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实施,整体推进,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2010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成立于2003年,为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和“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的培育目标,学校认真研究课程设计理念,以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课程设计三要素——“学习者的特征、社会目标与价值、知识和学科内容”为理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科学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科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06-02
  0
  一、校本课程的顶层规划
  基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和理解,结合学校多年来对校本课程规划设计的既有理念,我校提出了在校本课程顶层设计时需要依据的主导思路:第一目标主导,即学校想做什么;第二需求主导,学生需求什么;第三条件主导,即学校能做什么。
  (一)指导思想
  学校立足于学生成长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科课程教材为蓝本,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同一目标和特色目标、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在一起。
  (二)规划定位
  学校从四个方面入手为课程开发规划定位开发主题性课程:
  找准自我成长切入点——面向生活,生成主题
  找准学校生活整合点——关注体验,衍生主题
  找准区域优势着眼点——突显特色,开发主题
  找准时事要闻出发点——关注社会,深化主题
  (三)责任分工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全面负责、教务处具体落实的“校本课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由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协同进行。教科室负责研究、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总结经验、积累案例,负责学生“校本课程课学习档案袋”的建立与存档。教务处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协助教科室审定校本课程课题和计划,协助教科室、年级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对课程学习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与认定。政教处根据课程方案和细则制定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计划和方案,协助教科室、年级组、班主任组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年级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動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科室、教务、和政教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完成“校本课程课程学习档案”的填写工作。
  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
  (一)前期需求评估
  我们运用“调查派”“问卷星”等网络调查工具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课程需求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对既有教材进行汇编。
  (二)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我校校本课程课程课程资源开发遵循三个基本理念:自主学习,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直接体验,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要亲身体验和实践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个性养成,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要逐渐养成独立、积极和创造性的人格个性。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关注学生学习“三个维度”实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课程文化的构建,我校积极开展“学生化”、“本土化”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现实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依据学生兴趣,开掘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开发校本教材《手工技艺》,编写五谷花、十字绣、剪纸、智慧结等校本课程资源包,给学生活动提供选择和参考。学校组建了学生模型制作兴趣小组,让学生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开发校本教材《手绘T恤》,组织师生参观学习和收集资料,了解T恤的渊源历史,进而自主设计绘制T恤,提高了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从地方资源出发,结合山海文化,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结合地域特色,以“关注地方文化”为切入口,从本地区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入手,从“探寻家乡文化”“为家乡特产设计广告”“寻找家乡名人”“我们的民风民俗”“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等角度,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体验、经历、参与中了解、热爱家乡,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自觉的承担起建设家乡的责任。学校挖掘社会资源,依托开发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经济资源优势,广泛联系并确立了一批较为固定的、学生喜爱的活动基地,如:①参观型基地(城市规划展馆、王懿荣纪念馆消防队、污水处理厂等);②实践型基地(学校种植养殖园、磁山地址公园、金沙滩公园等);③设计型基地(富士康工业园、通用汽车、3迪时空工业园等);④体验型基地(敬老院、烈士陵园等)。另外,我们还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校本课程提供场所、创造机会。
  3.从学科整合出发,结合学科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妥善处理校本课程课程与各学科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我们在校本课程主题设计时,各学科教师利用自身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活动与学科学习的“一体化”整合,拓宽了校本课程的内容领域。
  4.从主题研究出发,结合专项活动,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大型德育活动以及校园环境资源等,确定活动主题,开展专项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生活动参与、过程经历和情感体验。
  (三)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我校课程体系构架以“六大核心素养”为Y轴框架,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素养目标;以课程开设类别为X轴框架,体现课程实施的覆盖面及落实范围等维度指标,最终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实验中学学生素养课程体系。   三、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遵循全面均衡、以校为本、自主选择、优化整合以及科研引领的原则,使课程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一)课程实施原则
  1.自主——培养主体意识,鼓励主体参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学习为主。允许学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并能多次重新选择。
  2.灵活——教学内容,实施策略不一刀切,以学生实际情况与课程特点而定,并且可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订课程的内容和方式。
  3.开放——目标多元,内容广泛、方法多样,评价透明,要关注学生的参与,重视成果展示。采用评价量规与课堂展示活动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二)课程设置
  我校校本课程开设分为四类:
  1.基础素养类课程
  基础素养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开设的主要渠道是学科拓展延伸、班会课、自习课、活动课等,涵盖六个模块二十多门课程,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课程。
  2.自主拓展课程
  针对初一学生开设自主拓展课程中的公共素养类课程,共六大类十四门课程,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适合全面铺开走班,故采取教师轮换,学生不动的授课方式。每门功课的授课课时控制在四课时,每两个周教师轮换一次。
  针对初二、初三学生开设自主拓展课程个性素养类课程——让每个学生个体都有特色的地成长,本学期共开设六大大素养类22门课程学生走班上课,每两个月定期选课,每门课程的授课课时限定8课时。
  3.校内社团活动主要是在初二选修课的基础上,针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训练。在课程的设置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
  4.主题综合课程
  自开展核心素养研究以来,许多学校都在研究校本化的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我校的主攻方向在于对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的理解、转化,形成校本化的表达。校本化理解,重在领会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以及具体的规定要求;校本化转化,重在将“国家标准”转化为学校落实的行动计划或方案,落实在课程、教学、评价、管理的各个方面;校本化表达,重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全面理解、执行的基础上,明确更强调哪些,需要拓展什么,以更彰显校本特色。我们只有确立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中的基本点作为课程开发的定位点,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才能在纷繁的课程中思路清晰,明确目标,行动一致,达成核心素养培养之目标。所以,让核心素养在我校的课程上获得落实,我们的校本化表达是: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合,以一个主题作为引领或者线索,尝试开发主题综合课程,一个主题包含了多个门类的学习内容,综合多种学习方式去完成,最终学生在对这个主题的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的落实培育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
