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推进集团化办学,打造多样态格局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地处“苏州之核”的姑苏区正尝试走这样的路径:融合姑苏历史文化积淀、地域发展进程和苏式学校特质,通过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重组旧集团,再建新集团,形成以“历史层叠”“传承共鸣”“情结纽带”“文脉新生”等各种核心特质并存的多样态、集团化办学新格局。
  姑苏教育“新”出发
  近日,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在一场新闻通气会上透露,自2016年推进集团化办学以来,姑苏区不断探索“大校+小校”“名校+新校”、紧密型组合、宽松型联盟等各种集团化办学运作模式,既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问题。
  “品牌、资源、规模上的优势确实发挥了出来,有一批教师实现快速成长,有一些学校得到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上的同质化现象,管理上的深層次矛盾也渐渐显露了出来。”姑苏区教体文旅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坦言。
  为此,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从切实提升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高度出发,再次升级集团化办学顶层设计推出新的十大教育集团。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从几家人到一家亲,集团化办学使姑苏教育的优质均衡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有信心依托集团化打造出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培养出更多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副主任谢芳说。
  一体化管理,协同化发展
  “作为姑苏区首批成立的教育集团,吴门教育集团建立了基于整合的集团管理认同,校际间资源的输出与分配逐渐顺畅,集团各学校均实现了跨越发展。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管理部门略显庞杂、交互重复、效率不高。各学校执行校长重己轻他,用力不均衡。学校的文化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个性渐失。”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总校长刘玮在区教体文旅委组织的集团化办学经验总结会上坦诚地说道。
  如何激发集团内每一所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如何尊重与保护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项目,如何推动学校间的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
  《姑苏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近日已配套实施。方案提出,教育集团必须实行一体化管理,推动各类人员、各项职能的深度融合、紧密共享,共同发展。教育集团要融合多样、彼此尊重,充分调动各成员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多样特色协同发展。
  此外,《姑苏区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权清单》也同步制定,厘清了区教体文旅委、集团、成员校间的权责关系,实现三者功能的重新定位。
  十大教育集团每个成员校都是一个独立法人,各总校长让渡部分权力,让出一些职能,不再担任法人,以此推动总校长将工作重心转向对集团发展的规划、引领、服务、支持与协调,督促总校长在集团的发展决策、制度设计、文化形塑、队伍建设等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细作、精益求精,让整个集团能有更清晰、更优质的发展。
  与两份清单配套的是一个双指标考核机制,区教体文旅委在年终既要进行集团管理考核,也要进行各成员学校考核,对考核结果各配以一定的系数得出综合考评结果。
  在传承中办好姑苏教育
  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主任王伟民认为,姑苏区是苏州古城之核,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有些学校虽然不大,但是有着百年历史进程,校园建设精致玲珑、古色古香;有些学校尽管深处新村小巷腹地,却有过非常辉煌的高光时刻,在老苏州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烙印;有些区域始终饱含热心于教育的优良传统,慷慨助学的氛围更为浓厚;有些地块在城市化进程中面貌改变较大,但其历史文化记忆并未磨灭。
  王伟民表示,集团化办学在全域推进过程中,姑苏区的教育集团化不只是物理空间的就近组合,也不会只想着规模,只算着效益,只顾着眼前的工作开展。“历史延续、文化接续、精神传承、情怀联接,这些都成为姑苏教育再次布局的思考重点,也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城区的应有担当。”
  据了解,在姑苏区新的十大教育集团,有些是承载老城区深邃历史文化标记的,如平江教育集团、沧浪教育集团、金阊教育集团;有些是融聚百年老校抱团发展的,如善耕教育集团、平直教育集团;有些是共同传承崇文重教精神的,如敬文教育集团;有些是见证教育改革时代发展,饱含老苏州人情结的,如彩香教育集团;有些是保留地域文化经典元素、推动文脉延续或新生的,如吴门教育集团、虎丘教育集团、至德教育集团。
  目前,区内的十大教育集团基本实现了班级和教师总量均衡,骨干教师占比相当,且都有名师领衔、特级压阵。几近相同的发展起跑线,也为后期集团之间的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保证了基础,形成良性竞争的理想局面。
  今后,姑苏区将继续瞄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新方位,不遗余力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将集团化办学打造成姑苏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其他文献
