过程
(一)干预引言
当班主任前来向我咨询小颖自残行为的这事后,我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和班主任商量第一时间想办法征求她的意见,并请班主任传递给她我想要帮助她的一种真诚。小颖也没有太多抗拒,第二天的中午就如约来到心理辅导室。
“小颖,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你一定非常压抑、难受。是吧?”(语气低沉、温和、缓慢)
“你愿不愿意把心里的事说出来让老师听听呢?”
等待回應,沉默……
“这件事对你的伤害一定很深,你不想说一定有你的苦衷,我能理解,慢慢来,等你比较合适或想告诉我的时候,你再说,但是我一定会尽所能的陪伴你与帮助你,而且老师也遇到过类似你情况的学生,现在已经走过了这个难度……我想至少我的初衷不会想要去伤害你。”
也许是因为小颖感受到了我的真心诚意,开口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要告诉我妈妈。”
“那是当然的,保密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和基本原则,在没有征求你意见和征得你同意后,我肯定不会自作主张的,除非我觉得要必要的时候,我也会先告诉你,听你的意见。就像你来心理辅导室一样,我也是先说明态度和想法,征求你的意见,因为我觉得这是你的权利和自由。而且我是希望去帮助你,是希望和你一起共同努力去克服。”
小颖的眼眶红了……
随后,小颖开始讲述了她自残的原因……
(二)实施流程
第一阶段:主要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重点是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明确辅导中的相关事项,让她产生一种安全感。
在这个阶段,我对她实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关注生活中的任何时间和需要帮助的一切,认真地倾听,使她对我产生信任感,并与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她能够树立新的价值观,并简单地渗透了一些有关提高自身心理抗压力和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方面的具体注意事项和应对技巧。
第二阶段:重点是使用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和理性情绪疗法,一方面通过身体放松和情绪宣泄的方式来缓解她压抑的感觉,然后运用认知重建技术改变她对自己情绪的认知。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建立一定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引导来访者进行倾诉。虽然从很多侧面已经收集了一部分成长资料,但是真正的原始材料还是需要她自己倾诉,才更切合来访者的真实情感,并更精准地发现产生影响较大的症结所在。应该说这个阶段她把自己深藏的情绪宣泄出来,也让她把积压已久的自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配合放松训练的运用,也更好地达到肌肉和精神的放松。
第三阶段:重点是进行认知的调整和重组。因为认知过程是情感、意志过程及行为的基础,来访者的自残行为是由其认知发生偏差引起的。
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采用自残的极端方式是不可取的。同时告诉她自身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与处世方式不佳是自残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及时调整和改变。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一定能好转。有了这关键性的突破,我开始帮助她学会如何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第四阶段:重点是为来访者制定模拟情景心理训练计划,主要是将她有可能发生自残念头的事件模拟出来,让她模拟现场,同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模拟会采取的行动,我来进行纠正和指导。
为了纠正来访者不良的认知方式,帮助她形成一个基本合理的思维方式,我将小颖有可能发生自残念头的事件模拟出来,让她模拟现场,同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模拟会采取的行动。在几次互动后,她慢慢学会了如何处理这些不顺心事件的意识转变训练。
第五阶段:重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家长的理解,为她改变周边的环境,包括学校中的班级环境和学校外的家庭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变,为她创设和谐融洽的气氛,从而为她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奠定身边环境的基本条件。 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来访者已经基本能解决自己情绪的问题了,但是我仍感觉到她身边还存在问题,这就是她身处的学校和家庭环境。所以我先从班主任入手,希望老师和同学能用帮助的心境去对待她,能够为她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比较和谐的环境。同时,我也和家长进行了孩子成长方面的沟通,希望她们能引起她表达难过的重视,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灵需要,为她的健康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五、效果评估
