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经验、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既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为优化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从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多元解读四个方面谈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一 建构主义理论契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课程基本理念,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师生观、教学观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必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建构主义理论为优化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一)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建构主义理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语文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它的使用脱离不了一定的情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情境的设计被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要创设一个真实、具体的情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他们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这样可以极大地帮助他们最终达到新意义的建构,即构成新的图式。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自主走向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是逐步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了最优化。
(三)建构主义理论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打下基础。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并且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最广泛的学科,所以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学生学习应用所处环境,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处理身边的问题,协调周围环境,思考社会现象。
三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没有主体性也就无所谓建构性。学习是学生内部控制的过程,知识的意义也不是由外部信息简单决定的,它需要学生将新旧经验反复经过双向建构最终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这一点告诉我们,学生成功建构知识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也就是说只有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时,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意义建构”。如我在讲选修教材《传记选读》时,选哪些内容由学生决定,扩展阅读中《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电脑神童盖茨》应学生要求来讲;讲课的方式也是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打破了语文课沉闷的气氛。如教授《鸿门宴》,我让学生自己写剧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刘邦、项羽、范增、樊哙,然后在班里演出。学生提高了语文修养,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提倡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既有理论上的必要性,也有现实上的可行性.应该在指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总结提高和思维创新.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的视野得到了开拓,教学相长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課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有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教学要尽可能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要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学生对课文理解才会准确深入。比如在粤教版必修二老舍的《我的母亲》这一课中,处处洋溢着母子间深沉的感情,但学生难于体会,原因在于他们平时对于亲情感知的麻木与迟钝。因此,在教学中,每当分析到母亲对我进行爱的教育和生命的教育时,我常常动情的向学生讲述我的母亲对我关心的点滴,“我小时候闹蛀牙,疼得哇哇大哭……睡着了牙就不疼了。有一夜是这样的,我枕着母亲的胳膊哭着闹着就睡着了,就那样的一个姿势母亲竟坚持了一夜,母亲说不敢动,怕我醒了牙疼……”到我长大在外面上大学 ,母亲还会这样叮嘱我: “孩子!妈与你天各一方,看不见摸不着,突然间电话不通了,我能不担心吗?母亲一再嘱咐我别在手机快没电时给家里挂电话。”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述说自己的母亲。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母亲的爱很细腻,有时是微不足道的,但有时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我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从而达到了“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进行‘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的教学效果。
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习者的学习潜能。
(三)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他们的理解必定带有差异性色彩。共享和交流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把个体建构推向完善化,实现这一理想的最好形式莫过于合作学习。如我在教粤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以李清照的词为例)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一 建构主义理论契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课程基本理念,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师生观、教学观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必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建构主义理论为优化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一)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建构主义理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语文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它的使用脱离不了一定的情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情境的设计被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要创设一个真实、具体的情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他们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这样可以极大地帮助他们最终达到新意义的建构,即构成新的图式。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自主走向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是逐步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了最优化。
(三)建构主义理论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打下基础。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并且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最广泛的学科,所以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学生学习应用所处环境,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处理身边的问题,协调周围环境,思考社会现象。
三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没有主体性也就无所谓建构性。学习是学生内部控制的过程,知识的意义也不是由外部信息简单决定的,它需要学生将新旧经验反复经过双向建构最终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这一点告诉我们,学生成功建构知识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也就是说只有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时,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意义建构”。如我在讲选修教材《传记选读》时,选哪些内容由学生决定,扩展阅读中《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电脑神童盖茨》应学生要求来讲;讲课的方式也是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打破了语文课沉闷的气氛。如教授《鸿门宴》,我让学生自己写剧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刘邦、项羽、范增、樊哙,然后在班里演出。学生提高了语文修养,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提倡高中生自主性学习既有理论上的必要性,也有现实上的可行性.应该在指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总结提高和思维创新.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的视野得到了开拓,教学相长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課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有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教学要尽可能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要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学生对课文理解才会准确深入。比如在粤教版必修二老舍的《我的母亲》这一课中,处处洋溢着母子间深沉的感情,但学生难于体会,原因在于他们平时对于亲情感知的麻木与迟钝。因此,在教学中,每当分析到母亲对我进行爱的教育和生命的教育时,我常常动情的向学生讲述我的母亲对我关心的点滴,“我小时候闹蛀牙,疼得哇哇大哭……睡着了牙就不疼了。有一夜是这样的,我枕着母亲的胳膊哭着闹着就睡着了,就那样的一个姿势母亲竟坚持了一夜,母亲说不敢动,怕我醒了牙疼……”到我长大在外面上大学 ,母亲还会这样叮嘱我: “孩子!妈与你天各一方,看不见摸不着,突然间电话不通了,我能不担心吗?母亲一再嘱咐我别在手机快没电时给家里挂电话。”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述说自己的母亲。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母亲的爱很细腻,有时是微不足道的,但有时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我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从而达到了“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进行‘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的教学效果。
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习者的学习潜能。
(三)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他们的理解必定带有差异性色彩。共享和交流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把个体建构推向完善化,实现这一理想的最好形式莫过于合作学习。如我在教粤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以李清照的词为例)