“夏末秋初,苏州的天高起来了,云白起来了,水清起来了,风也舒朗起来了,正是‘来了就舍不得走’的最美时节。”这是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调任前写下的一句感慨。  天堂苏州,难说再见。在蓝绍敏眼中,苏州是昆曲评弹吴侬软语的低吟浅唱、是古典园林移步换景的清旷迂回,她是清晨平江路上的自行车铃、是傍晚渔洋山顶的漫天红霞,她是长江的奔流不息、太湖的烟波浩渺,她还是都市的广厦林立、不息的深夜繁灯…
期刊
文化源于生活,并不断在生活中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一例外都打上了国人生活的烙印。在生活中复兴文化,传播文化,让文化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或许是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的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汉服复兴亦是。  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通过恢复传统节日与传统礼仪,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等,将汉服运动一次次地推向大众与现代生
期刊
每年暑假,暑托班、辅导班如火如荼。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而非荒废掉的暑假,不仅是家长们的心头大事,也是社区的关注重点。基于此,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色里程社区打造了社区学院,通过开展一系列娱乐与教学结合的课程和内容丰富的活动,为辖区内的孩子们打造暑期乐园,也成为社区小康生活進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科学中探索世界  今年,金色里程社区再次以科普为主题,开启以科学实验探索世界的暑期系列活动序幕。一
期刊
地处古城区中心地带,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多、人口结构复杂、群众诉求多元,为更好地服务民生,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小康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金阊街道探索实行了“党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模式,通过成立10个联动支部,将“支部建在网格上,网格建在社区里”,打造出具有金阊特质的“行动支部2.0”版。  啃下硬骨头  尚义桥西、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东侧,30处违法建筑已有约20年历史,时间久、数量多、情况复杂。桃花坞
期刊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江南。不同时代的人心中,也有着不同的江南印象。说起“江南”,你又会想到什么?一起跟着《现代苏州》来看看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的江南印象。  沈大锷,40后江南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抹不去的情结  沈大锷是一个老苏州,40后,说起来沈老还是记者中的前辈,退休前就职于苏州日报社。他做了一辈子记者,参与了《城市商报》的创刊,现如今退休后与全国各地的老知青一
期刊
说江南,如品一壶淳香的美酒。江南,它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文人的精神故乡,成为枕上缱绻的梦,时时在心头荡漾。江南是隐隐青山,是迢迢碧水,是小桥流水的精致,是烟雨迷蒙的诗意,是文人气的园林,是青石板的老街……  关于江南的符号,我们都想得到一二。一切事物,只要和江南沾上边,就有了浪漫的气息。  才子  江南自古多才子。据统计,清朝共取状元114名,其中江苏、浙江两省就占了69名,而且江浙两省状元大多
期刊
春去秋又来,往年都定档在春末夏初的金鸡湖双年展,今年因疫情缘故,延后到了金秋九月。  9月6日,第五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正式与市民见面。70天的展期,這场金鸡湖畔的标志性艺术盛宴,为市民带来了八大主题展、二十二个平行展,“流动的美术馆”观光巴士专线等活动, 形成遍布全城的艺术交互网络,为市民准备了全天候、多元化的艺术“饕餮”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国内首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举办的城市双年
期刊
《眼前》展览的英文标题是The truth is out there,這一句是老牌美剧《X档案》每集开头出现的字幕。意思真相是存在的,但是还没有找到,真相等待你去发现。我觉得这很像是我们观看艺术展览时的情形,艺术品就在我们眼前,它们背后或许有来自艺术家本人的、唯一正确的理解方式,但观众面对作品时,又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眼前》展览学术主持夏天眉
期刊
今年教师节前夕,在白洋湾街道和美社区,有一群特殊的“学生”组织了一场献礼活动,将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给老师——白洋湾山歌省级非遗传承人顾凤珍,感谢老师的辛苦教导。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白洋湾山歌已经有千年历史,是传承至今独具特色的活态非遗文化。只是时移世易,随着旧时山歌传承所依托的“三耕”文化逐步被现代生活所肢解,失去载体的山歌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山歌文化,今年7月,第四批市
期刊
作为吴中区一家成立20余年的老牌地方国有企业,苏州华东镀膜玻璃有限公司面对市场的冲击,曾一度陷入亏损的“泥潭”。两年前,公司经营管理层调整后,面对困境,新的经营团队主动抓结构调整,促转型,目前公司逐步扭亏为盈。  老企业焕“新颜”  7月中旬,正值江南暑热季,华东镀膜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的场景:操作人员仔细地观察各种玻璃的生产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一片片玻璃制品在生产流水线上经过加工,变成标准化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