经过近两个月的干预,现阶段来访者对自残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有时候我案例回访时,问她班主任现状时,班主任反映來访者现在已经较好的融入了新的集体,并且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不过班主任说来访者希望在学习成绩上心理老师能够帮助她进一步辅导。所以我想期中考试后,在对来访者的学习成绩方面进行进一步辅导,这应该是信任关系的稳定性发展和对心理辅导的认可。同时,她妈妈也打电话给我表示感谢。我想从自残事件的干预而言,暂时应该有了一定的效果和稳定性。当然适时的回访和巩固在这类孩子身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后续还会有一断延伸的不定时辅导。
六、反思与心得
这个案例应该说还没有完全做完整,因为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自残这一行为引发而产生的干预,从来访者自我的期望上还希望能给予学习上的心理辅导,所以还会有后续的辅导,但就这阶段自残行为的干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是来访者自愿的,但是校园内自残、自虐、自杀这类心理危机事件却是心理工作者主动的。作为辅导者不能简单地从表面现象出发,而应该从各个角度去搜集形成来访者自残行为的真正原因。千万不能忽视形成自残行为的任何一个小小因素,应该综合各方面原因,全面考虑干预措施。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形成问题行为的罪魁祸首。在这个案例中,父母还是比较积极配合和重视的,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见,能促使家长反思也是本案例的一大收获。
最后,心理辅导中咨访关系对辅导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定要学会积极的倾听。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态度。而且需要能听出学生的想法、情感和行为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这样才能让来访者真正的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帮助,也才愿意真正的敞开心扉,才能对症下药,产生疗效。这个案例中,因为用心的倾听,所以才有安全的倾诉和有效的干预效果。
小颖(化名),女,某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性格内向,成绩中等。由于班主任发现来访者最近上课常常神情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在一次晚自修时发现她用美工刀划手的现象,后与来访者交流,更发现手腕处有深深浅浅、新新旧旧的疤痕无数条,因为自己是新班主任,一时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干预,所以前来心理辅导室进行咨询。我也较关注和重视这类学生,所以先通过班主任对来访者进行简单的了解,在征求来访者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开始主动介入进行心理干预。
二、成长背景与问题发展状况
来访者的父亲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母亲在镇上的卫生院里工作。从与母亲的交流中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基本是“溺爱型”和“权威型”并存,导致了她情绪不稳、性格内向和自卑,对有自残行为的发生埋下了种子。来访者自入校一个月后,就有自残现象发生,当时同桌以为是她不小心划伤,为她找来了创口贴,来访者感觉到被关注与关心,中间增加了和同桌的交流,也好了一段时间,但月考出来后,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退步,开始感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也不太想讲话,极度难过的时候,就想到用美工刀,感觉划一次,会让自己舒服一些。
三、问题分析与评估诊断
通过几次和来访者的沟通,基本上可以发现造成其自残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由于家长对来访者学习成绩的过高期望和来访者自身学习状态的反差,使得刚入高中学习的小颖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加上来访者入的是重点高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就比较激烈,所以就导致孩子极度自卑的心理,而父母对她的管教,在她的眼里是一种监视,根本没有自由可言。
2.来访者很要强,也很上进,但是却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和鼓励。这种过程和行为,导致她对家庭、对学校、对自己都感觉不到温暖或者体会到各种失落,并由之产生一种很强的自卑情感,采用了自残的极端方式排解心中郁闷。
3.由于学习成绩退步和落后,使她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再加上她这样的极端行为发生后,同学对她的眼光也会显得有些异样,让她感受更加的被孤独,从而开始封闭自己,这样的想法导致了她常常胡思乱想,发生自残行为。
四、干预过程
(一)干预引言
当班主任前来向我咨询小颖自残行为的这事后,我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和班主任商量第一时间想办法征求她的意见,并请班主任传递给她我想要帮助她的一种真诚。小颖也没有太多抗拒,第二天的中午就如约来到心理辅导室。
“小颖,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你一定非常压抑、难受。是吧?”(语气低沉、温和、缓慢)
“你愿不愿意把心里的事说出来让老师听听呢?”