  我们选择了设计本校的主题综合课程作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用课程做舞台,让他们进行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很好地辅助提高学科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影响力。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建立健全制度
  1.学校建立了课时保障制度
  教务处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学校督导室负责课时执行情况的督查;德育处不定时举行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落实情况。
  2.学校落实了课程研讨制度
  以年级为单位成立课题项目研讨小组,每星期召开研讨会议,主要讨论活动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教研组每周一次活动,每月推选一位教师,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教科室具体负责主题沙龙活动,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和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选题,举行讲座,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到推进作用。
  (二)完善课程评价
  1.对课程评价
  我们每一个课程的开发都有跟踪,教研组为单位开发,开发后提交教学委员会审查。列入学期校本课程计划开设一学期后,所有开设课程接受学生问卷调查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改进提升。如果学生对此课程提出的问题较多或是选课学生太少,此课程会被列入淘汰课程。如果连续两个学期选课太少,此课程被淘汰。
  总之,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2.对教师评价
  许多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是普遍认同的,但教师一方面要保证自己学科教学的量与质,另一方面又要自主开发新的课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時间和精力。所以学校主动建立激励机制,在新修订的《开发区实验中学教育教学评价方案》中,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作为突出单列的一个重要评价项目,细化考核要求,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3.对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数量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必修学分固定,选修课程中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如举办成果展示课等,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大胆尝试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与路径。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收获的是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还有学生素养的提升。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以校为本课程开发基地”,有五名教师先后获得校本课程省级、市级优质课,有三十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无论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学生潜能的挖掘与培养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发区实验中学还走在探索的路上,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研究为起点,以研究为支撑,以研究寻找前进的方向,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实验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动手、分析等多方面的实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实验全过程的理解,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协作精神。  关键词:实验的作用;实验技能;实验的
摘要: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守恒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解题方法,如果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守恒思想的本质,巧用守恒思想来解决化学题目,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近些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行观察也能够看出高考在守恒思想知识点方面所设置的考题分值也越来越大,这足以表明我们广大的高中生应巧用守恒思想,仔细摸索守恒思想在高中学习解题中的运用技巧时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于常见的几种守恒思想,如普通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
摘要:古典诗词的教学不论在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还是在中职语文考试大纲中都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以课本中的古诗词为例,结合微课设计的应用,引导学生体会“虚实結合”在古典诗词中的妙用,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对教材中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古典诗词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虚实结合;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大都来自农村,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其子女的认知水平、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都与城市学生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矫正效果,笔者以大教育背景为出发点,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矫正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耐心;爱心;纠正;行为偏差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91-1  我校自办校十二年来,外来学生与日俱增
摘 要: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对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角度出发开发翻转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互行为探讨数学知识,以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交互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59-01  0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理解数学知识,这对于形象思维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切都由成绩说了算,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也是这样,这种方法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倡导过程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更应实施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初中;信息技术课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 要:新课改对高中教育教学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高中地理教学,促使其在教学方法及理念上不断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增加,能够最大限度改善以往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中具体分析了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然后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教学状态。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摘要: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生动活泼的儿歌,能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培养课堂常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  关键词:儿歌;低年级;课堂常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32-1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充满了数字、计算、公式和图形等
摘 要: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中职学校的录取资格越来越低,中职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偏低,尤其是英语学科,很多学生连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都没掌握。而中职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尤其是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官方语言,各行业对英语都有基本的要求。所以为了使中职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要提高。本文针对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对构建中职英语高效课堂的拙略,希望
摘要:在班级中,“后进生”往往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当“后进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坚定信念,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用换位思考、“心灵感应”,对后进生多一份理解、一份同情;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宽容地面对他们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他们;抓要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无限放大,让他们看到希望,获得动力;要妥善地解决突发事件,让每一次事件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