等待回應,沉默……
“这件事对你的伤害一定很深,你不想说一定有你的苦衷,我能理解,慢慢来,等你比较合适或想告诉我的时候,你再说,但是我一定会尽所能的陪伴你与帮助你,而且老师也遇到过类似你情况的学生,现在已经走过了这个难度……我想至少我的初衷不会想要去伤害你。”
也许是因为小颖感受到了我的真心诚意,开口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要告诉我妈妈。”
“那是当然的,保密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和基本原则,在没有征求你意见和征得你同意后,我肯定不会自作主张的,除非我觉得要必要的时候,我也会先告诉你,听你的意见。就像你来心理辅导室一样,我也是先说明态度和想法,征求你的意见,因为我觉得这是你的权利和自由。而且我是希望去帮助你,是希望和你一起共同努力去克服。”
小颖的眼眶红了……
随后,小颖开始讲述了她自残的原因……
(二)实施流程
第一阶段:主要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重点是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明确辅导中的相关事项,让她产生一种安全感。
在这个阶段,我对她实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关注生活中的任何时间和需要帮助的一切,认真地倾听,使她对我产生信任感,并与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她能够树立新的价值观,并简单地渗透了一些有关提高自身心理抗压力和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方面的具体注意事项和应对技巧。
第二阶段:重点是使用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和理性情绪疗法,一方面通过身体放松和情绪宣泄的方式来缓解她压抑的感觉,然后运用认知重建技术改变她对自己情绪的认知。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建立一定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引导来访者进行倾诉。虽然从很多侧面已经收集了一部分成长资料,但是真正的原始材料还是需要她自己倾诉,才更切合来访者的真实情感,并更精准地发现产生影响较大的症结所在。应该说这个阶段她把自己深藏的情绪宣泄出来,也让她把积压已久的自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配合放松训练的运用,也更好地达到肌肉和精神的放松。
第三阶段:重点是进行认知的调整和重组。因为认知过程是情感、意志过程及行为的基础,来访者的自残行为是由其认知发生偏差引起的。
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采用自残的极端方式是不可取的。同时告诉她自身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与处世方式不佳是自残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及时调整和改变。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一定能好转。有了这关键性的突破,我开始帮助她学会如何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第四阶段:重点是为来访者制定模拟情景心理训练计划,主要是将她有可能发生自残念头的事件模拟出来,让她模拟现场,同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模拟会采取的行动,我来进行纠正和指导。
为了纠正来访者不良的认知方式,帮助她形成一个基本合理的思维方式,我将小颖有可能发生自残念头的事件模拟出来,让她模拟现场,同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模拟会采取的行动。在几次互动后,她慢慢学会了如何处理这些不顺心事件的意识转变训练。
第五阶段:重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家长的理解,为她改变周边的环境,包括学校中的班级环境和学校外的家庭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变,为她创设和谐融洽的气氛,从而为她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奠定身边环境的基本条件。 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来访者已经基本能解决自己情绪的问题了,但是我仍感觉到她身边还存在问题,这就是她身处的学校和家庭环境。所以我先从班主任入手,希望老师和同学能用帮助的心境去对待她,能够为她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比较和谐的环境。同时,我也和家长进行了孩子成长方面的沟通,希望她们能引起她表达难过的重视,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灵需要,为她的健康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五、效果评估
经过近两个月的干预,现阶段来访者对自残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有时候我案例回访时,问她班主任现状时,班主任反映來访者现在已经较好的融入了新的集体,并且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不过班主任说来访者希望在学习成绩上心理老师能够帮助她进一步辅导。所以我想期中考试后,在对来访者的学习成绩方面进行进一步辅导,这应该是信任关系的稳定性发展和对心理辅导的认可。同时,她妈妈也打电话给我表示感谢。我想从自残事件的干预而言,暂时应该有了一定的效果和稳定性。当然适时的回访和巩固在这类孩子身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后续还会有一断延伸的不定时辅导。
六、反思与心得
这个案例应该说还没有完全做完整,因为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自残这一行为引发而产生的干预,从来访者自我的期望上还希望能给予学习上的心理辅导,所以还会有后续的辅导,但就这阶段自残行为的干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是来访者自愿的,但是校园内自残、自虐、自杀这类心理危机事件却是心理工作者主动的。作为辅导者不能简单地从表面现象出发,而应该从各个角度去搜集形成来访者自残行为的真正原因。千万不能忽视形成自残行为的任何一个小小因素,应该综合各方面原因,全面考虑干预措施。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形成问题行为的罪魁祸首。在这个案例中,父母还是比较积极配合和重视的,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见,能促使家长反思也是本案例的一大收获。
最后,心理辅导中咨访关系对辅导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定要学会积极的倾听。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态度。而且需要能听出学生的想法、情感和行为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这样才能让来访者真正的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帮助,也才愿意真正的敞开心扉,才能对症下药,产生疗效。这个案例中,因为用心的倾听,所以才有安全的倾诉和有效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